德育教育论文3篇.docx

上传人:花红百日终凋零 文档编号:5146500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教育论文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德育教育论文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德育教育论文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德育教育论文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德育教育论文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育教育论文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教育论文3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德育教育论文3篇【篇一】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应该是涵盖所有的学科的,这是毋须争议的地带。 最近,央视新闻频道报道了天津一十三岁少年应沉迷网络游戏而自杀的悲剧,更可悲的是,在他的遗书中提到的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也是三个网络游戏中的虚拟人物,而对生他养他的父母却只字未提,在扼腕叹息的同时,更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在当今社会,我们的孩子所接触到的事物远远多于我们那个时代,如果不对他们加以正确的指导,那么类似的悲剧还会不断在我们身边发生。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更多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是我们的任务,更是我们的责任!而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这方面以往又是做的相对薄弱的地方。长期以来,在相当部

2、分的体育教师中有这样的观念: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主要是学校政教处和班主任的事,或者是思想政治老师的事,体育教师的工作当然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体”育,而在这两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其实在体育教学中同样可以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而且由于体育课和其他文化课程相比有其特殊性,所以在德育工作中也有着特有的优势。 一、 责任感的培养引:平时教育工作中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是播种: 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行动; 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习惯; 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种性格; 一种性格关系到一个人的命运, 具有了责任心的性格,就会收获一个金色的人生。 “十年树人,百年树人。”“树人”就是

3、在学生的心田“播种”,播种一颗火热的责任心。给学生一个信念,“我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明确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就要找到学校教育的支点。 事件:由于学校的班级较多,所以每节体育课都基本上有八到十个班同时在操场上上课,内容又大都是篮球和排球,由于上课需要,每个班级都要借十个以上的球,这就造成了操场上“篮球漫天飞”的局面,对球的保管工作就成了一个让人头疼的事,常常下了课后要么就是在草丛中到处找球,要么就是球滚到别的班的场地去了,几次下来,我发现主要是一些学生缺乏责任心,往往将球投向篮筐后就随它往哪滚了,也不去捡回来。某班学生王某,上

4、课特别起劲,身体素质也很出众,就是缺乏责任心,每回投完篮以后都不肯去把球捡回来,就喜欢站在篮框下抢篮板,找他谈话,他说反正球是学校的,丢了就丢了吧,一开始我比较生气,觉得这样的学生实在是比较自私,但仔细想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他们还只是十八、九岁的孩子,换个角度看,他们的这些所谓“错误”,又何尝不是一个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大好契机呢?!所以我便在接下来的课中将每个球“承包”到个人,凡是承包者在这节课中都要承担起责任,看好自己的球,几次课下来,不但彻底解决了“丢球”的问题,而且学生们的责任心也明显增强,到后来,已经不需要将球“承包”了,因为每位同学都很“在乎”本班的球,即使被别的班的同学

5、误拿了,他们也会“坚定”的去找回来,王某更是表现突出,还被同学们一致推选当上了体育小组长,成了我的好“帮手”! 心得: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从培养同学们的“责任感”入手可以事半功倍,而且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责任感”几乎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小到守时、守信,大到对祖国、对事业的忠诚,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当外族入侵,祖国受难时,他会挺身而出,为国献身。培养“责任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二、 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引:首师大附中的石彦伦校长经常会问他的学生这样一个问题:“集体是成材的摇篮,要不要为集体的荣誉负责?”因为,他始终认为只有首先让学生学会为集体负责,才能让学生进一步懂得为民

6、族负责和为国家负责的道理。“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习不是只为了自己,不只是为自己将来走入主流社会,找一个好工作,还有潜在的、更广泛的意义,那就是你把你的学识奉献给谁?” 事件:去年我中途接了一个班的体育教学工作,这是一个男生较多的“差班”。普遍存在着自觉性差,行为习惯差。在篮球的简单战术教学中,这个班的好多男生虽然身体素质不错,个人篮球基本技术也很好,但就是好表现自己,往往喜欢炫耀自己花哨而不实用的“杂耍”,尤其是在边上有女同学看的时候。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让男生进行了一个“开火车”的素质练习小游戏,女生当裁判,当然,那几个爱表现的男生被我放在了同一个组,结果可想而知。接着又进行了一场篮球的教学比

7、赛,他们又输了。我开始逐个找他们谈话,告诉他们“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次以后,他们比赛开始有配合了,并在随后的篮球赛中拿到了第二名,并且,班风也有了很大改善,互帮互助的现象也出现在每个角落。 心得:如果一个班普遍存在着行为习惯较差,不妨在教学中渗透集体主义教育,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体的凝聚力,这样对改善班级风气,顺利进行教学很有帮助。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特殊学生”虽然自身行为习惯比较差,但是在班级中往往有一定号召力,重点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 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引:自信心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动力源泉。美国著名教育家马斯洛说:“事实上,我们绝大数人

8、,一定有可能比现实中的自己更伟大些,只是我们缺乏一种不懈努力的自信。”目前,不少高职中职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前途丧失自信,不但严重影响了学业,还会使他们的身心不能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才培养的进程,这与充满竞争和创造的未来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因此让每个学生找回失落的自信心,重新扬起理想的风帆,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事件:在我去年教的班中有两个班女生较多,她们大都学习认真,上课听话,文化课成绩优良。但身体素质一般,而且比较胆小,体育成绩上不去,甚至影响了自己期末评三好,在替她们可惜的同时,我也一直在想能不能有什么办法帮她们。慢慢的我发现她们往往都比较缺乏自信,经过和她们的交流,原来是

9、因为她们从小体育课成绩就不大好,所以对自己学好这门课已经不抱希望了。所以比如某商英班的女生王某,在上跳高课时,每回跑到竹竿边就停下来了,甚至连试着跳一下的勇气都没有,于是我就在课间结合教材给她讲了一个故事:动物园中围着斑马的栅栏很低,以斑马的弹跳力完全可以越过栅栏逃跑,但它们为何从来不逃甘心被围着呢?因为它们从来没试过逃跑,在它们眼里栅栏是那么的高,它们不可能越过的。难道你愿意一辈子做甘心被困的斑马?“不愿意!”她的声音不大,但透着坚定,“让我试试!”而随着她的一跃而过,这种激情和自信迅速蔓延开来,大家争先恐后的跳过了横竿! 心得:在上女生较多的班级的体育课时,女生胆小,缺乏自信心,不愿意或不

10、敢参加一些体育项目的情况相信好多老师都遇到过,多激励,多表扬,多引导,消除她们的恐惧、胆怯心理,增强她们的自信心,让她们对自己说“我能行!”是我们每一位体育老师都应该重视的问题,这或许也是全面提升女同学体育课成绩的关键之一吧。【篇二】在应试教育制度的冲击之下,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过分地盲目地看中分数,不重视甚至忽略德育,以至于很多人感慨当今的青少年是垮掉的一代,是不堪重任的一代。而德与才的孰重孰轻,一时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坊间曾经一度流传着这样几句话: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如果追溯历史,早在北宋时期司马光就曾给出了最为精辟的论断:才者,德之资也;

11、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2017年年初,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月到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26865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也呈现出低龄化、暴力化、成人化趋势,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也多发易发,恶性案件时有发生。经过调查显示,涉罪未成年人的家庭普遍存在监护不力、教育不当或者关系紧张等问题,家长、教师直接或间接地忽略了德育的培养,使得学生未能树立良好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使学生过早地品味到了生命的苦涩,甚至身陷囹圄。在自身承受着失足痛苦的同时,给家人、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由此可见,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好坏,

12、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成长,更是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乃至国家整体文明的优劣和续断。伟大的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爱是美德的种子。”法国文学家雨果曾说:“人间如果没有爱,太阳也会灭。”莎士比亚也曾说:“人生如花,而爱便是花的蜜。”白朗宁说过:“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爱,因为我有爱。”梵高有言:“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赞美人间大爱的名人比比皆是,可见美好的德行总是基于爱的培养,因此我认为,德育教育的根本亦在于教会学生学会“爱”。一、教会学生感知“爱”根据已有的研究,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初步认识过程,又是在课内外和家庭等不同场合综合学习的过程,也是个体各方面素质动态发展

13、的启蒙过程。从学习程序看,小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感知理解巩固应用过渡发展的过程。可见,“爱”之教育的首要步骤就是要教会学生感知“爱”。根据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以及时代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德育的内容大致分为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心理健康等九个方面。因此,从“爱”的层面来理解就是要教会学生爱祖国、爱自己、爱集体、爱劳动、爱社会、爱他人、爱生活等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该结合各种教育素材,努力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从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感

14、知“爱”的真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我国仍然面临着安全挑战,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强化爱国主义思想意识,极大地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忱,增强爱国主义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忧患意识,担负起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是我们继续和平安稳生存的必要条件。之前,我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一直停留在机械的背诵,死记硬背一些条条框框,形而上学,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文字始终抽象的,他们始终不能明白为什么要爱国,于是我搜集了一些日本侵华的制造的一系列残忍屠杀的图片,并搜集了许多历史事实材料,图文声并茂地告诉孩子们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家就没有幸福安宁的生活,孩子们在上了这样

15、一堂生动的主题课以后深有感触,知道了国家强大的重要性,为祖国的奉献意识空前高涨。二、教会学生欣赏“爱”“爱“的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爱的价值是无可比拟的,让学生懂得“爱”的重要是使其接受“爱”的重要方法。如何让学生懂得“爱”的价值呢?关键在于教会学生欣赏“爱”。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一次善意的微笑,一件小小的礼物,一句简单的问候都是“爱”的表现,作为教师和家长唯有以身作则,从生活当中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来施加影响,从而春风化雨般使孩子明白“爱”的重要。孩子们是相当敏感的,你的一个小小的动作他都能感觉到你的用意,所以不管是批评教育还是鼓励教育,老师都应当让孩子们感受到你的真诚,轻轻地抚摸一下小脑袋,温柔

16、的款款细语都能瓦解孩子们紧张和焦躁,都能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有爱的孩子才能学会自尊自爱。三、教会学生如何“爱”爱是关心,是支持,是安慰,是宽容,是分享,是爱的含义很广也很深,也许究其我们的一生也无法懂得如何去“爱”。但是“爱”是有原则的,为非作歹不是爱,欺骗作假不是爱,斤斤计较也不是爱教会学生如何去“爱”就是要教会学生衡量自己的意图、想法和行为是否符合“爱”的原则,自己的想法、意图和行为一旦触及原则底线,那么这些行为、意图和想法应该及时被制止。在进行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将心比心的教学时,学生不是很明白“将心比心”的含义,于是我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有一个特别调皮的孩子,他在课堂上

17、喜欢讲小话,小动作不断,但是他热爱劳动,尊敬长辈,尽管成绩不好,但是为人单纯正直,我问孩子们我们班最调皮的孩子是谁?大家莫衷一是异口同声,我接着问学生,老师有没有非常严厉地指责过他甚至讨厌他,没有,大家能站在老师的角度将心比心想一想为什么呢?学生们议论纷纷,你一言我一语,最终学生知道老师对所有学生总是宽容,总是尊重,总是热爱着。上了那一次课后,这位调皮的孩子见到我脸上的笑容更大了,还在“老师,我想对您说”的作文里写了不少感谢和令人感动的话哩。“爱是美德的种子”,我认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先,德育大计,仁爱为重,只有从小在学生的心灵播下爱的种子,施以爱的肥料,日以继夜,夜以继日,

18、终将丰收美德的果实。【篇三】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则是孩子真正义意上的启蒙教育。当孩子成长到能入学的年份,教育的接力棒便传递给了学校的老师们,但家人依然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因此家庭教育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德育迫切需要家庭教育的助力。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俗话说:“知子莫若父,怜子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孩子的脾性最熟悉,对孩子的成长过程最了解,对孩子的生活状态最清楚。孩子呱呱坠地就在语言表达,行为举止,性格思想上开始接受家长的感染和熏陶,而这样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能有效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19、家庭环境能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环境因素具有经常性,广泛性,自发性,自然性的特点,有些因素是正面的,有利的,从而创造了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和积极的心理情绪,孩子表现出的性格特点是活泼开朗,自信大方,乐观善良,勤奋好学,有上进心等;有些因素是消极的,有害的,便形成了压抑的家庭环境氛围和消极的心理情绪,孩子体现出的性格特点就是自私冷漠,孤独胆怯,任性放纵,目光短浅等。对于一毕业就担任班主任的我,固然没有太多经验之谈,但还是有几次深刻感受和体会的。记得有一次,班上有一个女孩子向我哭诉说他爸爸总是打他,还说不要她了。孩子爸爸是爱孩子的,这固然是孩子爸爸的一种教育方式。看她越说越伤心的样子心有不忍,孩子平时

20、表现就敏感,胆怯,内向,对学习也越来越不上心。这大抵与孩子压抑的家庭环境密不可分。据我的多方了解接触,孩子爸爸性格暴躁,粗枝大叶,但妈妈却温柔大方,耐心细致,但因为妈妈受不了爸爸的坏脾气,负气外出打工了。后来,妈妈回来当家庭主妇带孩子,爸爸外出工作,孩子变得越来越开朗,挂在她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学习上也越来积极主动。由此可见,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的有着巨大的作用。如果学校教育能有家庭教育的配合与支持,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合力,学校教育就会更具针对性,对孩子的教育作用也会更具有效性。二、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1.共同关注儿童身心发展。老师和家长首先应该要关心儿童的身体健康,有了健康

21、的体魄,德,智,体,美的发展才拥有了物质基础。老师和父母还应当不要忽视儿童的心理健康。很多父母观念传统,仍旧认为孩子只要不生病,长得壮实就是健康的。其实真正的健康,不仅指身高、体重、体型、体质、五官、四肢发育健全,生理活动功能正常,而且也要心理健康。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及其他原因的影响,不少父母对于孩子的身体健康重视不够,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则更为忽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造成或加重心理上的不健康状态,这是不利于子女成长的。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媒介方式比如微信,知识讲座向家长宣导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意义,好处等。同时,老师在与家长沟通学生心理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家长从孩子心理

22、方面来看待问题,改变他们只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的传统陈旧的观念,并向他们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同时结合孩子实际问题设计适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双向的心理教育措施。2.共同培养儿童良好习惯。习惯是稳定并能形成自动化的行为,它是人在生活实践和教育过程中经反复重复或练习逐步形成的。好习惯能在无形之中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给他人带来助力,给社会带来益处。坏习惯则能够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是藏不住的缺点,也许自己或多或少的了解,但是行为已经趋向自动化,很难改变。因此,不管是家庭生活习惯还是学校学习习惯的培养,都要从一开始将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引导。但是,每个孩子身上总有或多或

23、少的坏习惯,而这些坏习惯有时对家庭生活和学习生活都有很大害处。比如,有个别孩子在家不讲卫生,衣服经常脏兮兮的,到了学校,不讲卫生的习惯也会被带过来,书本总是皱巴巴的,被抹得黑糊糊的,作业书写也马虎潦草。面对孩子的坏习惯,如果家长与老师不能站在同一战线,譬如学校老师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的坏习惯,并且经过分析研究找到了家庭教育中的根源问题,但家长不愿意承认,不愿意采取措施,继续放任孩子,那么单纯只依靠学校教育的力量来改变坏习惯,往往都是收效胜微;如若能做到一致对抗,相信坏习惯会被逐渐改变,从而向养成好习惯方向慢慢发展。3、共同植根儿童独立精神从古至今,成大事者不一定都承受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之苦,

24、但也各个都具有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要想让孩子拥有独立精神,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新时代的家庭大都只有一两个孩子,生活条件相对以前富足得多,很多家长对孩子采取溺爱,娇惯,处处包办的态度,殊不知这会让孩子产生严重的依赖思想。比如,当学生在学校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依赖思想重的孩子往往拿主意或实践操作的时候喜欢跟风,出现懒散懈怠的表现。而明智的父母则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处事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懂得植根孩子独立自主,坚强踏实,勤奋好学,乐于创造的精神。学校教育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学校德育是专注培养人格的活动,培养目的都是要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因此父母应当鼎力支持,密切配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道德品质和性格习惯的发展不仅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存在深远厚重的影响,所以如果学校德育能有家庭教育的助力,势必会收效丰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