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国初三化学专题分类复习全书汇总.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48223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77.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全国初三化学专题分类复习全书汇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全国初三化学专题分类复习全书汇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全国初三化学专题分类复习全书汇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全国初三化学专题分类复习全书汇总.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全国初三化学专题分类复习全书汇总.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全国初三化学专题分类复习全书汇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全国初三化学专题分类复习全书汇总.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初三化学专题分类复习全书 目录 一、 第 1 讲 走进化学世界 二、 第 2 讲 活动探究与实验 三、 第 3 讲 氧气 四、 第 4 讲氧气的性质及制取 五、 第 5 讲分子与原子 最新初三化学专题分类复习资料 第 1 讲 走进化学世界 智能概述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人类认识化学经 历了古代化学、近代化学和现代化学三个阶段。近代化学提出:物质是由原子 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实质,元素周期律 和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元素间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问题解决 例 1.今年来我国科学家取得了突出的科学研究成果。下列科研成果中不是化学研究成果 的是

2、() A.证明庞加莱猜想 B.用二氧化碳和金属钠合成金刚石 C.高性能 /碳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 D.成功合成低温超导材料C60H24、C60H36、C60H48 例 2.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转化的例子中不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燃起篝火烘烤食物 B.太阳能热水器嗮热水 C.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D.煤燃烧发电 例 3.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例 4.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通过化学变化一定能改变

3、物质的性质 B.改变物质的性质一定要通过化学变化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中的电子数不会发生改变 D.在任何变化中原子的核都不会改变 例 5.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成了元素周期表,其发现过程是() A.偶然的机会 B.想象推理 C.如摆扑克牌一样摆出来的 D.实验、分析、总结、推理 刻意练习 1.下列变化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燃烧B.爆炸 C.颜色发生了改变D.状态发生了改变 2.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正确组合是() 酒精挥发烧碱溶于水食品腐烂铁矿石炼铁锅炉爆炸电灯发光 A.B.C.D. 3.乙醇汽油的使用可以缓解石油危机。从甜菜或甘蔗中提取的蔗糖可以通过发酵产生乙

4、 醇。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甜菜的生长B.蔗糖的发酵C.乙醇的蒸馏D.乙醇的燃烧 4.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水受热沸腾B.木材变成木炭C.汽油挥发D.试管破裂 5.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A.将黄金加工成首饰 B.利用氟利昂制冷 C.食品包装中的小袋铁粉作脱氧剂 D.钾钠合金作核反应堆的导热剂 6.化学家提出将燃料进行如下循环的构想:燃料 燃烧产物 燃料,这样既可解 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则上述两个转化过程() A. 为物理变化, 为化学变化 B. 均为化学变化 C. 为化学变化, 为物理变化 D. 均为物理变化 7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B. C.D. 压缩天然气做燃料金属铜用于制导线氮气用于食品防腐石灰中和酸性土壤 8.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 铁锈B.红磷 白磷 C.干冰 二氧化碳气体D.NO2(红棕色气体 ) N2O4(无色气体) 9.下列描述既不属于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也不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一氧化碳可以还原氧化铁,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酒精具有挥发性,碘酒洒在衣服上,可用酒精擦洗除去 C、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块状生石灰在空气中变成粉末 D、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 10.下表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据

6、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名称汞金铜铁钨氧 熔点 / -38.8 1064 1083 1535 3410 -218 A. 铜球掉人铁水中不会熔化B. 水银温度计可测量-40的温度 C. 在-216时,氧是固态D. 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11.泰安的豆腐闻名遐迩。豆腐制作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现在豆腐在全球已成为颇 受欢迎的食品,其制作的主要工艺流程通常如下: 下表是豆腐中主要成分的平均质量分数: 成分水 蛋白 质 油脂糖类钙磷铁 维生素 B1 维生素 B2 质量分数 /% 89.3 4.7 1.3 2.8 0.24 0.064 1.4 0.00006 0.00003 请回答下列问题

7、: (1)上述工艺流程中,磨浆属于_(填“ 物理 ” 或“ 化学 ”)变化,由豆腐花制豆腐的过程就 是将豆腐与水分离,该过程利用的操作名称是_. (2)除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外,豆腐中还含的营养素有_,含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是 _. 12.在探索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活动中,美国科学家米勒(S.Millte) 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模拟 原始大气的成分将甲烷、氨气、氢气和水蒸气混合,放入真空的玻璃仪器中进行实验。一个 星期后 ,他惊奇地发现仪器中果然有数种氨基酸生成。你从米勒的实验中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 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B. 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C. 无法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D. 一定没有发生

8、物理变化 13.在许多古诗词和成语中,蕴藏了一些物质的性质和化学现象,体现了化学之美。请用你 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刘禹锡浪淘沙中的“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与哪一种金属的性质有 关? .刘长卿酬张夏中的“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描绘了哪种物质的 不同状态 ? .从王安石梅花中的“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 雪,为有暗香 ” ,可以知道什么是运动的? 。 (2)以下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水落石穿 b.百炼成钢c.点石成金d.滴水成冰e.水滴石穿f.木已成舟。 14.1999 年,美国科学家卡尔? 克里斯特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地制取出盐粒大小的氮5(化学

9、式 为 N5).在制取氮5 的实验中,它曾发生了爆炸,摧毁了实验室的部分设备。因此,科学家 们认为,如果能让这种物质保持稳定;则它可能会成为火箭和导弹后级的理想燃料。氮5 是由排列成V 形的 5 个氮原子结合而成的,化学性质极不稳定。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 题: (1)比较氮气和氮5 的异同点 氮气氮 5 不 同 点分子构成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相 同 点 (2)请你想象一下N5在应用领域有哪些用途?(至少写两条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臭氧 (O3)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 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材料 2

10、.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 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材料 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的装置。利用臭氧的 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1)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 (2)利用臭氧对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进行杀菌和消毒这一过程属于什么变化? . (3)写出材料3 中氧气转化为臭氧的文字表达式式: 16.高铁酸钾( K2FeO4)是具有紫色光泽的微细结晶粉末,它的氧化性超过了高锰酸钾,是 一种集氧化、吸附、凝集、杀菌、灭藻于一

11、体的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干燥的高铁 酸钾在 198 以下是稳定的,受热易分解为氧化铁、金属氧化物和氧气根据上述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铁酸钾的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 , (2)高铁酸钾的用途 (3)保存高铁酸钾时应注意的事项是 最新初三化学专题分类复习资料 第 2 讲活动探究与实验 智能概述 活动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进行活动 探究和化学实验时,必须具备的基本实验技能包括药品取用、对物质进行加热、仪器连 接、过滤和蒸发、仪器洗涤等。 实验时要注意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由此分析、推理得到正确的结论,从而证明物 质的性质及反应的规律。如下表即

12、为通过实验现象得到相关结论的实例。 反应物实验现象结论 铁屑、稀硫酸有气泡产生,铁屑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 变为浅绿色 有些金属可与酸反应,产生气 体。锌、稀盐酸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溶解 铜、稀硫酸无明显现象 问题解决 例 1 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克食盐时,错把砝码放在左盘,食盐放在了右盘,他 称得食盐的质量为8.6 克( 1 克以下用游码).则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A. 8.6 克B. 7.4 克C. 8.0 克D. 9.2 克 例 2 根据维生素C 能够使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可以测 定出苹果汁和橙汁中维生素C 含量的相对多少。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控 制

13、的条件是 ( ) A. 烧杯中溶液的体积 B. 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 C. 烧杯中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 D. 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 例 3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B.C.D. 例 4 如图所示,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 滴入试管 中与气体B 充分接 触,打开夹子,可发现试管内的水立刻沸腾了.则 A 和 B 的组合可能是() A. 水、一氧化碳 B. 水、氯化氢 C. 酒精、氧气 D. 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 例 5 加热碱式碳酸铜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 试管内壁有水滴出现B. 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逐渐变浑浊 C. 绿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D. 加热碱式

14、碳酸铜能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氧化铜 例 6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平视测量,初次视线与量筒内凹液 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 5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 A. 大于 15 mL B. 小于 15mL C. 等于 15 mL D. 无法确定 刻意练习 1.小军同学在家做家庭小实验时,发现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未变蓝色。面对“ 异常 ” 现象 , 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 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 认为自己做错了,不予理睬,继续做其它实验D. 向老师请教 2.某些玻璃仪

15、器,为保证其密闭性,常常把玻璃的接触面处磨毛(也称磨砂),下列仪器的 口部经过了磨毛处理的是() A. 量筒B. 集气瓶C. 烧杯D. 试管 3.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_ 4.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5.托盘天平调零后,在左盘衬纸上置氧化铜粉末,右盘衬纸上置1 个 5g 砝码 ,游码标尺示数如 下,此时天平平衡。则被称量的氧化铜质量为() A. 8.3g B. 7.7g C. 3.3g D. 2.7g 6.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该同学称取烧杯的实 际质量为 ( ) A. 23g B. 27.4g C. 32.3g D. 32.6g

16、7.1998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 (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 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 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B. 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 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D. 未化学的方向是经验化 8.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一环是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科学实验的设计的正确的步骤应为( ) 充分收集资料;设计合理的方案;明确实验目的;进行科学实验 A B C D 9.图解中甲是在有光照条件下验证绿色植物释放O2 是否是在光下释放出来的装置;乙和丙 是另外 2 个装置

17、,通常可作为甲的对照实验装置的是() A. 只有乙B. 只有丙C. 乙和丙都是D. 乙和丙都不是 10.游客参观世博园后留下的固体废弃物(垃圾)也是一种环境污染物,对该垃圾的处理有 以下几种方法,其中合理的是() A. 利用废弃凹地填埋B. 分类回收,进行无公害处理 C. 用船装到公海倾倒入海洋D. 运送到边远地区埋放 11.(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量取 8mL 稀硫酸,应选用_mL 的量筒。 胶头滴管用过后应_,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实验室用烧杯加热水时,烧杯的底部应垫放_。 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端_,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2)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都

18、是错误的,请回答他们错在什么地方,并指出可能造成的后 果 图 a 中的错误之处: ; 造成后果 : ; 图 b 中的错误之处:; 造成后果 : ; 12.小英在做饭时,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 (1)从你能想到的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中,写出其中两项,并推测此因素对 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 因素 ,影响; 因素 ,影响. (2)从你列出因素中选出一个,通过实验验证你的推测。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13.初中化学实验中,有许多涉及操作上“ 先” 与“ 后” 的问题,如果把“ 先” 与“ 后 ” 顺序颠倒, 就会影响实验效果,甚至导致事故发生试写出下列两种情况的

19、“ 先” 与“ 后” (1)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 (2)给试管中物质加热: (3)点燃可燃性气体: (4)实验室制取气体: 14.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在实验室做肥皂的制取实验,其步骤如下: 在一个于燥的蒸发皿中加人8ml 植物油、 8ml 乙醇和 4mI_NaOH 溶液 . 在不断搅拌下,给蒸发皿中的液体温火充分加热,直至混合物变稠. 继续加热,直到植物油全部消失为止. 把盛有混合物的蒸发皿放在冷水浴中冷却.稍待片刻,向混合物中加人20 ml 热蒸馏水, 再冷却 .然后加人25 mL NaCI 饱和溶液,充分搅拌. 用纱布滤出固态物质.把固态物质挤干,并把它压成条状,晾干,即制得肥皂.请回

20、答下列 问题 : (1)步骤 中用作搅拌的常用仪器是. (2)给蒸发皿中的液体加热是否需要石棉网? (3)通过什么实验知道步骤中油脂全部反应完毕? (4)实验过程中,蒸发皿中的液体着火了,熄灭此火的简便方法是什么? 1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查阅资料知道:淀粉在适当温度和酸催化条件下可转变为葡 萄糖,葡萄糖溶液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共煮,可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Cu2O).为探究淀粉在不 同温度下转化为葡萄糖的程度,他们每人都进行了如下两步实验: 步骤 1.用一支大试管取一定量淀粉与水混合,再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摇匀,加热到一定的 温度。实验过程中,各人控制温度不同,加热持续时间相同。 步骤 2.然

21、后用两支小试管各取少量大试管内的反应混合物,在其中一支小试管(编号为 A) 内滴加 NaOH 溶液至呈强碱性,再滴入4 5 滴 CuSO4 溶液,并加热至沸;在另一支小试 管(编号为 B)内滴加 2 3 滴碘水。观察并记录现象。 (1)由于各人控制的温度不同,出现了下列三种情况。请你根据已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下 列实验情况汇总表。 现象结论 第一种情况 A 试管中 B 试管中 淀粉没有转化为葡萄糖 第二种情况 A 试管中 B 试管中 _ 第三种情况 A 试管中 B 试管中 淀粉完全转化为葡萄糖 (2)在步骤 2 中 A 试管内所加NaOH 溶液的作用是 _. 16.维生素 C 是生命活动中不可

22、缺少的营养物质,不同的饮料中维生素C 的含量不同。下 面是小明同学运用学到的实验方法测定橙汁、果味饮料中维生素C 的含量。 【实验目的】测定不同饮料中维生素C 的含量。 【实验原理】 (1)维生素 C 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的有机物,能与碘水反应,使碘水褪色; (2)淀粉遇到碘水变色。 【实验试剂】碘水、淀粉溶液、已知浓度的标准维生素C 溶液、蒸馏水 【实验过程】 步骤 1:在 4 支试管中分别盛有3.0mL 的下列物质:蒸馏水, 标准维生素C 溶液, 橙汁, 果味饮料。分别向4支试管中滴加2 滴淀粉溶液。 步骤 2:用 4 支相同的胶头滴管分别向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碘水至刚好变色,并记录滴 数。 【实验记录】 测定物质 滴入碘水的数量(滴) 1 8 15 5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小明测定的两种饮料中,_的维生素C 的含量较高; (2)有的同学认为测定物质标准维生素C 溶液是多余的,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 (3)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填序号 )情况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A. 每次实验所用饮料的颜色不同 B. 量取的被测试物质的体积不同 C. 试管的大小不同 D. 没有用同一规格的胶头滴管滴加碘水 【回顾与反思】实验中所用的淀粉溶液的作用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