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海安2010-2011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48678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5.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海安2010-2011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南通海安2010-2011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南通海安2010-2011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南通海安2010-2011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南通海安2010-2011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海安2010-2011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海安2010-2011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pdf(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南通海安 20102011 年度上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 联考试卷 (本卷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 24 分) 1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改了 u j ( ),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 y li n( )故土的。(萧乾枣核 ) 2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6 分) 五岭逶迤腾细浪,。 (毛泽东七律长征) 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 人活着要有理想和信念,要甘于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切,正所谓 “,。 ” (龚自珍己亥杂诗 ) 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

2、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 】 ( 2 分) A学习不仅需要牢记,更需要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 B成功属于目标专一、持之有恒的人,见异思迁 往往导致一事无成。 C这位摄影大师极善于捕风捉影 ,从平凡细节中发现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D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宛若世外桃源 ,令人流连忘返。 4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 分) 近日一些国内专家对植物奶油提出了严厉指控。事实上,使用植物奶油加工的食 品数量极大,可以说,这是关系到全体国民健康的群众性、社会性,势必引起广泛舆 论、公众的关注。 第句,修改意见: 第句,修改意见: 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 分) 乡村四月

3、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诗歌前两句着重写,后两句着重写,形象地再现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 象。 (2 分)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2 6. 某班级举行“长城”专题学习活动,邀请你参加。(4 分) 活动一:有人说, “中国人不知道长城就不算是中国人”“外国人来中国不去长城等于没有 到过中国”,可见长城的地位之高,请说说长城在你心中的印象。 活动二: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当你凭借毅力登上长城的最高处,发现有一则告示: “除了你的脚印什么也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你就是长城好汉” ,这时你 会怎样理解“好汉”的含义?

4、 二( 46 分)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710 题。 (10 分) 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 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 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 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 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 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 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

5、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 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 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 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 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我的母亲节选)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 分) _ 8文中写“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句中“勉强” 一

6、词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2 分) _ 9.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出它的表达效果。(3 分) 原句: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3 赏析: 10父母之爱是人类最伟大的一种情感,文中父亲的严厉是爱,母亲的慈祥也是爱,请结合 你的体会,仿照例句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3 分) 例:父爱是一座高山,能引领儿女做人顶天立地;母爱是一股泉水,能滋养儿女干涸的心灵。 父母的爱是沙漠中的绿洲,因为它永远给予儿女无限希望。 父爱是,; 母爱是,。 父母的爱是,因为。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113 题。 (9 分) 年轻是一种责任 年轻是一种财富,这曾是许多人津津乐道的

7、前卫时尚,仿佛拥有了年轻,也就拥有世间 的风光和荣华了。这也难怪,那些已逝王朝的九鼎之尊,哪个不是想着法子以求返老还童、 鹤寿延年呢 ?时下,一打开代表现代文明的电视,令人目不暇接的,多是小姐、女士们跃跃欲 试的兴奋:“今年二十,明年十八!”在这里,年轻似乎是上了一个台阶,到达“美”的境地 了。 年轻固然是一种财富,但我更想说年轻是一种责任,是来自内心的美德对社会的创造与 奉献。 我一直不曾忘记当年大仲马给小仲马的戒示。很多人都知道大仲马对小仲马说:“儿子, 你是我最好的作品”这一轶事。 这个戒示就在这事之后:当小仲马收到出版社寄来的小说茶 花女一书的稿酬时,便打电话告诉他父亲,说他准备用这笔

8、钱作一次纪念性旅游。大仲马 对他的儿子说: “何不趁着这份好心情,再拿起自己的笔呢?把年轻作为自己的使命,你将会 收获更多,也就会有更多的人记住你,这种纪念不是更有意义吗?”小仲马遂听从了他父 亲的告诫。也正因为如此,才迅速有了茶花女的剧本,有了后来的金钱问题、 私生 子等宏篇巨著。 在大仲马看来,年轻,首先就应该是责任。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无疑是有着积极 的意义和作用。即或年轻是一种财富,那么,这种财富,也惟有责任驱使下的创造潜能才具 有含金量,绝不是“今年二十,明年十八”那份虚荣的满足。 日月如梭,能积淀留存的,只是真实生命在求索途中的不屈镌刻,假如我们让生活的梦 想,在年轻时节的草坪

9、上作休闲的徜徉;假如我们人生的浪漫,只是花前月下的喃喃私语; 假如我们的财富,只是年轻时的强壮身体和高歌喉咙,那么,我们生命的痕迹只是人生之河 上的浮光掠影,惟有责任营造的青春,才能到达真正的富足之美。 年轻,就是要把垦荒的犁紧握手中;年轻,就是面对艰难曲折傲之以微笑;年轻,就是 诠释生命价值的创造过程。犹如蕊之于花,果之于秋,这就是年轻在漫长人生中的全部 含义。有时,年轻还代表着一种心态,但责任永远是年轻的灵魂。因为只有责任驱使的人才 4 可能“常思将来” ,经过寂寞寒冬的孕育等待,欢快地应和着祝福的歌声! 11阅读全文回答:作者阐述的观点是什么?(用原文语言回答)( 3 分) 12文章写大

10、仲马与小仲马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 分) 13年轻的你读完本文后有所触动或反思吗?请结合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下最深 的感悟。(3 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7 题。 (14 分) 青青庭院 故乡青青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 宽大的庭院到处都染满了绿,除了北边屋前,四壁倒有三面被绿簇拥着,中间被父亲 的花草和母亲的菜畦装点起来,并不显得空旷。因为庭院的绿太浓,于是在我的意识里,庭 院仿佛一年四季都是绿的。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探 到你的心里。 每到六月的时候,北屋前的石榴树就急急地缀满了火红火红的花朵,躲在油亮的深绿里 逼着你的眼。蜂儿嗡嗡地闹着,贪

11、婪地吮着花蜜。儿时的我总是很馋,却不晓得蜂蜜要经过 蜜蜂的酿造才可以吃,以为捉到一只蜜蜂就可以吃到甜甜的蜂蜜。常常寻一只敞口不是太大 的玻璃瓶子,轻手轻脚地靠近树身,耐心地等待蜜蜂停落到花儿上,钻进花心,然后悄悄地 把瓶口移近,猛的一扣,蜜蜂一惊,就会落入瓶底,接着迅速旋紧盖子。怕蜜蜂死掉,就在 瓶盖儿上扎个眼儿,且看蜂儿在瓶中辗转,腹部一鼓一鼓的,淡淡的黄的翅风车一样的振动, 找不到出去的路。看到后来,却觉得蜂儿可怜,索性打开瓶盖儿,看蜂儿飞走,吃蜜的念头 早已忘掉了。有时手指被蜇得又红又肿,就翻来清凉油抹上。但很快就忘了,就再去捉,再 被蜇。 时光如同缎子一般在不知不觉中滑过。及至后来我离

12、开故园到外地求学,再参加工作, 再成了家,故园离我渐渐的远了。但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 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 一晃小女也十岁了。每到暑假或寒假,她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回故园。父母已经赋闲在 家,将今日的庭院装点得更为绚丽。爬墙虎在南屋的墙面上像瀑布一样泼洒下来,形成一道 绿色的屏障,窗儿在上面像眼睛一般地眨着。南屋与庭院之间多了一道花墙,上面是瓜藤搭 起的帐篷,长的丝瓜、弯的北瓜从藤上垂下。转过花墙,东墙是满架的金银花,从南到北一 路的铺开,西墙挂满了葡萄。各色的深的浅的树和藤在庭院中攀缘生长,错落有致。母亲的 菜畦依然齐整,父亲的花草依然沿着菜畦一路开放。石榴树斑斑驳

13、驳地褪皮,大大小小的石 榴赶趟似的挂满了枝头,叶间还偶尔开放着一朵两朵火红火红的石榴花。但故乡的庭院究竟 5 还是绿,浓浓的令人不禁将它掬在手里,饮到心里,醉到梦里。 故园的绿啊,它衍生了几代人的梦,不仅衍生着梦,也衍生着希望,时时激励着我。 14作者心中的绿有哪些特点?请根据全文作简要回答。(4 分) 15文章重点写故园的绿,第3 段却详写了儿时捉蜜蜂的趣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 分) 16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3 分) 原句: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 17文章结尾处点明:故园的绿是作者情感的寄托,寄托着他的梦和希望。你的成长历程中

14、一定也有特殊的心灵寄托,此刻,请你深情写下珍藏心中的感言。( 50 字左右) (4 分) 我的寄托: 我的感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 题。 (13 分)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 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15、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一。 18用斜线( / )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 。 ( 2 分) 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以 其 境 过 清 19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 分) 心乐 之() 下 见小潭() 鱼可 百许头() 蒙 络摇缀() 20翻译句子。 (4 分) 6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1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这一句写出了潭水之源的神秘莫测,结合作者当时受 贬谪的处境,说说作者可能有何寓意?(3 分) 三( 30 分) 22请以“在我心中你最棒”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16、。 要求:要写出自己真实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答题纸 1 2; ; 7 ,。 3 【】 4第句,修改意见: 第句,修改意见: 5 6活动一: 活动二: 7 8 9 10父爱是,; 母爱是,。 父母的爱是,因为。 11 12 8 13 14 15 16 17我的寄托: 我的感言: 18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以 其 境 过 清 19;。 20 21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 国籍依恋 2 略 3 C 4 在“社会性”后加“问题”把“广泛”调至“关注”前 5 景人 这

17、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乡村风光以及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热爱、赞美之情。 6 活动一: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地结晶,是华夏文明的象 9 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长城是祖先遗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是屹立在中华大地 上的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是人类文明的骄傲。(答到两点即可) 活动二:真正的好汉不仅具备坚忍不拔的排难毅力,而且要具备文明游览的素质,不要乱涂 乱画,不要乱丢瓜皮、果壳、包装纸等垃圾,不要摘花折树,不要带走任何东西。 7 母亲见“我”挨打而内心矛盾痛苦。 8 不能。“勉强”一词表明母亲说“打得好”是违心的,内心是矛盾痛苦的,深刻表达了母 亲对子女深沉的爱。 9

18、这个句子运用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细腻地表现了母亲对“我”的无限怜惜和疼爱。(也 可作具体的分析:“含着泪”写出母亲因见我被打而感到刺心的痛苦。“抱”是母亲对我的 爱抚。“吻”是对“我”的安慰和怜惜。) 10 略。 11 年轻是一种责任,是来自内心的美德对社会的创造与奉献。(概括意思对也可) 12 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写小仲马听从大仲马的告诫,放弃玩乐,将年轻作为自己 的使命,写下了许多鸿篇巨著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年轻这笔财富,惟有责任驱使下的创 造潜能才具有含金量”的观点。 13 例:读完本文,我懂得要摒弃虚荣的满足,珍惜年轻这一财富,用责任心营造青春,才能 无愧于父母,无愧于生命,从而有所获得,实现人生理想,到达真正的富足之美。(言之成理 即可。) 14 油亮深浓,摇曳多姿,生机盎然,浸润心田,令人陶醉,滋养精神。(答出四点即可) 15 这样写突出了故乡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表达了作者对青青庭院的深深怀念,同时间接 写出(侧面烘托)了绿的盎然生机。 16 故园的绿深入人心,令人陶醉,给人以精神滋养,使人一生铭记,一生感激。 17 略 18 潭 中 鱼可 百 许 头 以 其境 过 清 19 以, 为乐;向下、往下;大约;覆盖 20 略 21 回首自己的人生境遇,感到自己的前途和未来正如这不可知的潭的源头,渺茫而遥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