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龙苴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章节导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48887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PDF 页数:44 大小:5.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龙苴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章节导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龙苴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章节导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龙苴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章节导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龙苴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章节导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龙苴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章节导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龙苴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章节导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龙苴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章节导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pdf(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用心爱心专心1 第 1 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上课时间:总第课时 【认定目标】 ( 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下列基础知识:隋朝的建立、隋文帝杨坚、隋朝的富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运 河的概况及影响。 2、通过识读 “隋朝疆域图” 和“隋朝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预习检测】 一、隋的统一(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4 页“隋的统一”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年,建立隋朝,年号,定都。 2、年,隋灭掉南方的朝,结束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3、思考: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二、 贯穿南北的动脉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4-6页 “贯 穿南

2、北的动脉“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开凿目的: 2、填图:本图比较模糊,请你用彩笔在图上填上大 运河的中心;南北端点 和;从北向南的四段、 、;连接的五大水系、 、; 最后填上隋朝的都城。 3、作用: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的纽带,也成为沟通 和的枢纽。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和发展。 【共同探究】 1、以下是古人关于大运河的两首诗,请你先阅读理解,不懂的地方问老师,然后回答问题: 问题: (1)这两首诗对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态度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各是什么态度? (2)你怎样评价隋炀帝修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 2、秦朝和隋朝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朝代,而且两者有 许多相似之处。试一下,看你能不能找

3、出来。从这两个王朝 的兴衰中,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归纳整理】 1、完成下面的简表: 2、根据示意图熟悉掌握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相信自 己 : 我 能 汴水 ( 胡曾 )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过,惆怅龙舟更不回。 皮日休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给功不较多。 用心爱心专心2 隋的建立和统一: 【拓展练习】 1、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 、加强水利灌溉 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为了对高丽战争 2、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 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

4、交通 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 A、 B、 C、 D、 3、隋朝大运河,连接淮河和长江的一段是() A、永济渠 B、江南河 C、通济渠 D、邗沟 4、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开凿于隋炀帝统治时期 B、全长四、五千千米 C、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D、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5、隋朝作为统一的朝代存在的时间是() A、581 618 年 B、589 618 年 C 、581 600 年 D、 588 618 年 6、隋朝的统治类似下列哪个朝代()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7、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A、满足了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

5、实现了南水北调 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利于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 8、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通济渠永济渠邗沟江南河 A、 B、 C、 D、 9、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1)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2)材料二中的“涿郡” “江都”分别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3)此河的开通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怎样简评价此河?此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 影响? 第 2 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建立时间 建立者 统一时间 统一意义 看 谁 做 得最 快 最好 ,你

6、可不要 落后哟 ! 用心爱心专心3 上课时间:总第课时 【认定目标】 ( 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 人物的能力。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预习检测】请你认真阅读教材8-10 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一、唐王朝的建立:年,建立唐朝,定都, 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统一。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1、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 为,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2、唐太宗鼓励臣下直言,敢于直言, 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 宗比喻为。 三、贞观新政(请你

7、认真阅读教材10-11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出现原因: (1)唐太宗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 (2)唐太宗认真吸取的经验教训。 (3)采取一系列革新措施。 2、革新措施(新政内容): (1)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规定的方式 代替服役,使逐渐松弛。 (2)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制。三省中,替皇帝起草政令, 负责审核, 最后交由执行。下设有六部, 分管具体政务。 (3)法律上:唐朝在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3、新政结果: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经济, 国力,被誉为。 【共同探究】 1、唐太宗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

8、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唐太宗的这个认识和隋朝的灭亡有何关系? (3)为此唐太宗又是怎么做的? 2、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初之盛“皆时会( 形势 ) 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试从“时会” 和“人力”两方面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归纳整理】 1、把下面的三省六部制示意图填好, 2、你能列表的方式归纳贞观新政出现的原 并说出三省的运行机制:因、措施和结果吗? 相信你是 最棒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 冠;, 以人为镜, 可以知得失 用心爱心专心4 【拓展练习】 1、中国历史上称唐太宗的统治时期为()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

9、说: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是() A、唐高祖李渊 B、唐太宗李世民 C、武则天 D、唐玄宗李隆基 3、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A、笼络人才 B、维护封建统治 C、做一代名君 D、减少决策失误 4、下列朝代定都长安的有() 西晋西汉东汉隋朝唐朝 A、 B、 C、 D、 5 “三省六部”制首创于下列哪一朝代() A、秦朝 B、西汉 C、隋朝 D、唐朝 6、 “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减轻人们负担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唯才是举 开通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加强行政职能 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

10、轻 A、 B、 C、 D、 7、 (上)尝谓侍臣曰: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 以明得失。朕常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子殂逝,遂亡一镜矣” (1)材料中的“上” “魏子”指的是谁? (2)材料中提到的“三镜”指的是什么? (3)为何他会感到“今魏子殂逝,遂亡一镜矣”? 2、请你简单评价一下唐太宗。 第 3 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上课时间:总第课时 【认定目标】 (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原 因 措 施 结 果 比一比,看谁做 得又快又好! 皇帝 省省省 部部部部部部 虽然我笨, 但 我很努力! 用心爱心专心5 通过学习,掌握

11、武则天与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知道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的措施。 【预习检测】 一、女皇帝武则天(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3-14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从皇后到皇帝:武则天在(皇帝)在位期间及死后,独揽朝纲。后来自己做了皇帝, 改国号为。她是我国历史上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 (1)重用酷吏,打破、的局面。 (2)改为,将武氏列为一等, 提高有军功的士兵的政治地位。 (3)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不拘一格选拔 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4)注意减轻,采取各种措施发展社会生产。 3、统治简评:社会生产继续发展,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 史称有,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12、。 二、开元盛世(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5 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盛世出现: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 唐朝进入全盛时期被誉为。 2、出现原因: (1)唐玄宗很有才能,重用贤能。例如重用为宰相。 (2)大力整顿吏治,进行一系列改革。对、等进行 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社会经济繁荣(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5-17页的内容,完成以下图表) 2、唐朝疆域示意图 1、唐朝的社会经济简表 【共同探究】 1、武则天的统治和唐玄宗的统治有何相同之处?又有何不同之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 同? 2、简单归纳一下唐朝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 【归纳整理】完成下列图表: 内容表现 农业 手工业 人口 南

13、西 北 东 朕 的 统 治 怎 么 样?服不服? 用心爱心专心6 【拓展练习】 1、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是在( ) A、唐高祖统治时 B、唐太宗统治时 C、武则天统治时 D、唐玄宗统治时 2、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郭沫若对()的评价 A、李渊 B、李世民 C、李隆基 D、武则天 3、武则天统治时期采取的措施有( ) 重用酷吏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科举制创立宰相制度 A、 B、 C、 D、 4、唐玄宗是很有才能的政治家,他采取的改革措施不包括() A、制定唐律疏议 B、重用贤能,改革吏治 C、改革军事制度 D、改革财政制度和漕运制度 5、下列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开元盛世贞观

14、遗风贞观之治 A、B、 C 、 D、 6、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这是谁写的一首诗?“开元”是哪位皇帝的年号? (2)诗句主要反映了盛唐时期的哪两种社会现象?唐朝的粮食主要以什么为主? (3)这两种社会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7、根据课本内容写出下面两件工具的名称: 第 4 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统治措施统治效果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问题很简单嘛 ! 是不是? 用心爱心专心7 上课时间:总第课时 【认定目标】 (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的学习任务) 1. 了解隋唐实行科举制度的目的,考试科目、内容及科举制的作用。 2. 了解

15、唐朝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预习检测】请同学们阅读课文2023页,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右面表格 2、有位调皮学生 让这位“唐代” 骑马女俑吟诵了 “北宋苏东坡”的两句词,他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 1) ( 2) 3、唐代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产生的原因、表现及特点分别是什么?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科举制与唐朝的社会风貌有什么关系? 2、学习小组疑点、难点: 科举制的含义 创立和完善 主要科目 主要作用 你知道“雁塔 题名”是怎么 回事吗? 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用心爱心专心8 【归纳整理】想一想,本课讲述了哪些问题?你能设计出本

16、课知识结构吗?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科举制创立于: () A、东晋 B、南北朝 C、隋朝 D、唐朝 2、在唐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含义是() A、不管年纪大小都参加科举考试 B、明经和进士是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 C、人们都看不起明经科 D、人们普遍推崇进士科 4、下列对唐朝科举考试不正确的说法是:() A、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 B、它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C、它对参考者有严格的家庭出身和年龄的限制 D、它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5、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 A、西晋 B、东晋 C、唐朝 D、宋朝 6、唐朝的社会

17、习俗从饮食,服饰到音乐舞蹈都体现出以下什么样的特点?() A、封闭、保守 B、胡汗交融、中西贯通 C、完全模仿北方少数民族 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 7、下列各项制度中,为隋朝创立的有:郡县制均田制三省六部科举制() A、 B 、 C 、 D 、 8、唐代陶器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 A、唐三彩 B 、白瓷 C、青瓷 D、景德镇瓷器 9、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形象刻画出的科考情况是() A、秀才科 B 、明经科 C、进士科 D 、明算科 10、自隋唐以后,读书人实现“朝为天舍郎,幕登天子堂”梦想的主要途径是() A、九品中正制B、推荐制C、科举制D、自荐制 11、进士科中,主要

18、测试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能力的项目是() A、策问 B、杂文C、经史 D、诗词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请回答:(1)上述三则史料都与唐朝的什么政治制度有关系? (2)材料一是什么意思? (3)材料二、三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看谁做得最快 最好 ,你可不要 落后哟 ! 9 第5课和同为一家 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 上课时间:总第课时 【认定目标】 (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的学习任务) 1、 知道“天可汗”的含义,了解唐太宗受到少数民族拥戴的有关史实。

19、 2、识读“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了解唐朝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3、讲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说出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4、列举唐王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简述“和同为一家”的含义。 【预习检测】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6-27 页“天可汗”一目的内容,回答下列13题: 1、唐太宗对东突厥采取了哪些政策? 2、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毒爱之如一”,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 3、 “天可汗”的含义是什么?少数民族为什么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请看课文第2730 页“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点苍山会盟”二目 的内容,回答下列4 5 题: 5、 “点苍山会盟”是怎么回事?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

20、,让思考成为习惯!) 1、议一议:本课课题“和同为一家”的含义是什么? (唐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边疆各族与唐朝关系和睦、 友好,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2、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有什么疑难问题? 【归纳整理】 请在下图的空白处填上少数民族的名称,填一个讲一个相关的故事, 看谁讲得好? 看 谁 做 得 最 快 最好 ,你可 不要落后哟 ! 4、唐和吐蕃 的关系 吐蕃生活在 _地区 , 是_族的祖先,首领称为_。 唐玄宗时, _上表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文成公主 入藏和亲 _是吐蕃杰出政治家,唐太宗把_嫁给他。 意义 促进了 _ 。 奠定了 _ 。 讲故事,我先来! 用心爱心专心10

21、【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一)单项选择题 1、被西北各部首领尊称为“天可汗”的唐朝皇帝的() A、唐高宗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唐蕃“和同为一家”说明() A吐蕃首领已接受唐政府的册封 B吐蕃与唐朝的关系不断加强 C唐政府对吐蕃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D吐蕃与汉族长期融合,已形成“一家” 4、右图同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唐在东突厥就地设立都督府 B、文成公主入藏 C、甥舅会盟碑 D、点苍山会盟 5、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发生在() A、唐高祖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唐高宗统治时期 D 、唐玄宗统治时期 6、在点苍山与唐朝使团会盟的首领是: ()

22、A、吐蕃赞普 B、突厥可汗 C、南诏王 D、匈奴可汗 7、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到“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趁”其中的“文皇”是指() A、汉文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8、吐蕃是今天哪族的祖先?() A、苗族 B 、黎族 C 、藏族 D 、突厥族 9、阅读下列材料 太宗尝谓长孙无忌等曰:“朕即位之初,有上书者非一,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任,不得 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惟有魏征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 人自服。朕从此语,天下大宁。绝域君长,皆来朝贡,九夷重译,相望于道。凡此等事, 皆魏征之力也。吴兢贞观政要 魏征指出的“中国既安,远人自服”对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有什么影

23、响? “耀兵振武,慑服四夷”与“偃革兴文,布德施惠”有什么不同? 第 6 课开放与交流 上课时间:总第课时 步辇图 动脑筋 想一想 用心爱心专心11 【认定目标】 (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的学习任务) 1、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2、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来归纳整理知识。 【预习检测】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32-34页“遣唐使与鉴真东渡”一目的内容,回答下列12题: 1、什么叫遣唐使?日本共派遣唐使多少次?遣唐使的活动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 2、29 年前 1980 年, 4 月 13 号下午,一尊有

24、着1200 多年历史的 木像运抵上海虹桥机场,那就是被日本奉为国宝的鉴真大师坐像, 中日佛教界共同演绎了一段“鉴真大师回国探亲”的佳话。鉴真 大师是什么时候去日本的?为什么要去日本?产生了什么作 用?。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34-37页,回答下列35题: 3、此图是电视剧西游记中的一个片断,西游记是神话传说,请你讲一讲真实的“玄 奘西行”(为什么去?怎样去?有何价值?等) 4、为什么说唐朝都城长安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唐朝时候为什么世界各地的人们要飘洋过海、不远万里地到中国来?(先概括再举例) 中国又是怎样对待外来文化的?(先概括再举例)产生了

25、什么影响?对今天的中国有何启 示? 2、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有什么疑难问题? 【归纳整理】填下表: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异同 祖 国 变 化 真大啊! 用心爱心专心12 事件身份目的地途中遭遇是否有人随行是否回国 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日本派遣唐使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B、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C、加强两国间的友谊 D、求取佛教经义 2、下列人物中,属于中外友好交往使者的是() A、鉴真、玄奘 B、鉴真、松赞干布 C、松赞干布、文成公主 D、玄奘、唐太宗 3、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的叙述,正确的是() 都是唐朝的僧人都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

26、了贡献 都为完成使命历尽艰辛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 B、 C、 D、 4、唐朝时我国称印度为() A、安息 B、天竺 C、大食 D、大秦 5、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 “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 何功德,致此称扬”你知道秦王指的是谁吗?()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6、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是() A、武则天 B、文成公主 C、鉴真 D、玄奘 7、右图所示来唐朝的旅行者所在的国家是 A、大食B、大秦C、波斯D、安息 8、观察下图并查阅资料,讲述与它有关的史实。 9、阅读下列材料:

27、“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请回答:(1)诗中“盲目航东海”指的是什么?表现了鉴真怎样的精神? (2)诗中“传道艺”的是何人?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 (3)诗中“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 第七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上课时间:总第课时 【认的目标】 1、认识雕版印刷业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知道火药的发明及应用。 2、了解赵州桥设计的巧妙之处,并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创造力。 看谁做得最快最好, 你可不要落后哟! 大雁塔 旅 行 者 用心爱心专心13 【预习检测】 请认真阅读课本4042 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上课时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这样一

28、张图片: (1)老师这是准备向同学们讲述我国哪一种重大发明?这种发 明出现于何时? (2)所示图片在世界上地位如何? (3)请你说出这种技术的实施过程,并试着用橡皮、泥块等做一做。 2、你一定还记得刚过去不久的正月十五元宵节,那璀璨的焰火布满天空。那些带给你无限 快乐的焰火主要是用什么原料做的呢?这些原料最早出 现于什么时候?并回答下面两题。 (1)唐初著名的练丹家和医药学家在他的 一书中 , 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 (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与军事。最初用火药制造 的武器叫,也叫。 3、“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称赞的是哪一座桥?这座桥在历史上地位如何? 它是由哪朝哪一工匠设

29、计的?为什么说它是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代表? 【共同探究】 1、唐末用于军事上的火箭与现在航天发射的火箭有何异同? 2、指图说出赵州桥设计的巧妙之处在那里? 【归纳整理】 雕版印刷和火药是怎样发明的?你有没有什么发明?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在平时的生活 和学习中多留心,你也会有发明的,不信就试试。 【拓展练习】 1. 下列科技成就中,哪一项是隋朝时期出现的() 用心爱心专心14 2、唐初有个炼丹家和医药学家, 在他的 丹经 一书中第一次将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他是 A、郭守敬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春 3、有关印刷术发明的问题,不正确的叙述是()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

30、B、隋唐时已有活字印刷的佛经 C、金刚经是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D、我国印刷术发明是雕版印刷开始的 4、欧洲最初见到的中国印刷品是() 雕版印刷品纸币纸牌活字印刷品 A、 B、 C、 D、 5、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两项是在隋唐时期出现的() A、造纸术印刷术 B、印刷术火药 C、指南针火药 D、造纸术火药 6、世界最早雕版印刷品(现存)是晚唐印刷的() A、黄帝内经 B、九章算术 C 、金刚经 D 、千金方 7、唐朝时,有一位日本人去长安集市购买商品,你认为他不能买到()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隋唐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 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

31、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 没有一 个赫赫有名气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培根 (1)培根所说的“三种发明”的前两种是什么? (2)这“三种发明”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第八课璀璨的文学艺术 上课时间:总第课时 【认定目标】 1、了解唐代诗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知道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伟大的艺术宝库。 2、回忆和收集所学过的唐诗名作,分析诗歌的含义、风格及其艺术成就,以增强对唐诗艺 术成就的理解。 【预习检测】 A、 全唐诗 B、青瓷 C、唐三彩 D、茶叶 A B C D 用心爱心专心15 1 、唐代文学家韩愈称颂李白、杜甫:“李杜文章在,

32、光焰万丈长”,白居易也说:“吟咏流千古,名声动四夷”, 后人更将二人称为诗仙和诗圣。 (1)李、杜二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地位如何? (2)二人诗歌各有何特点使人们分别称之为诗仙和诗圣? 2、唐朝时期的乐舞十分发达,相传唐太宗创作的_ _ 和唐玄宗创作的 _ _就很有名。 3、同学们也许还记得2008 年春节晚会的舞蹈“飞天” 使无数人倾倒。(见图)这一舞蹈的构思源于我国古 代的哪一艺术?请你简单介绍一下。(这一艺术在哪 里?地位如何?什么内容等?) 【共同探究】 1、唐代最杰出的文学成就是什么?其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2、李白、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这与他们生活的时代有何关系? 【归纳整理】

33、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请你列出本课知识要点。 【拓展练习】 1、韩愈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是对_诗歌的高度评价() A 、李白杜牧 B、李白杜甫 C 、李商隐杜牧 D、李贺杜甫 2、“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副对联是称颂() A、屈原 B、陶渊明 C、杜甫 D、白居易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诗仙诗圣 俺老猪不想也会! 用心爱心专心16 杜甫有“三吏”、“三别” 李白的美称是“诗圣”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杜甫被称为“诗仙” A、 B、 C、 D、 4、关于隋唐石窟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有很大发展 敦煌莫高窟中大部分洞窟是隋唐时期开凿 莫高窟里有精美壁画

34、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A、 B、 C、 D、 5. 成为敦煌壁画象征的是() A、飞天图案 B、佛像 C、天王像 D、力士像 6.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的名言 A、李白 B、杜甫 C、杜牧 D、白居易 7、莫高窟内众多的泥塑造像与壁画主要以() A、佛教故事为主 B、现实生活为主 C、道教故事为主 D、神话传说为主 8、小丽要去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应去() A、山西大同 B、甘肃敦煌 C、河南洛阳 D、陕西 9、莫高窟内的主要艺术品是() A、石雕和壁画 B、泥塑与石雕 C、泥塑与壁画 D、砖雕与壁画 10、下列图片分别代表了唐朝的那些文学艺术成就?用几句话简介一下。 第

35、 10 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上课时间:总第课时 【认定目标】 1、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说出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和元昊三位杰出政治家 的主要功绩。 2、分析宋辽、宋夏和议的影响,并能简单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 【预习检测】 一、澶渊之盟: 1北宋政权的建立: 上阳台手迹乐舞三彩俑敦煌壁画 用心爱心专心17 (1)年, 后周大将建立宋朝,定都(今) 史称。 (2)谁能给大家讲讲“陈桥兵变”的故事? 2、辽政权的建立: (1)10 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统一了契丹各部,年,他建立 契丹政权,定都。 (2)契丹矛和契丹文字的插图意在说明什么问题? 3、宋辽之间的和战。 (1)北宋为什么要

36、对辽进行北伐(看地图) ?北伐的结果如何?为什么北宋的北伐会失败? (能说几条是几条)此后北宋采取什么政策? (2) “澶渊之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订立的?内容是什么?怎样认识它的影响? 二、宋夏和战: 1、夏政权的建立:年,族首领称帝,定都。 2、宋夏之间的和战: (1)西夏为什么要进攻北宋?西夏和北宋达成议和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认识宋夏之间的和与战?” 三、碰撞中的融合: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 【共同探究】 1、 “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重新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这句话对吗?为什 么?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对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有了怎样的认识? 【归纳

37、整理】 政权建立时间开国君主都城都城今名 万岁,千万不能 迁都退让啊! 寇 准 动脑筋 想一想! 用心爱心专心18 【拓展练习】 1、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它是北宋战败后于辽达成的盟约 B、盟约中有辽撤兵的内容 C、北宋答应给辽“岁币” D、盟约签订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2、宋辽、宋夏和议的共同点不包括()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C、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D 、反映了宋朝统治的腐败 3、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A、削弱了契丹势力 B 、维持了长期和平 C、消除了民族矛盾 D 、加速了北宋灭亡 4

38、、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设置的贸易机构是() A、市舶使 B 、宣政院 C、榷场 D 、十三行 5、北宋为夺回被辽占领地区,几次北伐失败后采取了()消极防御政策 、步步为营、守内虚外、分兵把守、虚内守外 6、下列与北宋互市边境贸易的国家有() 、后周辽、蒙古国西夏、辽西夏、南宋辽 “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语)完成7-8 题 7、反映的是北宋与()关系 、西夏、辽、女真、南宋 8、上题引用苏辙的那句话,能体现出() A、辽宋开国以来一直和睦相处 B、宋辽实力均衡 C、北宋人民负担大大减轻 D、统治阶级为百姓谋利 9、辽、夏吸取南下劫掠遭抵抗的教训,进

39、而推行() A、扩军备战 B 、用严酷刑罚镇压 C、破坏被占领地区经济 D、 “以汉制待汉人” 10、阅读下列材料: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 (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 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0 请回答:辽、西夏在哪些方面向中原政权学习?产生什么历史作用? 第 11 课宋金南北对峙 上课时间:总第课时 【认定目标】 1、知道南宋和金对峙局面的出现,了解宋金和议的主要内容。 2、认识女真抗辽斗争、李纲和岳飞以及北方义军的抗金斗争都是

40、符合人民利益的,都是正 义的,岳飞等人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 【预习检测】 1、金的建立: 1115 年,族杰出首领在称帝,国号金; 年,金灭辽。 2、这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和杨康,二人的名字 是为了纪念那一历史事件呢?请你介绍一下这一历史事件? 用心爱心专心19 3、南宋抗金 (1)南宋建立:年,称帝,定都。 (2)岳飞抗金:年,抗金名将岳飞在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其领导的 抗金斗争符合当时的利益。 4、宋金议和 (1)时间:年,宋金订立和议。 (2)内容:南宋对金,割让部分,向金送交。 (3)影响:形成宋金局面。 5、金朝变革: 金朝统治者为什么要进行变革?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变革?产生

41、了什么影响? 【共同探究】 1、这是杭州岳王庙里岳飞的塑像、岳飞墓前铁铸的秦桧跪像,以及一幅石刻对联。“青山 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奸佞” 回答: (1)岳飞为什么受到人民永远的尊敬? (2)在抗金形势对南宋极为有利时,宋高宗和秦桧为什么却向金求和、强令岳飞班师回朝、 并最终杀害岳飞? (3)既然抗金符合广大人民利益,岳飞为什么还要遵命撤军? 2、我们应该怎样评价金朝的改革?(肯定?否定?还是兼而有之?) 【归纳整理】 1、仿照课本最后的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试着列一列本课的大事年表。 2、画一画金、南宋对峙形势图,在上面标出南宋、金、西夏等政权名称;标出临安、上京、 中都、郾城等地名。 郭靖杨康

42、 用心爱心专心20 【拓展练习】 1、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A、地方军阀割据 B、南北政权对峙 C、民族政权并立 D、战乱长期不息 2、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匈 奴”指的是() A、女真统治者 B、匈奴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 3、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的政治形势和民族关系的特点,与下面历史时期最相 似的是() A、春秋 B 、战国 C、三国两晋南北朝 D 、隋唐 4、有关阿骨打事迹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12 世纪初,起兵抗辽,取得胜利 B 、1115 年在会宁称帝,国号金 C、金朝建立初年,创制了女真

43、文字 D、1115 年领兵俘天祚帝,灭辽朝 5、1141 年宋金议和后,与南宋接壤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西夏蒙古大理金 A、 B、 C、 D、 6、金朝改革旧俗根本原因是() 、为了适应对高度发展的农耕地区统辖与管理、金旧俗已不适用,应当完全抛弃 、金统治者认识到旧俗的弊端、百姓开始反对旧俗 7、下列不是金朝变革女真习俗内容的是() 、南迁至中原地区、鼓励女真和汉族通婚 、翻译印刷大量中原典籍和佛经、仿照南宋改革官制 8、阅读下列材料:“桧 , 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字金牌,飞愤惋泣 下,东向拜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宋史卷365 回答: 秦桧“乞令班师”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文

44、中“十年之功”是指什么? 岳飞班师回朝后结果怎样?假如你是岳飞你会班师回朝么?为什么? 第 12 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上课时间:总第课时 【认定目标】 1、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 2、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预习检测】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大致从什么时候出现南移的趋势?这一趋势是在何时完成的?为什么 此时经济重心会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完成下表(有些既是原因又是表现,有些只有表现) 原因表现 比一比,看谁做 得又快又好! 用心爱心专心21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海外贸易 【共同探究】 1、 “予昔游武昌,见农夫皆

45、骑秧马,以榆枣为腹欲其滑,以楸桐为背欲其轻,腹如小舟,昂 其首尾,背如覆瓦,以便两髀,雀跃于泥中,系束藁其首以缚秧。”苏东坡 本则材料意欲印证宋朝哪一经济部门的发展?把这一部门详细说一说。 2、 这三幅图分别代表了宋朝哪一部门的发展?各部门具体情况如何? 【归纳整理】 把上面的表格记住你就完成了这节课的任务。 【拓展练习】 1、“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这一记载所反映的历史是:() A、北宋汴河流域人以石油作燃料 B、北宋东京居民以石油作燃料 C、北宋东京居民以煤炭作燃料 D、河南开封是我国最早以煤炭作燃料的地区 2、与汉唐相比,宋元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经济重心移至江南地区商

46、品经济活跃,出现了纸币 对外贸易频繁,转为海路为主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 A、 B、 C、 D、 3、“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的是() A、北宋时,江浙地区推广种植占城稻取得的成果 嘘,别说话, 让 我再记一遍! 用心爱心专心22 B、南宋时,水田增加,太湖流域的稻米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C、王安石变法在太湖流域取得的成效 D、唐朝时,太湖流域的丰收景象 4、至今仍存有南宋时的港口、船坞遗迹,伊斯兰教寺院遗址和阿拉伯人的墓碑的重要港口 是() A、广州 B、泉州 C、明州 D 、福州 5、下列关于宋代经济叙述错误的是:() A、浙江居民能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 B 、宋代商人能够到非洲从事贸易活动 C、王安石看到东京城外棉花长势喜人 D、东京居民冬天烧煤来取暖 6、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A、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C、南方重视兴修水利 D、麦田面积扩大 7、北宋时,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 A、定窑 B、钧窑 C、景德镇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