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4.11廉颇蔺相如列传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x

上传人:罗志祥3 文档编号:5153074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4.11廉颇蔺相如列传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4.11廉颇蔺相如列传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4.11廉颇蔺相如列传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4.11廉颇蔺相如列传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4.11廉颇蔺相如列传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4.11廉颇蔺相如列传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4.11廉颇蔺相如列传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廉颇蔺相如列传基础积累运用限时:15分钟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徒:仅仅B臣等不肖,请辞去 请:请求C独畏廉将军哉 独:难道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卒:最终答案B解析B项,请:请允许我们。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勇气闻于诸侯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B乃设九宾礼于廷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D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答案D解析D项,为:介词,替,给。A项,以:介词,凭借/介词,用。B项,乃:副词,于是,就/副词,才。C项,因:副词,由此,趁此/介词,经由,通过。

2、3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召有司案图”中的“有司”是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B“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指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C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文中“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D“斋戒”是古代的一种礼仪,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前沐浴更衣、洁身清心,以示虔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项,“赵惠文王十六年”采用的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4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

3、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蔺相如虽然不是大将,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勇士。相如奉璧入秦,秦王得璧后,相如观察到秦王无意偿城后,不畏强秦,巧妙取回和氏璧,并怒斥秦王。在秦赵会于渑池时,相如无惧秦王,为赵王挽回了颜面。B蔺相如熟知历史,有辩才。秦王斋戒五日后见相如,相如旁征博引,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秦王,秦王心服口服,放相如归赵。C蔺相如明于事理,有见识。相如在奉璧出使秦国时,清晰地认识到秦王最终无意给赵国城池,采用种种措施而完璧归赵。D蔺相如是一个顾全大局的良臣。渑池会之后,赵王认为相如功大,拜其为上卿,廉颇不服,扬言见相如时要当面羞辱他,但相如却以大局为重,避廉颇而不见,先国

4、家之急而后私仇。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说服秦王,秦王心服口服,放相如归赵”错,由课文中的“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等句可知,秦王并非被说得心服口服,而是无可奈何。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5分)译文:(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5分)译文:答案(1)(秦王身边的)侍从想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双眼呵斥他们,(秦王身边的)侍从都被吓退了。(2)只是我想,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进攻赵国,只是因为赵国有我们两个人在。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左右:身边的人,

5、指秦王身边的侍从。刃:名词作动词,杀。叱:呵斥。靡:退却。(2)顾:只是,不过。徒:只,仅仅。以:因为。名句名篇默写限时:3分钟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4分)(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2)廉颇闻之,肉袒负荆,。(3)卒相与欢,。(4)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忠贞爱国的体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吾所以为此者,”也体现出蔺相如的这一情感。答案(1)徒慕君之高义也(2)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3)为刎颈之交(4)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类文提优阅读限时:20分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世贞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夫秦以十

6、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宝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

7、,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B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C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D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

8、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要抓住句子中容易断开的地方先断。比如本题,要注意本句是正反对比分析予璧与不予的利害,所以应在“曲在秦”“曲在赵”“则莫如弃璧”“则莫如弗予”前后断句,据此推断B项正确。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蔺相如”是春秋时赵国大臣。蔺相如请命奉璧入秦,见秦王无意给赵城,用计骗回和氏璧,并叫随从化

9、装从小路逃走,完璧归赵。B“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仪。宾指傧相,迎宾礼赞的官吏。C“武安君”是秦国大将白起的封号,其“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D“渑池”是地名,公元前279年,秦王约赵王会于渑池。宴会上秦王请赵王鼓瑟以辱赵王。蔺相如随行,便以刺杀秦王相威胁,请秦王为赵王击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A项,“蔺相如”是战国时赵国大臣。9下列各句不属于论述作者不赞同“蔺相如完璧归赵”观点的一项是(3分)()A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B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

10、。C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D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C项,是作者为蔺相如设定的分析道理的话,不是作者论证自己观点的直接论据。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5分)译文:(2)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5分)译文:答案(1)现在假如大王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抛弃了十五座城池,十五座城中的百姓都会深深怨恨大王像草芥一样抛弃了他们。(2)(派)武安君率十万大军逼临邯郸,责问璧的去向以及赵国的失信,一次获胜可使相如灭族,

11、再次获胜而璧终究还得属于秦国。参考译文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道他。但是,我却不敢苟同。秦国用十五座城的空名,来欺骗赵国,并且勒索它的和氏璧。这时说它要骗取璧是实情,但不是想要借此窥视赵国。赵国如果知道了这个实情就不给它,不知道这个实情就给它;知道了这个实情而害怕秦国而给它,知道这个实情而不害怕秦国就不给它。这只要两句话就解决了,怎么能够既害怕秦国又去激怒秦国呢?况且,秦国想得到这块璧,赵国不给它,双方本来都没有什么曲直是非。赵国交出璧而秦国不给城池,秦国就理亏了。秦国给了城池,而赵国却拿回了璧,就是赵国理亏了。要想使秦国理亏,不如就放弃璧。害怕丢掉璧,就不如不给它。秦王既然按照地图给了城池,

12、又设九宾的隆重礼仪,斋戒之后才来接受璧,那种形势是不得不给城池的。如果秦王接受了璧而不给城池,蔺相如就可以上前质问他:“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会给城池的。这块璧不是赵国的宝物吗?而十五座城池也是秦国的宝物。现在假如大王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抛弃了十五座城池,十五座城中的百姓都会深深怨恨大王像小草一样抛弃了他们。大王不给城池,而骗夺了赵国的璧,因为一块璧的缘故,在天下人面前失去信用,我请求死在这里,来表明大王的失信。”这样,秦王未必不归还璧。但是当时为什么要派手下人怀揣着璧逃走,而把秦国处在理直的一方呢?那时秦国并不想与赵国断绝关系。假如秦王发怒,在街市上杀掉蔺相如,(派)武安君率领十万大军进逼邯郸,责问璧的去向以及赵国的失信,一次获胜可使相如灭族,再次获胜而璧最终还得属于秦国。因此我认为:“蔺相如能保全这块璧,那是上天的保佑。”至于他在渑池以强硬的态度对付秦国,在国内以谦和的姿态对待廉颇,那是策略上越来越高明了。所以说赵国之所以能得以保全,的确是上天在偏袒它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