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罗志祥3 文档编号:5153260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1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5课离骚屈原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积累文中重点实词及特殊句式。2思维与审美:(1)理解诗人情感,把握人物形象;(2)领会本文的艺术手法。激趣导入屈原是诗歌王国里的一颗巨星,远在众星之前,他出现在中国诗歌史上,成为无数后继者仰慕的典范。他的不朽之作离骚,震古烁今,千百年来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是中国诗歌史上乃至世界诗史上最为激动人心且具有“永久的魅力”的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屈原,来领略离骚的美吧!一、诵读全文,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回答段后问题。(第一段)长太息(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爱慕、崇尚)修姱(修洁而美好)以(喻指束缚、约束。,马缰绳;羁,马笼头)兮,謇(古楚语

2、的句首语气词)朝谇(谏诤)而夕替(废弃、贬斥)。既替(废弃)余以蕙(蕙,香草名;,佩带。比喻高尚的德行)兮,又申之以揽茝(揽,采集;茝,香草名。比喻高尚的德行)。亦余心之所善兮,虽(纵然、即使)九(多次)死其犹未悔。怨灵修(神仙,这里指怀王)之浩荡(荒唐,没有准则)兮,终不察夫(语气词,用于句中,起缓冲语气的作用)民心(人心,这里指“我的用心”)。众女(喻指许多小人)嫉余之蛾眉(喻指高尚德行)兮,谣诼(造谣、诽谤)谓余以善淫(淫荡)。固(本来)时俗(世俗)之工巧(善于取巧)兮,偭(背向,引申为违背)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背绳墨(木匠画直线用的工具,俗称墨斗,比喻准绳、准则)以追曲兮,竞

3、周容以为度。忳郁邑(强调忧闷之深切。忳,忧闷;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余侘傺(失意的样子)兮,吾独穷困(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乎此时也。宁溘死(突然死去。溘,突然、忽然)以流亡兮,余不忍为(做出)此态(指“众女”的种种丑态)也!鸷(凶猛的鸟,指鹰、雕等)鸟(指一般的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本来就这样)。何方圜(通“圆”)之能周(合)兮?夫孰(何)异道(不同道)而相安(相处、相容)?屈(使受委屈)心而抑(使受压抑)志(心意、志向)兮,忍尤(责骂)而攘(忍受)诟(侮辱)。伏(守、保持)清白以死直(为正道而死)兮,固前圣之所厚。请概括段意:诗人追忆往昔,自述遭贬原因,表达正道直行

4、的决心。(第二段)悔相道(观察、选择道路)之不察兮,延(久久)伫(久立)乎吾将反(返回)。回(使回转)朕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车以复路(回原路)兮,及(趁着)行迷(走迷了路)之未远。步(缓行)余马(我的马车)于兰皋(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兮,驰(快跑)椒丘(长着椒树的山冈)且焉(于彼,在那里)止息(停下来休息)。进(到朝廷做官,出仕)不入(不为君王所用)以离(通“罹”,遭受)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指未出仕前的服饰,比喻原先的志向)。制芰荷(荷叶)以为(把当作)衣兮,集芙蓉(荷花)以为裳。不吾知(即“不知吾”)其亦已兮(也就算了啊),苟(只要)余情其信(确实)芳(美好)。高(加

5、高)余冠之岌岌(高耸的样子)兮,长(加长)余佩之陆离(修长的样子)。芳(芳香)与泽(光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光明纯洁的本质)其犹未亏。忽反顾(回头看)以游目(放眼观看)兮,将往观乎四荒(辽阔大地)。佩缤纷(繁多)其繁饰(众多装饰品)兮,芳菲菲(服饰品之芳香浓烈)其弥章(更加明显。“章”通“彰”)。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爱美,比喻修身养性)以为常(常规)。虽体解(肢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受创而改变)?请概括段意:表现了诗人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情操,抒发了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二、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在横线上填出相应内容。(每两句为1节)答案(17节

6、)追求与现实的矛盾(813节)爱国决心微任务活动一准确翻译重点句子1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译文:_答案我虽然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可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得分点:修姱、羁、謇、谇、替,无标志的被动句,句意对)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译文:_答案许多女人嫉妒我秀美的蛾眉啊,诽谤我好做淫荡之事。(得分点:嫉、谣诼、淫,“以善淫”介宾结构作状语,句意对)3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译文:_答案不了解我也罢了啊,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得分点:已、苟、信、芳,“不吾知”宾语前置句,句意对)4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译文:_答案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长我长长的佩

7、带。(得分点:定语“岌岌”“陆离”后置,“高”“长”活用,岌岌、陆离,句意对)微任务活动二理解诗人情感,把握人物形象1认真阅读文本,找出表现屈原品格的句子,并指出其品格特点。答:_答案(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嫉恶如仇。(4)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5)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忠贞不渝。2屈原一心想要实现“美政”,又为什么会“朝谇而夕替”以致被君王流放呢?答:_答案屈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坦荡的胸怀、磊落的品性决定了他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不会瞻前顾后,更不可能中

8、途更改主张,因此得不到君王的认可。这是昏庸政治的必然,具体来说,原因之一是“余心之所善兮”,爱用香蕙作佩带,又喜采集白芷;原因之二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君王“终不察夫民心”;原因之三是“固时俗之工巧兮”,“背绳墨以追曲兮”。综上所述,自己从善爱美,小人投机追曲;“众女”“谣诼”,君王“不察”,而自己“不忍为此态也”,不愿同流合污。“鸷鸟”固然不群,“异道”怎么能相安?屈原“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遵照前圣所厚,屈志忍辱,保持清白,最终献身正道。3“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中的“悔”字怎样理解更贴切?它与“虽九死其犹未悔”中的“未悔”是否矛盾?为什么?答

9、:_答案第一段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而遭小人诬陷,君王是非不分,疏远了他。虽遭受多方的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毫不退缩。第二段里写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谋求变革。远离政坛,并不意味着放弃操守,因而并不矛盾。4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答:_答案离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忧国忧民、正道直行、献身理想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

10、。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绳墨”),主张举贤任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力量。微任务活动三艺术手法,鉴赏评价1诗人描写花草禽鸟的用意是什么?答:_答案(1)诗中描写花草的诗句有“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这些诗句交代了诗人自己被

11、疏远废弃的原因以及被废弃后的行为。显然,诗人用爱好芬芳的香蕙、白芷来比喻自己德行的崇高美好;在被废弃后的恶劣处境中,诗人仍让自己的马缓行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疾驰到长着椒树的山冈,依旧以荷花、荷叶为衣,表现了诗人无论“进”“退”,清白的操守和报国的理想始终不变,九死未悔。(2)在描述群邪蔽贤、自己壮志难酬时,以古来鹰隼和凡鸟不能合群来比喻自己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决心。(3)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蕙”“茝”“鸷鸟”“兰”“椒”“芰荷”“芙蓉”等作比,意象华美,使人不只感受到花草的色和香,更能为一种深远的意境所吸引,这些生长在水国荒地的幽花香草把人们的心引到奇丽的幻想世界中。诗人用它们来象征自己高

12、洁的品德,这就写出了诗人高大、芳洁的动人形象。2离骚读起来非常有乐感,在这方面诗人采用了哪些技巧?答:_答案(1)押韵。如“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第一个“替”和“茝”是韵脚;“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错”和“度”是韵脚。(2)在句中普遍使用“兮”字。“兮”是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在这首诗里,一般是两句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兮”用在上下句之间,增加了停顿,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3)大量使用对偶句。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等。(4)多用双声叠韵联绵词及叠音词。如“羁”“郁邑”“侘傺”“陆离”等是双声词,“岌

13、岌”“菲菲”等是叠音词。屈原最终怀石沉江,你如何看待他的这一举动?答:_答案(观点一)不赞同他的这一举动。屈原虽遭楚王流放,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他应坚强地活下去,活着,便有希望。这样投江而死,毫无意义。(观点二)屈原的这一举动可以理解。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赏识并支持下才能实现,他高洁的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时,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

14、是他真心所愿。(观点三)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屈原面对楚国上下昏庸、郢都被攻陷的情况,没有卖国求荣,而是凭着一颗忠肝义胆,与楚国共存亡。他将国家兴衰置于个人得失之上,这种精神永远激励着爱国志士,鞭挞着卖国小人。助读材料1作者简介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字灵均。战国时期楚国人,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学识渊博,通晓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起初颇得楚怀王信任,“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在内政方面,他主张“修明法度”“举贤任能”,实行使国家富

15、强的“美政”;在外交方面,具有远大目光,主张与强秦对抗。后因受小人陷害,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楚辞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屈原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他。2背景展示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

16、,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楚怀王三十九年(前300)春,屈原被排斥流放到汉北。此间创作了离骚。离骚是他政治失意后用血和泪写就的一首扣人心弦的政治抒情诗。3文体知识楚辞体战国中晚期,楚国的屈原等诗人吸收民歌精华,融合上古神话传说,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楚辞体。其特点是结构宏伟、想象丰富、句式灵活,并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屈原、宋玉等为这一诗体的代表作家。因该诗体代表作品以离骚为最,所以这种新诗体又名“骚体”。4关于离骚离骚是屈原最宏伟的诗篇,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17、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全诗共373句,2477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必备知识积累卡片一、字词句知识1通假字句子通假字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忳郁邑余侘傺兮“邑”通“悒”,“郁悒”指忧愁苦闷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芳菲菲其弥章“章”通

18、“彰”,明显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浩荡怨灵修之浩荡兮古义:荒唐,没有准则。今义: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流亡宁溘死以流亡兮古义:随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陆离长余佩之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固然自前世而固然古义:本来就这样。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善于取巧。今义:细致,精巧(多用于工艺品或诗文、书画)。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3.多义实词词语例句释义项(或用法)固固前圣之所厚副词,本来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动词,使牢固独夫之

19、心,日益骄固形容词,固执、顽固蔺相如固止之副词,坚决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副词,究竟、到底修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形容词,长、高余独好修以为常名词,美退将复修吾初服动词,整理乃重修岳阳楼动词,修建邹忌修八尺有余形容词,高臣修身洁行数十年动词,修行恐修名之不立形容词,美好善谣诼谓余以善淫动词,擅长亦余心之所善兮动词,崇尚素善留侯张良动词,交好京中有善口技者动词,擅长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善良,美好度竞周容以为度名词,法度、准则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名词,限度群臣惊愕,尽失其度名词,气度、常态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动词,估计春风不度玉门关动词,度过4.重点虚词词语例句释义项(或用法)虽余虽好修姱以

20、羁兮连词,虽然虽九死其犹未悔连词,纵然、即使5.词类活用词语例句解析余虽好修姱以羁兮名词作动词,束缚、约束步步余马于兰皋兮名词作动词,缓行朝、夕謇朝谇而夕替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屈、抑屈心而抑志兮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压抑回回朕车以复路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转死伏清白以死直兮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哀哀民生之多艰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悲哀方圜何方圜之能周兮形容词作名词,方枘,圆凿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形容词作名词,淫荡的事厚固前圣之所厚形容词作动词,推崇,看重高高余冠之岌岌兮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加高长长余佩之陆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加长6特殊句式句式例句解析被动句謇朝谇而夕替无标志,“替”

21、有被动义进不入以离尤兮无标志,“不入”译为“不被接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无标志,“体解”译为“被肢解”状语后置句既替余以蕙兮状语“以蕙”置于“替”之后谣诼谓余以善淫“以善淫”是介宾结构作状语,修饰“谣诼”步余马于兰皋兮状语“于兰皋”置于“步”之后宾语前置句不吾知其亦已兮“不吾知”即“不知吾”定语后置句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岌岌”“陆离”后置,结构助词“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二、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3)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4)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5)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6)不吾

22、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7)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8)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2课外名句屈原名句(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2)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3)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涉江(4)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涉江(5)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涉江一、“读屈原”诗歌过三闾庙唐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注三闾庙:屈原庙,因屈原曾任三闾大夫而得名,在今湖南汨罗县境。沅湘:沅江和湘江,沅江、湘江是湖南的两条主要河流。屈子怨何深:此处用比喻,屈子指屈原,句意是屈原的怨恨好似沅江、湘江深沉的河

23、水一样。“日暮”二句:此处化用屈原九歌招魂中的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萧萧:风吹树木发出的响声。赏析“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以沅水、湘水流了千年也流不尽,来比喻屈原的幽怨之深,构思妙绝。对屈原的不幸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写景,秋风萧瑟,景象凄凉,一片惨淡气氛,诗人融情入景,使读者不禁慨然以思,含蓄蕴藉地表达了一种感慨不已、哀思无限的凭吊怀念之情。这首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方法。诗中全部采用虚写的方法,没有一句是写实的。四句中有三句是写景,最后以景结句,这样表现,其妙处就在于虚中见义,景中见情。屈原是中国历

24、史上伟大的诗人,他的事迹流传很广,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此,作者抛开对屈原具体事迹的描写,而侧重从屈原的“怨”字着笔,至于屈原为什么怨?怨什么?诗中没有和盘托出,而只是描绘了一幅特定的图景,引导读者去思索,借此抒发作者的感慨和怀念之情。这种表现方法十分高明,受到历代评论家的赞赏。二、“读屈原”散文戴着花冠的诗人当我们用现世的眼光审视屈原时,一定会觉得他很傻很傻;可命运如果可以重来的话,他一定会重新投入汨罗江。我想,执着和理想便是他生命的主题吧。当一个人过于强烈地期望一件不可能的事时,生命就演变成了一种悲剧。可是执着却能在生命中开出艳丽的花朵,理想在黑暗中也能碰撞出浪漫的火花。一个被楚国

25、和世人都抛弃了的人依然可以写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此坚定的诗句,可以唱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如此动人的歌词,可以吼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如此慷慨的誓言。一个不被爱的人依然爱着别人,希冀着祖国强大,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美政,楚王,理想是一种散发着香味的罂粟,引着屈原走向他的悲哀。所以他的诗中夹杂着光波流泻的星空,也充斥着令人心酸的孤独。一步,一步,从三闾大夫的政治家,走向了腰悬长剑的诗人。也许,诗和政治相遇时,本身便是一种错误,皎洁怎能和黑夜相融合呢?然而当诗人和政治家成为一个人时,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当他内心的情感涨满得无法用言语诉说时,他选择来到汨

26、罗江畔。江水,清风,香草。江水涤不尽世上的污秽,清风吹不散朝廷的腐朽,香草的诗句唤不醒昏庸的楚王。既然理想已死,肉体停留在世上又有什么用呢?在诗人和政治家身份的纠缠中,最终,他选择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浪漫:在满是香草的岸边,将肉体抛入水中,将灵魂融入风里,留下一顶花冠守候如血的夕阳!在世界的眼中屈原疯了,可是在屈原的眼中世界疯了!于是他毫不吝惜丢下肉体,让灵魂追逐精神的家园。当然,如果也能作诗,屈原应当把告别作出来,给他所爱的和不爱他的人一个交代,可是灵魂终究缄默了,独留下深深的叹惋。诗人的浪漫注定了他的悲哀,他拆下肋骨当作火把点燃,照亮黑暗的路!我想如果人生是块金黄的麦田,那么屈原就是一个疼痛

27、的收割者,他用他的节操收割了自己的生命。两千多年前,这个浪漫的诗人用诗词开始了一条拯救自己、拯救世界的不归路。汨罗江在落日的余晖中翻腾着,生命在时光的车轮里轮回着。今天,回望历史仍然可以看见他作生命之舞:头戴花冠,挥洒毛笔,蘸着自己伤口流下的鲜血,在轻风拂来的馨香空气中,抒写浪漫和执着!赏析屈原,本身就是一首长诗,是一个文化的界碑。因此,对屈原的歌颂,人们多着眼于屈原诗人的气质和执着的理想,这篇文章也不例外。但本文却能采用如诗如画的语言,生动地诠释为着理想而生、也为着理想而死的屈原的心路历程,这是本文的高妙之处。这两篇诗文在“读屈原”的情感、态度方面有何不同?答:_答案过三闾庙主要表达了对屈原

28、的悲悯和同情。而戴着花冠的诗人则强调屈原是为理想而死,是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以死明志,死得浪漫,死得其所。你对屈原有怎样的认识和评价?请写出你的想法。答:_答案(示例)“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志士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为了这一信仰,您受到谗言的中伤,由三闾大夫沦为被放逐的落魄诗人,但是灵魂的高尚足以震慑那些卑鄙的政客。静静汨罗,守护着您的灵魂;皇皇离骚,诉说着您的忠贞。在那个视人命如草芥的动荡年代,您用自己的血泪诠释了什么是心存百姓;在那个朝秦暮楚的战乱时期,您用自己的生命回答了什么是爱国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您的伟大形象,可与日月争辉。您上下求索

29、,踽踽独行。那掷地有声的,是您铿锵坚毅的辩论;那悲恸哀婉的,是您颠沛流离的车铃;那温月色下酒的,是您回望故乡的柔情;那深渊千仞前的,是您划破时空的一跃。昏昏昭昭、汶汶察察的分别,藏在您纯白的袖襟,隐在您炙红的胸膛。您使一条不屈的生命得到了高度的提升,使一个站立的灵魂得到了不朽的诠释。您是民族精神、高洁品质的融合体,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代代传承的长江、黄河,是永远飞在祖国广袤天空的鲲鹏!您,就是“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志士屈原。素材点击(1)年轻的屈原怀揣革新政治、强盛楚国的理想,一路探索,追求不止。即使理想受挫,仍九死未悔,痴心不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他追求理想、坚持真理的

30、佐证。(2)屈原一生坚守高尚的节操,嫉恶如仇,鄙视群小,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真正做到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向世人展示了他傲岸不屈的伟大人格。运用角度精彩运用千百年来,屈原以诗人的身份,呈现个体生命的魅力,独占了一个民族传统节日的荣耀和精神空间,受到人民如此隆重的纪念,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种博大而深刻的人文景观,使屈原在历代炎黄子孙心目中,激荡成一首英雄史诗,飘扬成一面鲜红的旗帜。汨罗江,这条无名的小河,也因屈原而变得像长江黄河一样著名了。屈原是位诗人,是位为祖国而生、为祖国而活的诗人。他的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其诗不是用墨来写成,而是饱蘸着血和泪涂抹而

31、成。流放,对屈原来说是不幸,但对三湘四水的古老民族却是大幸。就在湘沅之间,这位伟大诗人留下了离骚九歌等杰出诗篇。我们今天读其诗,总是清清楚楚听见一位爱国臣子,一遍遍哭诉,一遍遍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夕阳荒原中,临水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人,终有一死,但死后两千多年,还能让人民以一传统节日而永久怀念的人该有怎样的魅力?怀王不使他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艺术的极好环境,国家的兴亡、民族的仇恨、思想的沉淀、艺术的升华、火热的激情、浪漫的理想,在他胸中冲撞激荡,既然这股能量不能化为治国方略,就让它熔铸成光辉灿烂的诗歌吧。这也充分说明真正的诗人只有为政治大事所扭曲、挤压、烧炼、锤打,才能得出合乎历史潮流的

32、感悟,才能成为理想的化身;诗歌也只有插上政治的翅膀,才能鲜活,才能飞翔。如果去掉离骚忧国忧民的政治实质,那么无论其辞藻怎样生动华美,也会相去甚远。“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当我们划旱船赛龙舟,品尝甜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柔波深处那颗孤独寂寞的灵魂,那双执着求索的眼睛。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有位诗人,在水一方比喻手法课文借鉴离骚中比喻手法运用得十分广泛,比喻形象、丰富、复杂、互相联系,塑造出一组组富于象征色彩的意象群。例如,用“蕙”“揽茝”“蛾眉”比喻自己的美德;用“灵修”比喻君王、君心;用“众女”比喻群奸;用“初服”比喻原先的志向;用“鸷鸟”比喻诗人的刚烈不群;用“芰荷”“芙蓉”表现诗人美

33、好的精神境界。这些比喻让人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运用点拨在写作中运用比喻手法,应注意以下几点:(1)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两个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别的事物,而且喻体必须是常见、易懂的,能使人清楚地了解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比喻和被比喻的关系。如“相信自己是一种信念,它不是繁花,如梦似锦;却如青松,雪压不倒”一句中,用“青松”比喻信念,通俗易懂。(2)比喻要贴切,紧紧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如“听取意见是一种气度,它不是高天辽阔无际,却如大海,容纳百川”一句中,把“气度”(胸怀)比喻成“大海”,贴切生动,抓住了二者的相似点。(3)比喻要有感情色彩,应当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即时训练

34、请尝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自选话题,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某种认识或见解。不少于100字。答:_答案(示例)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头的阴云;谅解是一场绵绵的春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谅解是一阵柔和的清风,能熄灭堆积在人们心中的怒火;谅解是一滴晶莹的甘露,能滋润人们心中干涸的土地。必备知识巩固训练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芳菲菲其弥章B忳郁邑余侘傺兮C偭规矩而改错D长太息以掩涕兮答案D解析A项“章”通“彰”,明显。B项“邑”通“悒”,“郁悒”指忧愁苦闷。C项“错”通“措”,措施。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35、相同的一项是()A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B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C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D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答案D解析A项古义:(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B项古义:荒唐,没有准则。今义: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C项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屈心而抑志兮B伏清白以死直兮C高余冠之岌岌兮D长余佩之陆离答案B解析B项是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A、C、D三项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加高;使加长。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36、B.C.D.答案C解析C项均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A项介词,相当于“于”,在/语气词,用于句中,舒缓语气。B项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关系/表顺承关系。D项虽然/即使。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D解析D项均为“本来”的意思。A项崇尚/好事。B项法度、准则/越过。C项美/修建。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謇朝谇而夕替B步余马于兰皋兮C不吾知其亦已兮D高余冠之岌岌兮答案A解析A项是被动句,其他三项都是倒装句。7下列对离骚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善于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如“冠之岌岌”“佩之陆离”,有力地突出了

37、诗人高洁的品质。B“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写出了诗人后悔的心情,如此昏庸的君王,如此奸佞的小人,怎能与之为伍呢?故诗人决定返回原路,即不同流合污。C该诗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崇高的理想,峻洁的人格,坚强的意志。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D该诗不仅有揭露,有谴责,有绝不向反动势力屈服和不变志从俗的坚强决心,还有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感。答案B解析“后悔的心情”错,这里写出了屈原的矛盾、犹豫。留下的话,自己的理想不被理解,而且自己惨遭迫害;选择离开的话,与自己深厚的爱国感情不能相容。所以诗人在犹豫彷徨。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38、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B楚辞因与诗经中被称为“风”的这一部分作品相对,分别为中国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鼻祖。后人也常以“风骚”代指诗歌,以“骚人”称呼诗人。C楚辞体的特点是结构宏伟、想象丰富、句式灵活,篇幅、字句较长,形式也较自由,并多用“兮”字以助语势。以屈原、宋玉等为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包括屈原的离骚九歌九章等。D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答案D解析“叙事诗”错,

39、应为“抒情诗”。9翻译下列句子。(1)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译文:_(2)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译文:_(3)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译文:_(4)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译文:_答案(1)雄鹰不会与凡鸟同群啊,自古以来便是如此。(2)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3)赶着我的马车缓缓走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啊,疾驰到长着椒树的山冈暂且休息。(4)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因受挫而改变的吗?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离骚中,诗人不只是为自己鸣不平,而且以博大的胸怀,对人民寄予了深厚的同情的诗句是“_,_”。(2)离骚

40、中体现诗人要坚持美与善的理想和坚定信念,至死不渝的诗句是“_,_”。(3)在离骚中,屈原批评世俗之人投机取巧、毫无原则的诗句是“_,_”。答案(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3)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11将下面几句话重组为一个长单句,要求以“后世仁人志士”开头,可适当增删词语。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不朽诗篇。“求索”精神源于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精神。答:_答案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求索”精神源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所创作的不朽诗篇离

41、骚中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关键能力突破训练鉴赏诗歌的意象追源课本离骚通过一系列意象传达出诗人对高尚品德修养的追求。比如“蕙”“揽茝”,比喻高尚的德行;“芰荷”“芙蓉”,象征高洁的品格和志向。这就是意象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对接高考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即熔铸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在诗词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基本含义是固定的,熟悉这些意象的含义,有助于解读诗歌。分析理解意象的含义和作用是诗歌鉴赏中一种新的考查形式,这类题型命题方式单一,要求指出诗中某种意象的含义(内涵)或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等。对意象的考查,其主要设题方式有:1分析意象含义(1)概括某几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指出诗中某种意象的含义(内涵)。2分析意象作用(1)全诗重点写了某一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2)请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