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囚绿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罗志祥3 文档编号:5153391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8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囚绿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囚绿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囚绿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囚绿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囚绿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囚绿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囚绿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3课囚绿记陆蠡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品味语言,鉴赏评价。2思维与审美:(1)把握文意,理解题目内涵;(2)鉴赏本文的结构、表现手法等艺术特色。激趣导入著名作家巴金在回忆一位作家时曾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这位作家就是陆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代表作囚绿记,去触摸他那高尚的灵魂。下面是本文的思想内容框架图,读完思考后面两个问题。(1)文章以对“绿”的感情为线索,请根据图中内容,写出表现文章线索的五个动词(限用一个字),填在图中方框内。(2)请在图中圆圈内,填写两个体现全文主旨的二字词语。答案(1)寻赏囚释思

2、(2)光明自由微任务活动一把握文意,理解题目内涵1本文题目为“囚绿记”,“绿”指什么?作者为什么“囚绿”?答:_答案(1)“绿”指常春藤。(2)“囚绿”是为了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让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2被囚禁的常春藤有怎样的特点?答:_答案固执,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3在第3段中,作者说:“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为什么还是“了截爽直”地选择了这个窗朝东的房间?答:_答案原因是可以欣赏窗外的绿色。从侧面写“绿”,表达了作者对“绿”的迷恋和喜爱。4作者在第9段插叙以前友人替他拔野草的小故事是否远离了眼前的写作对象,游离

3、了文章主题?这样写有何作用?答:_答案没有。床下无意长出的芽苗也是嫩绿色的,作者一样喜欢,不予清除。这补充说明了作者对绿的一贯喜爱,切合文章爱绿的主题。5在第10段中,常春藤的“固执”表现了它怎样的精神品质?答:_答案常春藤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或者说“向着阳光”,表现了它对光明的向往与执着追求,也表现了它不屈不挠的精神。6作者为什么“囚绿”后又将“绿友”释放?答:_答案(1)作者囚绿,一是为了与绿枝条更亲近,二是出于一种他人难以理解的“魔念”。(2)抗战爆发后,“我”被常春藤那顽强抗争、永向光明的执着精神感染,仿佛看见了呼唤光明和自由的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故珍重开释了这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绿

4、囚”。7文章对于窗前的常春藤的称呼是怎样不断变化的?其中有何深意?答:_答案首先称其为“绿色”,然后称其为“绿友”,最后称其为“绿囚”。这种称呼的变化隐含着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绿色”是对普通自然物的色彩的称呼;“绿友”隐含着作者对常青藤的喜爱之情;“绿囚”则饱含着作者对常春藤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之情。8本文为何以“囚绿记”为题目?答:_答案(1)“囚绿”是文章的主要内容。(2)拟人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新奇生动,激发兴趣,意蕴深厚。(3)更能显现“绿”的性格特点。“囚绿”是写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能体现出它永远向着光明,追求自由的性格。(4)更适于表现主旨。由“绿”的这一境遇赞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中华

5、民族。微任务活动二品味语言,鉴赏评价1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表达的思想内涵。(1)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答:_(2)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答:_(3)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答:_答案(1)表现作者和绿的心灵相遇。这里主要是表达作者对绿的热爱,对安宁、平和的环境的追求。从下文“囚绿”以后“我”的一些心理活动看,这时“我”对“绿”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入。(2)作者认为,人是不能脱离自然环境的,而绿就是自然环境最好的代表,因此人是不能生活在缺少绿的环境之中的。(3)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活力的赞美。所谓“生的欢喜”,就是对富有生命力的东西的热爱。作

6、者认为面对蓬勃生机所产生的喜悦超过在任何时候所产生的喜悦。2下面两段话各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各有怎样的作用?(1)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答:_(2)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答:_答案(1)运用直接抒情的手法,倾诉对绿的热爱和渴盼,表现出作者对当时北方都

7、市沉闷环境的厌倦和不满,既指自然环境,也可以指当时的社会环境。(2)运用直接抒情的手法,一方面表达作者喜爱绿色就像喜爱生命,绿色在作者心中就是生命中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另一方面也为自己“囚绿”交代原因。3第8段“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中,“葱茏”“猗郁”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_答案“葱茏”“猗郁”属于词语移用,本形容植物茂盛,这里用来形容爱、幸福和年华,点明了绿色的象征意义,赞颂之情蕴含其中,形象生动,极富感染力。微任务活动三写作特色,鉴赏评价1本文采用了双线结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双线并进。“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这一明

8、线展开思路,铺展线索,以对“绿”的情感变化为暗线,构思与结构相对应,形成作品特有的节奏。“寻绿”“赏绿”是作者对“绿”极爱的真诚流露,为“囚绿”做铺垫;“囚绿”是作者爱绿之深、恼绿之切的具体表现,为“释绿”张本蓄势;“释绿”是作者升华内涵、揭示主题之关键,是文章主旨所在,为“思绿”创设遐想空间;“思绿”是作者真挚情感的集中展现,是“囚绿”“释绿”的必然结果。2本文叙事曲折有致,试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本文叙事有波澜,如果只写作者与绿枝条的“心灵絮语”而无甚变化,则流于平淡。奇妙的是,文章写出了作者心情的起伏和绿枝条的命运变化,作者始而欣喜,继而“魔念”生长,囚禁绿枝条,最后放生,其间波澜起伏。

9、3象征手法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答:_答案文章写于1938年秋,当时正处于抗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全国人民需要紧密团结起来进行反抗。在作者的孤旅生涯中,“绿”就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象征,是真正自然的颜色。常春藤绿枝条也象征了作者本身的品格。作者赞美常春藤绿枝条“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借以歌颂中华儿女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表达自己对民族光明前景的祝福和信念、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4新奇贴切的修辞手法,为文章增辉添色,请结合有关语句简要赏析。答:_答案(1)如拟人,作者是把绿枝条当作人来写的,赋予其人的性格气质和“朋友”的身份,让人感觉亲切。景物本无性灵,进入作者有情的

10、视野,便活了起来;景物被赋予性灵,文章即生华彩。(2)如排比,排比的使用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如“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等。通过作者和常春藤的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答:_答案(示例)(1)从常春藤的角度,谈自我如何面对被“囚”:要永远追求光明和自由;要在逆境中永葆坚韧;在苦难中锤炼自我;在逆境中保持自我,不忘本真。(2)从作者的角度,谈爱的方式:爱不是占有,是放手;不要在爱的名义下伤害;爱是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关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助读材料1作者简介陆蠡(19081942),学名陆圣泉,原名陆考原,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家、翻译家。1926年考

11、入之江大学,1930年任教于杭州中学。1934年,到上海南翔立达学园农村教育科任数理教员。1937年8月,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1938年,应老友朱洗的邀请,到临海琳山农校任教,翌年仍回出版社。几年间,在敌机轰炸中出版的书籍竟达数百种,还有十几种丛书。期刊少年读物因有抗日内容被强令停刊,他又先后主编了少年读物小丛书和少年科学。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巡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年仅34岁。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小说覆巢秋嫁,译著罗亭鲁宾逊漂流记寓言诗希腊神话。2背景展示193

12、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入侵租界为止,历时四年零一个月,被称为“孤岛文学”。作者就是当时自告奋勇留在上海的文艺工作者之一。囚绿记写于1938年秋。“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国难当头,民生之艰,个人之困,使作者这个有抱负的青年倍感焦灼和痛苦,使他发出要挣脱黑暗幽囚,去迎接光明的呐喊。囚绿记所表现出的坚贞不屈的精神,正是他心灵的写照。3文体知识记“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记物),记景的目的往往是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感情和主张),阐述作

13、者的某些观点。4对陆蠡的评价柯灵不趋时,不阿俗,切切实实,闭门劳作,劳作所得,殷勤地献与世人。他决不“孤芳自赏”,或者“顾影自怜”。他是淳朴的,一个地道的山乡人。这点淳朴使他在品格上显得高,见得厚,也正是他能默默地为祖国献出生命的根基。刘长春陆蠡之文,一如陆蠡之人;陆蠡之人,亦如陆蠡之文。李健吾生命真纯,节奏美好。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璞石般的心灵。巴金有了这样的朋友,我的生存才有了光彩,我的心才有了温暖。我们平日空谈理想,但和崇高的灵魂接触以后,我才看见了理想的光辉。林非他像李广田那样洋溢着乡野和泥土的气息,他像吴伯箫那样驾驭着优美、清丽的文笔,他像师陀那样善于倾诉忧郁和动人的故事他的不少篇章都

14、像涧水那样明朗和清亮,像野花那样芬芳和妩媚。余光中其实,早期的散文家里,感性散文写得最出神最出色的,恐怕得数名气不及徐志摩而夭亡却更早的一位作家陆蠡。5陆蠡名句辑录(1)我是牵着我的思想在散步。光阴(2)音乐是银的,无声的音乐是金的。寂寞是无声的音乐。寂寞(3)真的,我在计算光阴的速度了。我想到光阴速度的相对性,得到这样的结论:感觉上的光阴的速度是年龄的函数我自己在人生的象限上转过了几度呢?犹如作茧自缚,我自己衍出方程式而复把自己嵌在这式子里面,我悲哀了。光阴(4)那是榛榛莽莽的山,林叶的荫翳,掩蔽了阳光,倘使在山径的转弯处不用斧头削去一片木皮作个记认,便会迷路。竹刀必备知识积累卡片字词知识(

15、1)猗(y)郁:茂盛的样子。(2)婆娑(su):盘旋舞动的样子;枝叶扶疏的样子;眼泪下滴的样子。(3)淅沥(xl):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4)攀缘:抓着东西往上爬;比喻投靠有钱有势的人往上爬。(5)了截爽直:形容说话做事爽快、干脆。(6)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7)揠(y)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一、紫藤萝瀑布宗璞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

16、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

17、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

18、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1982年5月6日赏析作者对紫藤萝的高度礼赞,是抒情主体心灵之光对自然之象的烛照与感应;是她对生命活力的深情呼唤和憧憬;是身心遭劫后寻求感奋勃兴的精神寄托;是人生在历史沧桑中解脱重负的心灵搏动;是内心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而后感悟到生命的永恒。总之,本文借对一株紫藤萝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美之本质深度的追求,对

19、生命意义执着的拷问,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长河迂回曲折而终将前进的无限感慨。二、怒绿刘心武那绿令我震惊。那是护城河边一株人腿般粗的国槐,因为开往附近建筑工地的一辆吊车行驶不当,将其从分杈处撞断。我每天散步总要经过它身边,它被撞是在冬末,我恰巧远远目睹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一天很冷,我走拢时,看见从那被撞断处渗出的汁液,泪水一般,但没等往下流淌,便冻结在树皮上,令我心悸气闷。我想它一定活不成了。但绿化队后来并没有挖走它的残株。开春后,周围的树都再度先后放绿,它仍默然枯立。谁知暮春的一天,我忽然发现,它竟从那残株上,蹿出了几根绿枝,令人惊喜。过几天再去看望,呀,它蹿出了更多的新枝,那些新枝和下面的株

20、桩在比例上很不协调,似乎等不及慢慢舒展,所以奋力上扬,细细的,挺挺的,尖端恨不能穿云摩天,两边滋出柔嫩的羽状叶片到初夏,它的顶枝所达到的高度,几乎与头年丰茂的树冠齐平,我围绕着它望来望去,只觉得心灵在充电。这当然并非多么稀罕的景象。记得30多年前,一场大雷雨过后,把什刹海畔的一株古柳劈掉了一半,但它那残存的一半,抖擞着绿枝,继续它的生命拼搏,曾给住在附近的苦闷中的我以极大的激励,成为支撑我度过那些难以认知的荒谬岁月的精神滋养之一。后来我曾反复以水彩和油画形式来刻画那半株古柳的英姿,可惜我画技不佳,只能徒现其外表而难传达其神髓。最近常亲近丰子恺的漫画,其中有一幅作于1938年的,题有四句诗的素墨

21、画:“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绝。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这画尺寸极小,所用材料极简单,构图更不复杂,但却是我看过的那么多同类题材中,最有神韵、最令我浮想联翩的一幅。是啊,不管是狂风暴雨那样的天灾,还是吊车撞击那类的人祸,受到重创的残株却“春来怒抽条”,再现蓬勃的气象,宣谕超越邪恶灾难的善美生命那不可轻易战胜的内在力量;丰子恺那诗中的“怒”字,以及他那墨绘枝条中所体现出的“怒”感,都仿佛画龙点睛,使我原本已经相当丰厚的思绪,倏地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今天散步时,再去瞻仰护城河边那株奋力复苏的槐树,我的眼睛一亮,除了它原有的那些打动我的因素,我发现它那些新枝新叶的绿色,仿佛是些可以独立提炼出来的存

22、在,那绿,是一种非同一般的绿,倘若非要对之命名,只能称作怒绿!是的,怒绿!那绿令我景仰。赏析文题用“怒”形容“绿”体现了国槐受重创后再生的绿枝条的勃勃生机,作者从国槐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可战胜的“怒”中,体会到美的生命是不为邪恶灾难所屈服的,它可以凭借自己的生命力去超越的哲理。“怒”使“绿”具有了人的性格特征,使文章由物及人,托物喻理,显得自然含蓄。这两篇文章在“托物言志”上共同的情感特征是什么?答:_答案两篇散文虽然所托之物不同,但都表达了面临困境和打击,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顽强的生命力的情感,抒发了对生命力的赞美之情。你对自然界这些顽强的生命力有怎样的认识和评价?请写出你的想法。答:_答案(示例

23、)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与坚固,生理学家和解剖学者用尽了一切方法,想要把它完整地分开来,都没有这种力气。后来有人发明了一个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要剖析的头盖骨里,给它温度与湿度,使它发芽。一发芽,这些种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如此。这,也许特殊了一点,常人不容易理解。那么,你看见过笋的成长吗?你看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小草的生成吗?它为着沐浴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钻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里钻,它的芽往地面上挺。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阻止它

24、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一粒种子的力量之大,如此如此。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作“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是世界无比。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会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因为它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这种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炼。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了斗争来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傲然地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哄笑。(节选自夏衍野草)素材点击陆蠡说:“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

25、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一方面说明作者喜爱绿色就像喜爱生命,绿色在作者心中就是生命中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同时也交代了自己“囚绿”的原因,有了“绿色”便有了快乐,便有了爱和幸福,也便有了活力四射的青春年华。对生命的尊重,渗透在字里行间。角度运用精彩运用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好几次看弘一法师的传记,读到这个细节,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切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动。陆蠡在他的囚绿记中说:“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

26、郁的年华。”说明作者喜爱绿色就像喜爱生命,绿色在作者心中就是生命中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于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蓦然产生,并且成了他此后努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目标。象征课文借鉴囚绿记运用最多的就是象征的手法,作者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收复。他的眷恋,他的感叹,他的祈祝,完全寄寓在对常春藤的深情思念中。运用点拨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要注意它和比喻的区别。象征和比喻有相似之处。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

27、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但比喻属于修辞范围,它可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比喻具体的事物;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获得美的享受。这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产生愉悦美感的技巧。另外,象征是针对全篇而言,而比喻是针对某一句而言。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中是不会出现本体的,而比喻往往是会出现本体的。象征是在不能、不敢、不愿的前提下运用的写作手法,而比喻的目的只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属于修辞手法。即时训练从松、竹、梅、名川、清风、明月中选择一例,

28、运用象征手法,写一个片段,不少于150字。答:_答案(以“松”为例)风雪又能对你怎样呢?苍劲挺拔足以构成一种气势,健美的臂膀擎起绿的精灵,在狂风暴雪中你的身躯依然挺拔如初,依然把那苍翠欲滴的爱意,还诸天地。不管是新生幼林,还是参天古木,一样诉说对生命的追求,一样的浪漫云霄。风雪的思绪如潮,被这不屈的绿意震撼,风雪无情,青松有情。“青松恨不高千尺”,你总是虔诚地去追求生命的辉煌,晶莹的绿意不正展示了你对生命的执着的爱吗?走出风雪的迷惘,矫健的身姿便如一支绿色的巨笔直指蔚蓝的天空!必备知识巩固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囚绿记中蕴含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事之道。把个人意志强施于别人,无论

29、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是一种痛苦。我们主张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的理由,是因为旁观者和当事人有着不同的认知度导致的。如果总是让别人来操纵自己,()。在养子育子的教育中,很多孩子成为家长操纵的对象。对于孩子而言,他们犹如一群_的骆驼,在漫漫求学的道路上苦苦前行。由于课业的繁重,学时的紧迫,他们常常是_,没有甄别决定教育种类和教育内容的时间,对于家长设定的各种艺体培训及重点科目的补习,往往_,只好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去满足家长预设的任务。久而久之,他们的大脑意识中渐渐忽略了自己的个性爱好,甘愿沦为父母眼中的“乖乖娃”。更有甚者,不少家长忽视了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总是想方设法地借助各种培训辅导企图把自己的孩

30、子培养成人中龙凤,这种_的行为,其实是真爱中的最大的伤害。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主张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的理由,是旁观者和当事人有着不同的认知度导致的。B我们主张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是因为旁观者和当事人有着不同的认知度。C我们主张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的理由,是当事人和旁观者有着不同的认知度。D我们主张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的理由,是因为当事人和旁观者有着不同的认知度导致的。答案C解析整个句子句式杂糅,可去掉“导致的”;“理由”和“因为”重复,“的理由”与“因为”去掉一个;“当事人”和“旁观者”的关系主次不同,句中“我们”应指“当事人”,所以“当事人”和“旁观者”的位

31、置不能颠倒。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就有一种被束缚了手脚的感觉,心甘情愿地顺从父母的安排B就有思想被别人侵略的痛苦,甚至是一种被束缚了手脚的感觉C就有思想被别人侵略的痛苦,心甘情愿地顺从父母的安排D就有一种被束缚了手脚的感觉,甚至是思想被别人侵略的痛苦答案D解析A、C两项对下文内容概括不全面。B项与下文论述的行为和思想两个方面不对应。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任劳任怨急于求成置若罔闻舍本逐末B忍辱负重急不暇择视同至宝揠苗助长C忍辱负重急于求成置若罔闻舍本逐末D任劳任怨急不暇择视同至宝揠苗助长答案B解析忍辱负重: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屈辱,承担

32、重任。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急于求成:不顾一切地想马上要取得成功。视同至宝:比喻将某样东西看成是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儿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舍本逐末: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指轻重倒置。4下列各句中,对其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排比)B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比喻)C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拟人)D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

33、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比喻)答案D解析应该是“反复”。5下列对文章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这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珍重”一词隐含了对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和对光明与自由的珍惜与向往。B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表现作者和绿的心灵相通,这里主要是表达作者对绿的热爱和对这样一个安宁、平和的环境的追求,从下文“囚绿”以后“我”的一些心理活动看,这时“我”对绿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入的。C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魔念”即邪念,指作者心中产生的邪恶的念头。D卢沟桥事件发生了。点明特殊的写作背

34、景,表现了作者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使文章具有了鲜明的现实感和深刻的思想性。答案C解析“魔念”是指作者心中产生的自私自利的念头。6仿照下面的例句,以“绿色是多宝贵的啊!”为开头,再写两组句子,表达对绿色的赞美。例句: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答:_答案(示例)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太阳,它是春天,它是生机,它是力量。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萌发的幼芽,它是枝条吐出的新绿,它是刚出生的婴儿,它是生机勃勃的春苗。解析例句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节奏感强,诠释了对绿色的理解。仿写时既要做到形似,也要做到神似,注意仿写的句子要表达对绿色的赞美。关键能力突破训练散文的写法

35、作用题分析追源课本散文语言含蓄,意蕴丰富,写法多样。散文独特的写法可以是情节的巧妙安排,可以是开头结尾的处理,可以是引用诗句、典故等手法的运用。这些写法往往是作者的匠心所在,而分析散文的写法作用是鉴赏散文的重点。例如,囚绿记在写囚绿时插入从前在乡间的床下长出野草的事情,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表现出作者发现一种“生的欢喜”。对接高考考试大纲在“分析综合”中要求“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在“探究”中要求“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这就明确要求对于散文的写法要从写作意图、结构安排、表达效果等方面多角度分析。1常见题型(1)文章某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2)作者以“”为题,为什么

36、?请简要说明。(3)文章第段运用了某种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引用的话的作用。(5)请结合全文简析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6)文章第段,作者引用诗句的作用是什么?2解题方法(1)掌握术语答不好作用题,往往是由于缺乏知识,我们要掌握一些知识术语,这有利于答好作用题。常见的术语:内容方面,如突出、揭示中心(主题),丰富内容,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等;结构方面,如承上启下、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为下文做铺垫、照应题目等;效果方面,如增强说服力、加强文化底蕴、增添趣味性、设置悬念等。(2)整体把握对于散文写法的分析,应在整体理解文意、把握中心的基础上,体察散文的写法作用

37、。首先,把握散文的中心,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散文材料的组织乃至语言表达、技巧运用都要围绕中心来安排,把握好了散文中心,可以帮助我们领悟散文写法意图。其次,整体把握散文的结构层次。局部的写法,处于整体结构之中,往往和文章某些内容有关联,或铺垫照应,或相互对比,或烘托映衬,只有把握好文章的思路、层次,才能领悟局部写法的作用。(3)梳理作答回答写法作用题时,不但要做好整体把握,还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一般来说,写法作用的分析可以从三个角度把握:内容方面。内容方面可以多角度分析,比如本身的内容、相关的观点、文章的中心、作者的情感、与相关人或事物的对比映衬等。结构方面。要联系上下文、结合标

38、题进行分析,体会与上下文、题目之间的关系。效果方面。不同的写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可从这种写法的运用使文本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对读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前者如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化意蕴等,后者如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联想与想象等。从不同角度梳理好答案,就可以分点作答了。答题步骤:第一步,点明术语,结合文本,从不同角度提炼出作用,用清晰的语言加以概括。第二步,阐释术语,结合文本具体阐发,分析这种术语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分点作答,将答案从内容、结构、效果三个方面整理成点,清晰作答。3特别注意(1)答案具体必要的术语是需要的,但有些学生因为生搬硬套地堆砌术语,导致失分严重。因此,

39、答题时一定要注意概括性和具体性相结合。例如,“承上启下”必须结合上下文具体阐发,“突出中心”必须说明突出了什么中心。(2)力求全面写法作用要全面分析,还要依据分值作答,力求角度多样,避免遗漏要点。即时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诗意的横峰徐可“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宋人王观的这两句诗简直是为横峰而写。苏东坡的诗句也触及横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问横峰的朋友,横峰这个名字是否与古人诗词有关,他们都微微一笑,很谦虚地回答:“不是啦。”他们说,横峰本名“兴安”,后因本地名山横峰而改为现名。但我固执地认为,横峰就是从古人的诗句中走出来的。横峰是江西省东北部的一个小县,地处闽

40、、浙、皖、赣四省要冲。踏进横峰,我就疑心自己踏进了一个古老的时代。亭子上,梧桐畈,莲荷乡,上畈村,新篁乡,龙门畈,葛源村,枫林坞,月光洲这一个个古色古香的地名,哪一个不带着唐诗宋词的意境?当人们为传统地名急剧消失而痛心的时候,横峰的这些地名却带着历史的温度,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挟着古典诗词的韵律,穿越千百年的时光,鲜灵灵地存活在生动的现实当中。横峰的诗意,写在每一寸土地上。亭子上。一座小村庄。清一色的粉墙黛瓦,明朗素雅,大红的剪纸透着喜气。田野里一片绿油油的麦子,像绿色的地毯一样。一畦畦蔬菜鲜翠欲滴,体态丰满的鸡妈妈带着一群小鸡在菜地里觅食,高傲的大白鹅优雅地踱着方步,小黄狗在温煦的阳光下眯着眼

41、睛慵懒地打盹儿。清澈的河水潺潺地流着,几只鸭子浮游水中,不时扎到水中去觅食,水面泛起一圈圈气泡。两岸都是茂密的树木,树木吮吸着大地的乳汁,郁郁葱葱,枝叶扶疏。竹林边,成群的笋争先恐后地从土里探出头来。秋千架,老水车,悠然亭,古驿站几近消失的田园风光,如同被时光遗忘的世外桃源。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村民的生活像村边的河水一样悠悠地流淌。莲荷乡,莲荷的家乡。莲叶并不罕见,奇的是这千亩荷园,真实呈现“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壮观。沿着木质步道走进荷塘深处,极目四望,视线所及尽是亭亭玉立的莲叶。晶莹的水珠在莲叶上滚动,小鱼小虾在莲叶间嬉戏,黑天鹅在池塘里悠闲地游弋。荷塘边建起了一排排灰黄色的小木屋,那是为外来的游客们准备的栖息之所。古人吟咏莲荷的诗文多矣,我最爱的是两首出自无名诗人之手的民歌,一首是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还有南朝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还有辛稼轩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些诗句都鲜活灵动,清新可喜,充满生活情趣。虽然还没到莲子成熟的季节,但我仿佛看到了采莲时节鱼虾嬉戏、男欢女爱的动人场景。走近葛源村,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