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单元检测试卷一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x

上传人:罗志祥3 文档编号:5153893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PPTX 页数:47 大小:71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单元检测试卷一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单元检测试卷一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单元检测试卷一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单元检测试卷一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单元检测试卷一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单元检测试卷一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单元检测试卷一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x(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元检测试卷(一),(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第一单元 自然人类的精神家园,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谈现代散文 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郁达夫曾说:“五四运动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正是这种“发现”,沟通了我国新文学和世界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了“散文的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散文的写作从此变得面貌一新:不仅由“白话”替代了“文言”,在“文字媒体”的使用上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转换;而且,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己”,从内容记写上实现了和世界文学的同步对接;同时,“文

2、章”上升为“文学”,则又极大地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现代散文石破天惊般的辉煌发展与巨大业绩,是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体的大解放、大突破!,在散文里,真实而独特的写作“主体”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郁达夫所说的“个人的发现”云云,其实指的正是走进散文之中的那个活生生的“自我”。在郁氏看来,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之“自叙传”,散文当然更不例外。据此他指出:“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他这里所说的“个性”,还有林语堂此前所说的“性灵”,指的也都是这种“自我”。 散文是一种“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

3、术。所谓“实”,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真实的客观外物。写作“主体”生活在社会现实里,处身于这些人、事、物、景的现实生活环绕之中,他自然会有所观照、感应,并产生出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应。因此,在散文中写出这些激活“主体”精神映射的“实生活”来就显得很有必要;它实在是营造作品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基石”,是构筑整座情感大厦必不可少的“铺垫”。,在散文的“实生活”层面上,作者所做的是“生活运动”。在这里,“真实”是绝对的要求。其记写应准确无误,取信后世,力戒虚构编织,矫情伪饰。散文的这种“纪实性”,是“文体”和读者之间千百年来所达成的一种信任“默契”,是不可率性改动的。 散文需要写“实”

4、,但写“实”并非终极目的。散文的真正用意或精神是在铺垫好这些“基石”后,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领域大胆进发,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的大厦!而这即是写“虚”。写“虚”,又可向两方面发展:一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着力,走客观、向外的路,主“理”,重哲理感悟,求思想深邃,以理智的深刻、明澈取胜杂文、随笔等走的即是此路;二是在“人类自身”的观照上着力,走主观、向内的路,主“情”,重人性开掘,求心灵净化,以情感的明净、深沉动人艺术散文走的即是此路。(有删改),解析 B项张冠李戴,“从而和世界文学同步对接”是由于散文在内容上对“自我”的发现。,1.下列对“现代散文”的有关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A.郁达夫认为现代散文是作家心灵的真实流露,它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更能体现作 家的个性。 B.现代散文以白话代替了文言,在文字形式上实现了大的变革,从而和世界文学同 步对接。 C.现代散文大大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使散文这种文体获得了思想的大解放而走 向辉煌。 D.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个体对“自我”的发现,使现代散文不再只是“代圣贤立 言”的文章。,1,2,3,解析,答 案,解析 D项曲解文意,艺术散文观照的是“人类自身”而不只是“作家自身的情感世界”。,1,2,3,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散文是虚实结合的艺术,它既要建立在作家的生活基础之上,又要写出作家的情

6、 感、精神。 B.现实生活是作家营造精神家园的基石,散文应该真实地表现这种生活,而不能矫 情、虚构。 C.散文的用意是表现出人的精神感悟和情感世界,并以此打动人,所以写实并不是 散文的真正目的。 D.杂文和随笔着力于表现“人与社会”的关系,艺术散文则着力于表现作家自身的 情感世界。,解析,答 案,1,2,3,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现代散文由于对“自我”的肯定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先秦之后的古代散文却 完全淹没了自我,是没有“心”的应时之作。 B.郁达夫认为,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的“自叙传”,因而他的散文很多是其 生活的真实再现。 C.以开掘人性、净化心灵为要务的

7、散文深沉动人,这样的文章虚实结合,有着特殊 的艺术魅力。 D.现代散文之所以广受读者喜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作家能依据“纪实性”原 则,反映真实的生活,表达真挚的感情。,解析,答 案,1,2,3,解析 A项主观臆断,由原文“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和“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可知,中国古代散文也有“自我”存在。,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怀念陆蠡 陆蠡因为留下了海星竹刀囚绿记三本散文集,翻译了不少外国书籍,而被誉为“绝代散文家”。他更是一位崇高的爱国主义者。1938年,卢沟桥事变第二年,陆蠡来到已沦为“孤岛”的上海,主持上海文化生活

8、出版社工作。他坚持斗争,出版了大量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抗日书籍,引起了日本侵略者的注意。1942年4月13日,上海中央巡捕房和法租界巡捕房联合派人到出版社,拿着陆蠡的照片,指名要抓人。这时陆蠡恰好外出,巡捕们便入内翻箱倒柜大搜查,最后带走了两个人和部分书籍。陆蠡回来后,为了营救被抓走的两位同事,找巡捕房交涉,当即被拘捕,不久转到日本宪兵队。在日本人面前,陆蠡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据说,有一次日本人提审陆蠡:“你爱不爱国?”陆蠡坦然回答:“爱国。”又问:“你赞不赞成南京政府(指汪精卫伪政府)?”他毅然回答:“不赞成!”再问:“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把中国征服?”他断然答道:“绝对不能征服!”一字

9、一句,气壮山河。,后来,陆蠡没有了音讯。他的亲友四处寻找,多方营救,终属徒然,他就这样在世界上永远地消失了。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人们似乎忘记了这位杰出的天台人。但陆蠡在文学史上留下的业绩,不会因时间而消逝。我们应该重新认识陆蠡,重新认识他那带着浓郁乡土味的优美散文和独具个性的人格魅力。 据说,陆蠡从小便显示出不同凡响的聪慧,有神童之称。7岁时,县知事到学堂视察,命陆蠡作文,他面无难色,略作思索,便提笔成文。知事阅后,大为赞赏,当即掏出随身携带的所有银元,奖励陆蠡,一时传为佳话。后来知事升至台州府任职,便向陆蠡父亲提出带陆蠡到台州府读书。陆蠡12岁时,又由耶稣堂一位姓邵的先生带到杭州教会学堂惠兰中

10、学补习英语。第二年,跨越初中,直接考入之江大学附属高中部。从此,陆蠡从平桥小镇走向外面的世界。以后,陆蠡相继进入杭州之江大学、上海国立劳动大学读书,完成学业后先后在福建泉州平民中学、上海南翔立达学园、临海回浦中学任教,后来再到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在走南闯北的二十多年里,陆蠡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散文,这些散文表达了他向往光明、追求快乐的美好理想。在三十年代的散文家中,陆蠡的散文最是奇丽明朗、清新可诵。他的散文有许多写到故乡的山水,是天台山的神秀山水给了他聪慧和灵气。故乡的山水、童年的回忆,一直是他创作的源泉。写到故乡,陆蠡的笔端总是满蘸着深情。 陆蠡是一个地道的天台山人,他的血脉中涌动着天台山

11、人特有的激情,这不仅体现在他的散文中,更体现在他的为人品格上。忠诚善良,讲义气,富有正义感,不趋时媚俗,有一副热心肠,为朋友可以赴汤蹈火。天台人所应有的优点,在陆蠡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平时,陆蠡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只知默默耕耘。但在关键时刻,总是挺身而出,即使是在日本侵略者的淫威面前。诗人柯灵说:“他不趋时,不阿俗,切切实实,闭门劳作,劳作所得,殷勤地献与世人。他是淳朴的,一个地道的山乡人。这点淳朴使他在品格上显得高,见得厚,也正是他能默默地为祖国献,出生命的根基。”在他失踪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许多熟悉或者不熟悉他的人,一直不停地写纪念文章,最为敬仰、最为赞道的是他的崇高心灵和无私品格。巴金先

12、生在怀念他的文章中深情地写道:“我认识不少人,好的和坏的,强的和弱的,能干的和低能的,真诚的和虚伪的,我可以举出许多许多。然而像他这样有义气、无私心,为了朋友甚至可以交出生命,重视他人的幸福甚于自己的人,我却见得不多。古圣贤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可以当之无愧。”这样的评价,可能在巴金先生的一生中再也没有献给过第二个人了。,陆蠡虽然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伟人,但他是一个真正有骨气的天台人,他以自己34岁的生命在天地间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我们的时代需要陆蠡的精神,需要陆蠡那样的硬气和实干,需要那种知难而上、百折不挠的信念。陆蠡的精神和他留下的绝妙文章,任何时候都是我们的一笔宝贵

13、财富。与陆蠡的成就和历史地位相比,我们对他了解得太少,宣传得太少,研究得太少。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应该由我们去继承和发扬。(有删改),4,5,6,4.下列不能表现陆蠡的“硬气”的一项是(3分) A.在沦为“孤岛”的上海,主持出版社工作,坚持斗争,出版了大量洋溢着爱国主 义激情的抗日书籍。 B.在得知同事被巡捕抓走后,直接去找巡捕房交涉。 C.面对日本人的逼问,陆蠡直面回击,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D.在走南闯北的二十多年里,陆蠡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散文,这些散文字里行间无不 涌动着他特有的激情和深挚的眷恋。,解析,解析 D项表现的是陆蠡优美的散文使他留名青史,和“硬气”无关。,答 案,解析 A项

14、陆蠡是在13岁考入高中后才“从平桥小镇走向外面的世界”的。C项巴金的原话是“见得不多”,不是“再无第二个”。D项“留学”错。,4,5,6,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陆蠡从小聪慧过人,有神童之称。他文思敏捷,深受县知事的欣赏。12岁时到杭 州补习英语,从此从平桥小镇走向外面的世界。 B.陆蠡被巡捕房拘捕之后,不久便被转到日本宪兵队。后来,亲友四处寻找,多方 营救,陆蠡终无音讯。他应该是死于日寇的屠刀下。 C.巴金对陆蠡有很高的评价,他对比了自己所认识的很多品德、才干各异的人,认 为像陆蠡这样有义气、无私心的人,再无第二个了。 D.在陆蠡34年短暂的一生中,他

15、经历了从求学、留学、任教、主持出版社工作到牺 牲于狱中的历程,用他的生命在天地间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解析,答 案,6.我们为什么要“怀念陆蠡”?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 作为一位“绝代散文家”,陆蠡的绝妙文章是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 陆蠡身上所体现的独具个性的人格魅力需要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 陆蠡的成就和历史地位不匹配,我们对他知之太少,应该多去了解、宣传和研究。,4,5,6,答 案,解析 解答此题应该从陆蠡的身份和精神人格入手,首先他是一位文笔绝妙的散文家,其次他身上的硬气、实干、百折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最后由“与陆蠡的成就和历史地位相比,我们对他了解得太少,宣传得太少,研究得太

16、少。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应该由我们去继承和发扬”等语句表明了解、宣传、研究陆蠡的必要性。,解析,三、文学类文本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本题共3小题,15分) 西溪的晴雨 郁达夫 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前两星期,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他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项;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微雨里下西溪,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 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是野草花的气息。车过方井旁边,自然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古墓。

17、从墓门望进去,只是黑沉沉、冷冰冰的一个大洞,什么也看不见,鼻子里却闻吸到了一种霉灰的阴气。,把鼻子掀了两掀,耸了一耸肩膀,大家都说,可惜忘记带了电筒,但在下意识里,自然也有一种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在那里作恶,直到了花坞的溪旁,走进窗明几净的静莲庵堂去坐下,喝了两碗清茶,这一些鬼胎,方才洗涤了个空空脱脱。 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路的旅客,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车座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

18、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过泰亭山后,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从留下下船,回环曲折,一路向西向北,只在芦花浅水里打圈圈;圆桥茅舍,桑树蓼花,是本地的风光,还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得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地别了。 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游人到此,自然会想起瘦西湖边,竹西歌吹的闲情,而源宁昨天在漪园

19、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枝灵签,仿佛是完全的应了,签诗的语文,是鄘风桑中章末后的三句,叫作“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此后便到了交芦庵,上了弹指楼,因为是在雨里,带水拖泥,终于也感不到什么的大趣,但这一天向晚回来,在湖滨酒楼上放谈之下,源宁却一本正经地说:“今天的西溪,却比昨日的西湖,要好三倍。”,前天星期假日,日暖风和,并且在报上也曾看到了芦花怒放的消息;午后日斜,老龙夫妇,又来约去西溪,去的时候,太晚了一点,所以只在秋雪庵的弹指楼上,消磨了半日之半。一片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的高头,花也并未怒放,树叶也不曾凋落,原不见秋,更不见雪,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

20、的肠腑。老僧无相,烧了面,泡了茶,更送来了酒,末后还拿出了纸和墨,我们看看日影下的北高峰,看看庵旁边的芦花荡,就问无相,花要几时才能全白?老僧操着缓慢的楚国口音,微笑着说:“总要到阴历十月的中间;若有月亮,更为出色。”说后,还提出了一个交换的条件,要我们到那时候,再去一玩,他当预备些精馔相待,聊当作润笔,可是今天的字,却非写不可。老龙写了“一剑横飞破六合,万家憔悴哭三吴”的十四个字,我也附和着抄了一副不知在哪里见过的联语:“春梦有时来枕畔,夕阳依旧上帘钩。”,喝得酒醉醺醺,走下楼来,小河里起了晚烟,船中间满载了黑暗,龙妇又逸兴遄飞,不知上哪里去摸出了一支洞箫来吹着。“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

21、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倒真有点像是七月既望,和东坡在赤壁的夜游。(有删改),7,8,9,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西溪的晴雨中,记叙了赏游西溪的两次经历:一次在雨中,一次是晴 日。雨中游西溪,以“微雨”为背景,通过自己的路上所闻、车里所见和船中所 感,展现了西溪独特的野趣。 B.文章开篇谈到西湖“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引出雨中游览西溪的记叙,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是倾向曲折、博大和朦胧的。 C.在文章后半部分,作者运用了与雨中游西溪相同的笔法,描写了晴日游西溪的经历。 D.作者在文章收笔处,描述龙妇吹洞箫像东坡夜游赤壁的洞箫声

22、。二者的相似在于文 人墨客寄情山水的雅趣,但是不同的地方在于东坡夜游赤壁的洞箫声是幽咽的,而 这里的声音是欢快的。,解析,答 案,7,8,9,解析 B项“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是倾向曲折、博大和朦胧的”不正确。原文是“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所以这是作者朋友的观点,并不能直接表现作者的审美情趣。 C项作者前后的笔法不同,雨中游西溪主要为写景,晴日游西溪写人记事。 D项洞箫声是相同的,都是幽咽的。,7,8,9,8.文章开头说“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请概括作者微雨里游西溪,感受到哪些“野趣”。(6分),答案 参观古墓的“恐怖、

23、不安”和静莲庵堂的清茶涤荡相映成趣; 乘车去西溪,感受沿山大道景色的空明青翠;乘船赏景,感受西溪的回环和秀美; 少女摇船,领略竹西歌吹般的闲情。,答 案,7,8,9,9.作者在表现雨中游西溪的野趣时,大量写景状物,运用了多种手法,请从动静结合、拟人、比喻中任选两种,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6分),答案 (1)动静结合:车上所见之景,一派空明,不见水,不见山,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的一片,勾勒出一幅静态的西溪微雨图;湖上的青山“移上你的面前来”,西溪的少女摇船,又描绘出一幅幅动态的画面。动静结合将西溪的野趣表现得淋漓尽致。 (2)拟人:一带湖上的青山,“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地别了

24、”,在作者笔下,青山俨然一个顽皮的野孩子。描写出了游船在水中回环曲折荡漾的闲情雅致和湖水青山风景的宜人。 (3)比喻:摇船少女在湖上身姿摇曳,和着咿呀的橹声,水波在湖面一圈圈地散去,又一圈圈地兴起,整个画面如同“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形象地再现了少女摇橹的优美画面和西溪之景的柔和情调。(写出两种手法即可),答 案,(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本题共3小题,15分) 说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不少,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

25、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

26、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画成画挂在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

27、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员,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弃官丢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

28、。,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七律,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鳌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

29、美就在于疏、瘦、清、斜。,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有一次和一个日本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

30、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10,11,10.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雅致的“苏菲”相比,“梅”是不大动听的中文名字,因此令作者耿耿于怀。 B.文中那位意大利人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作者期待他写出“梅花四弄”。 C.梅花的美摄人魂魄,赏梅久了的人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D.本文明写对梅的热爱,同时也有意识地表现了外国人对中国文

31、化的隔膜与误解。,解析,答 案,12,10,11,解析 A项答题区间在第段。作者是觉得“梅”这个名字极美,但又觉得这个名字太俗,闷声闷气,难以启齿,所以才给自己起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而不是“与雅致的苏菲相比”。 B项答题区间在第段。无中生有,作者只是认为那位意大利人有艺术感受力,并没有说那位意大利人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文中也没有体现出作者的期待。 C项答题区间在第段。原文的意思是,梅花的美会使赏梅者精神愉悦,感觉如在仙境。,12,10,11,11.本文第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6分),答案 (要点一)万木萧瑟,大雪压境。凌霜傲雪的风骨。 (要点二)

32、千年老梅,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绝处逢生的生命力。 (要点三)淡云晓日,薄寒细雨;小桥清溪,明窗疏篱;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超凡脱俗的品格。,答 案,解析 解答本题要回到原文第段的语境中。第段中有“我怎么告诉他”“怎么才能告诉他”“怎样才能告诉他”的明显标志,学生应该能比较容易确定描写梅花的三种情境。然后分别概括出描写了梅花的什么品质与格调即可。,解析,12,10,11,12.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6分),答案 (1)从作者名字的翻译切入,以外国人对梅花的好奇、不解与误解为主要线索来谋篇布局,对梅花内涵的阐

33、释由表及里,逐步丰富与深入,凸显了梅花独异的美感和魅力,构思巧妙而自然。 (2)阐发了梅花所凝聚的民族精神,表现了外国人与中国文化的隔膜,流露出对交流和理解的渴望。,答 案,解析 本题从谋篇与立意的角度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从谋篇和立意两个方面赏析。谋篇属于表达技巧中的结构技巧,而立意则属于文章主题方面的要求,要分开来答。,解析,12,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 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 赵 嘏 宅边秋水浸苔矶,日日持竿去不归。 杨桃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 今夜秦城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

34、。 【注】苔矶:水边突出的长满青苔的岩石。翠微:青翠的山色,泛指青翠的山。秦城:长安。,13,14,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日持竿去不归”是虚写,回忆了当年在故乡的生活状态,“持竿”表现了诗 人生活的闲适,“去不归”表现了诗人对持竿垂钓的喜爱。 B.“重嘶匹马吟红叶”使用拟人手法,意思是马的嘶鸣也许是在吟唱红叶的美好吧, 诗人以此表现对家乡风物的赞美之情。 C.“却听疏钟忆翠微”是对故乡风物的回忆,意思是诗人回忆起在故乡山中听到的 钟声,还有那满眼的青翠欲滴的山色。 D.尾联回到现实,写诗人与友人相见,禁不住流下泪来,泪水沾湿了衣裳,这表现 了诗人无时无刻不在

35、思念故乡的深情。,解析,解析 C项解读有误,“却听疏钟忆翠微”是说听到钟声忆起了故乡的山色。,答 案,13,14,14.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6分),答案 从意象上看,颔联两句各选三种富有特色的景物组接成画,描画故山风情,从侧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从意境上看,用杨桃、大风、潮水、蒹葭、冷霜、飞雁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悠远的意境;语言上,这两句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朴素自然,更突出了诗人对故乡景物的记忆之深。,答 案,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两句描绘了新旧更替生机勃勃的景象

36、。 (2)范仲淹渔家傲中的“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使至塞上中的“_,_”两句意境相似。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排偶句“_,_”,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答 案,沉舟侧畔千帆过,大漠孤烟直,病树前头万木春,长河落日圆,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六、语言文字运用(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闲来无事,我总喜欢手捧一本散文,静坐于案前和林间小道,让文字随着思维在时空里流淌,尽享散文里的那份美,感受心灵中的那份妙。每一篇散文,都有一个清幽的世界,都是一个灵魂的呓语。走进这个世界,( )。 散文的语言之美,如清泉淙淙,流淌在

37、那些闲逸的时光里,让悠思绽放美丽的花朵;散文的情感之美,如琴音飘飞,让思想拂去尘埃,让心灵得到净化。生活中难免_,咀嚼人生的忧伤愁苦。面对失意迷惘,要_,相信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早日走出困境;面对天灾人祸,要_,相信祸兮福所倚,期待明天的阳光照样灿烂;面对多舛的命运,要_,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扼住命运的咽喉,做自己的主人。一切的混乱情感倘若能够在散文里冲淘洗净,方能有“静看庭前花开花落,漫观天上云卷云舒”的闲适惬意。宠辱偕忘,把酒临风,人生岂不喜洋洋者也。,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静坐于案前和林间小道,让思维随着文字在时空里流淌 B.静坐于案前或散

38、步在林间小道,让思维随着文字在时空里流淌 C.静坐于案前或散步在林间小道,让文字随着思维在时空里流淌 D.静坐于案前或林间小道,让文字随着思维在时空里流淌,16,17,18,解析,答 案,解析 “静坐于林间小道”搭配不当;“文字随着思维流淌”不合逻辑,“文字”和“思维”应互换位置。,16,17,18,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就是走进一个心灵:去参悟生命的玄理,去品味文字的内涵 B.去参悟生命的玄理,去品味文字的内涵:提升自己的素养 C.就是走进一个心灵:去品味文字的内涵,去参悟生命的玄理 D.去品味文字的内涵,去参悟生命的玄理:提升自己的素养,解析,解析

39、补写时要注意:与前文中的“世界”和“灵魂”要照应; 与括号前句中的“走进”相关联; 与第二段的内容要点相关联,第二段主要是从散文的语言和哲理两个方面阐述的。,答 案,16,17,18,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饱经风霜 平心静气 镇定自若 随遇而安 B.血雨腥风 平心而论 镇定自若 随波逐流 C.饱经风霜 平心而论 从容不迫 随波逐流 D.血雨腥风 平心静气 从容不迫 随遇而安,解析,解析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血雨腥风: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平心静气:心情平和,态度冷静。平心而论:平心静气地评论。镇定自若:在情况紧急时不慌不乱,当作没什么事情似的

40、。强调的是紧急情况。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贬义词。,答 案,答案 “拜读”改为“指点”。 “正巧”改为“不巧”。 “更正”改为“修改”。 “垂询”改为“请教”。 “敬谢不敏”改为“十分感谢”。,19,20,21,19.下面的留言条有五处用语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张老师: 我试着写了一篇小小说,想让您拜读一下,正巧您不在办公室,我先放在您的桌上,恳请您抽空给以更正,明天我再找您当面垂询,敬谢不敏。 学生 王良 年月日,答 案,19,20,21,20.

41、仿照画线语句的结构和修辞,再写一个句子。(4分)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答 案,答案 (示例)我怀念着绿色,如同久旱的禾苗急盼着甘霖!我迫不及待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奉为神明。,21.下面是某画室“快乐童年”书画大赛工作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6分),19,20,21,答案 (示例)“快乐童年”书画大赛拟于5月31日举行,赛前需要精心组织和广泛宣传。组织工作包括选定场地,选拔50名参赛者,最后评出4个奖项;宣传工作包括出海报以及通过微信群、电视台报道。,答 案,七、写作(60分) 22.请以“又见花儿烂漫”为题,写一篇写景叙事或写景抒情的散文。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60分),写作指导,【写作指导】 喻体“花儿烂漫”的本体是“一切美好的人、事、物”“取得的成就”“创造的辉煌”等等。该命题还有一个要求,要抓住“题眼”“又见”,离开这个题眼写作,写得再好,也算作离题。“又见”是“再次”“二次”或“多次”的意思,并且应该是指既成事实,一般不能理解为“将会又见”的情况。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把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综合到一起,“又见花儿烂漫”可以理解为“重现美好”“再创辉煌”“再创佳绩”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