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x

上传人:罗志祥3 文档编号:5154283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PPTX 页数:84 大小:89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x(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2课 故都的秋,郁达夫,第一单元 自然人类的精神家园,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 品味语言,鉴赏评价。 2.思维与审美: (1)把握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情感; (2)品鉴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等写作特色。,激趣导入,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感受到的是壮丽。杜甫登高,远望“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景象,感受到的是悲凉。柳永在“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的秋雨里,感受到的是凄苦。由此可见,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郁达夫对于秋又寄予了怎样的情怀呢?让我们一起来评赏、探究一下郁达夫的一篇散文故都的秋。,内容索引,WEN

2、BEN JING ZHUN DAO DU,文本精准导读,ZHU TI QUN WEN TONG DU QIU,主题群文通读读秋,WEN BEN DU XIE LIAN DONG,文本读写联动,WEN BEN JING ZHUN DAO LIAN,文本精准导练,贰,叁,肆,壹,WEN BEN JING ZHUN DAO DU,文本精准导读,壹,下面是本文的思想内容框架图,读完思考后面两个问题。,导图引路,概览全文,通读,答 案,(1)请用四字短语分别概括文中写秋景的五幅画面,并将其填入图中五个空缺处。,答案 秋院晨景 秋槐落蕊 秋蝉残声 秋雨话凉 秋果美景,(2)请用二字词语概括本文的文眼,并将

3、其填入图中两个空缺处。,答案 清静 悲凉,微任务活动一 把握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情感 1.在作者的笔下,故都的秋有何特点?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答 案,任务驱动,深度学习,深读,“清”“静”“悲凉”。,第一段开门见山、提纲挈领,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2.在描绘的五幅秋景图中,作者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来写秋?请根据提示完成下表。,答 案,清晨踏秋,听觉秋声,听觉秋韵,视觉秋色,3.“故都”就是北平,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把标题写成“北平的秋”?,答案 “故”,有历史悠久、年代久远之感,也有思念故乡、怀念故乡之情,同时也有一种繁华褪尽、荒凉落寞的情绪。作者在标题中不用“北平”,而用“故都”,就包含一种深切

4、的眷恋以及悲凉之感。,答 案,4.第三段中的景物是怎样体现出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的?,答案 “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给人一种明净高爽、了无点尘之感,写出了“清”;“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以及“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是在写“静”;有着几分冷落和萧条的“破壁”,蓝、白等冷色调的“牵牛花”以及象征生命衰竭和凄凉的“秋草”体现了“悲凉”。,答 案,5.在写北国秋雨图时,作者特意加入了雨中“都市闲人”的对话,其用意何在?,答案 作者写雨中“都市闲人”的对话,是为了用这样京腔京调的社会人物来丰富自然风物,用这“落寞和感伤”的京味来烘托“清、静、悲凉”的北国秋味。,答 案,6

5、.作者对于北平秋天的那些著名的风景,只是点到为止,而主要描写普遍存在于家家户户街头巷尾的那些景象,原因是什么?,答案 有三个原因:这是由作者的思想决定的,他想追求“清”“静”的生活,内心又笼罩着淡淡的“悲凉”,那些著名风景区都是游人云集、热闹非凡的地方,那里的景色难以表达作者的这种思想; 那些著名的风景,是古往今来墨客吟咏北平秋天常用的题材,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不容易道出新意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些常见的景象人们虽然很熟悉,早就习以为常,但是往往忽略了它们的特殊意味,作者把它们挖掘出来,集中起来,使人更深刻地体味到北平的秋“味”。,答 案,微任务活动二 品味语言,鉴赏评价

6、1.第二段中“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一句,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色?,答案 这句话从反面形容南国的秋似秋又不是秋,言下之意,只有北国的秋才是盛开的名花,使人赏玩到十足;才是浓浓的美酒,使人陶然心醉。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清丽。,答 案,2.为使写景状物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并融入深沉而细腻的感受、情思,使文章做到情景交融,作者从多种感觉上来感受故都的秋。请结合下面的两段文字作具体赏析。 (1)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7、。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答案 这里写了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景物写得非常细致,如“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也写了观景、赏景的心态、动作,如“细数”“静对”透露出悠闲、惬意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热爱。,答 案,(2)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答案 这里写了视觉形象、触觉形象。花铺满地,写视觉形象;脚踏落蕊,是触觉感受。写触觉能给读者逼真的感受,这里寂静无人,斯

8、人独徘徊,无人可与之交流,便只有与自然相交融,表达了作者既欣喜又寂寞的情感。,答 案,3.“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试加以分析。,答案 这句话综合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饶有趣味。四个比喻多从饮食文化入手,让人从饮食中的“味”去领悟秋之“味”,从形象的“味”去品味抽象的“味”。北国之秋就像“白干、馍馍、大蟹、骆驼”,形象地写出了味烈、味深、味浓、味久的特色;而南国之秋就像“黄酒、稀饭、鲈鱼、黄犬”,形象地写出了味润、味浅、味淡、味短的特色。如此丰富生动的意象令人读后回味悠长,明了于胸。,答 案,微任

9、务活动三 写作特色,赏析评价 1.有人评价说,故都的秋“幅幅美景俱显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 作者身处的社会环境,给他内心投下了忧虑和冷落的阴影,他追求“清”“静”,却笼罩着淡淡的“悲凉”。正因为这样,他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自然也就笼上了一层主观感情色彩。文章不写富有“暖色”的香山红叶,也不写游人如织的颐和园,而写作者“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蓝色的牵牛花”。但是,“故都的秋”并没有因为作者的主观感情而发生扭曲,失去它固有的特征。那牵牛花,那槐树的落蕊,那秋蝉的残声,那秋风秋雨,还有那枣子树,多么逼真,多么清晰!作者只用寥寥数笔略作勾勒,便将读者带进了

10、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物我之间完美融合统一,显示了作者卓越的艺术才华。,答 案,2.烘托、对比是本文运用较为突出的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 作者除了直接叙述描写故都的“秋”外,还着意以南方的“秋”为写照,烘云托月似的映衬出故都的“秋”的浓度与特色。如第二、五、六、十三段,都通过“但”“或”“可是”等连词和“也”“更”“都”等副词,将南北的秋姿、秋色、秋味、秋意进行类比,或以正衬反,或以反显正,或肯定中见出否定,或否定中加强肯定,运用多种句式,从侧面显示出了故都的“秋”的“量”与“质”的特色来。表面上,作者好像闲情信笔,而实际上,作者正是通过这种间接手法将读

11、者引入秋的里屋,去体会那故都的秋味,去领会那故都的秋意,去思考那秋的人生。,答 案,3.郁达夫的语言有着古典和外国语言的滋养,但不避古语和外语借用的痕迹,语言风格呈现出清新典雅的特色,试结合有关语句简要赏析。,答 案,答案 文中没有文字雕饰的痕迹,但每个词语、句式,却又用得恰到好处。名词,如“芦花”“柳影”“虫唱”“夜月”“钟声”等宏观的秋色、秋声以及“飞声”“日光”“蓝朵”等微观的秋色、秋声,搭配得匀称和谐,最能调动读者的情感。再如动词与形容词,看那北国的“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而南国的“秋”正是“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这里的动词、形容词所代表的动态、特征使读

12、者感到平易亲切、酣畅明快。在句式的选择上,作者多用短句,但长短相间;多用整句(尤其多用排比),但整散结合,形成了一种既典雅又洒脱的风格。如文章的后半部分从中外文人学士对“秋”的那种“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引导读者领略“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接着笔锋一转,来了一大段对“南国之秋”的速写,以映衬“北国的秋”的特色。这段“速写”中运用了多种句式,但仍以短句、整句为主,雅俗熔于一炉,特别能代表作者的语言风格。“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清水出芙蓉,闲笔出真情。”这些话用来概括故都的秋的语言特色,是当之无愧的。,由于本文写作年代久远,有不少同学提出对作者抒

13、发的“悲凉”的思想感情难以理解。请你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结合有关资料进行探究:作者笔下的秋为何如此“悲凉”呢?,答 案,疑难探究,思维提升,延读,答案 (观点一)与黑暗的社会环境有关。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连年战乱,民生凋敝,读书人衣食无安,居无定所。为了谋生,郁达夫辗转千里,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与哀痛。他描写自己心中的“悲凉”已不仅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整个的人生感受。这种感受在郁达夫的其他作品中也时有流露。 (观点二)与作家个人气质和抑郁善感有关。从身世命运来看,“郁达夫三岁丧父,家道衰贫”,后来又经过两次婚姻失败,再有两次丧子之痛,在日本十年的异地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他的身

14、世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有悲伤压抑的性格,从而影响着他在创作上的情感倾向。 (观点三)与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在杭州期间,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着闲散寂寥的生活,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观点四)与中国文人传统的悲秋情结有关。郁达夫作为一个现代文人,由于所受教育的影响,始终没有完全摆脱中国旧式传统文人的积习,因此,当他写故都之秋时,就自然地承袭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悲秋情结。,助读材料,1.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曾化名赵廉,浙江富阳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1913年留学日本,曾经广泛涉猎外国文学。 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

15、作活动。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 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1952年被追为烈士。 代表作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故都的秋等。,2.背景展示 从1921年到1933年4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他写了许多游记,

16、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3.文学知识 创造社 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著名的新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7月,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成仿吾、田汉等,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十余种刊物,并编辑出版了创造丛书等。创造社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讲究文学的“全”和“美”。强调“直觉”“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主张表现作家的“内心要求”。他们同时又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创作上的流派特色十分

17、明显,他们的作品大都侧重表现自我,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的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4.对郁达夫的评价 胡愈之 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沈从文 郁达夫,这个名字在创造周报上出现,不久以后,成为一切年轻人最熟悉的名字了。人人皆觉得郁达夫是个值得同情的人,是个朋友,因为人人皆可从他作品中发现自己的模样。 刘海粟 达夫无意作诗人,讲到他的文学成就,我认为诗词第一,散文第二,小说第三,评论文章第四。 郭沫若 对于深藏在千百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

18、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关山笛 斑白犹存稚子心,人间名利一尘轻;今朝痛觉诗人梦,血奠神州头作樽! 夏衍 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 王任叔 爱同小学校里,有时静寂得如深山古刹似的。达夫孤单地守在那里。他有老僧似的忍耐力,他并不因此而感到孤寂。他自然不是一个具有领导能力的领袖,但他总爱尽他能尽的一份责任。即此负责精神,已使热情的青年们对他有一种崭新的看法了。,5.郁达夫名句辑录 (1)不是樽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钓台题壁 (2)平素不认识的可怜的朋友

19、,或是写信来,或是亲自上我这里来的,很多很多。我因为想报答两位也是我素不认识而对于我却有十二分的同情过的朋友的厚恩起见,总尽我的力量帮助他们。可是我的力量太薄弱了,可怜的朋友太多了,所以结果近来弄得我自家连一条棉裤也没有。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 (3)没有情感的理智,是无光彩的金块,而无理智的情感,是无鞍镫的野马。 理智与情感,(4)少年的悲哀,毕竟是易消的残雪。远一程,再远一程 (5)人的感情,人的理智,这两重灵性的发达与天赋,不一定是平均的。有些人是理智胜于情感,有些人是情感溢于理智。理智与情感 (6)在稠人广众之中,感得的这种孤独,倒比一个人在冷清的地方,感得的那种孤独,还更难受。沉沦

20、(7)若把这世界当作个舞台,那么这些来往的行人,都是假装的优孟,而这个半死半生的我,也少不得是一个登场的傀儡。春风沉醉的晚上 (8)无雨哪能见晴之可爱,没有夜也将看不出昼之光明。炉边独语,6.描写秋天的名句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2)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5)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必备知识积累卡片,字词知识 (1)落寞:冷落,寂寞。 (2)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

21、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3)不远千里:不以千里为远,形容不顾路途遥远。 (4)不能自已: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5)混混沌沌(dn dn):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 (6)平平仄仄(z z):泛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 (7)疏疏落落:稀疏零落。,返 回,ZHU TI QUN WEN TONG DU DU QIU,主题群文通读 读秋,贰,一、“读秋”诗歌 秋 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自古逢秋悲寂寥:暗指宋玉的悲秋名句“悲哉,秋之为气也”。寂寥(lio),寂寞空虚。这句诗的意思是,自古以来,人们一写到秋天,总

22、是感叹它的荒凉寂寞。春朝(zho):春天。晴空一鹤排云上:排,冲击。排云上,即直冲云霄。碧霄:青天。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那凌空高飞的白鹤,把我的诗情带上了青天。,【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郎州时写的,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在政治上受到挫折后,依旧傲然向前,不愿消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远品格。这首诗的可贵之处在于诗人对“秋”有着与众不同的感受,一反历来文人墨客的悲秋情调,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了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奋发向上的励志之歌。,二、“读秋”散文 秋 赋 从维熙 人生如同一丝游云,一片落叶;云与天宇的相栖是短暂的,叶与树相依是匆匆的。惟其短促,人生四季的秋时,才有

23、了特殊的音韵。 果实成熟了,在枝杈间露出了迷人的色泽;但是那美丽的瞬间十分短暂,随着叶片的坠落,它告别母体的时刻已然来临。那是一种忧伤的别离,无论是醉红了脸的高粱,还是白了头冠的芦苇,它们从萌芽到吐穗,都经历着春夏季节的风吹雨打,待到生命璀璨到极致的时刻,它们便到了与母体生离死别的日子。 树若有知,是感伤的。果实如若有情,也是留恋的。,但是自然界的别离无论是游云告别天空,还是果实坠离母树,在感伤的别离中,还蕴藏着再一次聚会的希望。记得儿时听过的童谣中,对自然界的生命循环,就有如下的描述:“长生不死狗尾草,草籽随风满天飘;可爱鲜红大蜜桃,为它送情把核抛。”草籽被风吹到四面八方,桃核被人们抛向新的

24、地域,它们在秋天虽然死了形体与灵肉,但到来年春时,那桃核又从大地上萌发出树苗,各种草木历经枯黄以后,再一次轮回生长,萌芽、拔节、开花,果实便在来年秋日,又一次炫目于枝头,因而那落叶与落果抒写的秋韵,是一首“长相思,永不离”的恋歌。 人类与大自然相比,感情的天秤是倾斜的。母亲从分娩后代那天起,便盼望着儿女们快快长大,期望着男儿成为挺拔伟岸的山,女儿成为碧波粼粼娟秀的河;岂不知儿女们长大一天,她们就接近了秋日一天,待儿女们像燕子出巢,飞向天南地北的时日,秋色也就染白了她们的发鬓。,我走在街上,每每见到白发染鬓的老人,我总是联想起果实坠地的老树,想起那飞絮已去的芦苇。她们空了枝头,死了当年曾有过的美

25、丽,像是天上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云霞,像是枯树在田野四向飘零的落叶,但是不同于云霞和落叶的是,大自然永远不知疲惫地周而复始,而人类自身,则无一例外地都要回归到天宇的尽头。 那儿是寂寞的冬季,是白雪覆盖着的荒原,如同一张无限大的冰床,他们静静地休眠在那银色的梦幻里,在咀嚼着往昔的春时夏日的欢乐之后,丛立在他们面前的,不是再生一次或几次的美丽轮回,而是生者为悼念死者而竖起的墓碑。这就是人类自身一首永恒的秋赋,如果也把它谱成一首歌,那该叫作“长相思,永别离”。我不知道莫扎特的安魂曲是不是写在秋天,但其中的每个音符旋律,都充满了秋色的悲凉。,惟其人生如流萤般的短促,人类才更加珍惜生命自身。中国文化格言中

26、,有许多是警示人们热爱生命的。比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人生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曹孟德当年在江涛滚滚的赤壁横槊赋诗时,吟唱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但是同是这个曹孟德,也写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诗章。这些格言和诗章,都是激励人的生命从有限向无限延伸,以不负来去匆匆的人生。 时至秋时,眺望窗外,在秋雨迷离中遥见枝头绿色凋零;对镜自视时又见发鬓添霜,便有感而发,涂鸦此秋赋短章,用以自勉自励。,【赏析】 文章以“秋色”为明线,先写自然之秋,再写人生之秋,秋色贯串全文;以“秋情”为暗线,从秋情之感伤、悲凉到秋情之豪放,人生之奋发。文章巧妙

27、运用联想、比喻的手法,从自然到人生,由浅入深,揭示了人生的真谛。,这两篇诗文在“读秋”的情感方面有何不同?,答案 刘禹锡的秋词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从维熙的秋赋既写了秋情的感伤、悲凉,也传达出秋情的豪放,人生的昂扬,感情较为复杂。,答 案,微思考,读了上述诗文,你对“秋”有了怎样的认识和评价?请写一个片段或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答 案,返 回,微写作,答案 (示例) 借得清秋一缕魂 谈起秋天,总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即便在炎热的夏天,只要一听到“秋天”二字,顿时就感觉凉爽了许多。每当记起秋天,我总是想起那浓霜、那厚露、那悲凉,我给这种感觉取了个名字,叫秋魂。 像

28、郁达夫,从杭州到青岛,从青岛到北平,租一椽破屋,泡一碗浓茶,看碧绿青天,听驯鸽飞声,只不过是想饱尝那故都的秋的悲凉。 秋风过后,满院是断肠的落红,满地是衰残的生命。这些朴素而轻微的生命,那么美丽,那么短暂,那么默无声息,生活的重压,人世的践踏,它们转眼间,便杳无踪迹。如黛玉言: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是啊,在一个动荡的年代,还有谁去关注、去珍惜、去呵护这些深沉而凄美的生命?如此看来,这秋,在呼唤着人的良知。,秋雨,没有春雨的细腻,没有夏雨的激昂,没有冬雨的哀伤。它虽是沉默,但不屈服;虽是静默,但不彷徨;虽是婉约,但不懦弱。在秋雨中漫步,可以遐观,可以细想。这秋,给人实实在在的悠远。 秋

29、的原野,那么辽远,那么空旷。脚下皲裂的泥土一小块一小块紧挨着,组成了农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来来去去的路,承载着他们宽大而厚实的脚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早上起来,路边的野草,披满霜露。雾就在睫毛,就在发梢,真实而朦胧,轻盈而缥缈。路的两边,白菜叶儿正绿,萝卜皮儿正红,探出头来的姜芽儿正黄,如毯似毡的麦苗儿正青,树的叶儿也不枯黄,风中,像在舞蹈,又像在歌唱。一阵“咕咕”的叫声,惊起的野鸡飞到河的对岸了,飞到更远的前面树上去了,而后什么声息也没有。这满目的秋色,透着幽微的清香,沁人心脾,神清气爽。 面对这秋,我心中涌起一股热流,我想,即使在严冬腊月也不会觉得冷,因为,我已向秋借得了它的魂魄。,返

30、回,WEN BEN DU XIE LIAN DONG,文本读写联动,叁,【素材点击】 散文是作者内心世界情感诉说的一个通道,郁达夫写他对北平的秋的感怀时表达出了那份只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在他看来,恰恰是挟着清清爽爽的悲凉的这份秋味,让他记住了曾经生活过的这座城市北平。他爱北平,他的爱已经和秋味混杂在一起,黏着在一起,无法分开,每每品读、把玩,情感世界里便会拥有一份馨香。这份馨香原本只属于他自己,当他用笔复原这份秘密的时候,我们才有幸获得了他的这份情感。当我们从这个意义上说时,落寞、悲凉就是一份情感体验,它无所谓积极与消极,因为它不是伦理道德层面的是非判断问题,而是情感层面的审美体验问题,同时也

31、反映了作者独特的审美眼光。, 撷素材善积累,【运用角度】,【精彩运用】 不同经历、不同心境的人对秋会有不同的感受。既有“轻寒正是可人天”的惬意、“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昂扬、“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畅快,也有“悲哉,秋之为气”的萧瑟、“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悲愤、“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无奈。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则以他独特的视角、与众不同的体会,从“清”“静”“悲凉”入手,咏赞了故都的秋天。“文以载道”,郁达夫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到了“秋”的故都。在郁达夫的眼中,故都是一种象征。这时它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都,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故都。中国北方的战云、东北沦陷的屈辱、内外忧患的夹击凝聚在郁达夫的笔头,一篇

32、故都的秋是作者忧国忧民的明证。,以情驭景,情景交融,【课文借鉴】 “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青天下驯鸽的飞声”,古槐下的“落蕊”、破壁腰中的牵牛花、牵牛花旁的疏落的秋草、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秋蝉的残声、息列索落的秋雨、人声、果树,都是作者的思想感情“筛选”出来的景物。这些景物是北平到处可见的景物,它们的“客观色彩”是真实的;但这些真实的景物又正好能反映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认识和感受,也正好能表现作者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和孤寂的冷落之感,因此,这些景物又带上作者的“主观色彩”。, 悟技法勤练笔,【运用点拨】 在写作中运用“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手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

33、要学会观察。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做到眼观其形状,耳听其声音,鼻嗅其气味,口尝其味道,手摸其大小,肤感其冷暖,数数多少,比比异同。 同时,还要注意确定观察点和观察的顺序,注意观察点的移动和转换,使观察的景物有条不紊。观察的顺序,可从上到下或由下到上;可由近到远或由远至近;可从中间到周围或由周围到中间;可从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整体;可从个别到一般,由前至后,从左向右,由里到外等。对动态景物的描写要注意变化的程序。 只有观察好了,才能把握住景物的特点,才好让景物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体验、心理过程相融合。,2.在写景时可以运用“物我同化”的方法。“物”就是多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化”就是作者的感情直

34、接融在景物之中。这种方法就是美学中常讲的移情。就是有意识地把感情移植到景物之中,就是说人们将情感外射给一切东西,使它们获得人的生趣。比如,天上悠悠地飘来一片浮云,人们凝视它,可能觉得它是那样的轻盈超脱,似乎要飘到它的家乡去;一轮红日从西边山梁上悄悄地下坠,仿佛老朋友在与自己告别一样。移情时我们不仅能和鸟雀一起飞舞,和羚羊一起跳跃,而且能钻进蚌壳里面,去体味在一张一翕时那种单调生活的乏味;不仅能想象自己是一棵树,而且能感受幼芽发青时的阵痛与柔条临风时的快乐。 3.大胆地联想与想象,将敏锐地捕捉到的真切的感受或感情,化作与客观景物相应的主观感情形象,然后用拟人化的语言,将主观感情形象与客观景物形象

35、融合。拟人化的语言本身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就是把人和物、人和景交融在一起。当我们在描绘景物时,要多用一些拟人化的语言,以增强情、景的融合度。,【即时训练】 运用“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手法,以“秋雨”为题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通过对雨景的描写,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如悲伤、喜悦、愤怒、惆怅等;多角度多侧面描写;不少于200字。,答 案,返 回,答案 (示例)秋雨,它并非似春雨般轻盈,反而显得更加深沉。秋雨,它并非似夏雨般火热,反而显得冷静得多。它是从天国而来,将一夏的暑气冲淡;是从时空的光轮而来,将秋的钟声叩响;是从彩虹的边缘而来,将大地涂成淡淡金黄。一阵阵冷风从背后袭来,使人不觉感到秋雨的

36、冷漠。接着一团团的乌云将湛蓝的晴空染黑,再接着一颗颗硕大的雨滴从天而降。“哗”的一声,大地炸开了锅,如麻的雨声似珍珠落入玉盘般清脆悦耳。它们用自身丰硕的身躯猛击着大地,在大地上留下一个个烙印,仿佛在告诫着大地,不要因冬的寒冷而将自己遗忘。那路边的植被,经过秋雨的洗礼后,早已将自身的色彩退却,变成了成熟的黄;花园里的菊花,正夹含着雨水渐渐绽放。泥土的清香夹杂着雨水的冰冷,扩散在四处,可谓别有一番情味。,返 回,WEN BEN JING ZHUN DAO LIAN,文本精准导练,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故都的秋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北平秋色通过作者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眷恋

37、、向往故都之秋的愿望。由于社会风云和个人遭际,( )。作者将苦涩的心境与生动的景物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人们去_故都之秋特有的神韵。他不写故都_皇家宫殿、园林,也不写远近郊区众多优美的自然风光,那些景致虽然也代表了故都的特色,但似乎离老百姓的生活很遥远。他只是依凭一个普通文化人士的眼光来观察和_故都之秋,他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都笼罩着一层悲凉的主观色彩,昭示着作者_的情怀。, 必备知识巩固训练,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眷恋、向往故都之秋 的愿望。 B.北平秋色通过作者的描绘,再现了故都的自然风

38、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 愿望。 C.作者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 的真情。 D.北平秋色通过作者的描绘,再现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眷恋、向往故都之秋的 真情。,1,2,3,解析,答 案,解析 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主客关系颠倒,应是“作者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 二是“眷恋”“向往”有先后的逻辑关系,应先“向往”,再“眷恋”; 三是“抒发”和“愿望”搭配不当。,2,3,1,解析 补写时一定要注意和下文中“苦涩的心境”相呼应。“复杂而无奈的烦恼”表述笼统,且没有和“心境”呼应。,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在

39、对故都清秋的品味中夹杂着一些苦涩,流露出作者复杂而无奈的烦恼 B.作者在对故都清秋的品味中流露出作者复杂而无奈的烦恼,夹杂着一些苦涩 C.作者在对故都清秋的品味中流露出作者忧郁、孤独的心境,夹杂着一些苦涩 D.作者在对故都清秋的品味中夹杂着一些苦涩,流露出作者忧郁、孤独的心境,2,3,解析,答 案,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领略 颓败 体验 落寞 B.领受 颓废 体悟 落寞 C.领略 颓废 体验 寂寞 D.领受 颓败 体悟 寂寞,2,3,解析,答 案,解析 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领受:接受(多指接受好意)。颓败:衰落,破败;腐败

40、。颓废:意志消沉,精神萎靡。体验: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体悟:体会,领悟。落寞:冷落,寂寞。侧重表现失落之感。寂寞:孤单冷清;清静,寂静。侧重表现孤独之感。,1,4,5,6,4.下列各句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B.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 C.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D.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解析,答 案,解析 把“枣子颗儿”比作“橄榄”“鸽蛋”。,5.下列对故都的秋一文的分

41、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表现“故都的秋”,作者重点抓住秋槐、秋蝉、秋雨、秋枣等景物进行细腻 的描写,写出了“清”“静”“悲凉”的特点。 B.文章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颂和内心淡淡的喜悦,所以他笔下的秋色、秋味便 都呈现出清、静、迷人的情调,散乱的秋景统一在这感情的基调之下。 C.“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 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这句话运用了“绘声绘色”和“以 情取景”的描写方法。 D.作者不选择北平秋天的那些著名风景,如“陶然亭的芦花”之类,只是因为这些 著名风景是古往今来骚人墨客吟咏北京秋天常用的题材,难以写出新意来。,4,5,

42、6,解析,答 案,解析 B项作者内心笼罩着淡淡的悲凉,文章基调也基于此。 C项没有“绘色”。 D项只是原因之一,分析不全面。,4,5,6,6.下面是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40个字。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4,5,6,答 案,答案 作者从听觉角度通过对比写蝉鸣,用“残声”“嘶叫”寥寥数词便写出了秋之悲凉的特点。,【追源课本】 散文就是

43、一种味道,精神的味道,以及文字的味道。散文就是通过自己独有的语言方式把它背后的味道传达出来。学会品味散文的语言,走进散文语言的审美世界,才是真正走进了散文。 郁达夫的语言有着古典和外国语言的滋养,但不避古语和外语借用的痕迹,如“租人家一椽破屋”,“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黄酒之与白干”等颇有文言遗风,“我的不远千里”又略显欧化人倾向。总体上呈现出清新典雅的风格特点。,关键能力突破训练鉴赏散文的语言特色,【对接高考】 近几年高考考查鉴赏散文的语言艺术,主要从分析文本或某段的语言特色(风格)及表达效果两个角度进行考查。一般而言,散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生

44、动、形象、凝练,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不同类别的散文,其语言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高考对散文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设题方式有: (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2)画线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 (3)文章第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如何描绘的? (4)指出文中某句话所体现的人物语言特色,并分析它的表达效果。,(5)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答这类题,应熟记以下知识要点:,答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特点(一两个词即可),抓角度(用词、句式、手法、风格等角度)。 第二步,举例分析(结合文本),扣内容(析关键词、看上下文),析作用(主旨、情感)。 第三步,指出效果(运用术语)。,

45、【即时对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春天,我的春天 史光柱注 我最后一个用眼睛看到的春天是被疯狂的绞肉机绞碎的,春天淌着血,连同那天的太阳一起绞断。留下一条根,深埋在岁月里。那是1984年的事,至今已整整二十个年头。往前一年,春天是和平的橄榄绿;再往前一年,我走在滇东老家的山道。父母送我入伍,父母爱、故乡情勾动情怀。路边有青青的麦苗、棕榈和灌木林。青青的麦田和灌木是春天。翻过山岗,便看不见了我熟悉的木屋和炊烟,能让我爬上山岗,回头再望一眼故乡的是春天。,花不标价,草不打折,那时的春天没有商家炒作的痕迹。伸进树丛的牛头、羊嘴告诉我日子香甜,啃嚼鲜美。一张慈祥的面容从天涯海角如期而至,它

46、掏出钱褡子,传播慈善、慈祥。一枚枚类似金币、银币的东西,从山湾、地湾冒出来,从野茅草返青的沟崖露出来。这时我总在想,城里的春天,大厦装不下吧?为何城里工作的人回乡探亲,脸上都泛着红光?立交桥向四方炫耀,现代化进驻山乡。可霓虹灯跟油灯的距离越拉越大。我托着腮帮坐在灯影下苦思:什么时候大山不阻断遥远,我也把牛车上的梦搬到汽车上。生日有红烛,天天有饼吃,可能春天进家了吧!外婆跟我说,如能一天从鸡窝里捡两个蛋,你的春天也就来了,石榴树露出腼腆的神色,抛出红绣球招引我忧郁的眼神,春天是家里买了一包盐,不用再吃淡菜,是季节熬出头,说是苦尽甜来。,狗尾巴草穿花衣服是春天;蒲公英凑趣闪出身向路人报幕是春天;老

47、地疤长新肉、添新喜是春天。这个季节,谁最尖刻草尖儿,谁最淘气春风,谁的腰肢最细链子草,谁的嗓音清亮,声带最长溪流,谁最高兴布谷鸟和油菜花一样招眼的秧子,谁的嗓门最大,是村长大块头。他把开春的调门起得很高。 春天,何止大地蒸蒸日上,青麦苗暖阳坡,它还让汉子们将缩在衣领里的脖子伸直,起早上山,让女人们拉家常时不只嬉笑,还看山色。耕牛和我们的腿脚没闲着,扭子压在人肩上,愿望长翅。一个被贫穷剥夺书本的女娃,接过爷爷挖药材换来的学费,朝房头登枝的小鸟招招手。,春天来了,根的愿望得到伸展,种子跟苗床说着喷香的悄悄话。冷漠的土地找到掏心窝子的,痛快地宣泄着压抑已久的心情。孩子们有了玩场,破口鞋成了打老鼠脸的

48、锐利武器。穷山沟的孩子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童话。天被雨婆婆刷洗成蓝屋檐,白云洗成春雪莲。丁香花刷得特丁香,鸟窝里的雏鸟是他们宠爱的丑小鸭,泥塘子当成天鹅湖,娃娃鱼成了美人鱼,蚂蚱窝当成星星屎。星星会拉屎撒尿,不知是哪位祖先注册在人们头脑里的童话。因为故事离奇,也因传说蚂蚱窝有消食败火的功能。老人们便说星星屎不脏,吃了长聪明。孩子们也想不呆不傻,长大后挣大钱,盖大屋,娶好媳妇,想聪明的孩子见到半个火柴盒大的蚂蚱窝,从枝叶上掰下,拿回家串烤着聪明。胆子小的孩子,掰开蚂蚱窝,瞅着金色的虫卵囊仔细观瞧,最终不敢拿在火上烤熟亲尝。,山道如线,扯着木屋放飞的风筝。坡地挂在高山上。谁在翘首?谁在顾盼?谁是年岁

49、中的春蚂蚱?弓着腰,鼓着眼四下寻找。情缤纷,梦缤纷,青瓜棚看呆看傻了。在管生不管死、管成长不管成熟的春天,我怀着青春的冲动,肩挑憧憬,满怀激情地走过春天。 如今,我娶了相知的人,小屋不大,但装得下工作之余的温馨。我拄着盲杖,敲打着未知的路面,能敲打未知,来来去去是春天。春景斩断殆尽,深埋在心里的根却在时时发芽。时时发芽的根是春天。 大概我现在的春天就那么多了。就那么多的春天,牵动着我忙碌的身影。我握着生命的犁铧,翻犁一沟接一沟漆黑的命运。能翻犁命运、播种未来是春天。你的春天是什么?是耕耘霓虹点点的春色?还是在嫩叶和花瓣间寻找她的眼神与面容? 【注】史光柱,1964年生,云南马龙人。1984年在保卫边疆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双目失明。1985年自学写作,出版了多部作品。,1.本文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