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纠正措施控制程序1、目的采取措施以消除出现不合格的原因,防止其再次发生。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对产品不合格或体系运行不符合项采取纠正措施。3、职责3.1 质量管理部3.1.1 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3.1.2 负责制定不合格品的纠正措施,并对纠正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3.1.3 负责组织制定第三方审核中确定的不符合项纠正措施。3.1.4 负责组织跟踪验证不符合项纠正措施的实施。3.2 各单位3.2.1 负责制定不合格品和内部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纠正措施。3.2.2 负责实施不合格纠正措施。4、工作流程(见附图)5、控制要求5.1 评审不合格5.1.1 质量管理部组织相关人员对
2、出现的不合格品(不符合项)进行评审。5.1.2 评审的主要内容为:a)描述不合格的现状;b)确定不合格范围;c)评价不合格性质;d)区分不合格类型;e)选择对不合格的处置方法。5.2 确定不合格原因5.2.1 质量管理部组织相关单位确定不合格品(不符合项)的原因。5.2.2 各单位在分析确定出现不合格原因时可从以下方面考虑。a)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传递不到位;b)文件编写不正确(如施工方案等);c)标准、规范、资源不足;d)其它原因(如操作者失误、外部原因、环境因素等)。附图:序号过程内容实施单位质量管理部相关单位质量管理部(内审组)1评审不合格品(不符合项)I(2(组织)分析不合格原因(3评
3、价是否采取纠正措施54制定不合格品纠正措施Z5制定内审中不符合项纠正措施6制定第三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纠正措施17实施纠正措施8跟踪不合格品纠正措施实施效果19跟踪不符合项纠正措施实施效果10评审不合格品纠正措施11评审不符合项纠正措施12改进第三方不符合项纠正措施/13改进内审纠正措施14改进不合格品纠正措施15永久性更改5.3评价是否需采取纠正措施1.1.1 评价时一般从以下因素考虑a)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影响;b)不合格严重程度;c)权衡风险和成本;d)平衡顾客利益;e)对公司信誉的影响。1.1.2 通常需进行评审并采取纠正措施的对象或现象有a)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发现的不符
4、合项;b)出现严重不合格或同类型不合格重复出现时;c)管理评审后认为应采取的;d)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安全事故之后;e)顾客抱怨较多时。5.4 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5.4.1 质量管理部制定不合格品纠正措施,严重不合格品纠正措施报主管副总经理确认。5.4.2 质量管理部对第三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制定纠正措施,并报管理者代表审核。相关单位制定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纠正措施并报审核组确定。5.4.3 相关单位在实施纠正措施时要做好记录,并将不合格品或不符合项纠正措施实施效果报质量管理部。5.5 评审采取的纠正措施5.5.1 质量管理部对不合格品不符合项纠正措施实施的效果跟踪验证并进行评审。5.5.2 评审的主要内容:a)是否防止再发生;b)与影响程度是否相适应;c)是否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d)是否需要进一步分析或改进;e)是否作为永久性更改。5.5.3 对效果不明显的,质量管理部组织相关人员进一步分析原因,改进纠正措施。5.5.4 对于富有成效的纠正措施要纳入公司相应的作业指导书、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作为永久性更改,其更改必须符合文件控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