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田径课程变的有趣摘要:田径是运动之母,它是全面发展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能力和生活生存能力的运动,学习田径运动不但可以有效的提高个体体能,还能为其他运动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然而当下孩子们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在逐步下降,如何提高田径课程的趣味性,让学生喜欢上田径课是值得我们体育教师去研究的。本文通过对田径课程中的途中跑课例展开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关键词:田径、兴趣、趣味性引言:传统的田径教学都是以培养学生竞技能力为主的,并且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也是比较单一的,使田径课程变得枯燥无味,无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笔者就田径课程中的途中跑课例展开研究,供大家参考。一、问题的提出课程改革推行以来,不
2、少教师感觉田径类课程的教学难度大增。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脱节的教学内容,过于强调技术难度的运动技能以及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田径课程不感兴趣,常使教学陷入了尴尬的局面。而作为基础体育项目一一田径,在体育教学中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而如何成功地完成田径类课程的教学成了我们一线体育教师面临的棘手的问题。以下就笔者亲身经历的案例进行分析,供大家参考。二、案例描述记得在一次五年级的体育课上,我教授的内容是快速跑,课中给同学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往返跑接力比赛。学生们玩了一次后就觉得没意思,一个个喘着粗气对我说:老师,我们不想玩了,太累了。我当时就觉的颜面扫地,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们。只能强硬着说:“再玩一
3、次就可以休息了。结果这堂课上下来,效果可想而知并不怎么理想。整节课学生都是在硬着头皮被动练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也很沉闷。事后,我通过和其他同事交流才发现他们的课堂上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这时,我开始思索: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如何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让枯燥的田径教学变得兴趣盎然?我开始搜索关于“跑”的各种游戏,并向其他体育教师讨教经验。无意中我看至U书包教学这个名词,我的脑中立刻迸发出一个主意。对呀,我也可以好好利用书包这个道具呀,我暗自窃喜。第二堂课前,我要求学生们背上书包参与体育课堂,同学们对我这一要求甚是好奇。踏着上课铃声,学生们满怀疑惑纷纷赶往操场集合。在进行课堂常规活动之后,有些
4、学生按捺不住好奇心,急切地问道:老师,这堂课我们学什么?不会又让我们跑步吧?”“书包用来干嘛的?”“背着跑步吗?”“对,跑步。”我故作严肃地回答他们。又是往返跑?老师,我们不想玩这个游戏了。真无聊!同学们抱怨道。“是往返跑,但是这一次我们要在往返跑中完成一项紧急任务。”“什么紧急任务?孩子们刚刚还黯然失色的眼睛中立即闪现出了光彩。我故作神秘地向他们细细讲解:“现在的你们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一一小小解放军战士。在我们前方30米处发生了洪水灾害,大堤已经被冲开了一个口子,就是两个标志杆中间的位置。现在需要你们将手中书包作为沙袋,分成四组以往返接力的形式将沙袋运往缺口处进行修补。看看最后大家是否能够同心
5、协力在两个标志杆之间修筑起一座堤坝?同学们能够完成这次抗洪抢险任务吗?能!学生们一个个跃跃欲试。随着我的一声令下,第一排的同学飞奔了出去。“加油!加油!”“快跑,快跑。”从学生脸上的笑容和汗水可以看出小小的游戏变化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锻炼效果。第一轮游戏下来,堤坝”千疮百孔,不是这里有缺口就是那里高低不平。我马上召集学生向我靠拢:“同学们可以自己看一下,你们修筑的堤坝能够挡住洪水吗?不能,有缺口。有些同学回答道。“对,那为什么搭建的堤坝会有缺口呢?因为大家没有好好配合,各自为战。如果大家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个堤坝是永远无法修好的。大家明白了吗?明白了!老师再让我们玩一次,我们
6、还想试试。学生们主动要求道。一声令下,学生们又忙活起来。你放那边,那边有缺口。同学们互相指挥着。”我这边已经堵好了,堵那边。同学们乐此不疲地奔跑着。很快,一个平整而又牢固的堤坝修建完成了。虽然学生们一个个满头大汗,但是从他们的笑容中我可以看出他们意犹未尽,一节体育课就这样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三、提高田径课程趣味性的建议传统的田径教学都是以培养学生竞技能力为主的,并且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也是比较单一的,使田径课程变得枯燥无味,无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被凸显,生本理念下田径教学内容的创新发展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本案例既针对这个问题采取恰当的
7、方式引导学生快乐学习、掌握技能,同时也运用了合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1、激发兴趣,注重引导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求知、探索、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在本案中,第一节课,本人因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导致整个课堂气氛低沉,学生们都在被动的练习,所以运动后的学生们感觉身心疲惫。而第二堂课,本人转变了教学思路,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去体验快速跑的动作,立刻使学生对本堂课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练习中来,在积极奋进的氛围中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从而达到
8、了寓教于乐的效果。2、巧用方法,创新游戏我记得王鸿祯教授说过一句话:“任何研究工作都应有所创新。创新的基础,一是新概念的指导,二是新方法的突破。那么教学研究呢,我想也应该是这个道理。就像我们在遇到难题时一样,总是力求寻找巧妙的思路去解决问题。本案中,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一一学生对田径课程不“感冒”,我思量着如何改变教学才能让学生对田径课程感兴趣呢?首先,从学情上考虑,我教授的对象是小学生,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运动方式。那么我们就要从游戏出发,将田径课程内容融入到游戏当中。第二步,光有游戏还是不行的,游戏的设置还要新颖、有趣,能够博得孩子们的眼球。这就需要去创新游戏,这一点也是比较难得。创新需要
9、一定的灵感,这灵感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长期的积累与全身心的投入,没有积累就不会有创新。记得有一篇教学案例小鸡真的可以反抓老鹰吗讲的就是在原本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基础上变更了规则,给了学生们新的体验,教学效果非常好,这就是一种创新。其实很多素材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体育教师在平时多观察、多留意、多积累,新的思路就会涌现出来。3、学生为本,自主学习教育本质就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也是教育的主体。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根本,一切教育活动都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在本案中,本人设计了一
10、个“抗洪抢险”的情境,让学生在往返跑练习中尝试“修建堤坝。第一次游戏时,他们为了抢时间,错失合作机会,导致修建出来的堤坝有几处缺口,而学生们自己也意识到这样的“堤坝”是挡不住洪水的。紧接着,在第二次游戏中,他们领悟到应该相互配合,修缺补差。终于,学生们齐心协力,顺利完成了任务。其实本人觉得,抽象的道德戒律,光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要让学生在实践当中,把道德认知自觉地转化为道德行为,这样的效果远比说教来的要快。这也是以学生为本,自主学习的体现。五、结论:有趣的课堂内容可以使学生有强烈的欲望,有积极的情绪,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大胆地展现自己,激发创新思维。我们体育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立足学生主体,善于观察创新,让每一堂体育课都变的那么有趣!参考文献:吕兵文,以情促趣以趣激学以绳育人,体育教育的智慧行走。2吕兵文,发展体育兴趣,三十年,为体育微笑。3靳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中国学校体育2019年第3期。4姚卫,激发兴趣玩中生智活化课堂,中国学校体育201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