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提出了以下要求:首先、要求学生有独立自主地阅读能力,学会并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其次、要求学生积累有较为丰富的语言和培养良好的语感,重视情感体验和理解能力。第三、要求学生能阅读书报杂志,用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品位。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兴趣习惯引言: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要求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拓展延伸的思维,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以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两个方面:一、阅读过程中认真仔细地阅读。二、阅
2、读之后的积极认真地思考。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不仅要集中精神,专心致志地阅读课文,还要鼓励学生如果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疑惑和问题,要积极大胆地发问。例如在讲解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在阅读课文之前我让学生猜一猜失去尾巴的小壁虎会向谁借尾巴?借到了吗?为什么?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后,我鼓励学生说说燕子、小鱼、老牛的尾巴各有什么用处,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用处?让学生把课文中的对话标注出来进行赏析,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燕子的尾巴掌握方向,小鱼用尾巴拨水,老牛尾巴用来赶蝇子,小壁虎的尾巴用来保护自己。如果学生能够长时间的坚持这样阅读,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减
3、少了教师讲解的时间,增加了语文课堂的容量。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惠斯多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课堂教学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只有通过学生吸收才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导出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1、运用留白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家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考对于学生语文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性作用。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是课堂的主体,牢牢地把握了课堂教学的整体环节,学生处
4、于消极的、被动的接受地位。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更多是以机械生硬的记忆进行学习,学习的主体与独立思考的意识未被激活。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给予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探究的契机,巧妙借助提问的方式来预留探究性的问题,为学生营造留白的状态,激发学生内在的好奇心理,让学生享受自己独立思考带来的学习体验。美国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相对静止的,固定的,而想象力则是无限的、变化的,可以囊括世界的一切,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重要源泉。例如,在学习统编版教材鸟的天堂课时,很多学生对巴金笔下所描写的世界并没有真实而深刻的感受。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一味地阅读,很难激发学生阅读课
5、文的感受共鸣。因此,教师可以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动态性的画面和镜头,将学生的认知思维引入课文学习的情境之中。此时,教师出示课文的相关语段,鼓励学生将视频与文本语言的赏析进行巧妙统整。教师不要急于将自己的解读和预设内容抛给学生,也不要急于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性交流。无论是学生之间的彼此分享,抑或是教师表达自己的认知,都会对学生个性化的自主解读造成较大程度的干扰。因此,教师只需要适度地进行点拨:阅读着这样的文字,除了视频中的内容,你还想到了哪些画面?此时,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营造安静、适切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随着文本的语言走进鸟的天堂中,从而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解读文本。又如:
6、在进行小池的教学时,教师教学准备时,准备一段夏日荷塘的短视频,课堂导入时播放,这样就为学生创建了一个直观的教学情境,然后进行古诗朗读,教师再对作者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让学生进行想象,感受古诗所呈现的美丽画面,让学生明白古诗的文字之美和意境之美,为学生呈现一个色彩绚丽的荷塘美景。2、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把课堂从一个教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变成了图文声像,给语文课堂注入了充分的兴趣和活力。例如,在学习黄山奇石一课时,我们利用多媒体放映一段介绍黄山风景区的视频,这样学生对黄山风景区就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说:刚才视频里的景色美不美?在得到学生肯定的回答之后
7、就可以对学生说: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课程是黄山奇石,同学们可以通过这篇课文更多的了解黄山风景区。这样就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更加好奇,让学生产生强烈地阅读欲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再比如:教师讲授江雪这首古诗时,首先通过微课视频直观地展示古诗文描述的大雪封山、寒江独钓的画面。教师再通过微课来呈现诗歌创作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的心境,从而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使学生领悟诗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孤芳自赏的高贵品质,让学生理解诗意,从而提高孩子们对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三、培养学生拓展延伸的思维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
8、就是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已学到的知识、能力,将学得的知识、能力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去。例如,在学习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一课时,孩子们在读完课文之后,老师问:课文中提到了哪些“指南针?它是怎么给我们指引方向的?大自然中还有这样的指南针吗?你知道的还有哪些?如果你在野外迷路了,你会寻找到哪些“指南针”?这样,学生不仅锻炼了阅读的能力,还将阅读中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真正地做到了学以致用。例如,在学习祖先的摇篮这课时,我让学生仿照课文二、三小节,写一写我们的祖先还有可能在什么地方生活。这样,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四、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孩子们是学习的主体,孩子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是体现学生
9、主体作用的标志。怎样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呢?第一,要树立良师益友型的师生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相信并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确立了良好的师生及生生关系,课堂教学才会充满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孩子们才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第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敢于质疑,再由教师归纳总结出问题,最后,让孩子们通过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践证明,让孩子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自我提问,再由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共同讨论、解决问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不失时机地让孩子们走上讲台当小老师,使孩子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例如,在语文课上,我让学生自己选出“小老师”来领读课文,认读生字,分析字形。然后,其他学生对小老师的教学进行评点,最后我再根据学生的具体讲解情况进行总结。在活泼、融洽、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充分的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不得不承认收到的效果非常好。五、总结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长期不断的坚持,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努力,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参考文献:1语文课程标准(2019)【2】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中小燕2018-09-08【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于俊义2019-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