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设计与案例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新课标人教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57714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2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设计与案例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新课标人教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设计与案例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新课标人教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设计与案例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新课标人教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设计与案例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新课标人教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设计与案例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新课标人教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设计与案例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新课标人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设计与案例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新课标人教版.pdf(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设计与案例 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 http:/www.DearEDU.com 浙师大附中 冯沾亮 (321004) 教学课题:超重与失重 【教材分析】 自从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发射成功以来,人们常谈到超重和失重,在实 际生活中也有许多超重和失重现象发生。因此本节课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 并且运用超重和失重现象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为了使学生对超重和失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可以设计一个简易的实验:让一位同学在 体重计上静止、突然下蹲、突然站起,请另一位同学观察指针变化,从而使学生明确:超重 不是重力增加, 失重不是重力减少,完全失重并不是重力完全消失。物体处于超重或失

2、重状 态时,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变化,物体的重力仍然存在且大小 不变。 在分析超重和失重问题时,加速度是关键。 物体的速度不能反映物体的受力情况,只有 加速度才能反映物体的受力情况. 应灵活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的规律解题,必要时要 用牛顿第三定律转换研究对象。 节后的“做一做”观察失重现象,实验材料易得,容易进行,又会引起学生兴趣,教师 可以在课堂上演示,也可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这对理解和确信失重现象是很有帮助的. “失重和宇宙开发”这个阅读材料可以开阔学生眼界和思路,应组织学生阅读,还可倡 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或观看科技影视片,并在此基础上,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太

3、空试验想 象”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分析】 本课时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主要的思维障碍与困惑: 1. 有了重力的概念,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超重是重力增加,失重是重力减少,完全失重是重 力完全消失。 要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好的方法是通过一系列演示、运用最普通最简单的物品 和仪器(如学生的词典、学生自制的弹簧秤等)和科技含量较高的设备和仪器(如摄像机、 力的传感器以及计算机),来说明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 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变化,物体的重力仍然存在且大小不变。 2. 超重、 失重和完全失重现象比较熟悉,但不知道引起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现象的原因。 【教学

4、目标】 1. 认知目标: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及两者的产生条件;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本质;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提炼 出模型的能力;增强学生能在多种情景中找出问题的实质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教师设置情景和热情引导、鼓励学生敢于探索、敢于提问,勇于创新; 借助课堂小实验、多媒体课件和丰富的网上资料,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热爱科学的情感; 4. 学法指导目标:细心观察、专心思考、敢于提问、多做比较、同学讨论; 5. 人际交往目标:学会同学间交流与合作、学会参与小组活动; 【教学重点】完全失重现象。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超重、 失重和完全

5、失重现象的本质。掌握超重和失重现象并不是物体 的重力发生变化,而是物体所受的支持力或拉力发生了变化。 【教学难点的突破】 、 设置多种超重、失重的情景,讨论分析多种情景下支持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突出支 持力或拉力的变化; 、 通过加速度的方向定性判定物体处于超重状态还是失重状态。 【教学过程设计思想】 重物 泡沫板 F 【教学过程 】 一、通过演示实验,引出要探究的问题 1. 让学生完成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每两人为一组,一条细棉线,一个100g 的钩码, 让学生尝试用多样的方法,利用钩码将棉线弄断。 (学生当中可能有各式各样的方法) 提出新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多种多样的方法, 让学生思考每

6、种方法所运用的原理。重点指出利 用突然向上拉动绳子或者类似的使绳子断的方 法,让学生尝试解释原因。学生学习过牛顿运动 定律,知道当重物匀速向上运动时,绳子向上拉 物体的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为什么向上匀速拉动 物体绳子不会断而迅速拉动物体时绳子就断了 呢? 2. 做如上图实验,先叫同学们思考讨论有几种方法使泡沫板压断? 强调在加速度向上的情景中重物把泡沫板压断的方法 情景引入 概念提出 实验观察 理论研究 讨论引申 结果外推 提出问题:有几种方法使泡沫板压断 引导观察并记录体重计读数 完成体重计压力变化的研究的表格 指出体重计压力增大的原因 超重和失重的概念 加速度向上时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分析

7、加速度向下时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分析 指出体重计压力大小和加速度大小的关系 讨论结果:超重和失重仅有加速度方向决定 演示实验引出完全失重的概念 学生体验完全失重,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力传感器介绍,F-t 图像分析 方法求新 总结提高 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式课堂小结 布置有关太空飞船完全失重的研究课题 用手压 放一重物(先没断,后加重,断了) 迅速向上拉,重物把泡沫板压断了,这说明了什么?(压力增大了)为什么压力增大 了? 引导:物体迅速向上拉过程中,使物体获得了速度,加速度,也产生了位移,究竟哪个 条件使压力增大了呢? 二、实验观察 1. 引导同学观看电梯中的录像: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和做好记录在电梯运

8、行时体重计的读 数变化,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探究:体重计读数(视重)变化的研究 上升过程 下降过程 加速 减速 加速 减速 运动状态静止 速度方向 加速度方向 体重计示数 52kg 55kg 46kg 46kg 55kg 与静止时相 比体重计的 压力变化 变大 变小 变小 变大 你的结论 加速度向上时,压力增大(超重) 加速度向下时,压力减小(失重)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提出超重和失重的概念:物体放在静止的台秤上,观察台秤的读数, 该读数为物体对台秤的压力值,称为视重, 此时的视重等于物体的重量;若迅速向上提动弹 簧秤时, 弹簧秤的示数大于物体的重力。电梯开始起动的过程,同样观察到视重大于正常测

9、 量值,电梯停止的过程中,也观察到视重值小于正常测量值。就此提出概念:“这种物体对 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重力的情况,称为起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 力(或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 2. 小游戏:如何让自己在测力计的示数最小?游戏之前先宣布比赛规则: 双脚不能离地,手不能扶其它东西 在读数读好之前不要离开体重计。 三、理论探索:物体对体重计的压力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规范学生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假设运用(向上或向下,加速或减 速) ,选取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得出支持力的表达方式,再根 据牛顿第三定律对

10、压力的变化进行判断。 1. 随电梯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 由牛顿第二定律 F 支-mg=ma 可得: F支=mg+mamg 由牛顿第三定律 : 压=支( 大小) 压=mg+ma G F 超 重 a 压mg 2. 随电梯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 由牛顿第二定律 mg-F 支=ma 可得: F支=mg-mamg 由牛顿第三定律 : 压=支( 大小) 压=mg-ma 压mg 探究结果:“产生超重和失重的原因是在竖直方向上存在加速度”。 思考:“水平方向的加速或减速运动会产生超重和失重吗?”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向上 的运动就一定产生超重,向下的运动就一定产生失重吗?”组织学生交流同时请同学上黑板 板

11、演。 归纳规律: 向上加速 向下减速 向下加速 向上减速 得出结论;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仅由加速度方向决定。 四、方法求新 引言: 我们用弹簧秤来观察超重和失重现象,示数变化不定, 且瞬间即逝, 难于观察, 有把瞬时的的受力情况都记录下来的测力仪器吗?“力传感器” 就是这种仪器, 它能够帮助 你解决观察瞬间受力这个难题。 根据课件讲解: 用数学采集器观测电梯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方法。力传感器把受力大小转换 成电信号, 数据采集器把电信号转换成数学信号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画出力随时间的变 化曲线,力随时间的变化就永久记录下来了。根据F-t图象看出物体各时间段的运动情况。 应用:根据图象,也

12、可求出电梯加速上升的最大加速度。(取g=10m/s 2) 五、结果外推 1. 完全失重:当加速度等于g 时, 让学生分析悬挂物或支持物对物体的拉力或压力为多大? 此时物体只受重力作用,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象这种状态叫做完 全失重 2. 提出问题:你知道完全失重状态下,物体会出现什么现象? 观看杨利伟在太空吃月饼影片: A物体将要飘浮在空中。 B食物要做成块状或牙膏似的糊状,以免食物的碎渣“漂浮”在空中。,进入宇航员的 眼睛,鼻孔 C宇航员站着和躺着睡觉一样舒服。 液滴呈绝对球形(视频)如下图 平时的蜡烛火焰与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下比较?呈什么形状?颜色会不会变呢?如下图 G

13、F 失 重 a 加速度方向向上,产生超重现象 加速度方向向下,产生失重现象。 3.7 超重和失重 3. 举例生活中的超重现象并解释: 同学们介绍坐电梯的感觉:超重时,脚底压力加大、头晕(为什么?) 失重时,轻飘飘的感觉 小实验 1:在甲乙两同学之间释放一钻有两孔的可乐瓶,会淋湿两同学吗?(斜抛、竖直 上抛、自由落体) 小实验 2:奇怪的手电筒:亮到不亮,不亮到亮的原因 小实验 3:两本书逐页交叉叠放水平拉开,然后叫同学们谈谈感觉,拉不开或拉开但费力, 能不能比较轻松的拉开? 六、作业: 1、 完成教材练习六( 1、3); 2、同学间自由组合成小组,以超重和失重为内容开展课题研究,写出书面小论文

14、,字 数不限,题目自拟; (两星期内完成) 【板书设计】 一、视重:测力计的示数 二、超重:视重大于物重 1、产生条件:加速度方向向上 2、视重F 视=mg+ma 三、失重:视重小于物重 1、产生条件:加速度方向向下 2、视重F视=mg-ma 3、完全失重:视重为0 产生条件: a=g 且方向向下 【教学后记】 1、本节课设置了较多的情景,准备了一定量小实验和真实事件的图片,希望使物理课堂更 贴近生活,使物理知识真正走近学生,据此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从 而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教学过程侧重于对真实情景的定性分析,首先加深对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现象本质的 理解;而不急于在学生的理解层次未达要求前涉及过多的定量问题; 3、完全失重的演示实验,在这里采用可乐瓶自由下落,让学生观察漏水的情况,由于下落 太快难于观察, 本节课采用让染红了的水射向白纸,再用实物投影观察白纸上的水迹的方法。 如果能够用摄像机拍下落的过程,再行慢动作放映,效果就会更好。 4、一部分课件内容特意以网页形式呈现,意在拉近学生与Internet这一新的信息途径之间 的距离,逐步了解并接受这一新的获取信息的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