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专题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试题新人教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58845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2.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专题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试题新人教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专题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试题新人教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专题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试题新人教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专题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试题新人教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专题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试题新人教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专题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试题新人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专题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试题新人教版.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一、我国资源区域调配的概况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 1)资源分布的不均: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资源区和资源区。 ( 2)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 。 2我国的典型调配工程 西气东输、北煤南运等。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存在。 ( 1)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经济优势得不到充 分发挥。 ( 2)西部地区因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2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 1)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一直以为主,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 2)给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很大压力。 ( 3)具

2、有清洁优势的?,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很低。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 1)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 ( 2)陆上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 ( 3)油气发展战略:稳定?,发展?。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地区 项目 西部地区东部地区 资源开发、 经 济建设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优势, 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缓解?状况,推动经济发展 产业结 构调整 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并有选择地发 展以?为原料的化工工业,推动其向 ?、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东输的西气在很大程度上可促进东部 的能源生产、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 基础设 施建设 推动

3、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 设,?,强力拉动相关产业, 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 东部地区进行的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设 将极大地带动东部城镇 21 建设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地区 项目 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 有利影响 促使西部能源结构 22 的实现, 缓解因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带来的压力 改变以 23 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 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效改善 24 , 提高生活质量 不利影响 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途经地区地质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 环境较为脆弱,水土保持尤为重要 重点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和意义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必需

4、的前提下进行的,根本原因是能源资源生产与 消费的地区差异,而且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分析往往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 因此 其建设意义的分析要分别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 社会 进步等方面入手。 对调入地区的意义对调出地区的意义 资源跨 区域调配 缓解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带动资源相关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完善;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促进资源开发

5、,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形成能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 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西气东输工程 (典例) 缓解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 进东部经济发展; 推动天然气、 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 东部地区进行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 设,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 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 的大气质量 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形成新的经 济增长点; 促进天然气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其向深加 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 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实现西部能源结构气化,在沿线农村推广

6、使用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 压力 继西气东输二线之后,我国第二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陆上通道西气东输三线工 程于 2012 年 10 月 16 日开工。西气东输三线建成后,每年可向沿线市场输送300 亿立方米 天然气, 可使天然气在中国一次能源中的消费比重提高1% 。读西气东输三线示意图,回答 1 2 题。 1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是 A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B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 级 C改善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D利用廉价的能源,促进我国经济 快速发展 2广东省成为西气东输二线、三线重要输入地的原因是 广东省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广东省沿海港口众多

7、,有利于天然气出口 广东省能源缺乏,制约了经济发展广东省经济实力雄厚,可以消费昂贵的天然气 ABCD 【参考答案】 1A 2 B 【全解全析】 1西气东输三线可使天然气在中国一次能源中的消费比重提高1% ,说明西气 东输工程有利于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改善东部地区环境质量,促进减排降污。故选A。 2广东省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该地区常规能源短缺,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故选B。 重点二其他重点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一、西电东送 1原因:西部能源资源(水电、煤炭等)丰富;东部经济发达,电力资源不足。 2线路及其影响 路线(主力电源)对输入地的影响对输出地的影响 A北线:晋

8、、陕、内蒙古(火电)和黄河上 中游(水电)环渤海地区 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 经济发展;改善能源消费 结构,减轻环境污染;减 轻铁路运输压力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 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 展,增加就业机会;缩 小东西部差距,对社会稳 定起重要作用 B中线:三峡和金沙江(水电)华东地区 C南线:红水河(水电)和黔、滇(火电)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二、南水北调 1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地理背景 2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线路 南水北调三线比较 比较项目东线工程中线工程西线工程 水源区长江下游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 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 流雅砻江、大渡河 调入区 淮河下游、山东黄河下 游、海河流域 海河平原、京津地

9、区、 黄河下游 西北干旱地区 引水线路 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 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 输水到华北地区 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沿 伏牛山、太行山麓送水 到北京、天津 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 上游 地形地势对 调水线路的影响 黄河以南需动力抽水, 过黄河后顺地势北流 地形较复杂,但地势南 高北低,水可自行流向 北方 地形复杂,工程量大 可调水量大较大较小 水源地水质较差较好最好 现有可用的配套设施 好,有京杭运河及沿线 湖泊可利用 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可 利用 差 总评最具有现实意义现实意义大具有生态意义 3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1)积极意义 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投资环境;缓解争水矛盾,利于社会安定。 经济

10、效益: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 生态效益: 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 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 条件,控制地面沉降。 (2)消极意义(以东线为例) 长江径流量减少,海水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长江泥沙淤积加重,航道淤塞。 对江淮沿线地区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沿线土壤易发生盐碱化。 沿线经济发达,大量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 三、煤炭外运 我国能源空间布局存在较大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而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又进一步从 需求上拉大了这种差异,出现了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现象。铁路运输是我国煤炭运输的主要 方式,目前主要运煤通道如下表所示。 主要线路 东西向 运煤通道

11、 通往东北集通线、京包京沈线、滨洲线 通往华北 京包线、大秦线(在秦皇岛港出口)、石太京石京沪线、 陇海线(在连云港出口)、神黄线等 南北向运煤通道宝成成昆线、同蒲太焦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沿海运煤通道以海港为枢纽 拓展提升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 我国先后实施了若干跨区域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而关于这 些工程的问题亦成为地理学科中较重要的问题。要掌握此类问题,需按以下思路进行。 1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的分析思路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 (2)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本地少;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利 用不

12、合理(浪费、污染)。 2解决资源短缺途径的分析思路 开源和节流,如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 环境污染等。 3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选择的分析思路 (1)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2)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 (3)安全系数高; (4)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4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经济效益:可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地区分别考虑。输出地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 收入,并且可扩大相关产业规模,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输入地可获取资源,解决 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获得经济效益。 (

13、2)社会效益:输出地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输入地经济发展加速。两地 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社会稳定。 (3)生态效益:对沿途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 读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工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 1 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图 2 西电东送工程示意图 (1)与南水北调东线相比,中线方案建设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投入使用后,哪些地区可能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试分析其产 生过程。 (3)在调出区和调入区中任选其一,说明西电东送对区域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参考答案】 (1)中线基本可自流供水,运营成本低;水源地水质较好。 (2)黄淮海平原。 产生

14、过程: 沿岸地区潜水面低于东线北上江水的水位,东线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使潜水面 上升;又因为该段沿岸地区地处半湿润地区,短暂雨季外的其他时期,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土壤中的盐分逐渐向地表积聚,产生了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 (3)对调出区:推动西部(调出区)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把其丰富 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本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全解全析】(1)中线方案的调水地在丹江口水库,该处海拔高于调入地区,基本可实现自 流供水;同时汉江的水质较好。 (2)东线工程经过黄淮海平原。土壤次生盐碱化产生过程从潜水位上升、气候因素等方面 分析。 (3)对调出区可从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15、增加就业等方面分析;对调入区可从缓解能 源紧张、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等方面分析。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广州,东达上海,途径14 个省区市。 读图回答 13 题。 1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经过的地形区有 A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B四川盆地和黄土高原 C黄土高原和东南丘陵D东南丘陵和青藏高原 2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 把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改善河流水和地下水水质 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就业机会保障能源充分供应,促进经济发展 ABCD 3广州为西气东输的重要输入地之一,原因是 广州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广州为重要的出口通道,有利于天然气出口 广州地区常规能源缺乏,制约了经济发展

16、 广州经济实力雄厚,可以消费昂贵的天然气 ABCD 下图为我国川气东送工程主干道示意图。读图完成46 题。 4川气东送工程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B河流C社会D经济 5关于川气东送主干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了我国地势两级阶梯,一大高原和一大平原 B沿途各地冬暖夏凉,人居环境好,人口稠密 C沿途自然带分布体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沿线分布有我国水稻、油菜、棉花优势产区 6川气东送工程属于西气东输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建设的意义不包括 A缓解华中、华东能源紧张状况 B彻底改变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C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D保障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 将新疆丰富的煤炭和风

17、能资源等就地转化成电力输送到电力紧缺地区的工程,被称为 “疆电外送”工程。下图示意“疆电外送”工程线路。读图回答78 题。 7新疆发展“疆电外送”的不利条件是 A能源不足B国内市场小C交通不便D水资 源不足 8 “疆电外送” A缓解了新疆的能源紧张B准东至四川段建设难度要比哈密 至郑州段小 C把新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D三线皆经过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 梯 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回答910 题。 9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少需开挖新河道,增加工程量污染严重,水质 差 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ABCD 10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中线

18、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11读“西气东输”路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试从调出、调入区资源和经济发展特点,分析说明西气东输的原因。 (2)简析西气东输工程实施需注意的问题。 (3)列举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东部和沿线地区环境的可能影响。 读某区域能源跨区域调配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地区需要调入能源的原因是 A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B人口密集,环境污染严重 C资源埋藏深,缺乏开采技术D交通便捷,便于能源出口 2调入能源后,对图示地区产生

19、的影响是 A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B调整了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了经济发展 C促成了能源供需平衡,增加了就业岗位 D加强了东西部的联系,改善了生态环境 2018 年 2 月 11 日,人民网刊登了一篇关于“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如图)的 文章,引起了广泛热议。“红旗河”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附近开始取水,调水工程分为 一条主线、三条支线,选线各取水点的水位依次降低,通过“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 原开明渠”的方式实现全程自流。读图,完成34 题。 3“红旗河”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附近开始取水主要是因为该地 A降水多,水量大B地势高,引水自流 C人口少,移民少D纬度低,气候温

20、和 4春季“红旗河”长江流域以北段调水工程可能遇到的最大问题是 A地震B凌汛C风沙D滑坡 5有人建议西北地区调水工程应少采取“开明渠”的方式,其主要原因是 A蒸发大B地形起伏大 C污染严重D影响动物迁徙 以色列地处地中海东南沿岸,以干旱缺水著称。为合理配置水资源,以色列修建了著 名的北水南调工程,将北方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干旱缺水的南方,沿途设多座水泵站加 压。起始水源地是以色列东北部的太巴列湖(-213 米) ,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向南注 入死海( -415 米) 。以色列沿海有狭窄平原,中北部为丘陵、裂谷,南部为沙漠,南北长约 400 千米。据此完成68 题。 6以色列北水南调的主要

21、自然原因是 A地势北高南低B需水北少南多 C河网北密南疏D降水北多南少 7以色列北水南调需消耗大量电能,主要原因在于沿途 A裂谷众多B路程遥远 C高差悬殊D河网密布 8推测以色列实施北水南调后,会导致 A死海含盐量上升B太巴列湖入湖水量减少 C北部地区降水量减少D南部地区蒸发量加大 9丹江口水库位于湖北省与河南省交界处(左图),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引江 济汉”工程作为中线工程的组成部分(右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南水北调和“引江济汉”工程对水循环的影响。 (2)从自然角度分析丹江口水库成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优势条件。 (3)说明“引江济汉”工程对汉江的作用。 (4)说明

22、丹江口水库作为华北未来可持续供水水源地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2016?江苏卷) 下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 年和 2013 年供水、用水对比图。读图回答1 2 题。 1与 2003 年相比, 2013 年 A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B供水总量增大 C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D生活用水增幅最大 2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 A利于改善生态环境B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 C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D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2014?浙江卷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 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3 4 题。 3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可以解决

23、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BCD 4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2012?安徽卷)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 (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运作, 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下图为该州 “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表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完成56 题。 5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 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北部地区湿润多雨 农业用地多集中

24、在中部和南部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 ABCD 61993 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 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 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 7 (2015?广东卷 ?节选)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 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 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南四湖及周边地区1982 年与 2012 年各景观类型面积统计图 (1)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2)为了满足调水的

25、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 C 2 C 3 C 【答案】 4 D 5 D 6 B 【解析】 4川气东送属于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主要区位因素是经济发展的需求,D对。 地形、河流、社会不是能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因素,A、B、C错。故选D。 5川气东送主干线工程通过了我国地势第二、三两级阶梯,一大盆地(四川盆地)和一大 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A错;沿途各地冬季温和,夏季炎热,B错;沿途自然带分布体现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错;沿线分布有我国水稻、油菜、棉花优势产区,D对。 故选 D。 6川气东送工程属于西气东输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建设不能彻底改变我国

26、以煤炭为主 的能源消费结构。故选B。 【答案】 7 D 8 C 【解析】 7据材料可知, 新疆有丰富的煤炭和风能,不存在能源不足的问题;“疆电外送” 的目的地是电力紧缺区,能源需求量大, 故国内市场广阔; “疆电外送”采用高压输电网络, 与交通条件关系不大;将煤炭转化为电能需大量水源,新疆气候干旱, 水资源不足是其不利 条件。故选D。 8 “疆电外送”缓解了我国中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能够把新疆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和 产业优势; 准东至四川段经过青藏高原,建设难度大; 三线中准东至四川段和哈密至重庆段 均不经过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故选C。 【答案】 9 B 10 D 【解析】 9南水北调中线

27、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到京津,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夏季降水多, 调水量大,冬季水量少;调水没有现有渠道,需开挖新河道,增加工程量;穿越黄河,为避 免受黄河影响, 要建穿黄隧道;中线水质较好;工程建设利于改善受水区的生态环境。故选 B。 10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于大量调水,会减轻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A错;可能加剧北方地 区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的盐碱化问题,B错; 与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无关,C错;调水到北方, 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故选D。 11 【答案】(1)天然气分布不均,经济发展不平衡,天然气对环境污染小。 (2)从调入、调出区的资源分布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加以分析,做到资源和经济优势互补;

28、在工程实施中注意环境保护,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环境质量改善,生态良性发展。 【答案】 1 A 2 B 【解析】 1图示地区为西电东送工程,此线路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三省 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 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 送往广东, 形成“西电东送”南部通道。图示地区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需要调入大量 能源, A正确, BCD错误,故选A。 2本题考查西电东送对调入区的影响。“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调整了能源消费结构,促 进了经济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岗位、改善生态环境是对能源输出地的影响,所以 ACD错误, B正确。 【答案】

29、3 A 4 B 5 A 【解析】 3 作为取水点最关键的保证条件是水源的充足供应,“红旗河”从雅鲁藏布江“大 拐弯”附近开始取水主要是因为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且区域位于迎风坡,降水多, 水量 大。其他原因如地势、移民、气候温和等都不是取水点的必备条件,据此选A。 4春季,“红旗河”长江流域以北段河流刚刚解冻,河流多由南向北流动,南部纬度较低 处已经解冻而纬度较高处尚在冰冻状态,这种情况会引发凌汛,成为此时调水工程可能遇到 的最大问题。地震不常见,也是调水工程极力避开的,风沙对调水影响不大,此时未进入雨 季,降水少、融水量也少,滑坡不严重,选B。 5“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主要向新疆、宁夏、甘肃

30、、内蒙古等缺水地区调水,这些地区 多为干旱地区、 荒漠化地区,“开明渠”会导致调入水源在调运过程中大量蒸发、渗漏,从 而极大影响工程效益,因此有人建议少“开明渠”,选A。 【答案】 6 D 7 C 8 A 【解析】 6以色列北水南调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降水北多南少,D对。以色列地势南高北低, 不是调水的原因,A错。需水北少南多是社会经济原因,B错。该地以干旱缺水著称,河网 密度南北都很小,C错。 7以色列北水南调需消耗大量电能,主要原因在于沿途高差悬殊,地势南高北低,设多座 水泵站加压, C对。裂谷地带不是沿途消耗电能多的原因,A错。国土南北长约400 千米, 南北路程较近,B错。河网密度小,D错

31、。 8起始水源地是以色列东北部的太巴列湖,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向南注入死海。推 测以色列实施北水南调后,会导致流入死海的水量减少,蒸发量不会减少, 死海含盐量上升, A对。不影响太巴列湖入湖水量,B错。与北部地区降水量、南部地区蒸发量变化无关,C、 D错。 9 【答案】(1)主要干预或控制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影响着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 流和物质流。 (2)水库坐落于群山之中,环境优美,水质好;库区雨季长,降水丰沛,水源足;集水面 积大,库容量大;地势高,向华北可自流引水。 (3)“引江济汉”工程具有生态补水功能,可减少丹江口水库蓄水和调水后对下游的影响; 能改善汉江下游河段的生态、灌

32、溉、供水和航运条件。 (4)减少库区流域内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迁移周边工厂或工业废水实行达标 排放,防治工业污染;避免过度的水产养殖;保护森林,防止水土流失。 【答案】 1 AC 2 AD 【解析】 1随着经济的发展,工农业用水量应该增加,但从题中右图可知其在减少,说明 水 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 A 对;供水总量可直接 从题中左图计算得出, 2003 年为 8.3+25.4+2.1=35.8;2013 年为 3.9+17.9+8.0+3.5=33.3,显然供水总量减少,B 错;工农 业用水量减少,生活用水量和环境用水量增加,用水结构变化明显,C对;环境用水增幅最 大, D错。故选AC

33、。 2南水北调为该市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地下水的开采,缓解 了北方城市用水紧张状况,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另外,由于调水路线较长, 修建调水工程投资大,南水北调水的使用成本高。故选AD 。 【答案】 3 D 4 A 【解析】 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能加剧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京杭大运河北段已经淤塞, 南段能通航, 而丙地位于南段,故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由图 示海拔可知, 丁地海拔高于戊地,丙地海拔低于丁地,所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丁至戊段可 以自流引水, 在丙至丁段无法实现自流引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经过戊地,所以能缓解戊地 的用水紧张。

34、 4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水源地在长江下游入海口附近,所以长江的水质备受社会关注;该 工程会造成长江入海水量减少,从而会使长江向海洋输送的泥沙量减少;该工程不会改变长 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该工程会提高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答案】 5 B 6 D 7 【答案】(1)南四湖水量增加,使周围地区空气湿度增加,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缓解用 水紧张局面;水量增加,利于通航;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利于发展养殖业及旅游业。 (2)调整工业结构,减少水污染企业比重;完善法律法规,污水达标排放;发展科技,更 新设备,改善生产工艺,实行清洁生产;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解析】 (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南四湖水量增加,湖面增大, 会对周边地区的气候、 湖区生态环境、湖区通航以及发展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2)由材料可知,南四湖沿湖地区的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可能带来严重的水污 染问题。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沿湖地区工业发展措施可以从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污 水处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以及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等方面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