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2017_2019)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9近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60153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9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高考(2017_2019)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9近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三年高考(2017_2019)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9近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三年高考(2017_2019)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9近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三年高考(2017_2019)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9近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三年高考(2017_2019)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9近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高考(2017_2019)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9近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高考(2017_2019)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9近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 09 近代中国的经济 考点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 (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28,4 分)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 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答案】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势力始终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 素,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企业,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而有利于中国社会新的 阶层的发展, B项符合题意。 19 世纪六七十年

2、代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尚未出现发展的高潮,A项排除。 外国资本大规模输入中国的时间是在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C项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问题, D项排除。 2 ( 2019 年北京卷, 16,4 分) 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 名称相关信息 开滦唐山煤矿1878 年建,中国近代煤炭工业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1880 年建,北方最早的船舶修造厂 北洋银元局1902 年建,位于天津,造币中心 京师自来水公司1908 年建,北京第一座官营自来水厂 A京津冀地区晚清民族企业简表 B北京近代民族企业简表 C洋务运动时期北方企业简表 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简表 【答案】 A 【解析】材料

3、中1878 年开滦唐山煤矿、1880 年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可知,这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企业。1902 年和 1908 年北洋银元局、京师自来水公司都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述企业主要分布在唐山、天津、北京 地区,故A 正确;据上分析可知,只有京师自来水公司分布在北京,故B 错误;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在 1895 年甲午战败后破产,和1902 年和 1908 年北洋银元局、京师自来水公司不符,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 18781908 年间的几个企业,不能代表整个近代民族企业的状况,D以偏概全。 3 ( 2019 年海南卷, 8,2 分) 1897 年,清政府根据两年来很多官员的建议,发布上谕,决定逐步将江

4、南制 造总局从上海迁往湖南,同时在内地大力兴建与扩充军事工厂。这一决定旨在 A降低生产成本 B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 C加强国防安全 D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 【答案】 C 【解析】从题干时间看,当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的民族危 机空前加深,将当时最大的军事工厂从上海迁往内地,很显然是为了避开列强,是加强国防安全的行为。 这与抗日战争爆发后,大量沿海工厂迁往重庆等地道理是一样的。A项即使有一定道理,也与时代大势不符, 排除 A项; B项和 D项并不是迁移江南制造总局可以调整和缓解的,排除B、D两项。 4 (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41,15 分) (节选) 阅

5、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 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 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 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 材料二 1843年, 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 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 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

6、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 分) 【答案】( 1)变化: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率高于进口 税率;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 9 分) 原因: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列强向中国倾销商 品。 (6 分) 【解析】( 1)变化,根据材料一“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材料二“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 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得出,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 率高于进口税率;根据“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

7、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列强利用协定关 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得出,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原因, 根据“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1843年”等信息得出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 开;根据“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并结合鸦片战争的影响,得出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根据 “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并结合所学得出,列强向中国 倾销商品。 1 (2018 年江苏卷, 6,3 分) 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 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

8、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 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答案】 B 【解析】材料信息“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说明洋务企 业管理极为不完善,故 A项错误; “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说明洋务企业过渡依赖西方技术, 故 B项正确;洋务企业是中国人采用机器生产经营的近代企业,故C项错误;“有些洋匠不懂技术”不代表 所有洋匠都为外行,故D项错误。 【名师点睛】 2018 年 4 月 16 日美国宣布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

9、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7 年,无 疑会重挫中兴的发展。中兴事件对中国企业是个镜鉴,中国企业必须进一步提高创新,尽快把核心技术掌 握在自己手中。本题隐性契合民族工业的热点问题,强调民族工业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性,不能受制 于人。本题涉及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2 ( 2018 年 11 月浙江选考,11,2 分) 1882 年,中国电报局建立。郑观应称:“商贾贸易,藉电报以通达 市价,则无者常绌,而有者常赢”。史料并载电报公司所产生的利润被投入到更广阔的洋务企业网络中。上 述材料表明洋务运动意在 A “设厂自救” B “西体中用” C突破“器物”限制 D “求富”以“自强”

10、【答案】 D 【解析】根据“电报公司所产生的利润被投入到更广阔的洋务企业网络中”,可知洋务运动通过创办民用企 业获利,再把获利所得投入到洋务运动中,故意在通过“求富”以“自强”,故 D项正确;不是洋务派的主 张;洋务派的主张是“中体西用”;洋务派并不主张突破“器物”,且材料没有涉及。故排除ABC三项。 3 ( 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42,12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 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 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

11、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 万两, 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 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 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 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略。 【解析】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发现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 还考查考生准确而有逻辑的书面语言表达能

12、力,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也是近几年考纲特别关注的地方。 首先,考生要阅读材料,根据对材料的自我解读,发现和提取出自己认为合理的启示,注意启示应该表达 成要怎样或者该怎样的形式,例如:现代化发展要适合国情,不可盲目照搬别国经验;现代化要注意突破 传统思维的束缚;现代化发展要因地制宜;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科技创新;要充分认识到现代化发 展会经历曲折;现代化是在曲折性中不断发展的;等等。然后再调动和运用所学过的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 知识,用具体的史实(可以是正反两方面的史实)来说明论证所提出的启示。 【名师点睛】本题讲述了近代著名的洋务企业汉阳铁厂的建立及投产经过,反映出近代中国人民在近代化 道

13、路上所遭遇的艰难困苦与曲折探索,凸显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难、不断摸索前行的伟大奋斗精神,也激励 学生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求索,是一个对学生再教育的过程。考生面对材料,不难提取出有关现代化 的启示,但是独立自主的提取出一个来,对考生来说就需要取舍,往往有考生感觉这也该写,那也该写, 犹豫不决而浪费时间,所以迅速决断选出一个角度很重要。同时,在提取现代化的启示过程中,如何准确 的表达出来是这一题的难点和关键,需要注意的是“启示”是由以往历史上的史实得出的对今后现代化发 展的经验教训或者可吸收借鉴的东西。最后的说明就属于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要求了,考生一般在 这方面有一定的训练,应该能够较好的表达

14、。 1 ( 2017 年新课标全国卷,28,4 分) 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 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 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 余倍。李鸿章奏准开 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 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答案】 A 【解析】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 钱,说明有利于减轻开平煤矿的负担,降低成本,自然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但这与加强管理无关,排除B;当时的中国不实现民族独立,不完成反帝反 封建的任务,不可能摆脱列强对煤矿业

15、的控制,排除C;仅凭减少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不足以保证煤矿业稳 健发展,因为洋务运动最终走向失败,排除D;故 A项正确。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洋务运动中开平 煤矿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认识。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 是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洋务运动自身管理方面的弊端以及单纯学习西方技术而不变革封建制度等因素, 最终失败。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能够全面、辩证看待和分析问题,能够从全局把握。 2 ( 2017 年新课标全国卷,29,4 分) 1904 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 9

16、 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 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 ,直隶亦有172 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 省区仅有351 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答案】 A 【解析】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留日学生占多数,结合所学知识,这与长 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较早开放通商口岸有关,经济文化水平较高,有利于接受外来文化,故A 项正确;辛亥 革命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高潮,开始于1911 年,时间不符,排除B;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

17、策发 生变化不足以解释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排除C;长江流域是英国的势力范围,但题干中反 映的是是长江流域的留日学生较多,因此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也不足以解释留日学生区域分 布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排除D。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近代中国留日学 生区域分布不平衡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近代中国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不平衡的认识和理 解。本题难度不大,实际上类似的角度在以往高考题也曾考察过,如2015 年全国卷27 小题就考查了古 代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格局的影响。由此就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关注以往的高考真题,认识高

18、考命题 的特点和规律,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历史问题的原因进行正确分析。 3 ( 2017 年新课标全国卷,28,4 分) 1879 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 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 “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用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答案】 B 【解析】材料中的“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改变了“不索取原价分文”的做法,是为缓解 洋务企业的经费压力。故答案为B 项。材料所述“协造”方式只是由用船一方拨付造船所用材料费,并非 由用船一方参与造船

19、过程,排除A项;材料所述并非表明所造船只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排除C项;D项材料 不能反映,排除。 【名师点睛】洋务运动旧称“同光新政”。该运动是19 世纪 6090 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 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 “求富”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在开展过程中遇到资金、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困难,本题考查的即是解 决资金困难的“协造”方式。这种方式与“商办”不同,“商办”是指民间资本以入股方式对洋务企业进行 投资。 4 ( 2017 年新课标全国卷,28,4 分) 1897 年,有人指出: “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

20、属皮毛,空言无 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 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答案】 D 【解析】 通过材料时间为1897 年上判断可知正确答案为D,1895 年马关条约 签订后清政府为赔偿日本, 所以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项是在洋务运动期间,此时洋务运动已经失败。C 项与史实不符合,甲午 战争后列强侵华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材料提供了时间,这降低了

21、题目的难度, 但后边的材料又为学生解题设置了一重障碍,它没有直接提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也是 出题者智慧的一种体现。 5 ( 2017 年天津卷, 5,4分) 19 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 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 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字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解释的能力。据题干“19 世纪后,

22、许多国家尤 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 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再结合时代背 景可知,近代中国发展海军知识被动的接受和本能的反映,民意认识到发展海军是世界的潮流,排除ABD ; 发展海军知识一种被动和短视的现象;故本题选D项。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文字史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能 力。本题近代中国海军的发展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的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解读的能力,因 此这启示我们在备考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6 (

23、2017 年海南卷, 8,2 分) 1894 年,在中国的25 个通商口岸有洋行552 家,其中近三分之二属于一个 国家。这个国家是 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答案】 D 【解析】“洋行”是商品输出的表现,甲午战前,对华商品输出比重最大的国家是英国,故D正确;日本在 甲午战后加大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 错误;美国对华输出占据主导是在解放战争时 期,故 B错误;德国加紧对中国经济侵略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C错误。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认识,考查考生时空意识和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近代 西方对华经济侵略分为商品输出为主和资本输出为主两个阶段,甲午战

24、前以商品输出为主,主要形式有倾 销商品、设立洋行等,主要以英国为主;甲午战后以资本输出为主,主要形式有大量贷款、创办工厂、兴 办铁路等,主要以日本、美国和德国为主。“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几乎每年都会考到,考生一定要注意。 7 ( 2017 年 11 月浙江选考,8,2 分) 据统计,从1895 1913 年,资本在10 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 国有 549 家。 18941913 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 。这一时期集中在上海的缫丝工业显著 发展。这说明 A资本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明显减少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贸易中心开始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D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

25、潮 【答案】 D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895 1913 年间,民族工业呈现增长趋势,且发展迅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从甲午战争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故D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帝国主义 的对华资本输出情况,A项错误;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是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一个条件,但与材料主旨不符, 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贸易中心的变化,C项错误。 8 ( 2017 年新课标全国卷,41,15 分) (节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雍正时期, 各地奏请开矿, 清廷经常以 “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 为由, 下达“严行封禁”“永 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

26、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1872 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 ,他建议清政府 “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 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载逸主编简明清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与雍正年间与19 世纪 70 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15 分) 【答案】(1)差异: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19 世纪 70 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 原因:雍正年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19 世纪 70

27、 年代:列强 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 【解析】(1)政策的差异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 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等信息归纳出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的措施;根据材料中 的“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归纳出19 世纪 70 年代的政府允许 以官督商办的方式开采矿产的措施。 考点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1 (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30,4 分)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 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

28、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 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封建”或“半封建社会”的术语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D项符合题意。 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未涉及官僚资本在中国的膨胀问题,B项、排除。 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2 ( 2019 年江苏卷, 10,3 分) 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为着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 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

29、。在他看来 A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 C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为前提 D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前提 【答案】 D 【解析】根据“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的地位”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 会背景下,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可以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实现有限度的发展,但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发展, 说明民族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必须以民族独立为前提,故选D 项;“没有发展空间”的说法与“有某限度 的蓬勃”不符,故排除A 项;“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的说法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史实不符,故 排除 B项;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

30、民族独立为前提,而不是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为前提, 故排除 C项。 1 ( 2018 年江苏卷, 22,14 分) 20 世纪 30 年代后期,中国在经济上经历了从为全国的抗日战争作准备向 建立战时经济体制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 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政府还进一步 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 年通过的1937 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 亿元的 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 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

31、634 亿元。总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 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二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 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 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 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 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1938 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 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 业界的壮举。 以上材料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

3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历史背景。(6 分) (2)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 3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所带来的影响。(5 分) 【答案】(1)准备:发展内地军工企业;改善交通;增加国防建设费用。 背景: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2)举措: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内迁。 (3)影响:提供了长期抗战的经济支持;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改变了全国工业的布局;造成了官僚资 本的膨胀;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信

33、息“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 一些军工企业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 亿 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 亿元”可知,其准备主要有发展内地军工企业、改善交通、增加国防建设 费用等。第二小问,依据材料的时间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从日本侵华、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国民经济建设 运动的开展等角度分析。 第( 2)问,依据材料二信息“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 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可以得出建立 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内

34、迁等举措。 第( 3)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对抗日战争、区域开发、工业布局以及民族经济等的影响的 角度进行分析。 1 ( 2017 年江苏卷, 11,3 分) 据统计, 1948 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 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 亿 美元,占总量4410% 英国 1115 亿美元,占总量3488% ,其他国家672 亿美元,占总量2102% 。由 此可见 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 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 【答案】 D 【解析】 解放战争时期, 美国利用支持国民党打内战机会,与国民党签订 中美

35、友好航海条约 ,材料中“美 国,占总量 44 10% ”说明美国此时在华投资处于优势地位,故D 项正确。英国投资比例难以说明国际地 位上升,故A项错误;日本此时属于战败国,材料中没有体现日本投资信息,故B项错误; C中完全掌控说 法绝对。 【名师点睛】在高考复习中,关于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一要掌握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一条主线是中国 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曲折发展轨迹:产生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曲折发展萎缩。注意分析每 一阶段的背景、特点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两个重点:一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二是民国时期民族资本 主义的曲折发展。二要掌握重点概念,如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

36、( 2017 年 4 月浙江选考,12,2 分) 20 世纪初叶,上海市教育局制作歌词分发各界传唱,其中有“神州 大陆天产多,手工品真坚固,佛山雕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远胜洋货。提倡改良莫差过,凡事均需 切实做”。歌词意在 A提倡国货抵制洋货 B倡导教育救国须从实业做起 C希望民族产业改进提高 D说明沿海地区国货优于洋货 【答案】 C 【解析】由材料“提倡改良莫差过,凡事均需切实做”信息可知,作者希望民族产业有所改进和提高,故C 项符合题意;提倡国货不一定就要抵制洋货,排除A 项;材料没有教育救国的信息,排除B 项;歌词之意 夸赞了国货远胜洋货,但没有说明它一定就是沿海地区的国货,排除D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