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数学必修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说课稿.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61794 上传时间:2020-02-1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数学数学必修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说课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数学必修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说课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数学必修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说课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数学必修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说课稿.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数学必修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说课稿.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数学数学必修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说课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数学数学必修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说课稿.pdf(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说课稿 各位专家、各位同行: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对于这节课,我主要从下面六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课程设置 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是“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也与前面学习 的函数等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知识的应用价值 它是从大量数学问题和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模型,在公式推导中蕴涵着类比、 分类讨 论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等比数列前 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从知识体系看,为后继学习提供了知识 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就知识特点而言,蕴涵丰富的思想方法;就能力培养来说,通过公

2、式推导教学可培养学生的运用数学语言交流表达的能力。 难点:等比数列前 n项和公式推导方法的理解。从学生认知水平看,探究能力和用数学语言 交流的能力有待提高。 从知识特点看, 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的推导的可比性低,无法进行类比推导,需要充分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并能整合知识, 做到融会贯通,而这对学生却是比较困难的,对错位相减法是比较陌生的,因此,教师在发挥学 生主体性前提下要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二、学情分析 认知: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及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的公式 能力:初步具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知

3、识的整合能力、 问题的探究能力及思维的 严密性上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思维: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形成、 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 这是积极 因素不利因素是: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转化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 这对学生是一个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及应用。这 一目标体现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技能的形成, 这是数学教学的首要环节, 也正符合课程标准 的要求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能力,并能灵活运用基本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锻炼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算求解

4、、数据处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经历对公式的探索过程,对学生进行思维严谨性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磨练思维品质,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思维的奇 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和数学的严谨美。 四、教法分析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 “知其所以然” ,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动地位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过程分为 问题呈现阶段、 探索与发现阶段、公式应用阶段。 探索与发现公式推导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如果直接介绍“错位相减法”求和,对于 学生无疑就魔术师手中的魔术一般神奇。所以在教学中

5、采用 “启发探究” 的教学模式以 问题 驱动、层层铺垫,从特殊到一般启发学生获得推导公式的方法。 公式应用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为了让学生较熟练掌握公式, 可采用 变式设计题组 的教学手段, 通过“ 选择公式”,“变式的应用公式”两个层次来促进学生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情景:一名高中学生想到私人工厂打暑期工, 老板说“你是一 名高中生,那我给你一个工资方案: 我每天付你 10000 元薪水。 但从工作的第一天开始,第一天你必须给我创造1 分钱的财 富,第二天创造 2 分钱的财富, 第三天创造 4分钱的财富, 依 此类推,每天创造的财富为前一天的2 倍。你愿

6、意为我工作1 个月( 30 天)吗?”学生听了老板的方案后显得很高兴,感 觉很划算,但又一想天底下有这么好的事吗?假如你是这名学 生你会答应老板的方案吗?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很快建 立起两个数列的数学模型。学生每天得到的工资为数列an 是一 个每一项为 10000 的常数列。学生每天创造的资金为数列bn是 以 1 为首项, 2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当同学们认真的求解这两个 数列的和的时候,课题的引入已经水到渠成。 2. 归纳类比 , 推导公式 由上面的分析学生们已经知道了解决上面的问题就是等比 数列求和: 2932 3022221S ,应该怎样决这个问题呢?究 其根源

7、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 (1)等比数列的定义:324 1231 n n aaaa q aaaa - = , 1nn aaq - =, Nn,1n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1 1 n n aa q - = (3)数列前 n项和 n S 、 1n S、 n a 的递推公式: 1-n211n n21n a.aaS a.aaS N)n, 1n(aS-S n1-nn (4)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121 . nnn Sbbbb - =+; 121 . nnn Sbbbb - =+ 两个等式相加得)bb(n2S n1n , 1() 2 n n n bb S + = ,即 1 (1) 2 n

8、 n nd Snb - =+ 。 思想:消去差异,化繁为简,即“多少”。 在老师引导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求和的方法. 并且老师给 予适当的点播,通过讨论、探究后学生拿出了以下几个方案: 方案 1:观察类比猜想可得 S1=1 S2=1+2=3 S3=1+2+2 2=7 S4=1+2+2 2+23=15 依此类推, S30=2 301 方案 2:提取公比 2,解方程求 S30 2932 30 22221S )2221(21 282 30 30221S 30 30 21)21(S12 30 30 S 以学生身边的事情编拟情景,引起 学生的极大兴趣, 但这“诱人”的条件 到底有没有陷井引起学生的思考,

9、学生 很自然的参与了情境中的角色,这样可 以极大地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1)从等比数列的结构特点上认 识这个递推关系式, 发现等比数列中的 每一项乘以公比q,就得到与之相邻的 后面一项。 如果数列中的所有各项都同 时乘以 q,那么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变成 了其后一项,也可以理解成“ 整个数列 就向后移了一位” 。 (2)等比数列中任意一项都可以 转化为用两个基本量首项 1 a 和公比q 来表示。 (3)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已经出现 了我们要求的未知元Sn,让学生从中得 到启发。 (4)通过等差数列的求和思想, 帮助学生探索等比数列的求和思想。 学生是在一步步求结果时发现了规 律,但无法验证和证明. 通

10、过老师前面的引导发现了其中 的奥妙 . 方案 3:bn 1 ,2,2 2,23, 229, 2bn 2 ,2 2,23, 229, 230, S30=1+2+2 2+23+229 2S 30= 2+2 2+23+24+230 首先, 肯定学生的思路是正确的 , 然后对每种方案简单分析, 方案 1: 根据数据规律猜想出来的,但并不严谨,需要学习数 学归纳法才能证明。 方案 2: 用到的是 Sn、Sn-1、an递推公式,这种方法只要点出学 生基本都可以理解。 方案 3 是学生比较难想到的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下面和同学一起来分析方案3 推导方法 , 在推倒中学生主要 存在两点疑问: (1)为什么等比

11、数列每一项都乘以公比? (2)为什么两个和式做差? 下面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首先疑问(1)由等比数列的定 义,在bn 1 ,2,2 2,23,229,的每一项乘以公比 2,就 变成了后一项,所以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新的数列2bn 2 ,2 2, 2 3, 229, 230,会发现 2b n 和bn 的项发生了一个错位, 那 么 bn 这 的 和S30=1+2+2 2+23+ +229 和 2bn 的 和2S30= 2+2 2+23+24+230 的项也行成错位, 所以乘以 2 就为了使等比数列 的项形成错位 . 疑问(2) 由等差数列前 n项和公式的推导思想我们 知道消去数列中项与项之间的差异可

12、以达到达到化繁为简的目 的, 所以上边两式只能做差才能消去中间的差异. 得到-S30为两项 的差. 解答了以上两个疑问 , 难点突破了,并且强调形成错位、两 式作差是关键,就把这种方法叫错位相减法。 找到了推导公式得思想方法后,引导学生将结论一般化,设 等比数列 a n ,首项为 1 a ,公比为 q 让学生类比以上做法推导出等比数列 a n 前n项和 Sn? 在学生推导完成后,让学生探讨两个问题: 1、由 1 n 1n aqaS)q1(能否直接得到 q1 aqa S 1 n 1 n ? 1 1 (1) (1) (1) 1 n n naq S aq q q 2、结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

13、q n-1 , 如何把 sn用 a1、an、 q 表示出来? 1 1 (1) (1) 1 nn na q Saa q q q 得出公式的另一形式,强调公式应用中 的注意事项。并引导学生探究公式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引例的解答:107374182312 30 30 S(分) 1073(万元 )万元远大 于 30 万元 课前预习的学生仿照教材上的方法 进行类比得到, 但不明白为什么这样 做. 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从特殊到 一般,从已知到未知,步步深入,让学 生自己探究公式,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学生很容易在公式整理的时候忽 视了 1-q 为零的情况 , 在这里引导学生 对 q 进行分类讨论,得出公式

14、,培养了 学生的分类思想 把引入课题时的悬念给予解释,有助 于学生积极思考 从计算结果中让学生 明确实际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数学,在市 场经济中必须有敏锐的数学头脑 3. 应用公式,深化理解 我们在讲解例题时,不仅要告诉学生怎样解,更要告诉学生 为什么这样解,并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发展 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 1已知 n a是等比数列,请完成下表: 题号 1 a q nn a n S (1) 2 1 2 1 8 (2) 27 3 2 8 (3) 29663 变式: .,192,2, 6,. 1 1nnnn Snaaqaa项和前求中等比数列 nqsaa nn 和求.314,512, 1

15、.2 1 ., 2 1 4, 2 3 .3 133 aSaan 求中,已知等比数列 例 2、求数列)0(1 32 aaaaa n 的前 n 项和。 4总结归纳,加深理解 本节课的小结从以下2 个方面进行: 1、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及推导方法:“错位相减法” 2、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应用: (1)q 的取值是利用公式的前提; (2) 要根据题意,适当选择公式。 5. 课后作业,分层练习 必做题: 1在等比数列 an 中,Sn=k( 2 1 ) n,则实数 k 的值为( ) (A) 2 1 (B)1 (C) 4 3 (D)任意实数 441 sq,216,a, 1a2求已知 3等比数列 a

16、n的公比 q= 2 1 ,a8=1,求它的前 8 项和 S8。 331 aq,41S,2a4.求已知 思考题:求)0(321 12 xnxxxS n n 例 1通过表格的形式直观的展现出等比 数列求和中出现的五个量, 并且通过直 接套用公式、变式运用公式、研究公式 特点让学生感受到五个量中任意知道 三个都可求另外两个. 用变式设计题组, 深化学生对公式 的认识和理解, 并且在不知道公比是否 为 1 的情况下 , 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求和时一定要对公比进行分类讨论。 解题时,以学生分析为主,教师适 时给予点拨, 该题有意培养学生对含有 参数的问题进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通过师生的共同小结,发挥

17、学生的 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也能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进一 步完成认知目标和素质目标。 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出思考题的目的是注意分层教学和因材 施教,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思考的空 间 六、教学反思 教学中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充分给学生思考、 分析时间、 讨论研究和交流展示思维 的机会,通过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展示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共享学习成果,体验数 学学习成功的喜悦。通过师生之间不断对话合作交流, 发展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严谨性。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启发,借助于变式教学的模式, 培养学 生思维的发散性、深度与广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