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教材《孝道文化》.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63889 上传时间:2020-02-1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9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校本教材《孝道文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校本教材《孝道文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校本教材《孝道文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校本教材《孝道文化》.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校本教材《孝道文化》.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校本教材《孝道文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校本教材《孝道文化》.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目录 第一课孝道的来源02 第二课孝道的历史06 第三课孝道的内涵13 第四课孝道的作用20 第五课孝道的意义26 第六课孝道的价值30 第七课孝道的传承34 第八课孝道与感恩40 第九课新型的升华45 第十课新二十四孝49 2 第一课孝道的来源 在我们中华民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 “孝”字,就是说在公元前11 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 的观念。 孝,狭义地说就是善事父母;广义地说,就是孔子说的“始于 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感恩,狭义 地说就是感激父母,广义地说,就是感激自 然,感激社会,感激祖国,感激所有帮过自 己的人。孝与感恩是以孝敬父母为本的孝道

2、文化的基本元素。孝是感恩的前提与基础, 是人内在的品质,属于魂,感恩是孝的体现, 是人外在的品行,属于形。孝与感恩是思想, 是态度,是文化,是行为,是素养,是文明。不孝,便不知感恩,不 知感恩,便是不孝。孝是人性,孝是根本,孝是至德。 何为孝道: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 尔雅下的定义是: “善事父母为孝”。 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 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 “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孝”的古 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

3、 3 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 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几千年前, 孔子曾写出一部被誉为“使人高尚和圣洁”、“传之 百世而不衰”的不朽名著孝经,千百年来被视作金科玉律,上至 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对其推崇备至,产生了人类文明的伟 大力量,成为独特的中国孝道文化。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 孝道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而 不断地丰富和赋予新的内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文化,重建与现 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对融合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 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发挥贤孝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社会意义。 知识链接

4、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 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 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清明节的这种祭扫活动, 特别是晚辈子女 对父母先祖的祭扫,是中国独有的“孝”文化的体现。如今国家规定清明节一天的 假期,既是对寒食、踏青、祭扫之类民俗的复归,同时也是对传统孝道中美好元 素的致敬。 4 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 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 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 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 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 无双, 江夏黄童”。安帝 (107-125 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 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5、。 “板车女孩”黄凤 黄凤 6 岁时,黄凤爸爸意 外摔伤高位截瘫,妈妈离开 家。11岁时她推着 400 斤的铁 板车把爸爸带到上海治病。连 续 10 年,她独自照顾爸爸, 给他喂饭、翻身、按摩、换尿 片。风霜雨雪再累再苦也不曾 放弃! 16 岁的她说:委屈时看见我爸笑,就没事了 现代故事 古代故事 5 10 年前,一次意外的摔伤,爸爸高位截瘫,妈妈离婚改嫁,当 时年仅 6 岁的安徽女孩黄凤独自撑起了一个家,10 年如一日照顾着 瘫痪的爸爸和年迈的奶奶。为了给父亲治病,2008年 5 月黄凤自己 做了一个安了轮子的铁板床,推着父亲,与奶奶一起踏上了赴上海求 医的旅程。在好心司机的帮助下,祖孙三人

6、到达上海,黄凤推着板车 在上海边乞讨边求诊, 但在吃尽苦头后未能实现治病的愿望。第二年 暑假,黄凤央求同乡把他们捎带到北京,用板车载着父亲在北京求医 问诊。 2010年 4 月,黄凤再次带着父亲到北京求医,武警总医院收 治其父黄志仁住院,并成功为他做了神经干细胞手术。 想一想 1、“孝”的内涵是什么? 2. “板车女孩”黄凤是怎样照顾高位截瘫爸爸的? 实践活动 讲一讲: 你为父母做了哪些让他们高兴的事? 6 第二课孝道的历史 中国传统孝文化历经了古时期的萌芽、西周的兴盛、 春秋战国的 转化、汉代的政治化、魏晋南北朝的深化、宋明时期的极端化直至近 代的变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 西周 在西周王

7、朝,统治者主张敬天、孝祖、敬德、保民,重视尊老敬 贤的教化。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恪守君臣、父子、长幼之道:在家 孝顺父母,至亲至爱;在社会上尊老敬老,选贤举能;在国家则忠于 君王,报效朝廷。周代规定,“大夫七十而致仕”,大夫一级的封建 贵族官员, 七十岁就要把执掌的政事交还国君而告老还乡。贵族官员 致仕后,朝廷把他们奉养于各级官学。礼记王制篇说:“周人 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又说:“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 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五十养于乡,六十养 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此所谓“国老”,就是卿大夫一级 年老致仕的封建贵族; 所谓“庶老”, 就是庶民百姓中德高望

8、重的长 者。周代的学校就是官学, 把“国老”、“庶老”们安排在官学养老, 让他们兼任学校的老师,传播知识,推广教化,可见当时不但注意到 了养老,而且已注意到了发挥老年人的智力资源。用今天的话说,就 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为。 7 周代 周代不仅倡导尊老敬贤的道德风尚,还要定期举行养老礼仪。 周 代的养老礼仪包括朝廷和地方两个层次。在朝廷,天子一般都要定期 视察学校,亲行养老之礼,在太学设宴款待三老、五更及群老,以示 恩宠礼遇。在地方,则每年都要定期举行乡饮酒礼。乡是周天子及诸 侯都城四郊的基层组织单位,以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 相传天子有 六乡、诸侯有三乡。举行乡饮酒礼时,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享有特殊

9、的 礼遇,他们不仅受到晚辈的伺候,还依年龄而别,年龄越大,享用的 美味佳肴也越丰富。举行乡饮酒礼的目的在于正齿位,序人伦,尊老 敬贤,敦睦乡里。周代朝廷对老年人及其家庭也实行优惠政策。礼 记王制篇规定,老人五十岁以后,不再服劳役;六十岁以后免服 兵役。朝廷还根据户口册核查老年人的家庭及其财产情况,规定“八 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 从政;父母之丧,三年不从政。”这是说,八十岁老人的家庭可有一 子免服兵役和徭役, 九十岁老人全家可以免服兵役和徭役,以便让其 家人安心在家服侍老人,恪尽赡养老人的义务。 春秋战国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 在尊老敬老方面, 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 想体系、伦理道德观念和基本的规范。论语 、 孝经等书记载了 孔子在这方面的大量言论。 以致中国人之重孝道, 几乎成了区别于其 他民族的最大特点。 孝作为华夏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经孔孟儒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