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1练习【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含答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66756 上传时间:2020-02-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2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地理必修1练习【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1练习【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1练习【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含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1练习【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含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1练习【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含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地理必修1练习【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地理必修1练习【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含答案).pdf(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土壤的叙述:土壤的物质组成决定了土壤的肥力特征;矿物质是土壤 中有机质的主要来源;秸杆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土壤疏松肥沃; 农作物淹死是由于土壤中缺氧造成的;理想土壤中的主要成份是有机质。以上 说法正确的有几种() A.5 种 B4 种 C3 种 D2 种 材料一: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 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 物及人类活动情况。 材料二:“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 关系”图,据材料回答23 题。 2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的关系的叙述, 正确的是() 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B

2、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 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 切 D森林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 3土壤有机质含量() A.热带地区高于温带地区 B湿润地区高于干旱地区 C江南丘陵红壤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 D 青藏高原寒漠土高于黄河三角洲 冲积土 4关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及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有机养分元素的 最初来源 B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 C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D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 5关于气候与土壤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气候直接影

3、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B在寒冷条件下,有机质分解缓慢 C从干燥的荒漠地带到热带雨林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减弱 D气候还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 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6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 C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 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7目前我国农民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化肥来增加土壤的肥力,某些地区单位面积可 耕地上的氮肥使用量甚至高达5000千克公顷。而有机肥的施用量却明显

4、不足。 化肥过多对土壤结构的影响表现在() A.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和矿物质的含量 B土壤矿物质含量增加,土壤团粒增大而使土壤板结 C破坏土壤团粒,减少土壤中空气或水分的含量 D使土壤团粒更好,土壤中各成分比例接近理想土壤 8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沙尘暴天气,这主要是地理环境中哪个 因素发生变化造成的() A.土壤B植被C 地貌D水文 9陡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成深厚土壤的原因是() A.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 B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 C光热条件太差 D水分条件太差 10在各种成土的因素中,比较活跃的因素是() 成土母质地形气候生物 A. B C D 11干旱地区,人们常常借助植物

5、寻找水源,是因为() A.植物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B植物对环境有适应能力 C植物对环境有改造能力D植物分布受环境因素的制约 12城市绿地的环境效益主要表现于() A.涵养水源 B防风固沙 C吸烟滞尘 D保持水土 13. 古 诗 云 : “ 童 孙 未 解 务 耕 织 , 也 傍 桑 荫 学 种 瓜 。 ” 说 明 这 种 作 物 ( ) A 要在背阴而且荫蔽的地方生长 B.靠攀援爬升以争取阳光,充分进行光合 作用 C.依靠吸取树下的营养和水分才能生长得好 D. 落子成苗,随缘而生,适应性 很强 黄土高原恰好处在我国“季风三角”顶端,冬季风带来的“土”与夏季风带来 的“水”二者有着恰到好处的结合。

6、完成1415 题。 14 “土”少了说明没有物质的持续补充, “土”多了意味着沙尘暴的频繁发生,根据 黄土高原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分析 该地最有可能引发沙尘暴的天气时段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5只考虑大气运动(风力大小、空气对流)和地面状况(植被、冰冻)黄土高 原扬沙天气最容易发生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二双项选择题 16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我国北方许多半干旱草原地区土地利 用的方式是() A.发展大农业 B发展高科技农业 C退耕还林 D退 耕还草 17 近年 来 , 我 国 南 方 部分 沿 海 地 区 适 当 扩大 红树 林面 积 的 主 要 目

7、的 是 () A 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场所B. 阻挡海浪侵蚀海岸 C.保持生物多样性 D. 增加用材林 18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A.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 陆地环境各要素虽然构成一个整体,但是它们是独立存在与发展的 C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D 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 19下列易形成洪水的因素有() A.土壤含水率高 B河流中下游河道顺直 8 4 12 16 20 24 丙甲丁 乙 0 温度 时 C 植被覆盖率高 D河流中下游河道纵向坡度大 读某地城市化前后水循环示意图,回答第20题。 20有关图示现象及其对人类产生影响的叙

8、述,正确的是() A.绿化面积增大,地表径流量减少 B地面建筑物和不透水的道路增多使地表径流量增多 C蒸发增多,总降水量会增加,人感到更舒适 D冬季气温升高,落叶树种落叶期推迟 三、综合题 21. 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关模式图,回答 (1) 图中两事物间的逆向箭头反映了自然地 理环境各要素间存在 _ 、_的密 切关系。 (2) 据模式图可以看出,黄土高原的地貌状况是受、 等要素 影响的;同时,地貌状况也影响其他相关要素。 (3) 把下列地理现象的序号填写在图中线条上,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 联系性 (有的可以同时写在几处 ) 塔里木河的水量变化与气温有直接关系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遭到

9、滥 采乱伐,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加,也使地貌失去保护,土壤侵蚀加剧骆驼刺 根系发达,叶小多刺海洋和湖泊对沿岸地带的气温有明显调节作用 亚洲地势中高周低,许多大河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入周边海洋 横断山脉植被垂直分布 22请根据资料填空回答:由于地理环境不同,形成了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同的作 物品种,下列资料记载的是南京、佳木斯和北京当地的大豆品种在原产地和在北 京栽培时的播种和开花时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品种名称金大 532 本地大豆满仓金 原产地南京北京佳木斯 在原产地的播种日期5 月 30 日4 月 30 日5 月 17日 在原产地的开花日期8 月 23 日7 月中旬7 月 5 日

10、在北京的播种日期4 月 30 日4 月 30 日4 月 30日 在北京的开花日期9 月 1 日7 月 19 日6 月 5 日 在原产地从播种到开化的 天数 85 天80天49 天 在北京从播种到开花的天 数 124 天80天36 天 (1)将高纬度地区的大豆品种移往低纬度地区种植,开花时间_ (提前、 延迟) 。 (2)如将广州当地的大豆品种(番禺豆)移往北京种植,开花时间_(提 前、延迟),产量 _(增加、减少) (3)除温度的影响外,影响大豆开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 。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北地区黑土原本非常肥沃,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重利用少养护,肥力 下降。 材料二华北地区

11、春旱严重,蒸发旺盛,使地下水中的大量盐碱成分被带到地表 土壤中,形成大面积的盐碱化土壤。 材料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土壤退化甚至沙化。 (1)是否多向土壤中施肥,就能做到对土壤的用养结合? (2)要做到用养结合,对东北、华北、黄土高原地区应当各采取哪些措施? 24读“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回 答问题。 (1)图中哪个箭头可以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质作用?请将符号“” 标注在该箭头的线段上。 (2) A.箭头表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有_ 。 (答出要点) (3)此图说明了陆地环境具有_特征。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C 3.B 4.C 5.C 6.

12、C 7.C 8.B 9.A. 10.B 11.A. 12. C 13.B 14.C 15.A. 二、双项选择题 16.CD 17.BC 18.A.C 19.A.C 20. BD 三、综合题: 21.(1)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2)水文土壤植被 (3)略 22、 (1)提前(2)延迟(3)减少(4)日照时间 23、 (1)否。(2)要做到用养结合需对东北地区合理施肥,最好是农家肥,提 倡秸秆还田,保持土壤肥力,还应采取轮作的方法恢复土壤肥力。针对华北地区 土壤盐碱化应采取减少蒸发和合理灌溉相结合的措施。黄土高原地区采取保持水 土的综合措施。诸如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使降水的下渗量增多,减小地表径 流,修梯田,改变坡度等。 24、 (1)水地貌(2)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3) 整体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