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一百天【13】(含答案解析).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67783 上传时间:2020-02-1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1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一百天【13】(含答案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一百天【13】(含答案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一百天【13】(含答案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一百天【13】(含答案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一百天【13】(含答案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一百天【13】(含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一百天【13】(含答案解析).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阅读一百天 13 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 一、古诗词阅读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 两句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的情思。 2、请 展 开 丰 富 的 想 象 ,用 自 己 的 话 描 绘 “ 峨 眉 山 月 半 轮 秋 , 影 入 平 羌 江 水 流 “ 所 展 现 的 画 面 。 3, 结 合 诗 歌 的 意 思 , 赏 析 “ 影 入 平 羌 江 水 流 “ 中 “ 入 “ 流 “ 。 【 解 析 】根 据 “峨 眉 山 月 半 轮 秋 ,影 入 平 羌 江 水 流 。”的意 思 :在 一 个 云 淡 风 清 的 秋

2、夜 , 诗 人 二文言文阅读 鹤林玉露(节选) 胡澹庵见杨龟山,龟山举两肘示之,曰:“吾此肘不离案三十年,然后于道有进。”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前辈为学勤苦如此。然龟山盖少年事,无垢乃晚年,尤难也。(选自鹤林玉露) 注释 :胡澹庵: 北宋官员。 杨龟山: 即杨时, 北宋学者, 晚年隐居龟山, 人称龟山先生。 他四十岁时还“程门立雪”,向大学者程颐求教。张无垢:即张九成,南宋官员,自号 无垢居士,因触犯秦桧而被降职。昧爽:拂晓,黎明。洎(j ):到。趺( f ):脚 背,这里指脚。 4.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张无垢谪 横浦滕子京谪 守巴陵郡 B. 寓 城西宝界寺寓 逆旅,主人日 再食 C.就 明而读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 如是 者十四年以是 人多以书 假余 5. 结合句意,用三条| 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6. 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吾此肘不离案三十年,然后于道有进。 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翻关键词语。如:辄是“就”的意思。 7. 读了本文后,谈谈你从胡澹庵和杨龟山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 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童话,并不只是给儿童读的。 我在成年之后,还常常读童

4、话。每当烦心的时候,从书架上随手扯出的书,必是童话。比如 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我就读过多遍,它也被翻译成“人鱼公主”。比较起来,我更喜欢 “人鱼公主”这个名字。海的女儿,好像太阔大太神圣了些。人鱼呢,就显得神秘而灵动, 还有一点点怪异。 大约 8 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人鱼公主的故事。读完后泪流满面,抽噎得不能自已。觉得那 么可爱和美丽的公主,居然变成了大海上的水泡,真是倒霉极了。从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看到湖面上河面上甚至脸盆里的水泡就有些发呆,心中疑惑地想,这一个水泡,是不是善 良的人鱼公主变成的呢?看到风把小水泡吹破,更是分外伤感。 大约 18 岁的时候,又一次比较认真地读了人鱼公主。也许是

5、情窦初开,这一次很容易地读 出了爱情。原来,这是一篇讲爱情的童话啊!你看,她之所以能忍受那么惨烈的痛苦,是为 了自己所爱的人。她忍受了非人的折磨,在刀尖样的甲板上跳舞,她是宁肯自己死,也不要 让自己所爱的人死。这是一种多么无私和高尚的不求回报的爱啊! 到了 28 岁的时候,我已经做了妈妈。这时来读人鱼公主,竟深深地关切起人鱼公主的家人 来了。 她的母亲在生了6 个女儿之后去世了,我猜想这个女人临死之前,一定非常放心不下 她的女儿, 不论是最大的还是最小的。她一定是再三再四地交代给公主的祖母老皇后,要照 料她的孩子,特别是最小的女儿。 到了 38 岁的时候,因为我也开始写小说,再读人鱼公主的时候

6、,不由自主地探讨起安徒 生的写作技巧来了。我有点纳闷, 安徒生在写作之前,有没有一个详尽的提纲呢?我的结论 是大概没有。似乎能看到安徒生的某种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当然了,大轮廓走向他是 有的,这个缠绵悱恻一波三折既有血泪也有波浪的故事,一定是在他的大脑里酝酿许久了。 但是,连读了几遍之后,感到结尾处好像有点画蛇添足。 现在,我 48 岁了。又读了几遍人鱼公主。这一次,我心平气和,仿佛天眼洞开,有了一番 新的感悟。 这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无论海底的世界怎样瑰丽丰饶,因为没有灵魂,所以人 鱼公主毅然离开了自己的亲人。人鱼公主是顽强和坚定的,她选定了自己的道路就绝不回头, 终于, 她得到了自己终就一

7、个灵魂的机会。在一个接一个严峻的考验之后,在肉体和精神的 磨砺煎熬之后,她又踏上了寻找不朽灵魂的漫漫旅途。 这个悲壮而凄美的寻找灵魂的故事,是如此地动人心弦, 常读常新 。 于是想,当我 58 岁,68 岁,108 岁(但愿能够)的时候,不知又读出了怎样的深长? (作者:毕淑敏本文有删节) 8、 作者一生常读人鱼公主,感受常新。 请你简要概括作者8 岁、28 岁时读出的内容。 8 岁时(); 18 岁时理解了这是一篇写爱情的童话;28 岁 时 (); 38 岁时热衷探讨写作技巧 , 9、结合文章内容,品读文章的结尾,简要说说好在哪里? 我的品析: 10、 48 岁时,作者读出人鱼公主“是一篇写

8、灵魂的故事”。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认为这里 的“灵魂”指什么?请结合文中你感受最深的词、句作一点分析。 我的理解: 11、读了本文后, 你认为本文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你觉得这种方法巧在哪里?请从结构 和内容两方面回答。 我的品析: 1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末划线句子“这个悲壮而凄美地寻找灵魂的故事,是如此动人 心弦,常读常新”,的作用。 13、读过本文后,你对学过的课文也一定会有“常读常新”的感觉。请从背影皇帝的 新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篇文章中任选一篇,就其写作技巧或思想内容,谈谈你原 有的认识和一点新的感悟。 我选的课文: 我原有的认识: 我新近的感悟: ( 二 ) 说明文阅读 玉 ,

9、 积山川之精 , 人文之美。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 它对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 审美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战国时期有名的“和氏璧”价值连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用“和氏璧”雕琢成传国玉玺, 并由宰相李斯书大篆“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刻于其上。明清时期 ,中华民族国粹之一的玉文 化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此时的作品 , 集数千年玉文化之大成, 玉质之美 , 品种之多 , 雕琢之精 , 应用之广 ,都是空前绝后的。 管子 说: “先王以珠玉为上币, 黄金为中币 , 刀布为下币。 ”古代封禅用的书文, 刻在玉 上, 称之为玉牒 ; 外交使节用的信物, 称之为玉节。由此可见, 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

10、要地 位。 玉 , 致密坚硬 , 滑润光莹 , 古人把玉加以人格化, 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 故 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 玉和金一样 , 是宝贵的象征。“玉楼”“玉堂”均指华丽的宫殿或住宅。道教中的玉皇大 帝、玉虚仙境、 玉宇 ,也都离不开一个“玉”字。皎洁的月亮中有一团黑影, 古人不知其奥秘, 臆想出“月中何有,玉兔捣药”的故事, 此后 , 文人便常用“玉兔”一词指代月亮, 既文雅又 神秘。 玉 , 是权力的象征。除了玉玺外, “金科玉律”用来指不可变更的法律。玉, 又是和平的象 征, 如“化干戈为玉帛”。助人成功用“玉成”一词。至于玉色纯净, 质地坚密 , 常用来比喻 节操

11、 , 如“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此外, 玉还被广泛用来描写大自然的景色。“风花雪月” 中, 除了只闻其声, 不见其形的“风”之外,都常用“玉”来吟咏赞颂: 槐树花朴素 洁白 , 便有了“玉树”之称。一些纯白素雅的花, 常在其名前冠以“玉”字, 如玉兰花、玉茗 ( 白山茶花 ) 等。以“玉龙”来比喻漫天大雪, 多么壮观 ! 玉 , 是吉庆、祥和、幸福等精神美的象征 , 因而在传统文化中, 人们往往运用象征寓意或谐 音取意的手法把玉制成丰富多样的器物、饰品等, 借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鱼形玉器最早见 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 (zh ) 文化” , 到了唐代、宋代开始盛行。特别是明、清两代, 鱼形玉

12、器造型繁多 , 工艺精湛 , 最常见的是把莲花和鲤 鱼雕刻在一起, 代表着美好和富足; 还有的玉 器把佛手、寿桃和石榴雕刻在一起, 称为“三多” , 意指多福、多寿、多子。 玉 , 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精髓, 它只是中华文明长河中的一朵微小的浪花。中国几千年的悠久 历史催生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之花, 只要是根植于民族的土壤 ,能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 审美等特质的都可以名之曰文化, 且大有发掘光大之必要。 ( 选文有删改 ) 14. 读了本文后, 你一定对“玉”文化的内涵有了一定的了解,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 解。 15. 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语境, 完成填空。 (1) 文章第段引用管子的话是为了

13、说明: (2) 文章第段加横线的“后三者”指代: 16.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段划线句子“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一句中的“之一” 能否去掉 ,为什么 ? 17 . “莲花和鲤鱼雕刻在一起”这种造型的玉器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请用四字词语作答), 请结合第段的相关知识, 作简要说明。 18. 菊花被称 为花中“四君子” ( 梅、兰、竹、菊) 之一。别名秋菊、九华、帝女花、笑靥。 因其花开于晚秋且浓香扑鼻故有“晚艳”“冷香”之雅称。菊花有其独特的文化意蕴, 倍受 历代诗人的青睐。 唐元稹菊花: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 , 虽枯不改香。深丛隐孤芳 , 犹得车清觞。 现代陈毅秋菊: 秋菊能傲霜 , 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 风霜其奈何 ! (1) 菊花象征了哪些精神品质?请你结合诗歌摘录中的有关描述进行说明。 (2) 你认为“菊文化”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结合选文相关内容来谈一谈你的看法,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