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docx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516822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特征码 ZvIoQxvzCElMiqaXvhFz 20*年 9 月 15 日,*县石牛乡何家塬村党支部书记*因劳累过度, 猝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噩耗传来,聚集他家的数百名干部、 群众悲愤不已。党员肖俊峰嚎啕大哭:“肖书记呀,你是累死 的呀,你是为咱何家塬村累死的呀!”80 多岁的徐秀芳老人捶 胸顿足:“老天呀,你咋不让我替宏斌去死呢!何家塬村人咋 能离开他呀!”特困户樊狗娃悲痛不已:“肖书记呀,你走了, 我咋回报你的大恩大德呢!”前来悼念的县乡干部个个泪流满 面:“*,他真是党的好干部,是一心为民的好支书呀!”石牛 山下的何家塬,顿时沉浸在一片巨大的悲痛之中。 一位

2、普通农民,为什么走后,有这么多人深深怀念着他? 一位普通党员,为什么离去后,会赢得群众这样高的评价? *用 47 年的人生谱写了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满腔热血,一心为 民,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生命之歌。 治穷先治愚。 “大家只管建校,咱何家塬谁的债都不欠,工钱付 第 2 页 不了就找我!” 石牛乡何家塬村地处渭北旱塬,这里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曾 经是一个“出门行无路,吃水贵如油,男儿难找妻,女儿不愿 留”的穷山村,全村 350 多户,1700 多村民, 80 年代初全村 20%的青壮年竟是“光棍汉” 。贫苦农民家庭出身的*,从小艰 辛的生活就磨练了他与贫困抗争的坚强意志。1977 年,他初中 毕

3、业后,先后担任小组长、大队水保员、村会计,1983 年,23 岁的他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 “治穷必先治愚。 ”看到村上多数人没有文化,思想落后,致富 没有技术和门路,特别是村上没有学校,娃娃要到 16 里以外的 殷家村去上学读书。*决心先为村里建一所小学,经过支部会商 定后,他开始走亲戚,串朋友,四处借钱、赊材料、找工队。 好不容易开工了,当工队得知建校所有的材料都是欠款时,工 头担心村上没有能力付工钱又要停工。正在四处筹钱的*又急匆 匆赶回到工地,当场把借来的两万块钱塞进了工头手里,急切 地说:“大家只管建校,咱何家塬 1000 多劳力,一人一年省上 20 元,一年就是 2 万元,3

4、年就是 6 万元,咱何家塬谁的债也 不会欠,到时候工钱付不了就找我!”听了*的话,工地上又响 起了叮叮当当的砌砖声和民工们的说笑声。经过 2 个多月的紧 张施工,1986 年 9 月,一座投资 7 万元,7 间两层的高标准小 第 3 页 学教学楼拔地而起,建筑质量和标准在当时全县农村小学中首 屈一指。何家塬村 500 多名学生坐进了自己宽敞明亮的教室安 心地读书学习。市、县教育局领导专门来到何家塬村了解情况, 总结推广了他们集资建校的经验。 *还决定,村上每考一名中专生奖励 150 元,每考一名大专生奖 励 200 元。一时,村里兴起了重教兴学的良好风尚,相继有 80 多名学生考上了大中专院校

5、。一个多年没有考上一个学生的穷 村,如今成为石牛乡远近闻名的“状元村” 。 撑产业支柱。 “大家不敢栽,我先栽 10 亩,一定要让咱何家塬 人拔掉穷根,过上好日子!” 干事难,在穷村干事更难。89 年到 91 年三年间,国内市场苹 果价格一路走俏,秦冠一斤卖到了一元多,富士卖到了近两元。 何家塬靠着大山,昼夜温差大,是发展果业的最佳适生区。*决 心大上果树,兴支柱产业,拔掉穷根。他决定:由村集体统一 贷款,帮助村民买树苗,力争在两年内全村果树人均达到一亩 半。他带领支部一班人多次跑信用社,四处联系,到各地打听 果树苗子。92 年的初冬,他率先从山东拉回了树苗,不顾长途 奔波的劳累,不顾山村冬夜

6、的寒冷,连夜把树苗给各户清点好, 捆扎好,他兴奋地一夜没有合眼。第二天他和几名村干部亲自 第 4 页 送果树到群众家中,并给群众解释说:“啥时苹果卖了,啥时 再给树苗款。 ”但好心遭到了冷遇,他们前脚送树进门,一些群 众后脚就把成捆的树苗从门里扔了出来。原来在群众中流传一 句“猪上千,牛上万,将来拉着苹果去垫圈”的传言,严重地 挫伤了群众栽苹果树的热情和信心。面对这一境况,*却保持冷 静。他一方面耐心地向群众讲解苹果市场的好前景,消除群众 的后顾之忧;一方面积极动员党员干部带头栽树,带动群众。 他自己带头在自家的地里栽了 10 亩。还做出了群众每栽一棵树 苗村集体奖励补助两毛钱的决定。群众对栽

7、果树逐渐有了新的 认识,于是 92 年到 93 年两年间全村的苹果栽植面积一下扩大 到了 3000 多亩,一片片葱郁的苹果树染绿了何家塬的坡坡坎坎。 如今,家家户户年苹果收入过万元,人均纯收入由过去的 60 元 提高到现在的 2218 元,家家盖起了新房,购买了新家具,过上 了好日子。 解群众之渴。 “在我手里,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井打成!” 干旱缺水一直是困扰何家塬人生活的一大难题。每遇旱情,家 家户户的窖水就都干得见了底。人们得跑到十几里以外的临平 镇、新阳乡,甚至到过永寿县小石村去拉水。一些困难群众付 不起水费,长期饮用窖水,患上了大骨节病。*向群众承诺:在 我手里,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井打

8、成!他盼水心切,一眼水井 第 5 页 很快打了出来,可一天一夜只能出五大桶水,连村里人喝水都 供不上。打井队走后,人们再次叹气说:何家塬根本就打不出 水!因为以前邻近的黑山村、高杜村投资六、七十万元,打出 来的都是“干眼” ,没有水。 *经过了几个不眠之夜,多次请教水利部门的技术人员。他认识 到:要在旱塬上打一眼水井,既要争取国家和上级有关部门的 扶助,也要动员群众大力支持,更要有科学的勘测和先进的钻 探技术。他重振旗鼓,决心即使碰破头,跑断腿也要把深井项 目申请下来。为了尽量节省开支,他经常在外找亲戚、朋友、 乡党寄宿,实在不行,才找最便宜的旅店住,饿了啃干馍,渴 了喝口水。一次为了找到一位

9、项目负责人,经多方打听到人家 的住址后,他抱着一个大西瓜,从清晨 6 点就在门口等候,一 直等到 8 点这位负责人出门上班。这位负责人被*热心为群众办 事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事情不但很快谈妥了,后来他还和*交 上了朋友。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省、市、县、乡以及各有关部门之间 奔走了 30 多次,1998 年何家塬村终于争取到了国家甘露工程 投资 46 万元,国家对中煤水文一队实施钻探项目补助资金 30 万元,县乡财政补助 2 万元。他又以个人名义贷款 8 万元,带 动群众自筹资金 25 万元。98 年 7 月总投资 110 多万元的深井 第 6 页 钻探项目确定在何家塬村实施。 *和党员干

10、部一起主动替勘测人员扛着几十公斤重的仪器,鞍前 马后地踏遍了何家塬甚至于邻县永寿县的沟沟峁峁,一个月后, 终于选定了地点。在施工中,*带领全村党员干部与数十名施工 队员没日没夜地拉水、运材料。从钻机开钻的那一时刻起,*始 终焦灼地守在钻机旁。然而就在钻到 305 米的时候,钻机突然 被坚硬的岩石卡住了,出现了机井报废的险情。国家和群众投 资的 110 多万元猛然间悬于一线,*和钻探队技术人员经过反复 地磋商后,采取了“设法取出钻头,重新安装,多次试钻”的 方案。他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和施工人员又一节一节地把钻杆重 新从井中吊了上来。妻子听说打井遇到险情,急忙赶到工地, 看到多日没有回家,眼里布满血

11、丝,胡子拉茬,头发蓬乱的丈 夫,哭到:“宏斌,你真的不要命了!”*对妻子说:“我的命 不重要,重要的是把井打成,咱何家塬人能有水喝。 ”妻子只得 流着泪回去了。一个月时间,他瘦了 10 多斤,过度的劳累使这 个坚强的汉子病倒了。 1999 年 3 月,石牛乡历史上第一眼深 6*米,每小时出水 40 吨, 可同时供 5000 多人饮用的旱塬大型深水井试水成功。平生头一 次亲眼看着白哗哗的井水,从脚下这片干涸的土地上喷薄而出, 许多群众激动地流下了热泪,颤抖的双手掬来井水就喝。从此, 第 7 页 何家塬人告别了祖祖辈辈喝窖水的历史,村民们燃放鞭炮,载 歌载舞,为打井立下汗马功劳的村支书披红戴花。

12、为了进一步方便群众,把自来水引进家家户户,*作为人大代表 的身份,多次向县人代会提出在石牛乡何家塬村一带,实施深 井输水管道工程的建议。在他不懈地努力下,20XX 年 8 月,投 资 80 多万元,惠及何家塬及周边五个村子 5000 多人的人畜饮 水管道工程终于破土动工,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作为五个村施 工的协调组组长, 组织各村干部群众配合施工队积极义务投工 投劳,这一惠民工程顺利实施。何家塬的深井水一直通到了全 石牛乡 1200 多户农家厨房灶头。 铺设致富路。 “没有石头,咱们党员干部带头下沟背!” “出门就翻沟,爬坡累死牛。 ”何家塬起伏的山路一到下雨天, 泥泞不堪,车辆难行。*决定硬

13、化何家塬至石牛乡的通村路。没 有钱买石料,他组织干部群众下沟背料浆石铺路。在组织干部 群众背石头中,他天天干到底,在五、六百人的长队中,他总 是走在前面,背的筐子是最沉的。就这样一直断断续续地坚持 了 3 年,1989 年一条通往石牛乡,全长 8 公里的料浆石路面终 于全线贯通。20XX 年起,*带领群众多方筹资又把这条路修铺 成了柏油路,该村至石牛乡的乡村路全部实现了柏油硬化。 第 8 页 20XX 年至 20XX 年,*又组织群众筹资 26 万元,铺设了本村北 咀、西咀、荡家山 3 个自然村 3 条砂石路 8 公里。 20*年 10 月,*去世前一天还惦记着的最后一个自然村的水泥路 开工建

14、设。至此,何家塬 6 个自然村的通村路全部得到了硬化。 过去花一天时间才能进一次县城的何家塬人,如今坐车一个小 时就方便地到县城。 群众利益无小事。 “为了大家能过上好日子,再苦再难,我也甘 心情愿。 ” 何家塬村电力设施差,只能用于群众照明,村民磨面也要跑到 十几里以外的邻村去。20XX 年,为了顺利争取到低压线路改造 工程项目,他以个人名义贷款 2 万元,垫付了项目设计费,争 取到国投资金 80 万元,使全村变压器由原来的 3 台增设到 6 台, 平均每个自然村一台,新栽电杆 240 根,铺设线路 10 公里,群 众照明、动力用电一下变得既安全又方便。20XX 年,他带领支 部一班人积极配

15、合县、乡两级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何家塬村成了全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建成了功能设施齐全 的村级活动场所,整修了村容村貌,实施了街道绿化。 心中只有群众,唯独没有自己。 20*年 8 月 8 日夜,一场百年 第 9 页 不遇的大暴雨突降何家塬,*家上房背后的土崖,被暴雨冲塌, 泥土一直垒到了后窗沿下,从崖背上直泻下来的泥水快要从窗 子冲进屋子。一想起还有许多困难户的房屋不安全,村民随时 有生命危险,他顾不上自家的房屋,撑着一把雨伞就冲进了大 雨之中,组织党员干部分头把樊苟甲、常百换、常明善等 6 户 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从危房中撤离了出来,把他们分别安排在 学校或邻居家中。第二天,天刚一

16、亮,他又带领全体村干部逐 组逐户摸查灾情,帮助群众拉牛羊,转粮食,抬家具。一直从 清早查到下午 5 点,直到把大家都安排妥当了,他才开始料理 自家的灾难。 *把群众的事看得比啥都大,而作为丈夫和父亲他却有太多的愧 疚。为了群众的事,他常常顾不上自家的活,家里十几亩的果 园和庄稼,全交给妻子一人操持。村民家中的苹果年年收入过 了万,他家的果子几乎年年卖了落果,只有几千元。大女儿七 岁入学时,他说好闲了和女儿一块去学校报名,但整天忙于村 里的事,其他孩子都上学一个多月了,他才想起女儿还没有报 名。他一心想让何家塬的孩子上好学,读好书,而把自己的女 儿上学却忘了,女儿比其他娃迟了一年才上学。夏忙收麦

17、,他 顾不上,16 岁的大女儿和男孩子一样在地里收麦,在和麦草垛 一样高的拉麦车上装麦。多年来他很少和家人在一个桌子上吃 过饭。没有陪妻子儿女跟过一回集市。20XX 年,大女儿考上了 第 10 页 西安 zd 学院,他送女儿去上学,刚走出村四、五里路,村上有 急事,他又返回了村子。从没有出过县城的女儿背着行李,掉 着眼泪,独自一人一路打问着走到了学校。今年中秋节前,*打 电话叫女儿回来,全家一起吃个团圆饭。不料,他却永远地走 了。 *走了,而他一心为村上争取的项目却顺利进展。今年 10 月, 一辆大型推土机轰隆隆地开进了何家塬村, 1000 多亩坡地正 在加紧整平,这项年增产 30 多万斤粮食

18、的低产田改造项目即将 建成。这是他从 20XX 年就开始争取,原准备在 20XX 年实施的 工程,提前开工了。可惜的是他没能亲眼看到。 干部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和干部就有多亲。*被紧急送往医院的 那天早上,50 多位村民骑着摩托赶到医院,你 50 元,我 100 元,纷纷掏钱,有的还四处借钱,共凑了 7000 多元交到医院, 他们苦苦哀求医生,无论如何也要抢救治疗好他们的支部书记。 *以出色的工作业绩受到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村支部被 县委评为 “红旗”党支部,他个人 50 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奖 励,被咸阳市人民政府评为全市新农村公路建设先进个人,被 县委评为“十佳”优秀党支部书记,当选为县第十四届人大代 第 11 页 表。他担任书记 25 年,硬是把一个山区贫困村变成为一个新农 村建设的示范村。如今,山绿了,水通了,路阔了,人富了, 村美了,而他却永远地离开了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热土,离开了 他一直牵挂的乡亲。 青山有幸掩忠魂,红花无语慰英灵。*这个深爱着人民和脚下黄 土地的热血赤子,这个将毕生心血和精力全部倾注于为民造福 的优秀共产党员,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