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全_五四制)作业:1.1溶液的形成(含解析).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69150 上传时间:2020-02-1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9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九年级全_五四制)作业:1.1溶液的形成(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鲁教版(九年级全_五四制)作业:1.1溶液的形成(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鲁教版(九年级全_五四制)作业:1.1溶液的形成(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鲁教版(九年级全_五四制)作业:1.1溶液的形成(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鲁教版(九年级全_五四制)作业:1.1溶液的形成(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九年级全_五四制)作业:1.1溶液的形成(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九年级全_五四制)作业:1.1溶液的形成(含解析).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 Word版,请按住 Ctrl,滑动鼠标滚轴, 调节合 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训练提升作业 【基础达标】 1.(2011 漳州中考 ) 下列物质充分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 2. 有一瓶蔗糖溶液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下部的溶液比上面的甜 B.外界条件不变时 ,放置一段时间后一定有蔗糖析出 C.上、中、下各部分的密度不同 D.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在水中 3.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是无色的 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稀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一定少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4. 洗涤剂能够除去油污的原因

2、是( ) A.在洗涤剂的作用下 , 油污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而溶于水 B.油污溶解在洗涤剂中形成溶液,从而除去 C.洗涤剂使油污蒸发变成气体, 从而除去 D.洗涤剂使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液滴, 随水流走 5. 阳刚同学按所学的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 可是家里没有冰箱, 为了 使自制的汽水变得冰凉可口, 他想到可以从集镇上购买一种商品来产 生制冷效果 , 他应购买的是 ( ) A.硝酸铵 B.蔗糖 C.氢氧化钠 D.食 盐 6.(2011 桂林中考 )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 3溶液中逐渐加入 KNO3 固体, 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7.( 双选)下列方法一定能

3、使20时、200 g 很稀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 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 ) A.加入硝酸钾固体 B.恒温蒸发足量水分 C.加入足量 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 D.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但不蒸发水分 8. 糖水、生理盐水、碘酒是我们常接触的三种物质。它们的共同点 是 :(1)都 是 混 合 物 ;(2)都 是 均 一 、 稳 定 的 溶 液 ;(3) ( 答出一点即可 ) 。请你再举出其组成特征不同于上述三种物质的溶 液 。 9. 碘是紫黑色晶体 ,密度比汽油大 ,可以溶解在汽油中 , 形成紫红色溶 液。 (1)碘 的 汽 油 溶 液 中 , 溶 质 是, 溶 剂 是 ; (2) 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

4、画出下图所示的示意图, 表示溶液中碘分 子的分布 (汽油分子没有画出 ) 。 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 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 选填“甲”“乙”或 “丙” )的示意图符合最终事实。 【知能提升】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碘酒中的溶剂是水 B.把食用油放入水里 , 并用力振荡 , 食用油是溶质 C.氯化钠放入水中 ,形成无色溶液 D.将少量氯化钠放入水中溶解, 溶剂是氯化钠 2. 图示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它能帮助我们更清晰、直观地 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如图所示表示的是下列哪种化学概念或原 理( ) A.乳化作用 B.催化作用 C.

5、水合作用 D.化学变化 3.(2011 邵阳中考 ) 小琪同学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 搅拌后 , 发现温度升高、 石蜡熔化 , 塑料片掉了下来。 该同学加入的物 质可能是 ( ) A.蔗糖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4. 下列有关溶液、乳浊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油污溶于汽油得到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B.可用过滤的方法将溶液和乳浊液中的分散物质分离出来 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不稳定, 久置后会分层 D.用洗洁精清洗油脂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5. 室温下, 向 200 g 硝酸钾溶液中加入20 g 硝酸钾固体 ,充分搅拌后 , 尚有 2 g 固体未溶解 ,

6、 再加入 20 mL水后, 固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 A.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B.加入固体搅拌后得到的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得到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得到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6. 野炊过程实际上是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为该项 活动过程中涉及许多化学知识的运用。某次野炊活动中, 同学们携带 了铁锅、牛肉、面条、西红柿、食用油、食盐、味精、食醋。 (1) 在所携带的物品中 , 食盐、味精能溶于水 , 形成, 食用油和 水混合形成。 (2) 在“灶”上悬挂铁锅时 , 小明生火后小心调节铁锅到合适的高度。 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 A.使用焰心加热B.使用内焰加热 C

7、.使用外焰加热 (3) 烹煮牛肉西红柿汤时 , 为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 小春同学取锅中 少量汤品尝。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盐味如何, 是因为溶 液具有 _ (填一条性质 ) 。 7. 在研究物质溶解性的实验中, 小明将 5 g 硝酸钾加入 10 g 水中, 充 分振荡后静置 ,现象如图甲。 (1) 小明认为图甲试管中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判断 的依据 是 。 (2) 对该试管进行加热 , 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溶液 , 小明认为该溶液为不 饱和溶液 , 请对小明的判断做出评价 。 (3) 晓龙通过实验对该溶液是否饱和做出了正确判断, 他的做法是 。 【探究创新】 将一块油污抹

8、布分剪成相等的四块后, 分别浸泡于等质量的溶有少量 洗涤剂的冷水和热水中 ,其中 C、D分别再滴加同一牌子的洗涤剂各5 滴。 (1)10 min后捞出抹布 ,用清水漂洗干净 , 并进行比较 , 杯中 的抹布最干净。原因是 。 (2) 根据从上述实验得到的启示, 谈谈在家中清洗餐具时应如何做。 。 答案解析 【基础达标】 1. 【解析】选B。植物油与水充分混合形成乳浊液; 沙子、木炭不溶 于水; 白糖易溶于水形成溶液。 2. 【解析】选D。蔗糖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溶液各部分的密度 相同, 条件不变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A、B、C 错误; 蔗糖溶液是蔗糖 分子均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D 正

9、确。 3. 【解析】选 B。溶液有的呈现不同的颜色, 如碘酒; 稀溶液只是质量 分数小而已 , 像海水中食盐的质量分数很小, 但我们人类食用的食盐 大多出自海水中 ;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如水, 故 A、C 、D均 错。 4. 【解析】选 D。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是将油污以细小的液滴形式分散 到水中 , 从而除去。并不是洗涤剂与油污发生了化学反应, 也不是溶解 到水中形成溶液 , 更不是洗涤剂使油污蒸发变成气体。 5. 【解析】选 A。本题主要考查物质溶于水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溶液温度降低。 蔗糖、食盐溶于水 , 温度变 化不明显。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

10、溶液温度升高。 6. 【解析】选 C。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已有溶质, 故 A错误; 逐渐加 入硝酸钾固体时 , 部分硝酸钾溶解 ,溶质质量增加 , 硝酸钾溶液一旦饱 和, 溶质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 故 B、D错误,C 正确。 7. 【解析】选A、B。把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加入溶质或蒸发 溶剂或改变溶液的温度等方法。加入足量同温度的硝酸钾饱和溶液, 溶液中仍然由于有多余的水, 不能达到饱和 ; 加热使硝酸钾的溶解度 升高, 不会使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选A、B。 8.【解析】题目中所给的物质都是溶液, 都是混合物 , 三种溶液的溶质 都是固体 , 溶剂都是液体。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1、溶质和溶剂与上述三 种物质不同的溶液均满足第二问要求。 答案: 溶质都是固体 ( 或溶剂都是液体 ) 酒精溶液 9.【解析】由于碘的密度比汽油大 ,故碘固体在烧杯底部 , 碘分子从烧 杯底部向上运动 , 故开始如乙图所示 , 最后碘分子均匀分布在汽油中, 如甲图所示。 答案:(1) 碘汽油 (2) 烧杯中固体逐渐溶解, 自下而上整杯液体逐渐变为紫红色 甲 【知能提升】 1. 【解析】选C。解答此题必须弄清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理解 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的特征。碘酒是碘溶于酒精中形成的, 碘是溶 质, 酒精是溶剂 ; 食用油不溶于水 , 两者混合 , 振荡, 得到乳浊液 , 不是 溶液, 所

12、以不能说食用油是溶质; 氯化钠放入水中得到食盐水, 溶质是 氯化钠 ; 氯化钠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 2. 【解析】选 A。图示所表示的是含表面活性剂的物质使油以微小液 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的过程,该作用属于乳化作用。 3. 【解析】选 D。本题主要涉及物质溶于水后, 溶液温度的改变情况。 蔗糖、氯化钠溶于水后, 溶液温度基本没有变化; 硝酸铵溶于水后 , 溶 液温度降低 ; 氢氧化钠溶于水后 , 溶液温度升高。故选D。 4. 【解析】选 C。油污溶于汽油得到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 溶液中不含难溶性物质, 用过滤的方法无法分离; 植物油与水形成乳 浊液, 乳浊液不稳定 , 久置后会分

13、层 ; 洗洁精清洗油脂得到的混合物属 于乳浊液。 【拓展延伸】溶液和浊液的比较 溶液 浊液 悬浊液乳浊液 概念 溶质的单个分子 或离子均匀地分 散在溶剂的分子 间所形成的混合 物 固 体 微 小 颗 粒 ( 很多微粒的聚 集体 ) 分散在液 体中所形成的混 合物 液体微小液滴 ( 很多 分子的聚集体 ) 分散 在与之互不相溶的 液体中所形成的混 合物 外形 特征 澄清、透明、均 一 浑浊、不透明、 不均一 浑浊、不透明、不均 一、呈乳白色 稳定性稳定 不稳定、静置后 沉淀 不稳定、静置后分层 5.【解析】选 B。200 g 硝酸钾溶液中又继续溶解了18 g 硝酸钾固体 , 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

14、液, 故 A错;有 2 g 固体未溶解 , 说明加入固体 搅拌后得到的是饱和溶液, 故 B正确; 再加入 20 mL水后, 固体全部溶 解, 不能判断加水后得到的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故 C、D错。 6.【解析】(1) 食盐、味精溶于水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 液; 食用油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2) 结合酒精灯的 火焰温度可知 , 外焰温度最高 ,因此应使用外焰加热。(3) 溶液具有均 一性, 各部分性质相同。 答案:(1) 溶液乳浊液 (2)C (3)均一性 7.【解析】通过观察法可知 , 试管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 该温 度下, 硝酸钾溶液一定是饱和溶

15、液; 当溶液底部没有硝酸钾固体剩余 时, 也不能说该溶液就一定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因为此时的溶液 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也可能恰好为饱和溶液, 所以小明的判断是错误 的; 若要做出正确判断 , 可通过实验法 , 即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 固体, 搅拌后 , 若能溶解 , 表明该溶液不饱和 ; 若不能溶解 , 则表明该溶 液已饱和。 答案:(1) 试管底部还有硝酸钾固体 (2) 小明的判断不正确 , 因为该溶液可能恰好为饱和溶液 (3) 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固体, 看其能否继续溶解 【探究创新】 【解析】本题通过小实验来探究影响乳化作用的因素,其设计思路是 通过四组对照实验来得出所要的结论, 解题时不仅要正确回答有关问 题, 还应学会这种实验探究的方法。认真观察图示不难看出,B、D 烧 杯中水温较高 ,而 D烧杯中洗涤剂的浓度又大于B烧杯, 故 D杯中乳化 作用效果最好 ,抹布洗得最干净 ; 由于温度较高的条件下乳化作用效 果好, 在家用洗涤剂清洗餐具时用热水效果更好。 答案:(1)D 温度高, 洗涤剂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增强; 在温度相同时 ,D 烧杯中洗涤剂的浓度较大, 所以洗涤效果最佳 (2) 用洗涤剂清洗餐具时使用热水效果好 关闭 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