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面山砂石场植被恢复治理实施方案(精简篇) .doc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5175870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面山砂石场植被恢复治理实施方案(精简篇)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XX县面山砂石场植被恢复治理实施方案(精简篇)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XX县面山砂石场植被恢复治理实施方案(精简篇)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X县面山砂石场植被恢复治理实施方案(精简篇)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面山砂石场植被恢复治理实施方案(精简篇) .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XX县面山砂石场植被恢复治理实施方案XX县面山砂石场植被恢复治理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我县面山砂石场均位于主要公路沿线及坝区可视范围内第一层面山,大量的砂石开采,使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地表已无土壤、无植被,呈现出砂石裸露状态。同时地表还形成了砂石陡坡,容易坍塌,平缓处则堆放了大量开采后的砂石和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砂废石,土地生产能力已经丧失,既恶化了周边生态环境,也存在地质灾害等安全隐患。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我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重大战略部署,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结合我县县情,紧紧围绕重点

2、地区、重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砂石场植被恢复治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努力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建立起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三、治理范围植被恢复治理范围为我县主要公路沿线及坝区可视范围内第一层面山所有砂石场,涉及水长乡、由旺镇、仁和镇、相塘镇、摆榔乡、万兴乡、酒房乡、旧城乡8个乡镇,共32个砂石场(关停的有30个,遗址有2个),分为39个小班,总规模498.7亩,砂石场剖面治理长度为8531米。按乡镇划分:水长乡3个小班,面积60.1亩;由旺镇10个小班,面积198.1亩;仁和镇6个小班,面积83.8亩;相塘镇10个小班,面积76.3亩;摆榔乡2个小班,面积15

3、.8亩;万兴乡个5小班,面积38.5亩;酒房乡2个小班,面积5.4亩;旧城乡1个小班,面积20.7亩。按石场类型划分:砂场8个,9个小班,面积206.5亩;石场4个,5个小班,面积31.2亩;砂石场16个,19个小班,面积316.7亩;土场4个,6个小班,面积44.3亩。按治理措施划分:恢复农地5个小班,面积75.9亩;植被恢复33个小班,面积409.5亩;水产养殖1个小班,面积13.3亩。按治理树种划分:西南桦或旱冬瓜涉及4个小班,面积20.9亩;车桑子柏树榕树涉及29个小班,面积270.9亩;爬山虎涉及28个小班,面积118.7亩(治理长度8531米);无治理树种涉及6个小班,面积88.2

4、亩(恢复农地及水产养殖)。具体情况详见附件4。四、目标任务对我县主要公路沿线及坝区可视范围内第一层面山所有砂石场进行植被恢复治理。在稳定地方产业、满足城乡建设用沙用石的前提下,合理化布局,使我县主要公路沿线及坝区面山可视范围内森林覆盖率得到明显提高,生态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五、方法步骤(一)树种选择治理范围多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治理树种优先选择对生态环境恢复较快、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耐干旱瘠薄、容易成活的树种。结合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气候,树种选择以柏树、榕树与车桑子为主。土场原地类是林地的,选择西南桦或旱冬瓜植苗造林。(二)治理方法砂石场自身立地条件差,属于生态脆弱区,在大量开采砂石后,地

5、表被破坏,无土壤、砂石层裸露,植被无法成活,开采剖面更是形成了陡坡或陡壁,治理难度较大。针对不同的治理方案和不同的砂石场类型,制定不同的治理措施。1.砂石场原地类为农地的,恢复为农地采用客土、平地等方法,恢复地表土壤,然后交给户主恢复成农地。剖面应当植被覆盖的,采用低部种植藤本植物的方法治理。2.石场、砂石场的植被恢复开采表面砂石层裸露,基本无土,平面有大量堆积的开采剩余物和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治理时须清除堆积的剩余物和废料,然后采用撒播车桑子种子和柏树、榕树植苗的方法造林(平缓且立地条件稍好的地方种植榕树,其余地方种植柏树),正面剖面较大处植被覆盖采用低部和上部种植爬山虎的方法治理。柏树、

6、榕树和爬山虎植苗造林时,定植塘要通过客土改良植被生长环境。3.土场的植被恢复开采平面基本上都是土壤,土层深厚,剖面有较少量石头。治理相对容易。采用西南桦或旱冬瓜植苗的方法造林。(三)实施步骤面山砂石场治理工作须于2016年全部完成,具体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如下:1.调查阶段:2016年4月,进行调查、规划设计。2.准备阶段:2016年5月,进行苗木、客土等前期准备。3.实施阶段:2016年6 7月,进行造林。4.移交管护阶段:2016年8 10月,移交给相关乡镇进行管护。5.检查阶段:2016年11 月,进行治理成果检查。六、相关要求(一)在县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解决。(二)县林业局做好地块的规划设计、技术指导工作。(三)涉及的乡镇做好宣传发动、植被恢复造林的组织实施和后续管理工作。(四)涉及乡镇的林业站技术人员在造林时做好技术指导和造林的监督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