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第一章知识点汇总.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78934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64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第一章知识点汇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第一章知识点汇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第一章知识点汇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第一章知识点汇总.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第一章知识点汇总.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第一章知识点汇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第一章知识点汇总.pdf(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无脊椎动物类群: 无脊椎动物:身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 1.腔肠动物 :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1)常见的腔肠动物 : 生活在海洋中( 4 个) : 生活在淡水中( 1 个) :水螅 (2)水螅形态结构 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 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形称为辐射对称。 A.食物由口进入,在消化腔 内消化,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B.水螅的口周围伸展着触手,用于探寻和捕捉食物。 C.体壁由内胚层 和外胚层两层细胞构成。 D.水螅的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 (3)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肝

2、门 (4)与人类的关系 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构成珊瑚礁,为海地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场所 和 庇护地。 2.扁形动物 (1)常见的扁形动物( 4 种) : (2)涡虫的形态结构 A.形态特征:身体扁平,呈左右 对称,也称两侧 对称。 B.两侧对称的特点:身体可以分出前后、左右和背腹,前端感觉器官集中, 能够最先感受外界的刺激,使身体定向运动,身体的两侧和腹 面通常有专门的运动器官。这样的体形,使得运动更加准确有效,有利于动 物 运动、 捕食和防御。 C.涡虫是自由生活的,非寄生。 (3)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肝门 3.线形动物 (1)常见的线形动

3、物( 6 个) : (2)蛔虫的形态特征: A.身体 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起到保护作用。 B.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中,靠吸收小肠中的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C.过着寄生生活的特性是:口、肠、肝门组成的消化器官简单。 蛔虫、蛲虫、钩虫、丝虫、线虫、秀丽隐杆线虫 涡虫、血吸虫、绦虫、华枝睾 海葵、海蜇、水母、珊瑚虫 (3)秀丽隐杆线虫是自由生活的线性动物。 (4)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肝门 4. 环节动物 (1)常见的环节动物( 3 个) : (2)蚯蚓的形态结构 A.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组成, B.前部有几个体节界限不明显,颜色与其他体节

4、不同, C.比其他体节要厚,这个结构称为:环带。 D.身体分节对于运动的意义:使蚯蚓躯体运动灵活 E.运动:靠刚毛和肌肉的配合完成运动。 F.食物 : 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G.生活环境: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 H.呼吸:体壁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体壁密布毛细血管, 氧气体表黏液体壁血管供氧二氧化碳体壁毛细血管排出 G.益处:疏松土壤;排除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养分,提高土壤肥力;营养价值高。 (3)环节动物主要特征 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5.软体动物 (1)软体动物约有10 万种以上,是世界上第二大类群。 (2)常见的动物代表:石鳖、蜗

5、牛、乌贼、河蚌等。 (3)双壳类:无头部, 2 片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常见的双壳类动物:河蚌、 缢蛏、扇贝、 文蛤等。 (4)縊蛏结构 A.柔软的身体外面包裹着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了坚硬的贝壳,起到保护作用。 B.运动结构是足;呼吸器官为鳃; C.出水管、入水管是食物和 气体的进出通道。 (5)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数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6.节肢动物 (1)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经命名的种类有120 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 种数的80% 以上。 (2) 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3) 常见的昆虫有:蝗虫、七星瓢虫等。 (4) 蝗虫的结

6、构特征 感觉器官 A.头部:主要负责感觉 、摄食 。 环带 后 端 前端 一堆触角 三个单眼 一对复眼 蚯蚓、沙蚕、蛭 口: 摄食 三对足:前足、 中足、 后足, B.胸部: 两对翅:适应飞行。 C.腹部:容纳内脏器官。 D.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 E.身体的表面具有坚硬的外骨骼 ,不仅能够保护自己,还能起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5)昆虫的主要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6)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二、脊椎动物类群 脊椎动物:身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 脊柱的动物。 1.鱼 (1)身体结构分为3 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尾部 (2)体型:流线型,有

7、利于减少水中运动阻力 (3)体表特点:身体表面覆盖鳞片,它的表面分 泌 黏液,起到保护作用。 (4)呼吸:用鳃呼吸。 水中氧气口鳃中的毛细血管供氧之后的水从鳃盖后缘排出 (5)运动:尾部 、 躯干部的摆动、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6)著名的“四大家鱼”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7)鱼的主要特征 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 运 动 中 心 水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用于支撑身体,善于跳跃 昆虫蜕皮: 外骨骼 呼吸器官:气管 注: 海马是鱼 通过尾部、躯干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两栖动物 (1)青蛙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征 A.生殖与发育:在水中受精、发育 生活环境:幼体生活

8、在水中,成体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 生活在稻田、池塘等绿色环境中。 C.体表:呈绿 色,起到保护作用,不被天地发现,又便于捕食。 D.皮肤:裸露,分泌黏液使得皮肤湿润,密布毛细血管,起到 辅助呼吸作用 E.身体结构鼻孔:呼吸的气体通道 眼睛 鼓膜: 感知声波 前肢:短小,支撑身体 后肢:发达,趾间有蹼,便于跳跃、划水 F.呼吸:用肺呼吸,但其结构不发达,需通过皮肤辅助呼吸。 (2)两栖动物主要特征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鳃 呼吸; 成体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 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3.爬行动物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1)蜥蜴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征 A.生殖和发育:陆地

9、产卵,有卵壳保护 (生殖和发育过程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B.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起到保护作用,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C.呼吸:用肺呼吸,其结构发达能满足在陆地上对氧气的需求; D. 头能灵活转动,便于觅食和 避敌 四肢短小能贴地面迅速爬行; (2)爬行动物主要特征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4.鸟 (1)鸟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征 A.体型: 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飞行中空气阻力) B.体表:体表覆羽,起到 保温、保护作用,前肢变成翼,适于 扇动空气飞行 C.肌肉: 胸肌发达(牵动两翼完成飞行) D.骨骼:胸骨有龙骨突,利于着生胸肌; 骨骼轻、薄、坚

10、固,有些骨内部中空(长骨中空),有利于减轻体重 E.消化系统:发达,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提供足够的有机物 直肠短,排出粪便迅速减轻飞行的体重 F.循环系统:心跳频率快,体温高而恒定。 感觉器官 其他两栖动物: 大鲵(娃娃鱼)、 蟾蜍、蝾螈 其爬行动物:龟、鳖、蛇、避役(变色龙) 提高运输营养物质和氧的能力;保证飞行时有足够的能量。 G.呼吸系统:用肺呼吸,具有独特的气囊辅助呼吸 双重呼吸(鸟类特有) :呼吸一次,氧气经过2次肺完成2次气体交换。 气囊的作用:辅助呼吸,提高气体交换的效率;减轻身体比重 减少内脏之间的摩擦;散发体内热量 H.鸟类通过卵生繁殖后代,有卵壳起到保护作用 (2)动物划分

11、恒温动物:体温不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鸟、 哺乳动物。 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恒温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 减少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 (3)鸟的主要特征 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呼吸 5.哺乳动物 (1)特征分析 A.体表:体毛(保温作用) ; B.生殖和发育: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胎生的方式为胚胎提供了充足的营养、保护及稳定的发育条件,减少了外界 环境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哺乳的方式为后代提供了充足的营养,使得后代 在优越的条件下迅速地生长和发育,同时使得哺乳动物的雌兽能较好的保护幼 仔,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C.身体结构:牙齿的分化(门齿、犬齿和臼齿) 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咀嚼食物;犬齿适于 撕咬(撕裂)食物。 牙齿的分化提高哺乳动物的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D.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能够灵敏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环境的复杂多变及时作出反应 (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哺乳动物:蝙蝠、鲸鱼、海豚、海豹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