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哲学思想.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5186986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哲学思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毛泽东哲学思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毛泽东哲学思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毛泽东哲学思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毛泽东哲学思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毛泽东哲学思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哲学思想.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毛泽东哲学思想杨信礼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这一堂课我们讲一下毛泽东哲学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的体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以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诸多方面,都以其独创性的理论贡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哲学思想,则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中的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管用、根本管用和长期管用的东西。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要重视学习毛泽东哲学思想,掌握作为其核心和灵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什么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呢?我们

2、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最一般的理论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三句话分别地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深厚的实践基础以及重要的功能作用,三个方面给毛泽东哲学思想做了一个界定。毛泽东本人就非常重视哲学的研究、学习和运用的。毛泽东是出生农家,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战略家,他之所以气魄宏大、智慧超群、高瞻远瞩、深谋远虑,除了历史的际遇、时代的需要以及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练之外,还在于他终身重视哲学的学习、研究和运用,十分善于从哲学的高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十分善于从哲学的高度总结历史经验。因

3、此,他比一般的人都站得高,看得远。他在青年时代就把哲学革命作为人生立志之本和社会进步之基,认为要解决中国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要改造哲学,探讨宇宙社会人生的大本大源,以哲学来转换世风人心,最后并进而地发起彻底的制度革命。在“五四”运动前后,他对流行于当时中国思想界、知识界的各种主义,各种思潮进行比较研究,最后他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终身信仰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在走上革命道路以后,在各个时期他都是非常重视哲学学习研究和运用的。在1936年,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一报告里边,他讲到:“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4、”有了望远镜就看得远了,有了显微镜就看清楚了。建国以来,在1955年3月,他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作讲话,他指出:“搞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现代化国防,原子能研究,没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不行,我劝同志们要学哲学,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东西没有学通,我们就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方法,扯了许多皮,还扯不清楚。有了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就省得许多事,也少犯许多错误。”他大力倡导广大干部、人民群众学哲学、用哲学。主张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毛泽东哲学

5、思想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在这个地方主要是讲以下四个方面。一、以实事求是为精髓的辩证唯物论第一,以实事求是为精髓的辩证唯物论。以毛泽东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过程中、在总结中国革命多次胜利和失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同党内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倡导和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中国共产党人观察中国社会、探索革命道路,提供了最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一)党的思想路线的初步提出从1921年,我党成立,到1935年遵义会议之间,中间的14年,在党内相继发生了“右”的错误、盲动错误、冒险错误和教条主义错误,中国革命也经历了两起两落,即工农民主运动的兴起(北

6、伐战争的胜利)和大革命的失败,这是一起一落,土地革命运动的兴起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这又是一起一落。党之所以屡犯错误,中国革命之所以屡遭挫折,根本的原因是没有解决好思想路线问题,对于国情认识不是很清醒,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得不好,如果说你经验不足、知识不够也可以犯错误,但是大的错误、根本性错误、全局性错误之所以发生肯定是思想路线出了问题,思想路线错了,政治路线、军事路线、乃至组织路线就一定会出问题。后来,毛泽东在延安研究哲学,在哲学批注集里边,他这样说:“一切大的政治错误没有不是离开辩证唯物论的。”既然是一切大的政治错误没有不是离开辩证唯物论的,对于大的政治错误就必须把它提升到世界观和

7、方法论的高度,提升到思想路线的高度来分析和解决,不然的话就会纠正的一种错误倾向,还会发生另一种错误倾向。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就必须反对主观主义,倡导和实行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1929年,毛泽东在为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写的决议,他针对在党和红军中普遍存在的主观主义,他鲜明指出:必须教育党员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做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在1930年5月,毛泽东又写了一篇短文叫关于调查工作,建国以来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的时候把它改为反对本本主义,在反对本本主义的短文里边毛泽

8、东明确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在这篇短文里边他还提出了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的概念。反对本本主义作为毛泽东最早的专门讲思想方法的著作标志着党的思想路线的初步提出。由于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在遵义会议上,在战略转移途中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中央领导权问题,但是教条主义并没有得到清算,就全党来说就思想路线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后,毛泽东发奋读书,以很大的精力研究哲学,从哲学高度总结历史经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9、来分析中国社会,来分析中国社会的矛盾,来分析党和红军当时所面对的局势,批判了“左”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制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在1937年的4月到8月,毛泽东又在延安讲哲学,在延安抗日红军大学讲哲学,每周去上两次课,先后讲了100多个学时。而在1937年的7月和8月,他讲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为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二)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为了彻底地清算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左”的错误,使广大党员干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问题,明辨是非,党和毛泽东又在全党范围内发起一场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延安整风运动。延安整风主要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

10、义以整顿党风,以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而批评主观主义解决学风问题是当时整风运动的重点,为什么把批判主观主义解决学风问题当成整风的重点呢?因为第一,整个主观主义是一切“左”的和“右”的错误的总根源。在党内犯的一切错误,无论是“左”的,“右”的,它的思想根源就是主观主义。主观脱离客观,理论脱离实践。第二,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只知背诵马克思主义的若干词句,不注意研究中国实际、不重视研究中国革命经验,这些教条性的东西没有跟中国实际结合,它不接地气,因此他们是徒有虚名,并无实学,但却以马克思主义的面目出现,迷惑了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干部,吓唬了一些天真烂漫的青年。党的

11、许多干部,甚至高级干部,对于王明的教条主义错误主张抱有盲目的迷信。因为王明是从苏联回来的,从共产国际回来的,对于王明的错误主张,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抱有盲目的迷信,而对于毛泽东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和领导权的主张产生怀疑和动摇。因此,它也适合于教条主义的斗争需要。第三,主观主义害人害己害革命,是工人阶级的大敌,人民的大敌,民族的大敌,只有打倒它,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人民才会胜利。整风,整理“三风”,以反对主观主义,以整理学风为首要任务为重点。主观主义跟马克思主义是完全对立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对于周围环境不做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

12、作,凭热情,凭愿望,凭想当然去工作,割断历史,言必称希腊,去背诵一些教条的只言片语,对于中国的国情,对于中国的过去不求甚解,是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本来是活的学问,本来是科学的方法被变成教条的,变成僵死的,硬化的马克思主义了,而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和态度则是对于周围的环境进行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不割断历史,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就是为了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实践和策略问题而从中找立场观点方法,空洞地学和联系实际地学是大不一样的。毛主席还对于什么是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内涵是什么做了精辟的说明。他认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

13、一切事物,事就是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及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在此之前的实践论中,毛泽东还明确指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现在我们所理解的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

14、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些基本内容在毛泽东那里已经完全具备了。延安整风破除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知识绝对化,把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思想倾向。教育和训练了干部,提高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还有对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中国革命伟大事业是发挥了重大作用的。到了1945年,党的七大又进一步地确定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保证了抗日战争最后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建国之初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毛泽东为我党倡导和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原则或主观愿望出发;从“实事”中“求是”,而不是自以为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而不

15、是理论和实际脱节;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而不是凭本本权力主观的感觉、良好的愿望判定认识是否是真理。(三)正确处理若干关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我们要坚持这一条思想路线,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个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统一。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动能动性,积极地认识规律,勇于进行实践,不能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又要把良好的愿望和客观条件、高昂的热情和求是精神结合起来,把实践奠基于客观规律和现实条件基础之上。不可无视客观规律,脱离客观实际,单凭主观想象、热情、愿望办事情。这个关系我们要处理好。第二个关系,理论和实际的关系。理论

16、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发展的一条最重要的历史经验。这个理论联系实际有三个环节,一是精通理论,掌握方法。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作了一个报告叫论新阶段,在这个报告中,他号召共产党员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应用于中国革命的实际,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节。他还这样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我们现在要学的东西很多,但是最基本的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第二个环节,调查研究,熟悉实际。毛泽东指出:共产党领

17、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前一件事就是所谓认识世界,后一件事就是所谓改造世界。而调查研究则是调查世界情况进行科学决策,实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关键性环节。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第三个环节,创造新理论,指导新实践。毛主席这样说:“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我们既要创造新理论,还要为我们的发展厘出新的思路,这是第二个关系。第三个关系,知识理论和品质能力的关系。我们要做到实事求是,既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经验积累、理论指导

18、。要有知识,有经验,有理论,还要把这些知识、经验、理论化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要做一个转化工作,我们读了书,掌握了理论,有了知识还要把东西化为我们的素质,化为我们的能力,化为在实际工作中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这是要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行。如果没有这种转换,这些理论、这些知识只是一种教条的,死了的东西,是没有生命力的,没有世界人文价值的,甚至会为它所累。第四个关系,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关系。实事求是,一方面要认识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客观实际之事;另一方面又要认识人们的利益、愿望、要求之事,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既要合规律,又要合目的,既要符合客观实际,又要符合人们利益,要按照客观实际和人们的利益来考

19、虑问题制定政策。第五个关系,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个什么关系?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如果我们的头脑受僵化的观念,条条框框的束缚就很难面对现实,很难与时俱进,就无法做到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而实事求是则是解放思想的归宿,解放思想是为了实事求是,而不是胡思乱想,胡言乱语,解放思想是为了实事求是,而解放思想我们就要提倡思想自由,反对思想禁锢;提倡批判怀疑,反对迷信盲从;提倡开阔眼界,反对自我封闭;提倡发扬民主,反对独断专行;提倡实践标准,反对权力标准。第六个关系,主体素质和制度体制的关系。这也很重要。我们要找到实事求是,既要有良好

20、的主体素质,又要有良好的制度体制。在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中,之所以不断发生和普通存在着一些违背实事求是的问题,既有主体素质方面的原因,也有制度体制方面的原因。如果我们把一切问题都归置于制度体制,这是制度体制有问题,跟领导者的素质没关系,放弃了领导者主体素质的提高和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无所作为,随波逐流,这是不对的。另一个方面,如果我们把一切问题都归置于领导者个人素质,你不注意制度体制的改革创新完善,不注意从制度上来保障实事求是的实现,同样是片面的。因此,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既要努力提高领导者的主体素质,同时还要注意制度体制的改革创新和完善问题,要从两个方面用力,这是我们讲的第一个问题。二、以实践为

21、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第二个问题,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十分重视实践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自认为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列宁认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和基本的观点。但是中国的教条主义者却轻视实践,不尊重中国革命经验、不重视调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词句和外国革命经验,甚至提出马恩列斯的话必须遵守,共产国际的知识必须执行。生搬硬套,机械照搬,结果在实践中被碰得头破血流,给中国革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有鉴于此,毛泽东特别强调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他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所以实践就是人们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从实践的形式

22、来看,有物质生产实践,有社会政治实践还有科学文化实践,后来毛泽东还把它概括为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现在我们一般地从领域来划分,分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与科学文化实践。从实践的性质和功能来判,实践可以划分为常规实践和创新实践。所谓常规实践是运用已有的规律,按照已有的规则,采用已有的方式来进行的实践,它是重复性的,而创新实践则是通过对于事物规律、属性、关系的新发现和新运用,比先前实践更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创新实践比常规实践更能够体现实践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更能够拓展和深化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更能够满足人类需要并可以培育新的需要。在当今时代,创新实践越来越成为人类实践的主

23、导形式,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性因素。毛泽东之所以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反对照抄照搬别国模式、反对安于现状因循守旧,就是为了在创新实践中开拓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他还讲,我们总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在创新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把中国革命事业、建设事业推向前进。毛泽东还非常强调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为什么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呢?因为真理是人们的思想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一种认识,我们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在主观

24、的范围之内是不能够解决的,客观事物本身也不能够自动地把他自己和我们的认识加以对照,然后跟我们说你的认识跟我是相符合。他也不会这样做。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不能够到纯主观领域去寻找,也不能够到纯客观领域中去寻找,只能够到可以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的那些东西中去寻找,说那些东西实际上只有一个东西,这就是实践。因为实践是有直接现实性,它能够把某一种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计划方案付诸行动,并产生出一个结果,因而,能够使我们把主观和客观,思想和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如果说我们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期目的,获得了预期的结果就证明了我们的认识是正确的,如果经过反复实践都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经过世代实践、前后相续的

25、实践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就是对于一种认识的证伪,证明这种认识错了。我们判断一种理论、一个方案是不是正确,要看在实践中是不是行得通,要看能不能取得预期的结果,看人民群众是不是认同、拥护、赞成、高兴。实践作为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是具有最高权威性的,一切思想观念体制做法都要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正确性、合理性,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都要肯定和坚持。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就应当否定和抛弃。这是毛泽东特别强调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二)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另外,他还概括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他认为,人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到新的实践的这样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他把辩

26、证发展过程概括为两个飞跃。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而能动的发展到理性认识。所以,感性认识对于事物的现象各个部分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所以理性认识对于事物的本身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我们要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我们必须通过实践获得丰富而不是零碎的,合乎实际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感觉材料、感性材料,要通过实践获得大量的材料。第二,还必须对于这些感觉材料,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内部联系。事物的认识由感性提升到理性的高度,感性认识是重要的,但是很不能够用来指导实践,还要上升到理性认识,上升到本质规律和内部联系的认

27、识才能够用来指导实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一个什么关系?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之所以可靠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一切真知都是从这些经验发源的,承认这一点就坚持了认识论问题上的唯物论。另一方面,感性认识又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尽管是生动鲜活,但还没有上升对于事物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还必须提升。你要由感性到理性,承认这一点就坚持了认识论问题上的辩证法。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它有什么错误?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教条主义只认为理性认识是重要的,感性认识是无关紧要的,于是它拒绝研究中国实际、拒绝研究中国革命经验,照搬照抄教条,在实践中碰了壁。经验主义只看到感性认识的

28、重要性,我只有感性认识,我只有经验就足够了,满足于一孔之见,一得之功,把局部经验当成普遍真理,用局部经验去指导全局工作,那也会导致实践的失误。这是第一个飞跃。第二个飞跃是从理性认识而能动的指导革命实践。毛泽东说:这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伟大,因为只有经过这次飞跃,才能够检验认识是否有真理性,才能够在总结新的经验的基础之上,丰富和发展原有的认识,才能够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当然,我们要实现第二次飞跃,还必须把理论转换称路线方针政策、计划、方案、措施办法。它要完成一个转换,你只有理论,没有路线方针政策,没有计划方案办法,它不能操作,不能实行,要完成这样一个转换。在实践的基础上,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

29、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实现两个飞跃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困难的过程,往往需要不断的失措,经过许多挫折和失败才能够最终取得成功。毛泽东说:“原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部分地或全部地不合于实际,部分错了或全部错了的事,都是有的。许多时候要反复失败过多次,才能纠正错误的认识,才能到达于和客观过程的规律性相符合,因而才能够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即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三)真理发展的规律和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另外,毛泽东还揭示了真理发展的规律。真理是一个过程,它并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逐步完成的。另外真理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

30、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是有原则区别的,但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于特定对象的反映,都适用于一定的范围。如果我们把真理同它所适应的具体对象割裂开来,超越真理适应的范围到处硬套,就会把真理变成谬误,而反之,克服了把真理绝对化的错误,严格划定它所适应的范围,谬误又能够向真理转换。比如,这个市场经济,奉行利益原则、价值原则、竞争原则,我们施行市场经济体制,会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但市场经济也会发生垄断性失灵,外部性失灵,公共性失灵、公平性失灵以及宏观性失灵等问题,实际也有它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如果我们把市场精辟的作用泛化,把它扩展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反之,如果我们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

31、中的基础性作用,又为市场经济合理划界,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要履行好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种种服务的职能就会回归对于市场经济的正确认识。另外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如果我们不是对于错误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而是认真分析它产生的根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也会引出正确的认识。我们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规律的认识,那就是在总结多次胜利和多次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而逐步获得的,是靠不断地总结经验逐步获得的。毛泽东也自称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这是真理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之上,毛泽东还进一步概括了认识运动的总规律。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

32、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是第二个方面。三、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的唯物辩证法(一)内因与外因的辩证法第三个方面是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的唯物辩证法。毛泽东的辩证法思想非常丰富,我们只是在这个地方讲一下他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一些思想。第一点,内因和外因的辩证法。毛泽东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们考虑任何问题要立足自身,我们总结历史经验要注重内因的分

33、析。但是,教条主义者,机械论者我们看不到这一点,总是把挫折和失败完全归结为客观原因和外部条件。比如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要原因是当时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的错误,但在遵义会议上,他们却为“反围剿”失败进行辩护,认为第五次“反围剿”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敌人的力量过于强大,等于是拒绝承认错误,拒绝总结经验。毛泽东针对博古、李德的错误态度,他指出非战之罪,乃天亡我的说法是错误的。第五次“反围剿”之所以失败,敌人的强大是原因,但是战之罪,干部政策之罪、外交政策之罪,军事冒险之罪是主要原因,机会主义是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他特别强调内因,他说:“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

34、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我们无论是搞革命,还是搞建设,也都应当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都要注重从内因考虑问题。我们重视外因、借助外因的条件,是为了促进内因的生长,像一个国家的发展也得具有内生性的,而不是单纯地从外部输入的这样一种运动。在全球化时代,我们作为后发国家,有机会发展自己,当然需要引进资本、技术、人才等东西,但从根本上来说,需要国民的科学精神、民族意识、法制观念的养成,需要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我们是一个有13亿4千万人口的大国,单靠出口拉动,单靠投资驱动是难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的。我们只有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把社会财富以更多的给予老百姓来增加居民收入,使老百姓有钱消

35、费,更多的投入社会建设,健全社会保障,发展教育事业,使老百姓能够放心消费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国民素质才能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强大的后劲。这是内因和外因辩证法。(二)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法第二点,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法。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辩证法。毛泽东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共性。而每一种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一个方面各有它的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是个什么关系?毛泽东认为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无个性即无共性。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了也就

36、没有共性,没有普遍性了。这是辩证关系的一个方面。而个性与共性相连而存在为共性所制约,这是辩证关系的另一个方面,个性与共性是相连而存在的,被共性所制约,所规定的,每一个事物里边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既然每一个事物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是个性和共性、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因此我们在分析一个事物、分析一个矛盾时,要看到它的普遍性、个性,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原因和普遍根据,发现事物的共同点。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一个事物、一个矛盾的特殊性、个性,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特殊根据,而针对这种特殊原因和特殊根据,找出解决特殊矛盾的适当办法。如果我们没有不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回避矛盾,这种

37、态度是不可取的。如果我们只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而不承认矛盾的特殊性,不能够具体地分析具体的矛盾,搞不清这个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和特殊根据,你也无从找出解决特殊矛盾的正确办法。这是共性和个性辩论法,它是直接地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哲学论证的,是反对教条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毛泽东说:“这一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懂得抛弃了辩证法。”(三)主次矛盾与主次矛盾方面的辩证法辩证法的第三点,主次矛盾与主次矛盾方面的辩证法。什么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就是在一个矛盾系统中,或是在众多的矛盾中起着主导性、决定性作用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

38、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非主要矛盾则是处于次要和服从地位的矛盾。矛盾主要方面是矛盾中起主导作用的方面,非主要矛盾方面则是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在一个大的矛盾系统中,主要矛盾很重要,很关键,在一个具体的矛盾中,主要矛盾方面很重要,很关键。毛泽东强调: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同时也要给予非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方面一定的地位。既要抓主要矛盾,又要顾及非主要矛盾。既要抓矛盾主要方面,看本质,看主流,也要顾及其他的矛盾方面。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法,最终的领导方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

39、怎么用?一,要抓得准,要抓准主要矛盾,做好中心工作,要抓准矛盾的主要方面,认清事物的本质和主流。二要抓得恨,主要矛盾抓准了,还要狠狠地抓,一抓到底,不能够放松,尽全力解决好这个主要矛盾做好中心工作,抓而不紧等于不抓。三要顾得全,既要抓主要矛盾,还要照顾到那些非主要矛盾,既要做好中心工作,还要围绕中心工作去开展其他工作。不能够抓住一点,不计其余,不能够搞单打一,要顾得全。最后,还要跟得上,由于各种矛盾的力量是此消彼涨,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地位有时候是互换的,是不断变化的,当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事物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我们就应该与时俱进,与时推移,我们的思想观念,我们的工作重点,我们的工作方法

40、、工作方式也必须随之转变,要跟得上。这是第三点。(四)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法第四点,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法。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统一是指矛盾诸方面的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斗争是是指矛盾诸方面的互相排斥、互相对立和互相否定。任何一个矛盾里边,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矛盾的对立面是又同一又斗争,又吸引又排斥,又融合又对立,由此推动事物向前发展。既然是任何事物里边都有矛盾,每一个矛盾里边都蕴含着同一性和斗争性这两种属性,因此唯物辩证法就教导我们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对立的,但是也有同一性的东西在里边,在统一中看到对立。如果我们只是看到同一,而否定斗争,或者是只看到斗争而否定同一,

41、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片面性。如王明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搞革命队伍要纯粹又纯粹,革命道路要笔直又笔直,否认联合,搞一切斗争,否认联合。他说中间派是最危险的敌人,把很多本来可以联合的,可以团结的力量都推到敌人那边去了,搞得自己非常地孤立。而到了抗战时期,他从苏联回来又主张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放弃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和领导权,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但是与此相反,毛泽东则主张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又统一又独立,又团结又斗争,认为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妥协求团结则团结亡。无论是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搞发展,要同时看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这两种属性。现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

42、谐社会,也要坚持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统一。我们并不是回避矛盾,否认斗争,而是要正视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要通过积极而正确的斗争,来解决矛盾,尽可能地增加和谐因素,努力减少不和谐因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是一个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的持续的过程。是既通过统一,又通过斗争,要发挥矛盾的这两种属性,而走向和谐的这样一个过程。只讲斗争,不讲同一是片面的,只讲同一不讲斗争也是片面的。当然,我们讲的斗争并不是终极的目的,而是通过斗争走向和谐,斗争是实现和谐的必要手段是走向和谐的必由之路。这是我们讲的毛泽东哲学思想第三个方面。四、党在一切工作中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第四个方面党在一切工作中的群众观点

43、和群众路线。在中国古代有一种非常可贵的民本思想。中国古代一些开明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历览江山易姓、改朝换代的历史经验,深入思考君国天下与民心向背的关系,看到了民众的力量是巨大的。由此就形成了重民、爱民、利民、德民、保民的思想,这是民本思想。民本思想的内涵非常丰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贵君轻,民主君客。孟子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家黄宗羲讲:“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还有,政之所兴,在得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既然是民为邦本,民贵君轻。政令能否行得通,关键看是不是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因此,统治者就为政以德,保民而王。以仁德

44、的心怀去关爱百姓,利益百姓,都是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然后才能够得天下,坐天下。党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历史观,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同时也批判继承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就形成了我党在一切工作中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所谓群众观点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既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群众的观点。还有,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表明人民群众是价值主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毛泽东说

45、:“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而一切依靠群众,表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活动主体、实践主体。群众的解放、群众的利益要靠群众自己去争取,我们干什么?领导者的责任要启发提高群众觉悟,组织领导群众去开展内外环境、现实条件所许可的一切必要的斗争。有的时候,客观说,虽然有了做某种事情的需要,而这件事情也是能够给群众带来利益的,但如果群众还没有这种觉悟,还不愿意做这件事,怎么办呢?既要做说服教育工作,做典型示范和引导工作,直到多数群众有了觉悟,有了决心,看到了这件事的好处,我们才能带领群众去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在一切工作中,命令主义是错误的,因

46、为它超过了群众的觉悟程度,违背了自愿原则,害了急性病。我们不要以为自己了解了的东西,群众也一样了解了。我们要善于宣传组织群众,努力把群众的认识提高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水平,善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不要搞命令主义。同时,尾巴主义也是错误的,因为它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领导群众前进一步的原则,害了慢性病,你既不能够害急性病搞命令主义,也不能够害慢性病,做尾巴主义。而为了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必须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毛泽东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就是要总结群众实践经验,集中群众的

47、聪明智慧,反映群众的利益诉求,了解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整合为集中而系统的意见,提出计划、方针、办法,这是一个向群众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概括、提炼和创造的过程。而到群众中去,就是要宣传群众,使我们的领导意见以及方针政策、措施办法为群众所理解,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并在群众实践中检验领导意见、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能够给群众带来利益的,受到群众拥护的,就要坚持下去。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损害群众利益的,受到群众反对的就要坚决纠正。同时,我们还要根据新的实践所取得的新鲜经验,使领导意见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使我们的方针政策不断地得以完善。总体来说,毛泽东是一位世

48、纪伟人,是思想深邃的理论家、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功绩卓著的政治领袖、前所未有的民族英雄,他以深刻思想、崇高理想、坚强意志、过人胆略,领导党和人民振兴了一个民族、开创了一个时代、影响了整个世界。毛泽东去世已36年,以毛泽东为象征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与世界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毛泽东的巨大功绩和影响,并未因此被历史磨洗,被后人遗忘。他对于宇宙、社会、人生的深刻洞见,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观察变动不居的世界、透视纷繁复杂的社会、谋划生存与发展道路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他所倡导的实事求是、与时偕行、创造进取、知行统一的人生态度,心系百姓、克己奉公、清正廉洁、鞠躬尽瘁的为政风范,为时人和后世提供了深刻的人生启迪;他以浪漫主义的崇高理想和现实主义的洞悉入微所形成的巨大人格魅力,领导党和人民走上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道路,并为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本的思想理论基础、物质技术基础、制度体制基础和民心民意基础。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有这样一句话,他说:“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毛泽东思想如同其他一切思想一样,其中一些个别的结论、论断会随着时代发展而过时,但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所揭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则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变迁越来越显示出他动人的魅力和巨大的价值。毛泽东哲学思想仍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