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导游资格考试镇江面试——宝华山导游词.doc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5187002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2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导游资格考试镇江面试——宝华山导游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江苏导游资格考试镇江面试——宝华山导游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江苏导游资格考试镇江面试——宝华山导游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江苏导游资格考试镇江面试——宝华山导游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江苏导游资格考试镇江面试——宝华山导游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导游资格考试镇江面试——宝华山导游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导游资格考试镇江面试——宝华山导游词.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导游词一、简 介欢迎大家来到闻名遐迩的生态名山、佛教圣地宝华山!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全国知名的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区。宝华山位于句容市西北部,距南京市区约30公里。详细说是:“东临铁瓮(镇江),西控金陵,南负句曲(句容),北俯长江”,公路、铁路、水路,高速四通八达,从南京市区经312国道驱车至宝华山仅40分钟车程。其实早在明清时代宝华山就属金陵,很多古籍资料中都有描述(宝华山属江宁府,句容之西北)。整个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相接南京栖霞,濒临长江黄金水道,337省道、312国道和沪宁高速公路呈“n”字型紧临宝华镇。宝华山中静卧了一座闻名遐迩的千年宝刹,拥有1500多年历史

2、的隆昌寺。下面,我就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宝华山的总体概况。宝华山,层峦叠嶂、逶迤环绕、形似莲花,主峰海拔437米宛如花蕊高踞群山之中,宝华山原名花山,因盛夏时满山石蒜黄花而得名,同时因古时“花”和“华”通用,亦称华山。南朝梁代高僧宝志和尚(句容人)晚年登山结草为庵,设坛讲经传教,致使此山名声大振,宝志圆寂后,为纪念这位开山祖师,改称华山为宝华山。宝华山为宁镇山脉第二高峰,其群峰之中,浅谷之坡藏着气势雄伟,建筑庞大的隆昌寺,宝华山寺庙周围36座山峰似36片莲花瓣,寺庙若莲房端坐其中。宝华山隆昌寺始建于南朝梁代,扩建于明代,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宝华山之所以成为我国佛教名山之一,是因隆昌寺在佛教

3、中属律宗,专门制定佛教法规,被佛教界称为“律宗第一名山”。 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世宗令宝华山律院住持、律师赴京放皇戒(即受御戒),宝华山的名望随之日高。该院先后授戒70余期,全国僧尼均来此受戒,因为正宗,不仅闻名全国,而且播誉海外。198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宝华山隆昌寺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隆昌寺是国内保留下来的一座最大的律宗道场,也是明、清以来影响最大的传戒道场,全国有百分之七十的僧尼来此受戒。特别是隆昌寺第七代祖师率众僧赴京参加放皇戒(即授御戒)以后,威望愈来愈高。据山志载:雍正十一年四月十九日(1733年)清世宗谕和硕庄亲王等:朕欲赐各省僧人一千五百众于愍忠寺受皇戒,尔等可寄信

4、与江南总督,令其将大宝华山住持速赴来京,其放戒所需执事之僧人,即着其拣选一并前来。其来京之期,于明春正月间起程,二、三月间到来即可。再着将主持放皇戒之意,传布在波所住各省僧人知悉,如有愿受皇戒者,亦着于明春来京。僧众受戒圆满之日,仍送其等回山。钦此。”住持即率宝华山120名执事僧,于次年二月奉召到京。他们到京后,除主持被多次引见,其余众僧被召见于便殿和圆明园赐予紫衣,御制佛经等物以外,首先谕将愍忠寺改为法源寺,而后命庄亲王送主持进法源寺,主法源席,开三坛大戒。登坛之时,感堂殿放光五色宝光,上冲霄汉。观者如堵四方,最后上谕:宝华山执事僧一百二十众及新受皇戒僧一千八百一十九人,每班十人,次第引见。

5、名义上是受皇戒,实际上是宝华山和尚授戒。从此以后宝华山名声大振,成为全国授戒名寺。每年冬春传戒。各地求戒僧众峰拥而来。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一次开戒,云集受戒者达1200余众;1955年农历三月初一举行授戒,来自12省求戒者达289人,历时18天;1957年11月举行授戒,来参加受戒的僧尼有996人(其中印度僧1名)。据不完全统计,宝华山律院先后授戒七十余期,“得戒僧徒遍于天下,以数十万计。”凡在宝华山受戒,取得隆昌寺戒牒者,走至全国名山、古刹都会受到热忱接待。改革开放以后,已成功举办 1955、1957、1992、1996、2003、2007、2009、2012年八次受戒活动,受戒僧尼2

6、000多人,海内外得戒弟子2000余人。隆昌寺非但闻名全国,而且在东南亚国家佛教界也享有一定盛誉,慕名来此礼佛、受戒的很多。日本、泰国、缅甸、印度等国都曾向隆昌寺赠送过玉佛、石佛和铜磬等法器。千百年来,众多文人墨客,著名僧侣,游览宝华山,写下了200多首赞叹诗词。清代康熙、乾隆皇帝曾临幸于此,御书匾额,吟诗联句,赐银赠物。尤其是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上宝华,六上隆昌寺,留下了“乾隆寻父” 、“见月迎驾”等传奇故事。乾隆寻父在清朝的历史上,清高宗乾隆皇帝分别于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和四十九年六巡江南,这就是著名的“乾隆六次下江南”。南巡一般是正月十五前后从北京出发,由陆路

7、经直隶、山东到江苏清口渡黄河,然后乘舟沿运河南下,经扬州、镇江、常州、苏州进入浙江。再由嘉兴、石门抵杭州。回銮时,绕道江宁(南京),祭明孝陵,于四月底五月初返京,往返水陆行程共5800余里。每次南巡他都要登临宝华山,并赋诗、题字、植松、赐银赠物。正如在六下江南沿途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那样,乾隆在宝华山也留下了很多民间传闻。有的说,乾隆是天上“游龙星”下凡,在宫里坐不住,老爱下江南游山玩水;有的说,乾隆屡上宝华山是来密访他的生父陈阁老的;其中说法颇多、影响较大、流传较广的是“寻父说”,使乾隆的出生充满神秘传奇色彩。不过,经考证,这一传说和乾隆在浙江海宁的寻父传说如出一辙,是文人的牵强附会和民间传说

8、的以讹传讹。 乾隆的父亲(隆昌寺的烧火和尚,面容粗陋不堪,乾隆皇帝来到隆昌寺,所有人都下跪迎驾,惟有此和尚不下跪,只是将鞋子倒放,火钳张开来放在地上。当时乾隆皇帝很生气,寺庙的主持忙出面为他求情,此和尚疯疯癫癫,请皇帝不要跟他计较。事后,乾隆皇帝返回途中,细细想起,觉得事有蹊跷,“鞋子”用当地方言讲与“孩子”谐音,鞋子倒了,就是孩子到了,火钳张开来放在地上,正好摆出一个“父”字,此时才意识到那位粗陋不堪、疯疯癫癫的烧活和尚原来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不过,这只是民间的传闻,并没有多少真实性。乾隆为何六上宝华?从清史研究和佛教研究的角度看,乾隆六上宝华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笼络人心,显示皇帝对

9、宗教的关心。乾隆四登宝华山时,作诗赞誉宝华山隆昌寺:“梵宇宝华阳,庄严殊胜常;石坛授五戒,铜殿压诸方。” 不仅描绘了隆昌寺“庄严殊胜常”的外部形象,也肯定了律宗在佛教中“授五戒”、“压诸方”的地位,借助宝华山律宗的这块金字招牌,用以笼络大江南北的律宗信徒,从而从思想上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第二个是偏爱宝华山迷人的景色。乾隆在欣赏宝华秀丽美景的同时,还探究了美景形成的原因,并将宝华山与钟山进行了比较;“峰岭因何秀,秀因泉石遭。恰宜耆域扩,底较蒋山高。”可见,乾隆对宝华山景色是有相当研究的。第三个是体察宝华山的民情。乾隆诗云:“宝华深秀处,问路记吾曾。是日观民暇,青春佳兴乘。”这些诗句为我们描绘了一

10、幅乾隆宝华观民图:青春季节里,宝华深秀处;乾隆带领随从,一边问路,一边回忆,一边观察民情。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走出了高墙深院的紫禁城,徜徉于宝华的山水之间,乾隆的兴致是何等之高!见月迎驾据说,乾隆皇帝上宝华山,每次都先到下院龙潭定水庵住宿。有一次来龙潭,早晨起来更衣沐浴,洗漱,小沙弥打来盆水给乾隆净面,水碧清的,乾隆正要净面,忽然见到脸盆里一轮明月在晃动,他感到有点奇怪,也没有在意,净面后,吃过早饭上山了。到隆昌寺山门时又不见和尚出来迎接?见月说:我在下院就迎过驾了,万岁,你在下院净面时可曾看到月亮,小僧法号叫见月,那时我就迎接你了。乾隆听后说:噢,是这么回事。二、将军洞该洞是开国上将许世友将军

11、所掘的煤洞。许世友将军任南京军区司令员,防守东南,文革期间,率工兵和南京学生驻屯宝华山,挖掘江南煤田,并发誓要改变“北煤南运”的现状,将军洞即为当年挖煤巷道。然而宝华山的地质不蕴良煤,历时四年,挖洞深700余米,只挖到一点但煤量不足,后来停止挖掘,仅留此洞。三、自然保护区及其珍稀树种宝华山自然保护区于1984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占地面积115公顷,是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保护区地处北亚热带中部,气候四季分明,热量充裕,无霜期长,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其地带性森林植被是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具有浓郁的森林氛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已知的维管束植物共有1

12、24科352属529种,种子植物的种数为欧洲植物种子数的1/4,其中不乏珍稀宝贵的树种,如宝华玉兰、白玉兰、紫玉兰、宝华鹅耳枥、糙叶树、铜钱树、紫楠、青冈栎、银杏等,下面我给大家一一介绍。1、宝华玉兰江苏省植物名片:宝华玉兰是宝华山镇山之宝,也是江苏省植物名片。其祖先诞生于300万年前的新生代,历经气候骤变,冰川浩劫而不灭,被人们称为研究自然历史的“活标本”。1932年,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郑万钧来宝华山考察时发现了它,并定名为宝华玉兰。神秘的宝华玉兰令人捉摸不透,因为它的母树只分布在句容宝华山上(现存的其他宝华玉兰均为后期人工繁殖),而且更绝的是,它只生长在北坡,海拔必须是220米左右,离开这

13、个环境就很难生存。它们稀稀散散地生活在各种阔叶林中。因为山坡下的灌木层不断被破坏,新苗更是微乎其微。这宝华玉兰种族生存的危险指数不断升级,1991年中国植物红皮书中,宝华玉兰被列为国家级III级濒危种,而在1999年8月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宝华玉兰已被列为国家II级濒危种植物,等到了2004年,中国植物红色名录中已将宝华玉兰列为极危种,这意味着这种物种有从地球上消失的极大可能。在宝华山仅有成年的宝华玉兰38株(包括未成年在内共149株),比大熊猫的数量还稀少,还濒临灭绝,因此被专家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同时经研究发现全球“腰最粗”的宝华玉兰也在宝华山。宝华玉兰属于亚热带性

14、植物,落叶小乔木。每年早春三月,于春寒料峭中先开花,后发叶。花朵多而大,花瓣有9片,像汤匙,不同单株花色还有变化,花中部以下是紫红色,中部则是淡紫红色,而到了上部就是白色,长有78厘米。花开放的时候非常香,能顺风飘出好远。花瓣白色,莹若冰雪,基部紫红色,花香浓郁。叶为悬胆形,树皮灰白色。花谢结籽,满树翠叶,至冬落尽。其籽艳如红玛瑙,被紧裹于长条形灰色外皮花房室内。宝华玉兰木材大都通直细致,是良好用材;其花还可制香精和作药用、食用。因花朵美丽,园林观赏价值高,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紫楠:樟科乔木,高达20米;树皮灰色,纵裂;芽、幼枝、叶背面及叶柄密生锈色绒毛。叶倒卵形至倒被针形,长821厘

15、米,宽48厘米,顶端尾尖,基部楔形,表面叶脉凹下,背面网状脉隆起,微被白粉。圆锥花序生于新枝叶腋,密生棕色或锈色绒毛。果椭圆形,果柄有绒毛。花期56月,果期1011月。产于南京、句容、深阳、宜兴、苏州等地,生于较阴湿,排水良好的山坡、谷地的杂木林中;分布于长江以南及西南地区。木材纹理直,结构细,材质中等,供建筑、造船、家具并可做绿化树种等用;种子可榨油,供工业用;根、木材、叶可提取芳香油。3、青冈栎:壳斗科常绿乔木,高达20米。叶互生,集枝顶,革质,椭圆形,倒卵状椭圆形,叶顶具短渐尖头,叶基宽楔形成圆形,叶中部以上具齿。雌花数个生枝顶叶腋。壳斗碗形,径1厘米左右;坚果椭球形,长1.2-1.7厘

16、米,径1厘米。喜生于微碱性或中性的石灰岩土壤上,在酸性土壤上也生长良好。深根性直根系,耐干燥,可生长于多石砾的山地。纹理直,结构细密,质重,抗压,耐磨损,抗冲击,由于其木硬似铁,古人称之为降龙木。4、宝华鹅耳枥:桦木科乔木高10-15米。叶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9-15厘米,宽3-4.5厘米,顶端长尾状,边缘具重锯齿,每2个大锯齿之间有4枚小齿。5月开花,雄花序单生;苞鳞披针形,顶端微凹。果序总状下垂,长4-10厘米,宽2-3厘米;序梗长2-3厘米;果苞在序轴上排列疏松,长1.5-2厘米,3裂,内侧基部的小裂片近卵形,内折,外侧基部的裂片呈齿裂状,中裂片斜卵状披针形,外缘具数枚粗齿,内缘全缘。

17、小坚果宽卵形5、糙叶树:榆科乔木,高达20米,树冠圆头形。叶卵形至狭卵形,长510厘米,宽26厘米,顶端渐尖,边缘基部以上有单锯齿,两面粗糙,均有糙伏毛。花小,单性同株;雄花成聚伞状伞房花序,生于新技基部的叶腋;雌花单生于新枝上部叶腋。核果近球形或卵球形,紫黑色,长约8毫米,有平伏硬毛;果柄较叶柄短,很少近等长,有毛。花期5月,果期10月。 产江苏各地,生山坡林中; 茎皮可制纤维;叶做土农药,治棉蚜虫;木材坚实耐用,可制农具。6、铜钱树:鼠李科落叶乔木,高可达15米;树皮暗灰色,剥裂状;小枝无毛,无刺或有刺。叶片宽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411厘米,宽258厘米,顶端短尖或尾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

18、稍偏斜,边缘有细锯齿或圆齿,两面无毛。聚伞花序无毛,顶生或兼腋生;花黄绿色,直径约5毫米,无毛。 花期5月,其果实生得十分别致,有两个弯月形的膜翅相互连结,中央包围着种子,直径235厘米,无毛,紫褐色。远远望去,树上仿佛吊着一串串的铜钱,风一吹,哗哗作响,因此而得名。果期910月。铜钱树产于南京、句容、宜兴,生山地林间,也有栽培。 树皮含鞣质,可提制拷胶。可作枣的砧木。和我们吃的红枣是同宗兄弟。7、银杏:除了刚才介绍的树种外,宝华山的银杏也很有名气。例如,隆昌寺周围有银杏27株,树龄在370年以上,最大胸径96厘米,高27米。拜经台有2株,铜山寺有3株,东葛庵有l0株。银杏属银杏科,(本科仅1

19、属,1种),落叶乔木,高达40米,树皮淡灰色,老时纵直深裂。银杏在唐代前及至唐代叫“鸭脚”,至宋代名为“银杏”,元、明代称“白果”。银杏为新生代第四纪冰河时期孑遗植物,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在自然界变化中,恐龙变成“化石”,而银杏却幸存下来;它一到秋天满树金黄;又被称为“金色活化石”。银杏把自身的叶、木、种子、花、甚至根都贡献给了人类,或食用、或药用、或食疗、或美容护发;是中国特有珍稀名贵树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自然保护区内还有6棵御道松,据记载是乾隆6下江南6上宝华山亲手栽植的,该松在1999年还有3棵活着,最粗的胸径59厘米,树高20米,但后来这3棵树也相继枯死,但树干现在还在。宝华山还

20、是天然的野生动物栖息地,拥有豺、狼、獐、狐、果子狸、水獭,松鼠,山雀、画眉等上百种动物。在莲花池、龙池等处还可见到恐龙时代的古生物蝾螈。江苏省动物名片中华虎凤蝶也存在于宝华山,一般在五月份出现。四、宝华山佛教文化和隆昌寺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后,经历代帝王大力提倡,于南北朝形成鼎盛,隋唐时期,汉传佛教形成八大流派。(一) 八大宗派三论宗(又名法性宗,栖霞寺)、唯识宗(又名法相宗)、天台宗、华严宗(又名贤首宗)、禅宗(少林寺)、净土宗、律宗、密宗等八大宗派(都属于大乘佛教)。 Error! No bookmark name given.(二)律宗简史1、何为“律宗”律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因着重

21、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因依据五部律宗的四分律建宗,也称四分律宗。因道宣住终南山,又有南山律宗或南山宗之称。实际创始人为唐代道宣。2、戒律起源相传释迦牟尼在世时,为约束僧众,制定了各种戒律。但他强调“无犯不制”,并不预先制定戒律,而是有人犯了过失,遭受外人责难之后,才由弟子们禀告释迦牟尼而由他制定。佛教戒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道德规范,而不是“佛教的法律”。第一次佛教集结时,由优婆离诵出律藏。其后因佛教各派对戒律的理解不尽一致,所传戒律也有所不同。西汉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西域大月氏(公元前2世纪以前居住在中国西北部、后迁徒到中亚地区的游牧部族。在中国先秦时代的古籍中,或译作禺知、禺氏、牛氏

22、等,后来也有译作月支的)使臣伊存来潮,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这一事件被后世称为“伊存授经”,是佛教开始传入中国的标志。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五九至七五年),由于明帝夜梦金人,于是派遣使者秦景,张骞等十二人西行求法,礼请中印度僧迦叶摩腾、竺法兰賫(ji)持佛经来中国洛阳,译出四十二章经,并兴建中国最初的佛教寺院白马寺,佛教由此初传中国。此后至曹魏嘉平元年(公元二四九年),期间一百八十余年,虽有经藏的传译,独缺律典。这时期的僧侣只有剃发染衣,以别于俗人,并没有受戒的仪式。曹魏黄初三年(公元二二二年),中印度僧侣昙摩伽罗(又称为昙柯伽罗)尊者来到洛阳,得知中国缺少律法的传承,遂

23、发源弘扬律法。嘉平二年(公元二五O年),昙摩伽罗译出僧祗(qi二声)戒心一卷,并敦请十位梵僧建立羯磨法,举行传戒大典,开十大僧传戒的先河,为中国传授戒法之始,昙摩伽罗尊者因此而成为中国四分律宗的开祖。曹魏正元(254526)中,安息国沙门昙谛来洛阳,译出昙无德羯磨,从此中国僧众受戒即此作法。3、律宗形成与发展北魏孝文帝时,法聪在平城讲四分律,并口授弟子道覆作四分律疏6卷,内容只是大段科文。因此法聪被认为是四分律师。及至慧光造四分律疏,并删定羯磨,始奠定该宗基础。慧光弟子道云传道洪,道洪弟子智首,慨叹当时五部律互相混杂,即研核古今学说,撰五部区分钞、四分律疏,影响很大。智首的弟子道宣,专研律学。

24、继入终南山潜心述作,著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四分律删繁补阙(que四声)形式钞、四分律拾毗尼义钞、四分比丘尼钞,后被称为五大部。他在终南山创设戒坛,制定佛教受戒仪式,从而正式形成宗派。与此同时弘扬四分律的有相州(今河北临漳境内)日光寺法砺,他和慧休合撰四分律疏、羯磨疏等,开创了相部宗。又有西太原寺东塔怀素,曾入玄奘门下,撰四分律开宗记,采用新译的说一切有部大毗婆沙论、俱舍论等论的解释,批评法砺四分律疏。后又撰新疏拾遗钞、四分僧尼羯磨文等,开创东塔宗。南山宗、相部宗和东塔宗后被称为律宗三家。其间互有争论,尤其相部宗和东塔宗争论最烈。嗣后相部,东塔两系逐渐衰萎,只南山一系传承独盛

25、,绵延不绝。道宣三传弟子鉴真传至日本,唐天宝十三载(754),鉴真在日本当时的都城奈良东大寺佛殿前筑坛传戒,弘扬戒律,是为日本有律宗之始。按照四分律宗自己的传承,道宣(谥号“澄照”)是第九相,前面还有昙无德、昙摩迦罗、法聪、道覆、慧光、道洪、智首八人。道宣以后,一次传周秀、道恒、省躬、慧正等,至宋代允堪、云照而再盛。云堪据道宣四分律删繁补厥行事钞作会正记,其再传弟子云照著行事钞资持记,会正记持异议,因之南山宗在宋时又分为会正、资持两派。元明之际,衰萎几至无闻。明末清初有如馨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灵谷寺传戒说律,南山宗有得兴。如馨弟子寂光在金陵宝华山建律宗道场。再传读体、戒润。读体继承寂光法席,以

26、十誓励众,共同遵行,以律受戒,结戒安居,著作甚多。弟子最著名的有德基、书玉,两人均有许多著作。德基以下有真义、常松、实咏、福聚次第相承。其中福聚于雍正十二年(1734)奉诏入京,主持法源寺,大宏律宗,著有南山宗统等。其下有性言、圆先、明如、定静、慧皓、海然、印宗、发圆次第相承。另外戒润曾弘律于常州天宁寺,法流不祥。民国时著名律师有弘一等。4、律宗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律宗的主要思想在于戒体论。律宗分析戒律,总有四科,也就是“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科,这是依据戒律的精神而分。(1)戒法,是佛陀所制定的各种戒律,是众生的轨范。持戒能够增长禅定及智慧,免于沉溺于生死苦海,是解脱的途径,出

27、离生死的要道。(2)戒体,是弟子从师受戒时所发生而领受在自心的法体。即是由授受的作法在心理上构成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自然守护身心,是戒律的根本精神。(3)戒行,是受戒后随顺戒体防止身、口、意三业造罪的如法行为。(4)戒相,是由于戒行坚固而表现在外威仪,可作为轨范的相状。这四科之中,以“戒体”最为重要,戒体是一切止恶修善的内在力量。如果缺乏“戒体”为内涵,则戒律就容易流于形式化的戒条。如果戒律的精神不实践于行为,则形同虚设,对生活一点也产生不了作用。因此,戒律虽分为四科,其精神是一体的。受持戒律,要将这四者充分发挥,将“戒体”蕴涵于内心,将“戒行”实践于行为,则能庄严仪表,受人爱敬。5、律宗的祖

28、庭在哪?在佛教中,被称为律宗祖庭的寺院有:丰德寺、净业寺、大明寺、隆昌寺。丰德寺,位于陕西长安县西约29公里的终南山,当年道宣法师即是在该寺著四分律行事钞,创立了南山宗。净业寺,坐落在陕西省长安县十三区红庙乡。唐时高僧道宣初住终南山,后移居此处住持,弘传律学,盛极一时,该寺遂成为我国佛教律宗祖庭之一。现寺外有道宣法师的灵塔。大明寺,在江苏扬州市,原名栖灵寺,唐时称作大明寺,清朝时改名法净寺。建于南朝刘宋大明年间(457464)。唐开元年间律宗著名高僧鉴真和尚(688763)东渡日本前,住持此寺。1980年鉴真和尚回国巡礼,恢复大明寺名。1983年国务院确定大明寺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隆昌

29、寺,位于江苏句容市的宝华山,明崇祯十一年(1638),寂光法师(15791645)建戒坛于宝华山,大弘律宗。后有见月律师(16021679)、德基等,主持此山,弘扬律法,使传戒规范严整完善,是近代影响最大的传戒重镇。此后,全国各地寺院的受戒仪规,皆以宝华山隆昌寺的传戒正范为蓝本。宝华山隆昌寺也成为律宗的祖庭。6、律宗在宝华山的弘扬(1)位于江苏句容的宝华山隆昌寺原为禅宗道场,齐梁间宝志公曾在此弘法;明嘉靖年间,由普照禅师复建宝华庵;明神宗万历年间,由妙峰法师主持道场,敕建铜殿,并赐匾额“护国圣化隆昌寺”。(2)隆昌寺律宗法脉可追溯至古心如磬律师。自唐代道宣律师大力弘扬戒律,使律法真正在中国广泛

30、传播后,其南山宗传承20余代后变渐告寂息。直至古心重振律法道场,并在金陵古林庵、灵谷寺、栖霞寺、甘露寺、杭州灵隐寺、常州天宁寺弘演宣讲,四方向应、僧尼云集,南山律法再度兴起,古心律师也被赞为优婆离再世,为中国律法中心之祖。(3)古心圆寂后,其弟子分散各地,弘扬戒法,化导一方。寂光三昧承嗣最晚,他在宝华山创建律宗道场时,离古心圆寂已有22年。但他绍述杰出,是古心弟子中成就最为显著的一个,三昧大师在崇祯十一年(1638)登宝华山,次年开创律宗道场,为宝华山律宗初祖。自建立南山律宗门户后,鼎新旧业,仿东林莲社,建千华社,四方修行徒众,响应云集,由他主持的戒席达百坛之多,受戒弟子遍满天下,宝华山律法也

31、得以深入人心。清初顺治进士笪(da二声)重光奉敕题书匾额“律宗第一山”,给予这个律宗道场以极高的评价。(4)宝华山第二代祖师读体见月继承法席后,整肃道场,革除弊端,立规约十条,勒石铭记,警戒同修“一事一法,必遵毗尼”,苦心惕励,护持正法。顺治六年(1649年),有徒故悔僧规,见月为严肃戒规,建立木戒坛,此为宝华山建坛传戒之始。至康熙二年(1663年),他又将木戒坛易以为石,并亲自设计样式,周遭以层栏护之,承以莲座,手绘精美花纹,工匠依型镂刻。现在宝华山的石戒坛就是依其旧址复建的。(5)德基定庵承继宝华山第三代祖席,他不仅律己甚严,且著述颇丰,著有羯磨会释、比丘尼戒本会议,在完善律学方面做出了巨

32、大贡献。他还辑宝华山志十二卷,为宝华律宗有专志之始,详载了宝华律宗法脉承传的始末。(6)清雍正十二年(1734),在宝华山第七代祖福聚文海律师应诏入京,大开皇戒,广布天下,乞戒学徒多达1819人。雍正皇帝又下令将京城愍忠寺改名“法源寺”,并命文海担任主持,直至乾隆十年(1745)方得归山。文海主持宝华山戒席30年,得戒学徒数逾10万,20余弟子主席于南北丛林,南山律宗赖以大兴,也使宝华山一脉,不再局限于南方,从此分灯北方,成为全国性的律宗。此后宝华山一直是中国戒学的中心,法脉从古一直传承至今,当今天下丛林传戒,多依循宝华山的戒坛仪规。宝华山戒坛是至今依然在传戒的古戒坛之一。(7)太平天国时期,

33、宝华山遭破坏甚大,重建后,盛况不复,南山律藏真脉曾一度失传。民国初年,弘一大师发大誓愿,以毕生精力,护持南山律宗。他遍考中外律丛,研究校正道宣的三大部(即四分律删繁补缺行事钞、四分律合注戒本疏、四分律删补随机摩羯疏)及其他律藏,使南山律法得以发扬彰显。 7、宝华山历代祖生平道宣在终南山所创南山律宗的正脉。据中国佛教史记载,道宣在终南山始设戒坛,制定授戒仪式,但据地方志记载,隆昌寺开山祖师宝志和尚系我国最早开设戒坛的高僧,比道宣约早140多年。(牌匾:律宗第一名山的解释)宝志(公元418年-514年),生于东晋末年,历宋、齐、梁朝,为当时著名的释门人物。其时,封建统治者正大兴佛教,宝志的化身:“

34、济公活佛,观音菩萨”。 故有关宝志的资料竟成了“志怪小说”的素材,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济公活佛。据宝华山志载:一日,当地妇女朱氏“闻古木鹰巢中儿啼,梯树得之,举为子。面方,莹澈如镜,手足皆鸟爪。”据此看来,宝志似乎是天上掉下来的。其母看其没有人样,于是送宝志入佛。宝华山因宝志最早登山讲经传教而得名,宝志圆寂后,山庵逐渐冷落。明崇祯年间,南山宗律祖三昧(寂光)定居宝华山隆昌寺后,大修寺宇,创设戒坛,改建山门,结“千华社”,宏扬戒律,兴建殿、楼、堂、台、庵、院等不下千间(俗称九百九十九间半),召来四方僧众,日供万人食宿,自此名声大振,播扬海内,故三昧被尊称为千华第一代祖(席)。第二代祖见月(名为释

35、读体)律师,慕三昧之名,来到隆昌寺,师从三昧,勤修苦炼,讲经析义,博得僧众叹服。继席后,以十誓励众,共同遵行。重建大殿群楼,改建戒坛(木改石),依律传戒,结界安居,使隆昌寺成为最有影响的佛教律宗传戒道场,宝华山被尊为律宗第一山。相传宝华山第七代祖文海本是寺中一个挑水种菜的粗陋不堪的和尚,但有“慧根”。山中第六代祖圆寂后,韦驮菩萨显灵,示意众僧,让文海做了第七代祖,年轻的文海继位后,备受大和尚的捉弄,痛苦不堪。无奈之下,他用草绳将自己和韦驮绑在一起,准备和他同归天国。不料三天后,他竟大彻大悟,从目不识丁的文盲一下变成了聪慧无比的高僧文海本名释福聚(所有佛家弟子都姓释,与佛祖释迦牟尼同姓,如少林寺

36、主持释永信),宝华山律宗第七代祖师,一生“苦志维持、潜心讽诵”、“精究读大律部”,尤以雍正十二年奉昭入京,主法源席,传授皇戒,使得宝华山名声大振。其弟子南北主席者二十余人,并主持重修宝华山志。经过数代高僧坚持不懈的努力,隆昌寺终于成为了海内外规模最大、影响面最广的律宗传戒道场。同时使佛教律宗得以弘扬广大,也加强了与世界各国佛教界的广泛联系,扩大了中国佛教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为弘扬和繁荣佛教文化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三)隆昌寺路线:戒公池-银杏-山门-卧佛殿-韦驮殿-西方三圣殿-千手观音殿-白玉药师佛殿-法堂-大雄宝殿-祖堂-戒坛-铜殿-无梁殿-斋堂、千人锅1、隆昌寺简介:始建于南北朝梁代天

37、监元年(公元502年),原名千华寺、千华社,自高僧宝志创寺以来,已逾1500余年,建筑雄伟,有999间半之称。现在因数年战火,隆昌寺的房子已不足百间(据说是99间半)。据宝华山志记载,“宝华律宗为金陵四百八十人梵剎最上者”。明万历33年(公元1605年),高僧释妙峰奏请扩建获准,明神宗赐“护国圣化隆昌寺”额,遂为“隆昌寺”,是近代最大的传戒道场,盛名海内外。现在我们走进气宇轩昂、风格独特的隆昌寺。隆昌寺属典型的明清建筑,被宝华山三十六座山峰环保,周围还有10多处庙庵和人文景点。由于寺庙建在山坳之中,史称“山为莲花瓣,寺在莲花中”。古寺被青山环抱、古木掩映,常年云锁雾照,清静绝尘,盛夏无暑,真乃

38、佛门名剎。历代高官贵人、名流雅士纷纷登山浏览,留下千古佳句,诗文百余篇。梁武帝、清康熙、雍正、乾隆皇帝都曾驾临,史载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上宝华山,六进隆昌寺,留下千古传说。至今寺内还珍藏着钦定镇山玉印,皇帝用过的万寿枕头、九龙杯(据心平说存在建行保险柜)和光绪年间铸造的可煮千斤大米的5口铁锅及铜殿、无梁殿等。宝华山名扬海内外,隆昌寺在国际佛教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2、宝华山“四大怪”: 戒公池水无涨落、山门朝北开、“活”的韦驮能消灾、和尚尼姑在一块。(带团过程中省去)同一山上既有庙宇又有庵堂的并不少见,但同一寺院内既有和尚又有尼姑的就并不多见了。尼姑、和尚住一块主要是因为隆昌寺是律宗寺院,与

39、普通的寺院有所不同,即传戒既传比丘又传比丘尼,尼姑来此受戒住在师姑楼(现为文殊阁),戒期40天左右(过去为一年,上半年来的下半年受戒,下半年来的,来年春天受戒)。这就形成了尼姑和尚在一块的怪事了。隆昌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僧尼同修的寺院。3、戒公池:池壁写有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佛陀的教诲。原句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前两句就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意思。第三句中的国土是泛指十方三世各个国土,以无量功德装饰,即成庄严妙相佛国之土。第四句的有情是指有情众生,众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情众生,如木石水土等,一类是有情众生,如人畜及六道。单说就是:恶止;善行。而恶止善行就是

40、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也即是庄严我们生存的空间环境、利益帮助身边所有的人。)。劝导世人多做善事,也是当代修行之人所追求的目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呢是宝华山的放生池,佛家讲究的是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戒杀生,劝解世人放化活物来抵赎自己的罪过,一般信徒所放养的以龟、红鲤鱼等为主。大家仔细看,池里有很多的红鲤鱼、龟鳖等,另外,池内还生活着巨红鲤鱼、巨蚌、巨鳖等。一般一进寺庙从他放生池的规格就可以看出其寺庙的规模,大家看我们宝华山隆昌寺的放生池长、宽均为30余米,四周用石块垒砌,该池是明朝三昧和尚建造的,这样的规格是在寺庙里面是比较大的规格。宝华山的放生池是有名字的,叫戒公池,据山志记载,潭龙与江神曾化为人形

41、,自愿来为宝华山第一代祖三昧法师护戒,被三昧呼为“戒公”,戒公池由此得名。宝华山有四大怪,第一就是这戒公池水大旱不干,大雨不涨,水位始终保持在一定高度。大家看池中有怪石,露出水面,人称象鼻石,传说此石能够随着池水涨落而升降。石上有树,名曰婆罗,枝繁叶茂,四季常青,但始终只有一米多高,只有大拇指头粗细,世所罕见,叹为奇树。(此树80年代被盗)池中的这尊是观音菩萨。4、银杏传说:大家看,戒公池畔有20多棵银杏树,最大树身周长3.2米,高30多米,我们看这两棵一起的并肩四百多年了,好象共结连理枝的样子,可是从来就没有挂过果,也许大家会问这是为什么呢?这里有个传说,传说当年第二代祖见月法师开坛受大戒,

42、要聚集500罗汉才可以,当时一点人数只有498个还差两个,这时我们宝华山山上有个乌龙洞里面住一条乌龙,和佛教的护法神韦驮就化做人型披着袈裟,来参加受戒,见月法师眼光犀利,发现这两个黑面的和尚不是凡人,就拿起惊堂木大呼,非人类不准入内,乌龙和韦驮就吓得跑了出去,在这两棵树的位置脱去袈裟化成原形跑了,后来寺里的和尚也跟着追了出来,根据跟踪才知道是山里的乌龙和韦驮,就在两个袈裟下面后来长出两棵银杏,由于是乌龙和韦驮的化身所以一直都不结果。5、山门:隆昌寺山门非常独特!隆昌寺的山门是朝北面开的(准确来讲是西北),这又是我们宝华山的一怪(山门朝北开)。而在我们中国,不管是皇宫、官府衙门、寺庙还是民房的大

43、门都是座北朝南略偏西,这叫向阳宅地。为什么隆昌寺的大门是朝北面开的呢?关于隆昌寺正门朝北的原因,传说是因为当年皇帝由北边上山,为迎皇帝,所以改寺门朝北。还有一说法讲该寺北临长江,过去陆路交通不发达,香客都由江上来宝华山,为方便江上来的香客,所以寺门朝北,面向长江。(实际解释:此处说法也算正确,据考证,当时来讲隆昌寺山门朝南,隆昌寺后面往会所方向有两个石狮子的位置,后来由于隆昌寺不断扩建,寺庙南边的房子抵到山下,进出大门有点不便,于是改在北边)隆昌寺的寺门不仅是朝北开的,而且门洞还特别小,这并不是说我们的寺庙小,隆昌寺当年有庙宇999间半,这样的规格是很大的了,原因主要是因为隆昌寺是属于律宗,宝

44、华山有“律宗第一名山”之称,隆昌寺也被称为律宗第一,是以传戒而闻名,研究律法、清修为主,隆昌寺的戒律也是最完备、最严的,一般人是不能随随便便进出的,所以比较小。还有一说是,该寺的僧人功课很多,为使寺院安静,故将山门造的偏僻,以避免干扰,所以民间一直流传一句:围着庙宇转,不见有山门;听得念经声,不见有僧人。山门屋顶原来采用宋朝建筑升起的做法,即整个正脊成一条曲线,两端鱼尾上翘,显得高贵华丽,这个建筑在1990年修复时被改为清式,即整个正脊成一条直线,两端装饰螭吻(龙生九子之一)高大气派。山门悬挂七个金字“护国圣化隆昌寺”是明万历皇帝亲赐(现在的字是赵朴初重写的)。“护国”就是佑护国家,“圣化”还

45、是强调皇权,是圣上教化的,奠定当时隆昌寺超过国寺的地位。隆昌寺原名千华寺、千华社,自此以后称为隆昌寺。虽然历史上隆昌寺曾改名为慧居寺(清康熙12年钦命隆昌寺名为慧居寺,到了民国年间1933年,因国内局势需要,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传贤,就是戴季陶,与当时方丈妙柔融忍商量,将慧居寺名改回为护国圣化隆昌寺,因为有护国两个字!) 6、山门左右:旗帜:左为佛教旗帜:是美籍波兰人奥尔高特根据佛陀成道时,圣体放出六种色光,来制成佛旗:.蓝色,.黄色,.红色,.白色,.橙色,.前五色混合色。横的表示全世界人类和睦相处,纵的表示世界和平。右为国旗。毘(pi二声)尼久住 正法永昌门当户对:“门当”与“户对”最初是

46、指古代大门建筑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门当原本是指在大门前左右两侧相对而置的一对呈扁形的石墩或石鼓(用石鼓,是因为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人们以为其能避鬼推崇);户对则是指位于门楣上方或门楣两侧的圆柱形木雕或雕砖,由于这种木雕或砖雕位于门户之上,且为双数,有的是一对两个,有的是两对四个,所以称为户对。 用木头雕刻的户对位于门楣上方,一般为短圆柱形,每根长一尺左右,与地面平行,与门楣垂直;而用砖雕刻而成的户对则位于门楣两侧,上面大多刻有以瑞兽珍禽为主题的图案。 根据建筑学上的和谐美学原理,大门前有门当的宅院必有户对,所以,门当、户对常常被同呼并称。又因为门当、户对上往往雕刻有适合主人身份的图案,

47、且门当的大小、户对的多少又标志着宅第主人家财势的大小,所以,门当和户对除了有镇宅装饰的作用,还是宅第主人身份、地位、家境的重要标志。 后来门当户对逐渐演变成社会观念中衡量男婚女嫁条件的一个成语,现在反而被人忽略了其原来的意思。7、律宗第一名山:我门现在就进入隆昌寺的山门了,“律宗第一名山”是清代顺治进士御史笪重光的手笔,后来是我国的前任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可能大家都知道,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首先传来的是小乘佛教,后来唐代高僧玄奘西行求法,求来的就是大乘佛教,大乘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又分为八大宗派,像河南少林寺是属于禅宗,主要讲究坐禅与顿悟,南京栖霞寺属于三论宗、宝华山隆昌寺就属于律宗

48、。法律的律,这个宗派主要以研习和传持戒律而得名。隆昌寺1500年历史,自明清时期以来,宝华山逐渐成为全国最大的传戒道场,全国大约70%的僧尼都在此受戒。自宝志和尚开坛传戒比终南山道宣传戒早140年,称为律宗第一实不为过.8、众山点头:最早由康熙皇帝所题,后原字被毁,此牌匾为1985年赵朴初考察隆昌寺时重新题写的。众山点头蕴含什么意思呢?有两句古诗大家可能都知道,深山藏古寺以及唐代诗人杜牧写过的一句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隆昌寺为“四百八十寺”之最上者,同时也结合宝华山的山势,宝华山共有山峰36座,形式一个莲花瓣,寺院就像莲房一样端坐其中。名山就有名寺,众山点头,有众寺向我们隆昌寺致敬的意思,因为有很多寺庙的住持都是在隆昌寺受的戒,像南京的鸡鸣寺,扬州的旌(jing一声)忠寺还有香港的东普陀寺。同时众山点头也有众多的山峰像游客致敬的意思。9、隆昌寺整体结构:隆昌寺的布局与造型奇特,从大雄宝殿纵轴线向前延伸,到对面的大悲楼(韦驮殿)一侧是东寮房,一侧是西寮房,其结构方正,对称严谨,主次分明,回廊环绕,称之四合院,其建筑7240平方米,使用面积5752平方米。沿着北端西侧向东建造的有斋堂,下课堂小院,戴季陶小院,“戴母”小院,戒堂小院,铜殿和无梁殿小院,还有祖祠堂和师姑楼小院,这七个小院组成一个方形庙宇,有机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