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试卷要点.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94525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7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试卷要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试卷要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试卷要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试卷要点.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试卷要点.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试卷要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试卷要点.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数感:主 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计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2、符号意识: 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和( 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是(人类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 )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 必备的基本素养。 3、数学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的提高,促进学生(情感) 、 (态度) 、 (价值 观)发展。 5、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 ) 、 ( 普及 型 )和发展性 ) 。 6、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 教师教)的

2、统一 7、数学活动是师生(交往互动) 、( 共同发展)的过程。 8、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引导者 ) 与 ( 合作者 ) 。 9、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 ) 、 (自主探索 )与(合作交流 )也是数学学习的重 要方式 10、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和( 已有的经验 )为基础。 11、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 很大的影响。 12、数学课程目标,从( 知识技能 ) 、 (数学思考 ) 、 (问题解决 )和( 情感态度 )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具体阐述。 13、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四基”是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知识)

3、 、 (基本技 能) 、 (基本思想 ) 、 ( 基本活动经验) 。 14、课程目标提出了培养学生四种能力,即: (发现问题能力 ) 、 (提出问题能力 ) 、 (分析问题能 )和( 解决问题能力 )能力。 三、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A C.) , 树立模型思想。 A.运算能力B.思维能力C.推理能力 2、 标准使用“经历(感受)、体验(体会) 、探索”等认知过程动词表述( A ) 的不同程度 A.过程性目标B.知识技能目标C.学习活动 3、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C)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 学

4、活动的机会。 A.探究式B.自主式C.启发式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B)学段。 A.两个B.三个C.四个 5、 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 (B.) 、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等四个方面 的内容。 A.空间图形B.图形与几何C.几何与图形 一、选择题( 1-10 单项选择, 11-15 多项选择)(30%)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 (C)的过程。 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教教材B、用教材教 3、 “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 B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B、过程

5、与方法C、解决问题 4、 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C )A 成绩 B 目的 C 过程 6、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A)次。 A、一B、二C、三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C)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C) 。 A 组织者 合作者B 组织者 引导者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9、学生的数学

6、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 富于个性 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1、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使得: (BC )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C、兴趣 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ABC) 。 A、基础性B、普及性C、发

7、展性D、创新性 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 。 A、建立数感B、符号意识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D、初 步形成模型思想 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A、过程与结果B、直观与抽象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二、填空题。(45%)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综

8、合与实践。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 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6、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 何直观 与推理能力。 7、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 随机现象。 8、 “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 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9、 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 动

9、经验。 10、 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 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三、简答题。(25%) 1、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 融的有机整体。 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 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 和谐发展,有着重要

10、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 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2、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意义; 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 相对大小关系; 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 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 1、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 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

11、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 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4、 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答: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 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 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 有效发挥 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教师富有启 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 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 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填空(每空 0.5

12、分,共 20分) 1、数学是研究 ( 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 ) 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持续 )、(和谐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使得: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 (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 组织者 )、( 引导者 )与(合作 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 (数与代数)、(图形 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 综合

13、与实践 )四大领域; 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 (知识与 技能 )、(数学与思考 )、(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 (富有个性 )的过程。除 (接受学 习 )外,(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与(合作交流 )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 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 (验证)等活动过 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 须的数学的 “ 四基” 包括(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 ( 基本活动经验 ); “ 两能” 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

14、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 )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 (关注学生 个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 (演绎推理 )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 段多样化 )的关系。 二、简答题: (每题 5 分,共 30 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基本 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 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5、3). 了解数学的价值, 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 展创新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 数感” 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 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 数量 关系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

16、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 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4、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有哪六个方面?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 (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 预设” 与“ 生成” 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 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 段多样化的关系。 5、估算有哪三大特点?如何评价估算? 估算过程多样 估算方法多样 估算结果多样 评价:在上述前提下

17、, 估算没有对和错之分, 但有估算结果与精确计算结果的差 异大小之分。 简答题 怎样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答: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尽量大的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 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变单调乏味的被动学习为生动活泼的主动 学习。这应是数学教学一直遵循的原则,在课堂上,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走上 讲台,让他们讲,让他们讨论,使讲台成为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让愉悦的学习 氛围把学生带进乐学的大门,学生在课堂上能说出“我认为”“我还有补充”这 些语言,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 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习, 学生能提升自

18、信心, 并且敢于发表 见解,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沃土。 大力提倡合作学习 答:在学生学习数学问题中,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很好的形式,一道题放在小组 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阐述自己的意 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孩子, 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 如给同桌讲讲, 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 将所学知识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 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 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每个学生会获得各自不同的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答: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引导学生关

19、注现实社会现象,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把生活经验数学化, 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教师可以创新性地 融入一些生活素材,如:股票,利息,保险,储蓄,分期付款等这些数学问题。 结合教材教学内容,创设情景,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 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让学 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身边处处有数学, 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用已掌握的 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 怎样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 答: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 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 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

20、一方面, 有效发挥 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 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 创设情境, 设计 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 观察想象,推出猜想, 推理论证等, 都能有效的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逐步学会学 习。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答: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 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 提高学习效率; 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

21、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如何组织学生探索,鼓励学生创新 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 目的。 1、教学中运用知识迁移来培养学生创新 2、课堂上运用想象和猜想来引导学生创新 3、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质疑来调动学生创新 4、教学中运用实践活动来实施创新 5、教学中通过竞争和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在数学素质教学中, 针对当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根据数学学科 的性质和特点、数学教学的规律,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应成为数学教学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 一、填空( 30个空)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 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

22、 ( 全面 )、 ( 持续 )、 (和谐)地发展。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 )、( 普及性 )和( 发展 性 ),是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3、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 础上。 5、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6、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 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7、评价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法)的有力手段。 8、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 9、评价要关注学生的(

23、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 自尊心 )和( 自信心)。 10、教师要善于利用 ( 评价 )所提供的大量信息, 适时( 调整 )和( 改善 ) 教学过程。 11、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 挑战性活动。 二、选择题( 30 道)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D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 D )。 A、组织者 B、引导者 C、传授者 D、合作者 3、这次课程改革采取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方式,构建( D ) 结构。 A、文科课程 B、理科课程 C、综合课

24、程 D、分析课程与综合课程 4、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 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A ) 等四个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A、情感与态度 B、合作与交流 C、经历与体验 D 、技能与操作 5、评价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 B )、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A、评价过程系统化 B、评价方法多元化 C、评价过程简单化 D、评价方法优化法 6、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 C )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 分。 A、数据与整理 B、推理和证明 C、方法和语言 D 、计算与估算 7、在各个学科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 概率”( A )四个学习领域。 A、实践与

25、综合应用 B、分析与综合应用 C、推理与综合应用 D、操作与综合应用 8、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通过观察、( B )、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 A、技能 B、试验 C、操作 D、交流 9、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 C )四个方面。 A、技能与技巧 B、方法与过程 C、情感与态度 D 、合作与交流 10、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是( A )学段 中的目标要求。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11、 第一学段中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 ( D ) A、式与方程 B、数与式 C、

26、图形与位置 D、探索规律 12、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 A )、引导者与合作者。 A、组织者 B、传授者 C、探索者 D、分析者 13、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 C ),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 的数学教学活动。 A、生活习惯 B、学习习惯 C、生活经验 D、分析习惯 1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A )与共同发展 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学科之间 C、分析思考 D、合作交流 15、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 B )。 A、重要途径 B、重要方式 C、重要手段 D、重要过程 16、评价结果的呈现用采用( A )的方式。 A、定性描述

27、 B、语言描述 C、不定性描述 D、开放性描述 17、( C )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 重要资源。 A、教案 B 课标 C、教材 D、教具 18、教材编写应以( C )为基本依据。 A、学生 B、教师 C标准 D、师生 19、教材的编写要有利于( B )进行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 A、教师 B、学生 C、家长 D、师生 20、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 C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 A、学习方法 B、学习态度 C、学习状况 D 学习效果 21、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他能反应出学生 ( A ) 的历

28、程。 A、发展与进步 B、分析与应用 C、成长与提高 D 、探索与创新 22、数学知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材应反应各部分内在之间的联系与综合,这 将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 C )。 A、整体提高 B、整体进步 C、整体认识 D、整体发展 23、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 C )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 A、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 B、分析方式与综合能力 C、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 D、探索方式与合作能力 24、在第二学段中,教学时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 C )。 A、学法多样化 B、教法多样化 C、算法多样化 D 、作业多样化 25、学校可以开展课外数学小组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9、培养学生的 ( B ),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 A、操作能力 B、实践能力 C、应用能力 D、分析能力 26、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 A )持续、和谐地发展。 A、全面 B、片面 C、能力 D、智力 27、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适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 ( D )。 A、教学方法 B、分析过程 C、评价过程 D、教学过程 28、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 A )、好玩、新奇的事物。 A、有趣 B、直观 C、形象 D、好奇 29、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 A ) ,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A、估算意识

30、 B、计算意识 C、笔算意识 D、口算意识 30、教学过程促进了( D )本身的成长。 A、学生 B、教育 C、教学 D 教师 三、简答题。 1、数学教学改革的特点是什么? 答:( 1)、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是充 当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学习环境的营造者。 (2)、充分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3)、注重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 (4)、注重计算器与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 2、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 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2)、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教学时要注意那几个问题? 答:(

31、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3)、鼓励学生思考方法的多样性。 (4)、对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活动的评价应该以质的评估为主。 4、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 (2)、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具体要求要适当。 四、论述题。 1、数学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答:(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2)、设计和实施最有价值的数学。 (3)、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4)、提供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 (5)、

32、数学教学应注重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6)、数学学习评价目标的多元化与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7)、充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作用。 2、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答:一、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一)、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更好地促进 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 (二)、 促进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教学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1)、合理分组。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几个方面的因素, 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

33、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 (2)、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每次合作学习,教师都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 合作的要求。 二、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学中应 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 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师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 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的创新精 神的培养落到实处。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 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

34、要组成部分, (数学素养) 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 必备的基本素养。 3、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 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4、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 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 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数学课程标准 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具体阐述。力求通过数学学习, 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

35、本知识、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 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 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 、 (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 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 7、 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 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 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8、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

36、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 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 是创新的核心; 归纳概括得到 (猜想和规律) ,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 (随机现象)。 10、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 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 11、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在实施评价时, 可以对部分学生采取 (延迟评价) 的方式,提供再次评价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二学段可

37、以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2、“ 综合与实践 ” 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 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 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选择题 (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C) ,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A、探究式B、自主式 C、启发式D、合作式 2、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 ( B)(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 践)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A、空间图形 B、图形与几何 C、几何与直观 D、图形与直观 3、推理一般包括( C ) 。

38、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D、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 4、“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 B、二 C、三 D、四 5、在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速度要求(B) A、3-4 题/ 分 B、1-2 题/ 分 C、2-3 题/ 分 D、8-10 题/ 分 6、在第二学段知识技能方面要求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 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C )的意义。 A、分数 B、小数 C、负数 D、万以上的数 7、在第二学段情感态度目标中要求学生初步养成(D)、勇于质疑、言必有 据

39、等良好品质。 A、克服困难 B、解决问题 C、相信自己 D、 乐于思考 8、(B)的含义是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 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A、理解 B 、了解 C 、掌握 D、 经历 9、在设计一些新知识的学习活动时,教材可以展现(C )的过程。 A、“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 B、“经历收集数据查阅资料独立思考” C、“知识背景知识形成揭示联系” D、“合作交流实践检验推理论证” 10、(D )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 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 A、文本资源 B 、社会教育资源 C 、生成性资源 D 、 信息技术

40、三、简答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简述应用意识的含义? 答案要点: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 现实世界中的现象, 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另一方面, 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 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 用数学的方法 予以解决。 2、简述行为动词“探索”的基本含义? 答案要点: 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 寻求解决 问题的思路, 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 识。 3、简述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要点: 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

41、收集数据, 通过分 析做出判断, 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 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 一方面对 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 中发现规律。可见,在统计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非常必要。 4、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并处理好哪几个关系? 答案要点: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 抽象的关系;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5、简述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如何体现? 答案要点: 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通过恰当的问题

42、, 或者准确、清晰、 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 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注学 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 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 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案例解析(第1 题 2 分,第 2 题 6 分,共 8 分) 1、如右图,把三角形绕A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让 学生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并用数对表示出C点旋转后的位置。 从课程内容上看:所考察的上位学习目标是(在方格纸上将简 单图形旋转 90),(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2、李明和王佳在一起玩算“24 点”的游

43、戏,他们一共算 对 9 次。(1)两位同学算对的次数可能是多少?(请说明可以 采用什么策略并表示出两人可能算对的次数)(策略1 分,表示次数 3 分,共 4 分) 答案要点:可以采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能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地表示 出两人可能算对的次数。(策略1 分,列出完整的可能次数3 分) (2)请你解释为什么王佳不可能恰好比李明多算对2 次?( 2 分) 答案要点:只有当算对次数是偶数的时候, 两个人算对的次数可能都是奇数, 可能都是偶数, 这时王佳才可能恰好比李明多算对2 次。由于 9 是奇数,它是一 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的和,因此,王佳不可能恰好比李明多算对2 次。(只能用表 内数字说明

44、得 1 分,会用奇、偶性明确说明得2 分) 五、案例设计(第1、2 题各 6 分,第 3 题 10 分,共 22 分) 1、请举一例来说明是如何利用模型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每问2 分,共 6 分) 答:例题:笼中鸡兔共20 只,腿共 50 条,问鸡兔各几只? 分析与解:鸡和兔的只数是两个变化的量,鸡和兔的腿数是固定的量,当总 只数和总腿数确定时,可建立如下的数学模型表示它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鸡数+兔子数 =20 鸡数 2+兔子数 4=50用 X表示鸡数,用 Y表示兔子数,模型可简 化为: X+Y=20 解得: X=15 2X+4Y=50 Y=5 答:笼中有 15 只鸡,5 只兔子。

45、解答这类问题的模型是: 解答鸡兔同笼这一类问题的数学模型为:X+Y=n (m,n是常数) 2X+4Y=m 提醒:列表法和假设法都是算术方法,只能一个一个解决具体问题,而用代数建 立模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具有普遍性。) 2、请举一例来说明是如何利用几何直观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每问 2 分, 共 6 分) 答:例题:计算 1 2 + 1 4 + 1 8 + 1 16 = 李明算对的次数0 1 2 3 4 5 6 7 8 9 王佳算对的次数9 8 7 6 5 4 3 2 1 0 1 2 1 4 分析与解:观察数学发现,后面一个数是前 面数的一半, 联想到正方形可以象这样来分一分, 结果有意外的

46、发现。如图: 求四个分数的和就是求1 - 1 16 的差,结果为 15 16 。 几何直观的作用是 :数形结合是典型的几何直观思想的应用,化复杂为 简明。 (提醒:此题的例子很多,有两个特征:数形结合,化难为易。) 3、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2 页的内 容(见附件图,也可以事先准备好相关教材),它的学段目标 有:掌握必要的运 算技能;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 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 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 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7、。(每问5 分,共 10 分) (1)请就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4 题),分解出具体 学习目标。 答案要点: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 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经历同伴交流过程,能比较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算法;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在解决问题中了解数量关系, 归纳出总价 =单价数量。(学习目标的叙写可以采用“行为动词+核心概念”的 方式,情感态度目标可以写, 也可以不写, 关键是制定的目标便于后面的书面检 测) (2)请结合本节课学习目标,设计几种习题来检测学生目标达成情况,并 简要说明设计的意图。(要求学生5 分钟内能完成) 答案要点:可以设计这几类题目: 再现过程的填空题 (对竖式步骤的解析) ; 判断正误的说理题;有速度要求的对比题(含中间有0的乘法等);能归纳出新 数量关系或运用已归纳出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也可以设计其它类 的题目,但注意与学习目标对应。) 1 8 1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