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湖南省衡阳市五校高三11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95506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7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湖南省衡阳市五校高三11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5届湖南省衡阳市五校高三11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5届湖南省衡阳市五校高三11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5届湖南省衡阳市五校高三11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5届湖南省衡阳市五校高三11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湖南省衡阳市五校高三11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湖南省衡阳市五校高三11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pdf(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衡阳市 2015届高三 11月五校联考 (衡南一中、衡阳一中、祁东二中、岳云中学、衡阳市一中) 历史试题卷 时量:90 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的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 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的嬗变。在此,“制度的重新构建”指 A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 B重新确立以血缘为核心的宗族关系 C巩固华夏国家的礼制 D 提倡自由平等

2、的观念 2 王家范在 中国历史通史论中说: “ (中国政制) 达臻“文明” 一途, 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 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 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 制”格局泾渭分明。 ”下列对该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D“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3 “公元前一世纪 , 为了增加政府的新血液,仿效战国时代招贤办法,命高级官员和地方 政府推荐贤良方正 直言极谏人士,政府中非贵族血统的官员群遂逐渐形成一个新兴的士大 夫阶层。”这里的“招贤”办

3、法是 A世官职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4世界文明史中说: “ (公元前6 世纪至公元前3 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 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 原则。 ”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的剧烈变动 B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 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5 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了,所以在乡土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 的恶行。(辛亥革命后)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改 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这里所说的“社会性质的改

4、变”是指 A 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 B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 C 从旧民主主义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D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6某学者认为:辛亥革命还只是在微弱的共和思想光环下的朝代更替,关键不在于辛亥革命采取 的理论体系,而是应该重新估价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发展速度。根据现在的研究,明治维新前日本 社会的前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以及国民的识字率都高于中国。该观点强调的是: A三民主义思想存在缺陷 B辛亥革命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高 C革命实际没有推动社会重大进步 D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封建制度 71701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王位继承法,其中规定: “以后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 会,凡被法院定罪的

5、人,国王不能随意赦免。”该规定 A确立了英国的议会主权原则 B确立了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 C使英国国王开始“统而不治” D标志着议会取得对王权的最终胜利 8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 中世纪规章条例。 ”与该观点相吻合的是 A. 工业革命加剧了殖民扩张 B. 工业革命催生了自由主义的兴起 C.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D. 工业革命产生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9 如果将价格革命前欧洲拥有的货币总量设为100,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拥 有的货币总量(m )设为60,商人、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拥有的货币总量(n)设为40,若价

6、格 革命后欧洲货币总量上升为1000,那么,下列关于m 、n 的四组数据的推理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Am 900, n100 B m 800,n200 Cm 600, n400 D m 400,n600 10 曾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的法学专家徐显明教授认为:罗马法堪称世界范围内的最伟大的法典, 它对法学的精神性的贡献,跨越了时空。据此,罗马法的最突出贡献是 A 构建了一些法律分类模式, 如习惯法、成文法 B 提供了制度性的样板,如债权制度,侵权制度 C 提出了一系列原则,如平等、自由、自治等 D 设计了一般性的原理,如法律关系主体与客体 11卢梭在民约论中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则是国家的大

7、脑,大脑指使各个部分 运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 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A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关系 B议会至上,以法治国 C无授予则无权利 D防止集权是制度设计的根本 12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序言中写道:“为建立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提供 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并使我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的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 材料表明制定此宪法是为了 A防止因权力集中而造成腐败 B纠正邦联体制的弊端 C保障美国的国家安全 D顺应世界民主化的潮流 13 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

8、年一书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 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 治上“成熟”的表现有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摆脱共产国际干扰 正确处理国 共关系 A B C D 14下面是19531965 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 S794 19531957 19581962 19631965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 )387 549 48 流入农业的资金(% )76 114 18 4 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 ) 537 337 33 6 决定上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经济政策 B 经济发展规律 C 产业结构现状 D国际关系格

9、局 15 1962 年 3 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先 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 。该对联出现的背景是 A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B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C中央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D中共八大召开,提出尽快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16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 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 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

10、发展的基础 D 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17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能体 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A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B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8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后,陈云指出:“资本主义国家是小计划、大自由。他们是大的方面生产 力和生产关系不相适应,而小的方面比如一个工厂却是有计划的。我们是大的方面有计划,小的方 面常碰头。我们要大计划、小自由,目前大小都要计划不行。”上述材料体现的经济思想是 A反对计划经济,主张市场经济 B反对市场经济,主张计划经

11、济 C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D市场经济为主,计划经济为辅 19著名法学家江平认为:“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 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司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人 文主义在中国的复兴。 ”那么应当怎样来理解和认识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呢? A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定应首先复兴西方古典法律制度 B从强调统治阶级意志本位到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本位 C权力自主的经济本位应完全服从于国家至上的国家本位 D立法从罗马法的经验主义为基础到借鉴出“摸着石头过河” 20下图是1978、1997 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 类

12、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 年776 22 4 1997 年255 38 1 179 185 表中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2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在评价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时说:“五年计划引起全世界的关 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 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 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这说明 A计划经

13、济可以缓解经济危机 B斯大林模式适用于世界各国 C资本主义国家借鉴了计划经济模式 D作者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未来充满希望 22有学者认为,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实行的改革开放,其实质是相同的。这里所说的 相同实质是指 A实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B从产品交换发展到商品交换 C把商品经济关系引入到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 D利用政治力量从计划经济退却到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23 列宁指出,商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 环节,是促使经济开始全面高涨的唯一的可能的纽带”。为此,苏维埃俄国调整了当时的经济政策, 这一政策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B允许市场

14、发挥作用,体现逐步过渡的思想 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 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 24“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 50 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 1976 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A 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完全一致 B 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干预政策的实施 C 是在美国制定了第三条道路的经济政策后提出 D 促使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 25 全球通史指出:“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

15、险的,但 20 世纪 50 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 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 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这种全球地方主义是1500 年以前的数千 年中世界事务的特点。”材料中“全球地方主义”恢复的根源是 A世界政治已呈现多极化趋势 B两极格局已经被打破 C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D世界经济已呈现多极化趋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计 50分。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 分) : 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找更好的政

16、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 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 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悍城。,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候卫而为之守宰(地方长官), 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个大变动”, “尚使我们说,中 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

17、汉为“第 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 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 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 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 向” ,带“竞争性” 。与清明之“内向” “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 第二帝国带扩张性, 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四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可以从多种维度来考察。当我们对这两种政治文化从宏 观上作一个粗略的观察后。有一种现象令人十分醒目。这里权且将其慨括为“一”与“多”。无疑,

18、这是一对模糊的概念,这里用来概括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特征。它们包括这两种政治文化发展 的历史道路、它们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层面的表现、以及隐于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深处的政治思 维定势和政治心态。 -丛日云“一”与“多” :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分析 (1)结合材料一,说明“周”与“秦”各自建立了什么制度?有何优越性?(4 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用明清时期各 一个典型史实证明材料二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6 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 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

19、变化。(6 分) (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一”和“多”这两种个性特征在古代中国和希腊的 政治制度方面的基本表现,并简析其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6 分) 27( 13 分)政治生活的有序化、法制化是人类进步的重要表现和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 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 “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 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法制史学者将唐高宗时

20、颁行的唐律疏议 与 “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德礼 为政教之本, 刑罚为政教之用” , 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以法制国 (the rule by z ) ” 而不是“法治 (the rule of law)” ,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 材料二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 公司条例 、 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 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 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 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

21、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材料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高度注重法制建设,已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截止 2010 年)共 237 件、行政法规690 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 多件,保护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 仅以 1982 1992 年为例,我国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修正)、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 业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专利法、著作权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继承法、工会法、残 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矿山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环境保护法、水污 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水法、草原法、渔业法、森林法等。 摘编自赵惜兵中国特色社会

22、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历程的全景回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比较罗马法和中国传统法律精神(或原则)的不同。(4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作用。(4 分) (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法律建设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 的主要原因?(5 分) 28 (1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 1 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 国家代表性展品 美国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 中国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器等 表 2 2010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 国家代表性展品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助残机器人,可食用环保包装材

23、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美国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 比较表 1、表 2,提取有关中美科技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表一 (9 分 ) : 信息 1: 说明 : 信息 2: 说明 : 表二( 6 分) 信息: 说明: 衡阳市 2015 届高三 11月五校联考 (衡南一中、衡阳一中、祁东二中、岳云中学、衡阳市一中) 历史试题答卷 一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 材料题 材料题 26 题: (1)结合材料一,说明“周”与“秦”各自建立了什么制度?有何优

24、越性?(4 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用明清时期各 一个典型史实证明材料二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6 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 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6 分) (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一”和“多”这两种个性特征在古代中国和希腊的 政治制度方面的基本表现,并简析其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6 分) 材料题 27 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比较罗马法和中国传统法律精神(或原则)的不同。(4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期经

25、济立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作用。(4 分) (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法律建设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 的主要原因?(5 分) 材料题 28 题: 比较表 1、表 2,提取有关中美科技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表一 (9 分) : 信息 1: 说明 : 信息 2: 说明 : 表二( 6 分) 信息: 说明: 衡阳市 2015 届高三 11月五校联考 (衡南一中、衡阳一中、祁东二中、岳云中学、衡阳市一中)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D B A A B B B D C

26、 B B D A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B C B D C C B D D 二 材料题 材料题 26 题: 1 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2 分) 秦: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2 分 ) 2 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制、郡县制)(2 分) 唐朝:三省六部制。(2 分) 史实: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2 分) 3 政治结构: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2 分) 经济格局: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2 分) 选官制度 : 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 (2分) 4 基本表现:“一”指

27、中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多”指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2 分) 原因:中国:政治:秦统一全国后,吸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称雄的历史教训 经济:小农经济和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对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2 分) 希腊:政治: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提供了前提条件 经济: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为希腊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2 分) 材料题 27 题: ( 1)不同:罗马法强调正义、平等、人权、理性等原则,而中国古代法律强调为君主专制服务、 为君主德礼治国服务、重视刑罚惩治。(4) ( 2)特点:经济立法涉及领域较为广泛;立法比较民主,吸取了民族资产阶级(工商界代表)的 建议;将西方有关

28、法规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历史作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4) ( 3)基本特点:高度重视;基本形成宪法为中心的法律体系;保护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的基本利 益。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与推动;党和政府的有力领导;国力增强, 各种保障条件逐渐具备。(5) 材料题 28 题: 表一:信息: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 2 分)说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1 分)资本 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1 分)信息:中国,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手工业品和传统手工艺品发达。(3 分)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 分)小农经济仍占主体地位。(1 分) 表二:信息:中国、美国均为高新技术。(2 分)说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 开放; (2 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