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JQ4117-2010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要点.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97958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920.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QJQ4117-2010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要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QJQ4117-2010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要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QJQ4117-2010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要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QJQ4117-2010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要点.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QJQ4117-2010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要点.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QJQ4117-2010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要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JQ4117-2010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要点.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适用范围 : 乘用车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编号 Q/JQ 4117-2010 制定部门: 试验部 企业技术标准 代 替 号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 第 1 页 共 19 页 修订标记文件号更改内容修订页修订日期修订者 标准化会签 制定校对审核批准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目次 前言 . . 2 1 范围 .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3 术语和定义 . 3 4 基本要求 . 3 5 试验项目 . 4 6 试验方法 . 5 7 对汽车的要求 . . 15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DBL 和 LWR 的试验控制节拍 . . 18 附录 B(资料性附录)汽车前照灯试验流程. 19 适用范围:

2、 乘用车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编号 Q/JQ 4117-2010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 第 2 页 共 19 页 前言 本标准 Q/JQ 4117-2010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是公司试验类标准之一。 本标准为公司统一执行的企业标准。 为保证乘用车前照灯的产品品质,根据试验验证需求,试验部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参考 GB/T 10485-2007道路车辆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环境耐久性,结合 市场问题反馈情况,将前照灯机械振动、光学测量和密封性能作为重点试验内容。 本标准由江淮汽车技术中心车身设计部、试验部提出。 本标准由江淮汽车技术中心标准法规部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淮汽车技术

3、中心试验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林刚、罗涛、陈良校、汪旭明、肖阳、方钰。 本标准版本为首次发布。 适用范围: 乘用车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编号 Q/JQ 4117-2010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 第 3 页 共 19 页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前照灯近光、远光和前雾灯的试验规范和功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前照灯,前照灯包括前大灯的远光灯、近光灯和前雾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 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 10485-2007 道路

4、车辆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环境耐久性。 3 术语和定义 3.1 缩略语 3.1.1 AFS 智能前照灯系统; 3.1.2 DBL 动态转向照明系统; 3.1.3 FBL 固定式转向照明系统; 3.1.4 LWR 灯光高度调节系统。 3.2 试验台架 试验台架是用于模仿试样在汽车中位置的装置,试验台架固定点必须符合试验设备 安装平台的网络位置;灯具安装必须符合整车安装位置。 3.3 前照灯的最大功率 以图纸规定为准:远近光分体时,所有功能灯点亮;远近光一体时,除近光灯功能 外,其它功能灯全部点亮;前雾灯以最大功率点亮。 3.4 环境试验 环境试验项目包括:温度稳定性试验、淋雨试验、防尘试验和盐雾试

5、验。 4 基本要求 4.1 灯具要求 试验灯具外观和性能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和出厂检验标准,并保证在运输过程中完好 无损。 4.2 试验电压 适用范围: 乘用车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编号 Q/JQ 4117-2010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 第 4 页 共 19 页 前照灯的工作电压为9V16V,试验电压为( 13.5 0.1 )V DC(非光学测量)。 4.3 样件安装 4.3.1 环境试验安装要求 前照灯必须以整车安装状态置于环境试验箱中,安装方式和方位必须与整车上工作 状态一致;淋雨试验时,必须采取适当防护装置,避免水流直接喷入透气孔内部。 4.3.2 振动试验安装要求 前照灯必须

6、以整车状态固定在振动工装夹具上,灯具的固定点和限位点必须符合实 际装车要求,对 U型孔需增加平垫来增大受力面积;振动夹具应安装在振动台面中心附 近,避免产生较大偏心距;振动夹具固定螺栓要分布均匀,按顺序对称紧固;避免共振 现象发生。 4.4 温度要求 室温(235) 工作温度下限-40 工作温度上限+70 存放极限温度下限-40 存放极限温度上限+110 5 试验项目 5.1 试验项目列表 试验项目列表见表1: 表 1 序号章节号试验项目 1 6.1.1 无载存放 2 6.1.2 有载存放 3 6.1.3 温度交变试验 4 6.2 点灯试验 5 6.3.1 接触面温度 6 6.3.2 焊接温度

7、 7 6.4 气密性试验 8 6.5 淋雨试验 9 6.6 防尘试验 10 6.7 热冲击试验 11 6.8 反射镜涂层试验 12 6.9 盐雾试验 13 6.10 振动试验 14 6.11 反射镜共振频率 适用范围: 乘用车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编号 Q/JQ 4117-2010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 第 5 页 共 19 页 15 6.12 插头推压强度 16 6.13.1 近光灯的明暗截止线 17 6.13.2 前雾灯的明暗截止线 18 6.13.3 明暗截止线的偏移 19 6.14 光学测量 20 6.15 雾气判断处理方法 21 7.1 寒冷地带试验 22 7.2 泥泞道

8、路 23 7.3 最高温度 24 7.4 灰尘试验 25 7.5 雾气试验 5.2 对于带有 AFS功能的前照灯 5.2.1 集成 DBL (动态转向灯系统)和LWR (灯光高度调节系统) 在整个试验期间,对于 DBL(动态转向灯系统)和LWR (灯光高度调节系统)功能 必须根据附加的试验循环(依据附件A)进行交替开启。 运用在下列试验中: a) 6.1.2 有载存放; b) 6.2 点灯试验; c) 6.10 振动试验。 在其它试验项目中DBL (动态转向灯系统)和LWR (灯光高度调节系统)功能不要 求开启时,要以具体各试验项目的操作要求为基础。 5.2.2 集成 FBL (固定转向灯系统

9、) 在整个试验期间, FBL (固定转向灯系统)必须每隔30min 开启 10min 。 运用在下列试验中: a) 6.1.2 有载存放; b) 6.2 点灯试验; c) 6.10 振动试验。 6 试验方法 6.1 温度稳定性 6.1.1 无载存放 试样必须按整车安装要求安装在试验台架上,进行无载存放试验,面罩不得朝向风 扇,空气流动速度: 0.5m/s V2.0m/s 。 6.1.1.1试验方法 a) 试样在存放极限温度下限(-40)存放 4h ; 适用范围: 乘用车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编号 Q/JQ 4117-2010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 第 6 页 共 19 页 b) 存

10、放过渡时间 30min,升降温变化速率不低于1/min ; c) 试样在存放极限温度上限(110)存放 4h 。 6.1.1.2结果判定 试验过程中所有零件和组件必须保持原状并且不影响其功能,若有结霜或有雾气形 成,参考 6.15 进行判断处理;试验后必须满足下列章节的要求: a) 6.4 气密性试验; b) 6.10 振动试验; c) 6.11 反射镜共振频率; d) 6.14 光学测量; e) 6.15 雾气判断处理方法。 6.1.2 有载存放 试样必须按整车安装要求安装在试验台架上进行加载电负荷进行试验,面罩必须朝 向风扇,空气流动速度:0.5m/s V2.0m/s 。 6.1.2.1试

11、验方法 a) 试样先在工作温度下限(-40) ,并且以试验电压和最大功率进行工作4h ; b) 存放过渡时间 30min(无载) ,升降温变化速率不低于1/min ; c) 试样在工作温度上限( 70) ,并且以试验电压和最大功率进行工作4h ; 6.1.2.2结果判定 试验过程中所有零件和组件必须保持原状并且不影响其功能,若有结霜或有雾气形 成,参考 6.15 进行判断处理;试验后必须满足下列章节的要求: a) 6.4 气密性试验; b) 6.10 振动试验; c) 6.11 反射镜共振频率; d) 6.14 光学测量; e) 6.15 雾气判断处理方法。 6.1.3 温度交变试验 试验前用

12、水(压力: 50kPa100kPa)全方位的喷射前照灯周边范围,确保涂胶处 被水充分湿润。 6.1.3.1试验方法 a) 在-25时存放 16h ; b) 在40和 98%RH 相对湿度时存放 8h ; c) 在无水气的室温下存放8h ; d) 在+40和 98%RH 相对湿度时存放 8h ; 适用范围: 乘用车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编号 Q/JQ 4117-2010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 第 7 页 共 19 页 e) 在无水气的室温下存放8h ; f ) 在+40和 98%RH 相对湿度时存放 8h ; g) 在-25时存放 16h 。 6.1.3.2结果判定 试验后,采用面罩

13、自重25 倍负荷粘贴在面罩上,并且在粘贴面上垂直进行加载, 粘合的面罩不允许脱落;还必须满足下列章节的要求: a) 6.4 气密性试验要求; b) 6.15 雾气判断处理方法。 6.2 点灯试验 6.2.1 试验方法 前照灯以整车状态在室温下 (25、60%RH ) ,并在最大相关功率时用试验电压启动, 试验时间: 24h 。 6.2.2 结果判定 不允许有雾气形成,试验后产品无表面缺陷,所有零件和组件必须保持原状并且不 得影响功能,试验后还必须满足下列章节的要求: a) 6.4 气密性试验要求; b) 6.15 雾气判断处理方法。 6.3 白炽灯上的温度(主要考虑灯泡触点质量, 可以不做 ,

14、 灯泡单独认可)。 6.3.1 接触面温度 6.3.1.1试验方法 a)前照灯在室温下用最大可能功率时用试验电压启动,试验时间:1h ; b)接触面温度试验:按GB 15766.1 道路机动车辆灯泡尺寸、光电性能要求。 图 1 温交变循环 适用范围: 乘用车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编号 Q/JQ 4117-2010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 第 8 页 共 19 页 6.3.1.2 结果判定 前照灯的结构设计必须使得在前照灯的最大功率下所安装的白炽灯泡安装位置的 接触部位极限温度不超过400 。 6.3.2 焊接温度 6.3.2.1试验方法 a)前照灯在室温下按最大可能功率时用试验电压启

15、动,试验时间:1h ; b)焊接温度试验: GB 15766.1 道路机动车辆灯泡尺寸、光电性能要求。 6.3.2.2 结果判定 前照灯的结构设计必须使得在前照灯的最大功率下不得超过所安装的白炽灯泡的 焊接极限温度单灯丝不超过290,双灯丝不超过270 。 6.4 气密性试验 6.4.1 试验方法 a)采用合适的方式把前照灯结构上所有为通风而配备的开口封闭,以便在试验期 间不产生气泡; b)在前照灯内,通过总插头产生 3kPa空气压力,紧接着将前照灯浸入水中 (室温) , 使试样粘合缝、焊缝等密封部位处于水面50mm 之下,持续 30s ; c)调节调整元件不允许系统出现不密封现象。 6.4.

16、2 结果判定 有关粘合、焊缝以及密封应可靠, 试验期间不允许出现气泡, 灯具内部不允许进水。 6.5 淋雨试验 6.5.1 试验范围 试样总成(灯泡、连接导线、橡胶套管) 。 6.5.2 设备基本要求 半圆环形喷水管在垂直轴线两侧90内,喷嘴直径 0.8mm ,喷嘴间距 50mm ,喷嘴 数量由喷水管半径决定, 喷水管半径取决于试验尺寸, R值分别为 200mm 、 400mm 、 600mm 、 800mm 和 1000mm ,选取原则为试验样件至喷水管间距不大于200mm ;水压: 400kPa 。 6.5.3 试验方法 a)固定:按整车安装要求,必须采取适当防护装置,避免水流直接喷入透气

17、孔内 部; b)转动时间:转动时间为60/s ; c)转动范围:转动范围为绕配光镜/ 灯具面罩 18020。 适用范围: 乘用车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编号 Q/JQ 4117-2010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 第 9 页 共 19 页 d)按下述节拍控制试样试验,可持续工作时间为15min,各阶段时间公差为 5s, 试验周期 6h,试验在“ C ” 阶段结束。 6.5.4 结果判定 在淋雨试验结束后 (5min) ,紧接着用试验电压使灯具在试验箱外工作30min,然 后停止点灯,此时试样内部空间如有雾气或水滴形成,参考6.15 进行判断处理。试验 后还必须满足下列章节的要求: a)

18、6.4 气密性试验要求; b) 6.15 雾气判断处理方法。 6.6 防尘试验 6.6.1 试验条件 a)应使用新的清洁试样; 图 2 试样位置 图 3 试验循环 适用范围: 乘用车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编号 Q/JQ 4117-2010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 第 10 页 共 19 页 b)试验用灰尘由 50普通硅酸盐水泥和50煤灰(重量比)混合而成,其颗粒尺 寸分布如下: 颗粒尺寸 32um :33 份;32um 颗粒尺寸 250um :67 份。 c)试验温度 235,相对湿度 25RH 75RH ,气压 86kPa106kPa 。 6.6.2 试验方法 a)试验前、后应检验

19、试样的最大照度值或最大发光强度值; b)试样按以装车情况防护,并安装在试验支架上; c)试样与箱壁之间距离应不小于150mm ; d)按试验箱体积,以2kg/m 3 用量加入试验用灰尘; e)打开试样泄水孔或其他开孔,试验中每扬尘6s 间隔 15min,使尘埃完全充满箱 体,并使箱体内灰尘浓度保持一致,试验共经历20 个循环周期; f)灯具在最大汽车相关功率时进行间歇点亮,工作频率为15min点亮 15min 熄灭 其中转向灯闪烁点亮,频次为(9030)次/min 。 6.6.3 结果判定 a)试验结束后,灯具内部不允许出现肉眼可见的灰尘; b)最大照度值或最大发光强度值不应比试验前降低10%

20、 以上。 6.7 热冲击试验 6.7.1 试验方法 对前照灯所有结构上为通风而配备的开口采用合适的方式封闭, 前照灯在室温下以 最大功率工作 30min, 将热的试样立即放入冷水中(04)持续 1min 。 6.7.2 结果判定 试验结束后,灯具面罩或灯体中不允许有不密封性及裂纹等异常现象;试验后还必 须满足下列章节的要求: a)6.4 气密性试验要求; b)6.15 雾气判断处理方法。 6.8 反射镜涂层试验 6.8.1 试验方法 将反射镜和镀铝饰圈放入高低温试验箱内,以温度 110存放 24h, 标准气候 (23 5,45RH 70RH的相对湿度)存放0.5h ;-40存放 4h 。 6.

21、8.2 结果判定 目测检查涂层不允许出现脱落、起壳、异常斑点等缺陷。 6.9 盐雾试验 6.9.1 试验条件 适用范围: 乘用车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编号 Q/JQ 4117-2010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 第 11 页 共 19 页 a)试样以装车情况防护; b)氯化钠盐溶液(质量)浓度50.1 ,pH值(35时) 6.57.2 ; c)盐雾沉降率( 1.0 2.0 )ml/ (h80cm 2) ,连续喷雾; d)试验箱温度 352 。 6.9.2 试验方法 1 个循环试验的组成: 4h 中性盐雾试验,连续喷雾4h 冷却阶段在( 235)和 40RH 50RH空气湿度时(或盐雾箱

22、内自然湿度)16h 在冷凝水恒定气候中做湿- 热-存放, (403)和 98%RH 相对空气湿度(或盐雾箱内自然湿度) 。 6.9.3 结果判定 6.9.3.1灯具外部腐蚀 a)经过 15 次循环试验后无可见的腐蚀; b)经过 30 次循环试验后母体金属的腐蚀, 即在镀锌材料上无红锈; 线束固定螺栓 不尚失固定功能,调光螺栓的调节螺纹不能锈蚀。 6.9.3.2 灯具内部腐蚀 经过 60 次循环试验,除配光镜后部外,在光学有效范围内不允许有颜色变化和斑 点形成;粘合缝无蠕变至光学区域,样件不再用于其它试验。 6.10 振动试验 6.10.1 试验方法 a)在整个试验频率范围内试验装置无共振,导线

23、和软管必须根据装车条件固定, 不会对试样产生影响; b)信号形式:噪声信号,具有加速度瞬时值的高斯分布形态; c)调整点:尽可能紧靠在固定点上; d)试验时间:在 Z轴方向上做 8h,X轴和 Y轴两个方向选做一个,时间8h ; e)频率值和加速度谱密度见表2, 频谱参见图 4 。 表 2 频率 Hz 加速度谱密度(m/s 2)2/Hz 10 7 50 3.5 60 1.75 1000 0.06 适用范围: 乘用车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编号 Q/JQ 4117-2010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 第 12 页 共 19 页 6.10.2 结果判定 试验后不得出现诸如灯体裂纹、紧固件松动或

24、功能损害之类的缺陷(受损的白炽灯 泡可以更换),明暗截止线最大允许下降0.2 ,拧紧力矩和调节范围应符合图纸要求; 此外,还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a)6.4 密封性试验; b)6.11 反射镜共振频率测试; c)6.13.3 明暗截止线的偏移; d)6.14 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光学测量要求。 6.11 反射镜共振频率 6.11.1 试验方法 a)共振频率的测试在白炽灯丝支撑点范围内进行,在整个试验频率范围内试验装 置无共振,导线和软管必须根据装车条件固定,不会对试样产生影响; b)调整点:尽可能紧靠在固定点上; c)激励: 5Hz60Hz,0.5g 恒定的; d)循环时间: 1min ; e)振动

25、方向:垂直光轴。 图 4 抗振强度频谱 适用范围: 乘用车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编号 Q/JQ 4117-2010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 第 13 页 共 19 页 6.11.2 结果判定 a)反射镜或反射镜模块的共振频率必须垂直光轴,且大于32Hz ; b)反射镜的激励在5Hz32Hz范围内不得超过 1.25g 。 6.12 插头推压强度 6.12.1 试验目的 考核插件或插片在规定的挤压力下没有弯曲、折断、移位和接触不良的现象;插拔 力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 6.12.2 试验方法 将零件牢固的固定在安装夹具上,按照插件的规格尺寸(见表3)调节测力装置的 设定挤压力,以 100m

26、m/min的速度插拔零件。 6.12.3 结果判定 插件或插片的穿透抗压强度或拉拔力应满足表3 要求。 表 3 插头型号和所用的力 6.13 明暗截止线 6.13.1 近光灯的明暗截止线 6.13.1.1 试验方法 在一个与光轴垂直且距离10m的测试墙上进行测量。 6.13.1.2结果判定 仪器上的扁形插头 宽度( mm )可选的接插头穿透抗压强度 / 拉拔力 (N) 9.5 1.2 扁形触头200 7.7 0.8 扁形触头180 6.3 0.8 扁形触头150 5.0 0.8 扁形触头150 5.0 0.6 扁形触头70 4.8 0.8 扁形触头120 2.8 0.8 扁形触头80 2.8

27、0.5 扁形触头80 1.5 0.6 扁形触头55 1.6 0.8 扁形触头55 0.63 0.63 矩形触头0.63mm 50 仪器上的圆形插头 (mm )可选的接插头穿透抗压强度 / 拉拔力 (N) 4.0 圆形插套4.0mm 150 2.5 圆形插套2.5mm 80 1.6 圆形插套1.6mm 80 1.0 圆形插套1.0mm 40 适用范围: 乘用车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编号 Q/JQ 4117-2010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 第 14 页 共 19 页 在明暗截止线之上(区域)不允许有污斑或其它亮的斑点存在,明暗截止线的水 平线必须水平从 -4 至 HV-线(在左侧通行的

28、交通车中为+4至 HV-线) ,不得拱起或是 倾斜。 6.13.2 前雾灯的明暗截止线 在明暗截止线之上不允许有雾斑或其它亮的斑点。明暗截止线须在4的范围内 不得拱起或是倾斜。 6.13.3 明暗截止线的偏移 6.13.3.1试验方法 a)整个试验频率范围上试验装置无共振,导线和软管必须符合装车条件固定,不 会对试样产生影响; b)调整点:尽可能紧靠在固定点上; c)激励: 5Hz60Hz,0.5g 恒定; d)循环时间: 1min ; e)振动方向:垂直光轴。 6.13.3.2结果判定 在一个与光轴垂直且距离10m的测试墙上进行目测,明暗截止线的偏移(光带)最 大0.15(在 10m距离上为

29、 2.6cm) 。 6.14 光学测量 6.14.1 试验方法 前照灯远近光依据GB 4599标准要求执行,前雾灯依据GB 4660标准要求执行。 6.14.2 结果判定 光的分布和颜色要求依据相应的法规要求或标准执行,调光范围满足图纸要求,对 于最低值必须达到法规或标准规定额定值的130(近光区限值除外) 。 6.15 雾气判断处理方法 6.15.1 测评程序 6.15.1.1 当灯具内部在上述试验过程中出现雾气时,标记面罩上雾气的范围,拍照 存档(照片能够清晰表达雾气范围) ,在环境变更的起始各记录一次,当同种状态环境 持续时间大于 2h 时,中间过程每隔1h 观测、纪录一次。 6.15.

30、1.2 试验结束后 , 立即取出灯具置于( 232)相对湿度( 50% 10% )RH的 环境中,并立刻用记号笔标出灯具内部出现雾气及凝水的区域, 拍照存档。 6.15.1.3 在 6.15.1.2完成 1h 后, 用记号笔标出面罩上出现雾气及凝水的区域,并 拍照存档。 6.15.1.4 经过 6.15.1.3后, 如果灯具上还有雾气及凝水, 最大功率点灯放置 30min, 适用范围: 乘用车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编号 Q/JQ 4117-2010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 第 15 页 共 19 页 然后关闭所有功能,立即用记号笔标出面罩上出现凝水的区域,并拍照存档。 6.15.1.

31、5 在 6.15.1.4完成后,关闭灯具静态放置30min,用记号笔标出灯罩或灯具 内表面上出现雾气及凝水的区域,拍照存档。 6.15.2 结果判定 在 6.15.1.4步骤后,非光学区域允许出现雾气和冷凝水;但在6.15.1.3或 6.15.1.5步骤后,距 1m远处观察,灯的内部不能有雾气或冷凝水的痕迹,距0.5m远 处观察,冷凝薄膜可以出现在配光镜的非透光表面部分,但不超过配光镜的5。 7 对汽车的要求 灯具在整车上的试验主要考查通风效果、工作环境温度以及雨雪风沙天气的照明状 况,试验必须采用不同的发动机配置的汽车进行,汽车特殊要求的试验必须实施;就安 装和通风条件,前照灯必须符合汽车的

32、批产状态。 7.1 寒冷地带试验 7.1.1 试验目的 确定最佳的通风系统。 7.1.2 环境条件 a)温度范围: -5 ; b)道路条件:被雪覆盖的道路。 7.1.3 试验方法 a)汽车在驻车状态下开启近光灯和雾灯30min; b)汽车在( 80100)km/h 时开启近光灯和雾灯行驶100km ;其中 50km为雪地行 驶(由前方行驶的汽车造成的潮湿和雪花飞扬状况); c)汽车在驻车状态下开启近光灯和雾灯30min; d)在驻车状态下关闭所有的灯30min; e)停放汽车(工作场所温度避开露点) ; f)试验必须至少重复一次。 7.1.4 结果判定 必须通过选择合适的通风位置和方式以避免面

33、罩上受物理条件影响而形成薄雾或 雾气(满足 6.15.2 验收标准) ,避免直接渗水现象。在光学有效范围内配光镜上不允 许出现结冰现象。通风系统的设计也必须依据第7.4 节灰尘试验的要求。 7.2 泥泞道路 7.2.1 试验目的 确定最佳的通风系统。 适用范围: 乘用车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编号 Q/JQ 4117-2010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 第 16 页 共 19 页 7.2.2 环境条件 a)雪,雨,温度范围: -5+10 ; b)道路状况:覆雪道路,涉水行驶。 7.2.3 试验方法 a)由前方行驶的汽车造成的潮湿和雪花飞扬状况; b)开启近光灯和雾灯30min 进行预热行

34、驶,速度( 80120)km/h ; c)根据要求在驻车状态下评定前照灯; d)继续开启近光灯和雾灯行驶30min,速度( 80120)km/h ; e)根据要求评定前照灯,有可能的话用冰水和雪制造人工雾气; f)重复进行 b) 、c)试验 6 次; g)在最后一次行驶时关闭近光灯和雾灯; h)停放汽车(如果有工作场所必须考虑露点); i)整个试验循环必须至少重复一次。 7.2.4 结果判定 必须通过选择合适的通风位置和方式以避免面罩上受物理条件影响而形成薄雾或 雾气(满足 6.15.2 验收标准) ,避免直接渗水现象。在光学有效范围内配光镜上不允 许出现结冰现象。通风系统的设计也必须依据第7

35、.4 节灰尘试验的要求。 7.3 最高温度 7.3.1 环境条件 温度大于 35,全辐射大于 800W/m 2,汽车尽可能使用大功率发动机。 7.3.2 试验过程 前照灯装备温差电耦。 7.3.2.1 测量点 a)面罩内侧上的所有热点; b)面罩外侧上的所有热点; c)在白炽灯之上的材料; d)所有电气部件(调节电机、控制仪) ; e)外部温度。 7.3.2.2 其它测量值 a)随附的蓄电池电压和仪器电压; b)全辐射。 7.3.2.3 试验顺序 a)在(80120)km/h 速度下开启近光灯和雾灯进行预热1h ; 适用范围: 乘用车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编号 Q/JQ 4117-201

36、0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 第 17 页 共 19 页 b)发动机工作并开启近光灯、 雾灯和报警灯, 驻车 1h后进行测量。 前照灯对准太 阳光; c)断开所有电源,进行为期15min的测量; d)在速度( 80120)km/h 下开启近光灯 / 远光灯行驶 15min ; e)发动机工作并开启近光灯,远光灯驻车0.5h 后进行测量。前照灯对准太阳; f)断开所有用电器具电源,15min 后测量。 7.3.3 结果判定 最高温度不允许超过所采用材料、涂层和组件的极限温度; 光学区域不允许有雾气(满足6.15.2 验收标准),所有区域不允许有变形、不密 封、裂纹或类似现象出现。 7.4 灰尘

37、试验 7.4.1 环境条件 a)试验必须在干燥有灰尘或在沙土的道路上进行; b)必须有前行汽车扬起的灰尘; c)试验道路:在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指定的试验场或有相同路况的道路上进行。 7.4.2 试验方法 在试验道路上跟在扬灰的汽车后行驶100 公里,扬灰的汽车与试验车之间的距里 (通常 50m 80m ) ,必须保证试验车在尘雾中行驶;速度:80km/h,视具体情况而定。 7.4.3 结果判定 在可见的范围内和面罩内表面上不允许有灰尘存在。 7.5 雾气试验 6.5.1 环境条件 温度 1621,湿度 50%RH 。 6.5.2 试验方法 a)拆下灯具后盖和灯炮; b)注入水汽,面罩上附有一

38、层薄薄的水雾( 如果有可见的流挂, 表示注入了过多的 水汽); c)重新装上灯炮和后盖,并将灯装到车上; d)驾驶汽车以 65km/h的速度行驶在路上 (仅开近光 ); e)每 10分钟检查一次。 6.5.3 结果判定 汽车行驶的 60min 内雾气完全消失。 适用范围: 乘用车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编号 Q/JQ 4117-2010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 第 18 页 共 19 页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DBL和 LWR 的试验控制节拍 DBL和 LWR 的试验控制节拍即试验周期见图A.1。 图 A.1 试验周期 适用范围: 乘用车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编号 Q/JQ 4117-2010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 第 19 页 共 19 页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汽车前照灯试验流程 汽车前照灯试验流程见图B.1。 图 B.1 汽车前照灯试验流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