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考化学专题精讲:化学反应速率【含例题】.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5200398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高考化学专题精讲:化学反应速率【含例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新教材】高考化学专题精讲:化学反应速率【含例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新教材】高考化学专题精讲:化学反应速率【含例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新教材】高考化学专题精讲:化学反应速率【含例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新教材】高考化学专题精讲:化学反应速率【含例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教材】高考化学专题精讲:化学反应速率【含例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高考化学专题精讲:化学反应速率【含例题】.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教材适用高考化学第1讲化学反应速率考纲要求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3.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4.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调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考点一化学反应速率1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2数学表达式及单位v,单位为molL1min1或molL1s1。3规律同一反应在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可能不同,但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这些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深度思

2、考1化学反应速率是指瞬时速率还是平均速率?能否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答案化学反应速率一般指平均速率;不能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因为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在化学反应中视为定值。2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2)由v计算平均速率,用反应物表示为正值,用生成物表示为负值()(3)同一化学反应,相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答案(1)(2)(3)题组一“v”的应用1某温度时,在2 L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此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3、;从反应开始至2 min时,Z的反应速率为_。答案3YZ2X0.025 molL1min1解析找出2 min内X、Y、Z三种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为c(X)0.1 molL1,c(Y)0.15 molL1,c(Z)0.05 molL1。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以确定X、Y、Z三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3、1。根据图像可以确定X是生成物,Y、Z是反应物,即可以确定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YZ2X。再根据反应速率的概念,可求出从反应开始至2 min时,Z的反应速率为v(Z)c(Z)/t0.025 molL1min1。2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N2(g)3H2(g)2NH3(g),若氮气浓度

4、由0.1 molL1降到0.06 molL1需2 s,那么由0.06 molL1降到0.024 molL1需要的反应时间为()A等于1.8 s B等于1.2 sC大于1.8 s D小于1.8 s答案C解析前2 s内的反应速率为v(N2)0.02 molL1s1,若反应速率不变,t1.8 s。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减慢,所以t1.8 s。(1)“=”、“”运用不准确。(2)计算速率时忽略体积,用物质的量变化值除以时间。(3)单位运算不规范,如把a mol/(Lmin)表示为a mol/Lmin或a mol/(Lmin)。题组二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3已知反应4CO2NO2N24CO2在不同

5、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CO)1.5 molL1min1Bv(NO2)0.7 molL1min1Cv(N2)0.4 molL1min1Dv(CO2)1.1 molL1min1答案C解析转化为相同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B项v(CO)1.4 molL1min1,C项v(CO)1.6 molL1min1,D项v(CO)1.1 molL1min1,C项速率最快。4对于可逆反应A(g)3B(s)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 molL1min1Bv(B)1.2 molL1s1Cv(D)0.4

6、 molL1min1Dv(C)0.1 molL1s1答案D解析本题可以采用归一法进行求解,可以通过方程式的计量数将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折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B项中的B物质是固体,不能表示反应速率;C项中对应的v(A)0.2 molL1min1;D项中对应的v(A)3 molL1min1。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方法由于同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数值可能不同,所以比较反应的快慢不能只看数值的大小,而要进行一定的转化。(1)看单位是否统一,若不统一,换算成相同的单位。(2)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再比较数值的大小。(3)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即对于一般反

7、应aAbB=cCdD,比较与,若,则A表示的反应速率比B的大。题组三“三段式”模板突破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5NH3和纯净的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4NH3(g)3O2(g)2N2(g)6H2O(g)现向一容积不变的2 L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NH3和3 mol O2,4 min后,测得生成的H2O占混合气体体积的40%,则下列表示此段时间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不正确的是()Av(N2)0.125 molL1min1Bv(H2O)0.375 molL1min1Cv(O2)0.225 molL1min1Dv(NH3)0.250 molL1min1答案C解析设4 min时,生成6x mol H2

8、O(g) 4NH3(g)3O2(g)2N2(g)6H2O(g)n(总)起始量(mol) 4 3 0 0 7变化量(mol) 4x 3x 2x 6x4 min量(mol) 44x 33x 2x 6x 7x据题意,则有:0.4解得:x0.5则4 min内H2O的变化浓度为c(H2O)1.5 molL1v(H2O)0.375 molL1min1,再由各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分别为v(N2)0.125 molL1min1,v(NH3)0.250 molL1min1,v(O2)0.187 5 molL1min1。对于较为复杂的关于反应速率的题目,常采用以下

9、步骤和模板计算:(1)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找出各物质的起始量、转化量、某时刻量;(3)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式计算。例如:反应mAnBpC起始浓度(molL1) a b c转化浓度(molL1) x 某时刻浓度(molL1) ax b c考点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3理论解释有效碰撞理论(1)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活化能:如图图中:E1为正反应的活化能,使用催化剂时的活化能为E3,反应热为E1E2。(注:E2为逆反应的活化能)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之间能够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2

10、)活化分子、有效碰撞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深度思考1有人说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通过改变浓度实现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对此你如何理解?答案这句话是正确的。但压强仅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起作用。增大压强,所有参与反应的气体的浓度均增大,如2SO2(g)O2(g)2SO3(g)增大压强,SO2、O2、SO3的浓度均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而增大浓度可只增大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若只增大反应物的浓度,v正瞬间增大,v逆不变。压强对无气体参与的反应无影响,但浓度仍可改变无气体参与的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2按要求填空(1)形状大小相同的铁、铝分别与等浓度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铁_铝。(2)对于Fe2HC

11、l=FeCl2H2,改变下列条件对生成氢气的速率有何影响?(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升高温度:_;增大盐酸浓度:_;增大铁的质量:_;增加盐酸体积:_;把铁片改成铁粉:_;滴入几滴CuSO4溶液:_;加入NaCl固体:_。(3)若把(2)中的稀盐酸改成“稀硝酸”或“浓硫酸”是否还产生H2,为什么?答案(1)小于(2)增大增大不变不变增大增大不变(3)不会产生H2,Fe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常温下,Fe在浓硫酸中钝化。题组一浓度与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对反应ABAB来说,常温下按以下情况进行反应:20 mL溶液中含A、B各0.01 mol50 mL溶液中含A、B各0.05 mol0.

12、1 molL1的A、B溶液各10 mL0.5 molL1的A、B溶液各50 mL四者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A BC D答案A解析中c(A)c(B)0.5 molL1;中c(A)c(B)1 molL1;中c(A)c(B)0.05 molL1;中c(A)c(B)0.25 molL1;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所以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2一定温度下,反应N2(g)O2(g)2N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回答下列措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_;(2)恒容充入N2:_;(3)恒容充入He:_;(4)恒压充入He:_。答

13、案(1)增大(2)增大(3)不变(4)减小气体反应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不参与反应)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恒容: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物质浓度不变(活化分子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2)恒压: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物质浓度减小(活化分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题组二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影响的综合判断3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实验反应温度/Na2S2O3溶液稀H2SO4H2OV/mLc/molL1V/mLc/molL1V/mLA2550.1100.15B2550.250.210C3550.

14、1100.15D3550.250.2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结合选项知混合液的体积都为20 mL,但选项D中反应温度最高、反应物Na2S2O3的浓度最大,其反应速率最大,故最先看到浑浊(有硫单质生成)。4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得在不同时间(t)内产生气体体积(V)的数据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实验条件,下列说法中一定不正确的是()组别对应曲线c(HCl)/molL1反应温度/铁的状态1a30粉末状2b30粉末状3c2.5块状4d2.530块状A第4组实验的反应速率最慢B第1组实验中盐酸的浓度大于2.5 mol

15、L1C第2组实验中盐酸的浓度等于2.5 molL1D第3组实验的反应温度低于30 答案D解析由图像可知,1、2、3、4组实验产生的氢气一样多,只是反应速率有快慢之分。第4组实验,反应所用时间最长,故反应速率最慢,A正确;第1组实验,反应所用时间最短,故反应速率最快,根据控制变量法原则知盐酸浓度应大于2.5 molL1,B正确;第2组实验,铁是粉末状,与3、4组块状铁相区别,根据控制变量法原则知盐酸的浓度应等于2.5 molL1,C正确;由3、4组实验并结合图像知第3组实验中反应温度应高于30 ,D错误。考点三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多种,在探究相关规律时,需

16、要控制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探究这一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变量探究实验因为能够考查学生对于图表的观察、分析以及处理实验数据归纳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因而在这几年高考试题中有所考查。解答此类题时,要认真审题,清楚实验目的,弄清要探究的外界条件有哪些。然后分析题给图表,确定一个变化的量,弄清在其他几个量不变的情况下,这个变化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进而总结出规律。然后再确定另一个变量,重新进行相关分析。但在分析相关数据时,要注意题给数据的有效性。1某实验小组以H2O2分解为例,研究浓度、催化剂、溶液酸碱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常温下按照如下方案完成实验。实验编号反应物催化剂10 mL 2% H2

17、O2溶液无10 mL 5% H2O2溶液无10 mL 5% H2O2溶液1 mL 0.1 molL1 FeCl3溶液10 mL 5% H2O2溶液少量HCl溶液1 mL 0.1 molL1 FeCl3溶液10 mL 5% H2O2溶液少量NaOH溶液1 mL 0.1 molL1 FeCl3溶液(1)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是_。(2)常温下5% H2O2溶液的pH约为6,H2O2的电离方程式为_。(3)实验和的目的是_。实验时由于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无法得出结论。资料显示,通常条件下H2O2稳定,不易分解。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你对原实验方案的改进是_。(4)实验、中,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

18、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分析上图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答案(1)降低了活化能(2)H2O2HHO(3)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向反应物中加入等量同种催化剂(或将盛有反应物的试管放入同一热水浴中)(4)碱性环境能增大H2O2分解的速率,酸性环境能减小H2O2分解的速率解析(1)加入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更多的分子成为活化分子,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2)常温下,H2O2的pH约为6,则H2O2为弱酸,其电离方程式为H2O2HHO。(3)实验、中均没有使用催化剂,只是增大了H2O2的浓度,故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实验过程中现象不明显,可采用升温或使用同种催化剂的方法加

19、快反应速率来达到实验目的。(4)实验、中H2O2的浓度相同,并加入相同量的同种催化剂,而改变的条件是中酸性增强,中碱性增强。通过相同时间内产生O2的快慢()可得出如下结论:溶液的碱性增强,能加快H2O2的分解,而溶液的酸性增强,能减慢H2O2的分解。2某探究小组用HNO3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用HNO3浓度为1.00 molL1、2.00 molL1,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98 K、308 K,每次实验HNO3的用量为25.0 mL,大理石用量为10.00 g。(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实验编号

20、T/K大理石规格HNO3浓度/molL1实验目的298粗颗粒2.00()实验和探究HNO3的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和_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和_探究大理石规格 (粗、细)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2)实验中CO2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见下图:依据反应方程式CaCO3HNO3=Ca(NO3)2CO2H2O,计算实验在7090 s范围内HNO3的反应速率(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实验编号T/K大理石规格HNO3浓度/molL1实验目的298粗颗粒2.00()()298粗颗粒1.00308粗颗粒2.00298细颗粒2.00(2)反应时间7090 s范围内:m(C

21、O2)0.95 g0.84 g0.11 gn(CO2)0.11 g44 gmol10.002 5 molHNO3的减少量:n(HNO3)0.002 5 mol0.005 0 molHNO3的反应速率:v(HNO3)1.0102 molL1s1解析(1)实验和实验探究HNO3的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他条件应相同而HNO3的浓度不同,故实验中HNO3的浓度应为1.00 molL1。实验和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除了温度不同,其余条件要保持一致。实验和探究大理石规格(粗、细)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此要求二者大理石的规格不同,一个用粗颗粒,另一个用细颗粒。(2)反应时间7090 s范围内:m(CO

22、2)0.95 g0.84 g0.11 gn(CO2)0.11 g44 gmol10.002 5 molHNO3的减少量:n(HNO3)0.002 5 mol0.005 0 molHNO3的反应速率:v(HNO3)1.0102 molL1s1。1.常见考查形式(1)以表格的形式给出多组实验数据,让学生找出每组数据的变化对反应的影响。(2)给出影响化学反应的几种因素,让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各因素对反应的影响。2解题策略(1)确定变量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理清影响实验探究结果的因素有哪些。(2)定多变一在探究时,应该先确定其他的因素不变,只变化一种因素,看这种因素与探究的问题存在怎样的关系;这样

23、确定一种以后,再确定另一种,通过分析每种因素与所探究问题之间的关系,得出所有影响因素与所探究问题之间的关系。(3)数据有效解答时注意选择数据(或设置实验)要有效,且变量统一,否则无法做出正确判断。探究高考明确考向1(2013福建理综,12)NaHSO3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均可被过量KIO3氧化,当NaHSO3完全消耗即有I2析出,依据I2析出所需时间可以求得NaHSO3的反应速率。将浓度均为0.020 molL1的NaHSO3溶液(含少量淀粉)10.0 mL、KIO3(过量)酸性溶液40.0 mL混合,记录1055 间溶液变蓝时间,55 时未观察到溶液变蓝,实验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下列判断不正确

24、的是()A40 之前与40 之后溶液变蓝的时间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B图中b、c两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相等C图中a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为5.0105 molL1s1D温度高于40 时,淀粉不宜用作该实验的指示剂答案B解析应读懂题干,当溶液变蓝时亚硫酸氢钠恰好完全反应,然后根据选项逐一进行分析。A由图像可知,40 之前温度越高溶液变蓝所需要的时间越短;40 之后温度越高溶液变蓝所需要的时间越长,其变化趋势相反。B项b、c两点的温度不同,所以反应速率不相等。C项当溶液变蓝时发生反应IO5I6H=3I23H2O,此时反应6HSO2IO=6SO2I6H恰好结束,即溶液变蓝时NaHSO3恰

25、好完全反应,v(NaHSO3)5.0105 molL1s1。D项温度高于40 时,淀粉易糊化,故淀粉不宜在高于40 的条件下作指示剂。2(2012福建理综,12)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050 min之间,pH2和pH7时R的降解百分率相等B溶液酸性越强,R的降解速率越小C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D在2025 min之间, pH10时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04 molL1min1答案A解析在050 min之间,pH2和pH7时反应物R都能完全反应,降解率都是100%,故A正确;pH为2、7、10时,通过曲线的倾斜程度

26、可看出溶液的酸性越强,R的降解速率越大,故B错误;图中无法比较同一pH条件下,R的起始浓度与降解速率的关系,故C错误;2025 min之间,pH10时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2104 molL1/5 min4106 molL1min1,故D错误。3(2010福建理综,12)化合物Bilirubin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计算反应48 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 min时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A2.5 molL1min1和2.0 molL1B2.5 molL1min1和2.5 molL1C3.0 molL1min1和3.0 molL1D5

27、.0 molL1min1和3.0 molL1答案B解析据图像可知,4 min时化合物Bilirubin的浓度为20 molL1,8 min时其浓度为10 molL1,因此48 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5 molL1min1。进一步分析图像可知04 min间的平均分解速率为5.0 molL1min1,由以上分析数据大致可确定平均分解速率基本呈等比递减变化,因此可估算812 min间平均分解速率为1.25 molL1min1,1216 min间平均分解速率为0.625 molL1min1,因此16 min时反应物的浓度大致应为10 molL11.25 molL1min14 min0.625 m

28、olL1min14 min2.5 molL1,故B项正确。4(2009山东理综,14)2SO2(g)O2(g)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催化剂V2O5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增大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D在t1、t2时刻,SO3(g)的浓度分别是c1、c2,则时间间隔t1t2内,SO3(g)生成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A项错误;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通过改变浓度来实

29、现的,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浓度不一定增大,如恒容下充入惰性气体,速率并没有增大,B项错误;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将延长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C项错误;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D项正确。52013重庆理综,11(1)催化反硝化法可用于治理水中硝酸盐的污染,H2能将NO还原为N2。25 时,反应进行10 min,溶液的pH由7变为12,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其平均反应速率v(NO)为_ molL1min1。答案2NO5H2N22OH4H2O103解析反应中碱性增强,故应有OH生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5H22NON2OH,根据电荷守恒有5H22NO

30、N22OH,最后由元素守恒得5H22NON22OH4H2O。v(NO)v(OH)103 molL1min1。6(2013安徽理综,28)某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K2Cr2O7。光照下,草酸(H2C2O4)能将其中的Cr2O转化为Cr3。某课题组研究发现,少量铁明矾Al2Fe(SO4)424H2O即可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如下:(1)在25 下,控制光照强度、废水样品初始浓度和催化剂用量相同,调节不同的初始pH和一定浓度草酸溶液用量,做对比实验,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实验编号初始pH废水样品体积/mL草酸溶液体积/mL蒸馏水体积/mL4601

31、0305601030560测得实验和溶液中的Cr2O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2)上述反应后草酸被氧化为_(填化学式)。(3)实验和的结果表明_;实验中0t1时间段反应速率v(Cr3)_molL1min1(用代数式表示)。(4)该课题组对铁明矾Al2Fe(SO4)424H2O中起催化作用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假设一:Fe2起催化作用;假设二:_;假设三:_;(5)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完成下表中内容。除了上述实验提供的试剂外,可供选择的药品有K2SO4、FeSO4、K2SO4Al2(SO4)324H2O、Al2(SO4)3等。溶液中Cr2O的浓度可用仪器测定实验

32、方案(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答案(1)实验编号初始pH废水样品体积/mL草酸溶液体积/mL蒸馏水体积/mL2020(2)CO2(3)溶液pH对该反应的速率有影响(4)Al3起催化作用SO起催化作用(5)实验方案(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用等物质的量的K2SO4Al2(SO4)324H2O代替实验中的铁明矾,控制其他条件与实验相同,进行对比实验反应进行相同时间后,若溶液中c(Cr2O)大于实验中的c(Cr2O),则假设一成立,若两溶液中的c(Cr2O)相同,则假设一不成立(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合理答案均可)解析首先看清实验目的,确定条件改变的唯一变量,再根据图给

33、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于实验方案的设计也主要考虑变量的控制。(1)要保证其他量不变,草酸用量为唯一变量,必须保证溶液的体积为100 mL,所以加入草酸和水的体积之和应为40 mL,两者的具体体积没有要求,只需与中数据不同即可。(2)此反应中铬的化合价由6价变为3价,化合价降低,所以碳的化合价应升高,草酸中碳的化合价为3价,反应后只能变为4价,即生成CO2。(3)通过图像可以明显看到,实验的反应速率比实验的快,故pH越小,反应速率越快,说明溶液pH对该反应的速率有影响;在0t1时间段,Cr2O的浓度改变了(c0c1) molL1,其反应速率为(c0c1)/t1 molL1min1,所以v(Cr3)

34、2(c0c1)/t1 molL1min1。(4)铁明矾中除结晶水外,共有三种离子,均可能起催化作用,除Fe2外,还有Al3和SO。(5)要想验证假设一正确,必须确定Al3和SO不起催化作用,所以可选择K2SO4Al2(SO4)324H2O,为了确保Al3和SO 的浓度与原来的相同,所以取和铁明矾相同物质的量的K2SO4Al2(SO4)324H2O。72011福建理综,23(4)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KIO3)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如下反应:2IO5SO2H=I25SOH2O生成的碘可以用淀粉溶液检验,根据反应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某同学设计实验如下表所示:实验序号0.01 mol

35、L1 KIO3酸性溶液(含淀粉)的体积/mL0.01molL1 Na2SO3溶液的体积/mLH2O的体积/mL实验温度/溶液出现蓝色时所需时间/s实验15V13525实验2554025实验355V20该实验的目的是_;表中V2_mL。答案探究该反应的速率与温度、亚硫酸钠溶液浓度的关系(或其他合理答案)40解析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该实验研究的是温度、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由于实验1和实验2的温度相同,故实验2与实验3的溶液的浓度一定相同,即水的体积一定相同,因此V240。8(1)2012山东理综,29(3)改编一定温度下,将1 mol N2O4充入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3 s后,NO

36、2的物质的量为0.6 mol,则03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O4)_molL1s1。答案0.1解析N2O42NO2 0.3 mol 0.6 molv(N2O4)0.1 molL1s1。(2)2010山东理综,28(2)改编在一定温度下,向1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HI(g),发生反应2HIH2I2,2 min 时生成H2 0.1 mol,则02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I)_。答案0.1 molL1min1解析v(HI)0.1 molL1min1。92012新课标全国卷,27(4)COCl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Cl2(g)CO(g)H108 kJmol1。反应体系达到平

37、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下图所示(第10 min到14 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计算反应在第8 min时的平衡常数K_;比较第2 min反应温度T(2)与第8 min反应温度T(8)的高低:T(2)_T(8)(填“”或“”);若12 min时反应于温度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COCl2)_molL1;比较产物CO在23 min、56 min和1213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23)、v(56)、v(1213)表示的大小_;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 min和1516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v(56)_v(1516)(填“”或“

38、”),原因是_。答案0.234 molL1v(23)v(1213)在相同温度时,该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解析根据图像得出以下数据: COCl2(g)=Cl2(g)CO(g)H108 kJmol1开始(molL1) 0.055 0.095 0.078 min(molL1) 0.04 0.11 0.085K molL10.234 molL12 min和8 min时反应都处于平衡状态,在4 min时生成物浓度都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则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故T(2)v(23)v(1213)。分析图像可知反应在56 min和1516 min时,反应温度相同,因为在相同温度时,该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故v(56)v(1516)。1某合作小组同学将钢片加入稀硝酸中,发现开始时反应非常慢,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该实验中反应速率明显加快的原因可能是()A反应物接触面积增大B压强增大C生成物的催化作用D反应放热导致温度升高答案D解析该反应速率加快,是因为温度升高所致。2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