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江苏高考语文二轮讲义:第1板块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题型5 简答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罗志祥3 文档编号:5203475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江苏高考语文二轮讲义:第1板块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题型5 简答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江苏高考语文二轮讲义:第1板块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题型5 简答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江苏高考语文二轮讲义:第1板块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题型5 简答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江苏高考语文二轮讲义:第1板块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题型5 简答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江苏高考语文二轮讲义:第1板块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题型5 简答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江苏高考语文二轮讲义:第1板块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题型5 简答题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江苏高考语文二轮讲义:第1板块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题型5 简答题 Word版含解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题型5简答题自2014年开始,江苏卷文言文阅读设置了简答题,意在引导考生注重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归纳。这就要求考生全面地把握文章,并对文本所述事件或所论道理进行综合性的归纳,概括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文言文简答题整体阅读“带题阅读”指根据题目要求去研读相关文字,是做主观概括题最根本的阅读要求。但在“带题阅读”前先有一个全文通读的要求。通读全文时着眼于整体理解,不必拘泥于个别字句。在这个过程中,圈点勾画做标记是必要的。例如在主要人物姓名下标上着重号以示强调,给相关的人物编上代号以便理顺人物关系,在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下画上波浪线以便明确事件发展过程等;在出现“变化”(包括人物官职升迁、

2、地点转移、事件发展、时间推移等)处尤其应做上特殊标记。通读全文时做标记,不仅能帮助我们快速理顺文章思路,尽快把握文章大意,在解题时也会发挥重要的提示作用,最起码节约了回头找情节的时间。此外,最好按人物的一个个小故事给文章分层,分清是何人在何时、何地、何职做了何事(起因、经过、结果)。这样才能使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自己的脑中顺序化、网络化,才能信手拈来。这里,通读全文还有一个小技巧,叫借“题”解“文”。文言文中分析综合的选择题是理解文章的最好帮手。文言文在字词上的障碍不可否认,好在命题者间接地帮了考生,这个帮助就是归纳内容要点这一道选择题。这道题全用现代汉语来表述文言文的内容,四个选项加起来,90%

3、的信息是正确的,而且就是那个陷阱也是很小很小的一个错误点,根本不影响考生对文章大意的摄取。这是命题者留下的一条捷径,一把钥匙,考生一定要抓住,在正式看文本前或后,先看此题文字。经过通读全文、借“题”解“文”的有力铺垫,“带题阅读”就显得容易多了。带题阅读分两步:第一步是审题,审出概括分析的关键词语,并在对这个关键词语的意思准确理解后,根据这个关键词语去锁定阅读的相关区域(答题区域)。第二步是对相关区域文字进行局部细读:它要写的对象是什么,能体现对象特点的关键词语是什么,分为几个小层写的。都要细细追究。例如2019年江苏卷第8题:请简要概括汤显祖读书为文的特点。第一步,抓住题干“读书为文”这个关

4、键词语,锁定文中所有与此相关的文字;第二步,对锁定的文字细读,从中概括出答案。文言文简答题题点突破题点一探寻事件原因原因与结果是无法割裂开的。任何事物只要存在,就有它存在的原因。原因是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事情发生的条件。就文言文中某一现象或结果要求考生结合文本追溯原因几乎适用所有类型的文言文本,应引起重视。对这种据果索因的概括题,应注意以下几点:准确理解题干中表示结果的词语含义,有些“果”是直接从原文中摘用的,本身就是一个文言词语,如不准确理解,几乎无法找到原因。表示原因的词句有时集中在一段中,这时只要提取即可,有时分散在全文中,需要认真、全面、仔细地筛选。据果索因,其“因”肯定不止一个,有

5、主观、客观原因,有主要、次要原因等,注意多方面、多角度思考,筛选排查,找足、找全原因。对文中带“原因”的词句,在转述概括时一定要忠实于原文,尤其对于表示原因相对委婉、间接的,应注意转换说法,以求既符合原意,又符合题干要求。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平甫之文能特见于世者也。世皆谓平甫之诗宜为乐歌,荐之郊庙;其文宜为典册,施诸朝廷。然推其实,千岁之日不为不多,焦心思于翰墨之间者不为不众,在富贵之位者,未尝一日而无其人,彼皆湮没而无传,或播其丑于后。平甫乃躬难得之姿,负特见之能,自立于不朽,虽不得其志,然其文之可贵,人亦莫得而掩也。则平甫之求于内,亦奚憾乎!古今作者,或能文不必工于诗,

6、或长于诗不必有文,平甫独兼得之。其于诗尤自喜,其忧喜、哀乐、感激、怨怼之情,一于诗见之。故诗尤多也。(选自曾巩王子甫文集序)请根据该段文意,简要概括作者认为王平甫的作品能够在当世突显的原因。答:答案:写作发乎内心(抒发真情实感)。诗文皆工。参考译文然而今天平甫的文章能在当世凸显。别人都说平甫的诗歌适宜作为乐歌,推荐它为祭祀鬼神的乐章;他的文章应该拿去朝廷作典册,在朝廷实施,(而不能用于世俗)。推断历史,一千年不能说短,处心积虑舞文弄墨的人也不能说少,处在富贵的人,每天都有,然而他们大多湮没在历史中,没什么佳话可以传世,甚至还传下一些丑闻给后世。平甫有非同寻常的姿质,身负特别的才能,立于不朽,虽

7、然不得其志,但是他的文章确实可贵,世人都难于掩盖。那么平甫对内心的追求,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古今论写作成就,有的擅长写文章对诗没什么研究,有的擅长写诗文章却不怎么样。平甫两个都很擅长。他对诗歌特别喜欢,他的忧喜、哀乐、感激、怨怼之情,全部在诗歌中显现出来,所以他的诗作很多。题点二概括人、事特点(1)概括人物形象特点此类题型一般是据事求理,根据人物具体言行概括其行为特征或思想性格。这些“特点”词有的可以从原文中摘取,更多的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其中对人物的言行的理解不可断章取义,孤立片面,要学会在具体语境中,在具体的事件情境下理解,只有这样,概括才能准确。人物形象特点具有多重性,在准确使用“特点

8、”词的前提下力求立体丰满,多方位概括。(2)概括事物(件)特点这类题型以2016年江苏卷第9题为代表。该题既考查了考生对文本的理解、概括能力,又兼考了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对传统文化知识如科举、官职、礼仪、历法等有所涉及,另一方面又不要先入为主,因为它主要是针对文中的具体事情来概括,找到符合题干的文字,从具体的事情、事件发现事物的特点,才是最主要的。巩固练习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尚书比部员外郎李君墓志铭曾巩康定初,先人寓南康,与李君居并舍。是时君年未四十,游余父子间,相好也。后十余岁,君为临安,遇余于浙西,道旧故,喜甚。又十余岁,君已退而家居,复见之山阳。又九岁

9、,而君年七十有一以卒。明年,其孤仲熊自山阳抵京师,拜且泣曰:“顾得铭也。”余惟君游余父子间四十年矣,铭其可辞?君姓李氏,讳丕,字子京,初名真卿。曾大父讳某。大父讳某。考讳某,赠光禄卿。母丁氏,仙源县太君。继母王氏,仁寿县太君。君海州朐山人,家故寒也。学为士,自君始。出举进士,中其科,得主楚之淮阴簿。岁凶,转运使调军食,用君主宿州籴。他州皆强赋,民犹不足,君随便开诱,粜者悦趋,籴最他州。迁宁国军节度,掌书记,转运使属君市翎毛,君优致如主籴,所市以赤,数之至十万,复最他州。又属君主作院,君考校程度,所作兵器总一万一千三百二十有四,皆精且利。他军州事,有不能决者,多属君,君所决者三十有八事。盖复太平

10、州囚管寿活之,明通判歙州林瑀无罪释之,类如此。于是能益白,荐者十三人。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用荐者监兴元府税,急吏宽商,课赢十有七万。岁中,以岁次迁秘书丞,以课迁太常博士,以覃恩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知杭州临安县,召为审刑院详议官,赐绯衣银鱼。迁尚书都官员外郎,通判蜀州。蜀少事,然他州讼有积岁不能决者,转运使以属君,君所决八事,民信服之。迁尚书职方员外郎,监在京内衣库,枢密使田况奏用君删定马军司条贯,既成,诏加赏赉。滨州有狱久不能决,辞连大臣家子,遣吏治之辄辞,诏遣君乃决。累迁尚书职方郎中,以母老出通判杭州,坐法免。复为尚书比部郎中,监沂州承县盐酒税。未逾月,自罢归。又监陕州集津垛盐务,不行,以本官致

11、仕。元丰三年九月己卯以疾卒山阳之私第,十一月甲寅葬安乐乡之杨兴里。(节选自曾巩文集)请简要概括李君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答:解析:此题只要求概括,不要求分析,所以可根据李君在文中的言行举止概括其性格,也可从他的兴趣、爱好(嗜好)的角度入手,一个人的居住环境、着装等也往往能透露其性格。答案:喜欢交友、敏于治政、做事认真、善施恩泽。参考译文康定初年,先辈人寓居在南康,和李君比邻而居。这时李君年纪不到四十岁,和我们父子结交,相互交好(关系很好)。之后十多年,李君治理临安,在浙西遇到我,(我们)谈论了一些旧事,很开心。又过了十多年,李君已经退休居住在家,又在山阳遇到他。又过了九年,李君七十一岁去世。第二

12、年,他的儿子李仲熊从山阳到京师,叩拜并哭泣说:“只求铭文。”我想到李君与我们父子交往四十年,铭文哪里可以推辞?君姓李,讳丕,字子京,原名真卿。曾祖父讳某。祖父讳某。父讳某,赠光禄卿。母亲丁氏为仙源县太君。继母王氏为仁寿县太君。李君是海州朐山人,家境本就贫寒。通过求学做官,始自李君。参加进士考试中举,做楚淮阴主簿。年成不好,转运使调派军粮,任用李君主管宿州买粮的事。其他州都强行征收,百姓犹且不够,李君随其所宜,诱导启发,卖米的人乐意去卖,买的粮是其他州里最多的。升任宁国军节度使,执掌书记,转运使嘱托李君购买翎毛,李君就像买粮一样非常认真地购买,所购买的翎毛均为红色,总数达到十万,又是其他州里最多

13、的。又嘱咐李君主管工场,李君考查各种制作标准,生产的兵器总共一万一千三百二十四件,都精细并且锋利。其他部队州郡的事,有不能决断的,大多嘱托李君,李君决断的事有三十八件。免除太平州囚犯管寿的罪过,使他活下来,审明歙州通判林瑀无罪释放,(事情大都)像这样。于是他的才能更得到彰显,推荐的有十三人。升任秘书省著作佐郎,因有人推荐而监管兴元府税收,对官吏严苛,对商人宽松,征税盈余十七万。岁中,按年次升任秘书丞,因征税升任太常博士,因广施恩泽升任尚书屯田元外郎,做杭州临安知县,征召为审刑院详议官,赐绯衣银鱼。升任尚书都官员外郎,做蜀州通判。蜀地事少,但其他州狱讼有多年不能判决的,转运使把它嘱托给李君,李君

14、判决了八件事,百姓信任佩服他。升任尚书职方员外郎,监管在京内衣库,枢密使田况上奏任用李君删改制定马军司的条例,制成以后,皇帝下诏加以赏赐。滨州有案件很久不能决断,供词牵连大臣的儿子,一派遣官员去处理就推辞,皇帝下诏让李君(处理)才判决。多次升迁任尚书职方郎中,因母亲年老出任杭州通判,因触犯法律被免职。又做尚书比部郎中,管理沂州承县盐酒税。不到一个月,自己辞归。又监管陕州集津垛盐务,未上任,在原来的官位上退休。元丰三年九月己卯日因病死在山阳私家宅第,十一月甲寅日葬在安乐乡杨兴里。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庆历八年四月,抚州菜园僧可栖,寻城南五里之废地,即其处立寝庐、讲堂、重门、斋庖之房、栖

15、客之舍,而合其徒入而居之。独殿之役最大,自度其力不能为,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间,有得辄记之,微细无不受。浸渐积累,期月而用以足,役以既。自可栖之来居至于此,盖十年矣。吾观佛之徒,凡有所兴作,其人皆用力也勤,刻意也专,不肯苟成,不求速效,故善以小致大,以难致易,而其所为,无一不如其志者,岂独其说足以动人哉?其中亦有智然也。若可栖之披攘经营,捃摭注纤悉,忘十年之久,以及其志之成,其所以自致者,岂不近是哉?噫!佛之法固方重于天下,而其学者又善殖之如此。至于世儒,习圣人之道,既自以为至矣,及其任天下之事,则未尝有勤行之意,坚持之操,少长相与语曰:“苟一时之利耳,安能必世百年,为教化之渐,而待迟久之功哉!”

16、相薰以此,故历千余载,虽有贤者作,未可以得志于其间也。则彼之所以盛,不由此之所自守者衰欤?(选自曾巩菜园院佛殿记,有改动)【注】捃摭:采集。作者认为佛法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答:答案:勤奋努力,专心致志,认真扎实,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参考译文庆历八年的四月,抚州有个菜园僧,法名可栖,寻找到离城南五里的一块废地,靠近这个地方建立起寝庐、讲堂、重门、斋庖等房舍和客房,于是召集他的门徒住进去。唯独佛殿的工程量最大,他估计自己的力量完不成,于是让他的门徒拿着簿册到民间化缘,一有收入就登记在上面,再小的施舍也没有不接受的。慢慢积累,满一月后费用凑够,工程得以完成。从可栖来到这里居住(到现在)

17、,一共十年了。我看佛教徒们,凡是要做什么事情,他们这些人都是勤奋努力,专心致志,不肯马虎完成,不追求做得快,所以善于由小成大,变难为易,而他们所做的,没有一件不如他们心愿的,哪里只是他们的说辞足以打动人呢?这其中也有智慧使然啊。像可栖这样辛苦经营,一点一滴详尽细致地选择累积,忘却十年时光的漫长,而达成他的志向,他能做到的原因,难道不近似这个道理吗?啊!佛法原本正被天下人推重,而学习佛学的人又这样善于耕耘。至于世间的儒生,学习圣人的道理,他们自以为已经学到了本事,等到他们出任天下之事,却一点没有勤勉的心志、坚持不懈的节操,老少聚集在一起议论:“不过图一时的好处罢了,怎么能希望传世百年,达到教化的

18、熏陶,获得久远的功效呢!”用这样的想法相互熏染,所以经过了一千多年,即使有贤者出现,也不能在这种环境中实现志向啊。那么他们佛家兴盛的原因,不正是儒家所固守的衰落了的原因吗?题点三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言文考查的最高层次。在一般的记叙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往往没有明确说出来,我们要通过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是憎,作品的倾向是肯定还是否定,写作意图是歌颂赞扬还是鞭挞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对议论文也要通过论点、论据、论证的分析,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时代,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态度。巩固练

19、习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说“此余之所得也”,在文中他获得了怎样不同的感悟?(用自己的话回答)答:答案:如果要取得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仅要树立雄心壮志,而

20、且需要具备足够的能力,还需要争取外物的帮助。在三者的关系中,立志又是最重要的。参考译文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