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复习资料要点.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212095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00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复习资料要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诗经复习资料要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诗经复习资料要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诗经复习资料要点.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诗经复习资料要点.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经复习资料要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复习资料要点.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一、名词解释( 3 题共 30 分) 风雅精神: 风雅精神就是诗经中风诗和雅诗的精神,他们反映的内容多是 真实的百姓生活,所谓“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也可以称之为现实主义,所 以所谓“风雅精神”就是指现实主义精神。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 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在思想 内容上被后世诗人立为准的,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四家诗 :指汉代传习诗经的“鲁诗” 、 “齐诗” 、 “韩诗”三家诗和“毛诗” 的合称。鲁诗因鲁人申培而得名; 齐诗出于齐人辕固; 韩诗出于燕人韩 婴; 毛诗则由其传授者毛公而得名。前三家是今文学家,西汉时皆立于学官,

2、 置博士。魏晋以后,三家诗先后亡佚。 “毛诗”是古文诗学,较晚出,系私学相传, 后盛行于东汉。魏晋以后直到现在,通行的诗经即为“毛诗”。四家诗均在注 释中力图宣扬儒家思想,但对诗之解释大同小异。 诗经: 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称为诗,共 305 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包含体裁“风” “雅” “颂”和修辞手法“赋” “比” “兴” , 合称诗经的“六义” 。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 “雅”是正声雅乐,即 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 “小雅” ,“颂”是祭 祀乐歌。赋: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 “比 者,

3、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即比喻、打比方,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 类。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即烘托、衬托,也就是借助其他事 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 世纪至前 6 世纪) ,还有 6 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西汉时被尊 为儒家经典、用至今。 2 小雅: 小雅为诗经的一部分,共有74 篇。 小雅中一部分诗歌与国 风类似,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固然多半是贵族的作品,但 小雅中也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思辞,如黄鸟、我行其野、谷风、何草不黄等。其实 周代贵族也是参与劳作的。 小雅采薇:小雅采薇是出自诗

4、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一首诗。 全诗六节(每八句为一节) ,模仿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 边征战生活的艰苦、 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 有御敌胜利的喜悦, 也深感征战之苦, 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 第六节以痛定思痛 的抒情结束全诗, 感人至深。此诗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集中体现了诗 经的艺术特色。 末章头四句, 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 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最有名的诗句之一。 氓: 诗经卫风篇名,叙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过程,感情 悲愤, 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

5、女子的压迫和损害。 虽属叙事诗,但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七月: 国风豳风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全篇围绕 着一个“苦”字,按照季节的先后,从年初写到年终,从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 反映了一年四季多层次的工作面和高强度的劳动。语词凄切清苦, 仿佛是在哭吟着 一部沉重的历史。 但值得我们熟加体味的是, 这首诗的哀哀诉苦的同时, 也表现了 一定的清醒的阶级意识。这首诗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写景抒情,形象鲜明,诗意 浓郁。通过诗中人物娓娓动听的叙述,又真实地展示了当时的劳动场面、生活图景 和各种人物的面貌, 以及农夫与公家的相互关系, 构成了西周早期社会一幅男耕女 3 织的风俗画。 它向我们展示了一

6、幅古代奴隶社会阶级压迫的图画,男女奴隶们一年 到头无休止的劳动,结果都被贵族们剥夺得一干二净。 国风: 诗经的一部分。大抵是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的民间诗歌。也称为 “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作品大多体现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对统治阶级的罪 恶有所揭露, 广阔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但也不尽是民间作品。 表达人民反 抗剥削压迫的愿望和对劳役、兵役的痛苦与反感。 对劳动的讴歌。 表现爱国主 义情操和对统治阶级丑恶行径的揭露。表达爱情的恋歌和反映妇女婚姻与命运的 诗篇。 国风的艺术特色,在于许多诗篇来源于社会现实,直接抒写对生活的真 实感受,不加粉饰。在表现方法上,运用赋、比、兴的手法。 二南: “二

7、南”指诗经中的周南 、 召南。周南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 域,召南是召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域,二南包括长江、汉水、汝水流域的诗歌。就是 指产生于南方汝水、汉水一带的乐曲。周献、 召南又合并简称为二南 。西 周时期,周公。召公分掌各地诸侯。“周南”指当时周公所掌管之南方地区, “召南” 指召公所掌管的南方地区, 大致包括楚、 申、随等国家。另外,后世还有认为 “南” 是乐曲的一种,应与风、雅。颂并列的说法, 诗六义: 诗六义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指诗经的“六义”,即“风”、 “雅” 、 “颂” 、 “赋” 、 “比” 、 “兴” ,合称为六义。一般认为风、雅、颂是按不同乐调的分 类;赋、比、兴是按不同表现

8、手法的分类。 “风”本是乐曲的统称。国风即各地 区的民歌地方风土之音。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民歌,带有地方色彩。 从内容 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主要反映劳动人 民的思想感情和对社会生活的认识。“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 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 篇,其中大雅 31 篇, 4 小雅 74 篇,大雅多为宴饮所作,小雅多为个人抒怀。固然多半是贵族的作品,但 小雅中也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思辞,如黄鸟、我行其野、谷风、何草不黄等。 雅 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贵族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 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 方面的,有赞颂好人

9、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 有情诗。“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 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作用是“美圣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也”, 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 篇。“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 也” ,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比: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即比喻、打比 方,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 词也” ,即烘托、衬托,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伐木: 伐木是抒写宴请亲朋故旧的诗歌,表明饮酒摆宴、歌舞欢乐都在于 表达人的感情,和睦和关系。诗以鸟鸣求友起兴,

10、说明人更应该重视感情。至于诗 从伐木写起,或正在伐木之中见其鸟鸣而产生的最初联想。 二、简答题( 1 题共 20 分) 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 1. 反映劳动生产的诗篇芣苢劳动过程葛覃终年农事活动七月:在诗 经的许多篇章中, 从不同的侧面真实地再现了当时人民的劳动生活。有的反映了 当时农业、牧业生产的情况;有的还描写了劳动人民筑土墙,建房屋,布置新屋的 劳动场面。 2. 反映剥削与压迫的诗篇硕鼠 伐檀 :譬如大家所熟悉的伐檀 、 硕鼠 , 5 就直接喊出了反压迫,反剥削的愤怒呼声,同时还表达了对理想“乐土”的渴望。 在这些诗篇里,人民将贵族老爷比做大老鼠。还指责那些贪欲、暴虐的

11、官僚,迫使 人民从西往东,居无定所,受苦受难。诗中无不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对统治阶 级残酷的压迫,发出了不平的呼声。 3. 反映征徭离乱的诗篇君子于役 东山 : 诗经中有不少民歌,真实描写统 治者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刻画了战士思念家乡, 妇女思念征夫的痛苦 心情,表达了人民对不义战争的诅咒和怨恨。如君子于役、 东山 、 小明等 就属于这类诗歌。 4. 爱国主义的诗篇采薇 无衣 : 5 反映婚姻爱情的诗篇氓 :爱情诗在国风中占有相当的份量。从内容看, 有的写青年男女邂逅定情, 有的写幽期密约, 有的写相互思慕, 有的写恋爱婚姻的 忧喜得失,离合变化。这些大多出自民间的歌谣具有共同的特

12、点,就是:表达坦率 直爽,感情真挚热烈,纯朴健康。 6 反映社会黑暗腐败的政治讽刺诗南山 7 祭歌史诗民生 艺术特点: 1. 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2.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文学史上, 诗经是大量运用“赋、比、兴”艺术表现 手法的开端, 历来为人们所推崇, 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具有较高的 借鉴价值。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为它下了一个清楚的定义:“赋者,铺陈其事 而直言之也。”即铺叙其事。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即比喻的手法。“兴者,先 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即借物起兴。 6 3. 复沓的章法 4. 四言为主的句式 5. 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诗经虽属上古的作品,但它在驾驭语言的

13、艺术技巧方 面已经达到了相当娴熟的程度,足以为后世垂范。在诗经的许多篇章中,常常 仅用三言两语,甚至一词一语,就能将丰富的感情,复杂的事件,美妙的意境,表 现得极为生动形象, 富于感染力。 而且多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句式,往往只在各 章节中有规律地更换个别词语,这种回旋重叠,一唱三叹的形式,易于歌唱,便于 流传,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6. 用韵灵活,富于变化:既有隔句押韵,也有句句押韵,或者奇偶句交替押韵。隔 句押韵的,如关雎第二、四、五章,都是二、四句(偶句)押韵。句句押韵的, 中国的诗歌为什么是以抒情为主,诗经与中国诗歌的抒情传统有关系? 文学起源于诗歌, 而各民族最早的诗歌样式又无一不是

14、抒情诗,诗歌以语言 展开,善于抒情,故有“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抒情诗是诗中之诗”的说法。在中 国古典抒情诗的生成和欣赏中, “意象”的审美是其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可以说,中国古典抒情诗的成长历程是在意象美的浸润里走向辉煌的。中国古典诗 中以抒情诗为最多, 抒情诗所呈现的感性倾向, 也成为中国诗的特色。 中国古典诗 虽然也有叙事、议论、讽刺等作品,尚不能自成类别,数量上与品质上更无法与西 洋同性质的诗作相比。 古典诗人用五言、 七言与词、曲的形式,藉著对意象的描述, 把自己的经验与感受表达出来,是古典文学中最常见的方式。 例如近体诗中的绝句 是一刹那的感受; 律诗则表达较为复杂的经验,

15、主要是以情景的交融呈现出幽深的 境界。唐代以后,律诗不断发展,也出现了形式较为自由的词与曲,中国文学中的 7 抒情精神,一直延续了下来。这个传统早在先秦的诗经就已经有所表现了,它 奠定了我国诗歌的抒情传统。抒情诗一直是中国诗歌的主流,从诗经楚辞 到李白、杜甫、李商隐等人的绝大多数诗歌都是抒情诗,叙事诗则是影响力次于抒 情诗的一种诗歌,杜甫的石壕吏等诗歌、元稹、白居易的一些长篇歌行都是叙 事诗,宋代诗歌中出现了说理诗。叙事诗和说理诗影响力都不及抒情诗。 诗经的成书过程和内容构成? 关于诗经的集结历代说法众多。主要的有以下三种: 一、采诗说 最早的记载出现于左传 。另外在汉书食货志 : “孟春之月

16、,群居 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 者不出牖户而知天下。 ” 当时的采诗官被称为“行人” (见于左传) 。宫廷官员 到民间访察,记录大家唱的好的歌曲。 二、献诗说 国语周语: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据国语、 左 传等先秦等古籍记载, 诗经主要来自公卿列士的献诗,公卿列士通过献诗的 方式进行讽谏或赞颂。 三、删诗说 据说原有古诗 3000 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300 篇,整理出了 诗经。 现在通常认为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 师编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但是众学者认为此说法不可信, 其

17、最大的可能性应该是孔子参加了诗经的编订。 8 1、农事诗,反映了周代的农业生产活动,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如豳风七 月 、 周颂臣工、 周颂噫嘻、 周颂丰年、 周颂载芟、 周颂良耜 等。 2、征役诗,即大量反映徭役和兵役问题的诗歌。如唐风鸨羽、 魏风陟岵、 邶风式微、 王风君子于役、 卫风伯兮、 豳风东山、 采薇等。 3、婚恋诗,即篇幅众多的爱情、婚姻、家庭生活和妇女命运的作品。风诗里这类 作品尤其多,约占风诗的三分之一。 诗经中的爱情诗,从不同的角度生动地反 映了恋爱关系中的各种情景和具体矛盾,揭示了人们在爱情生活中的各种微妙复杂 的心理。不少作品反映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至于那些直接

18、反映婚姻家 庭生活的作品,虽不如爱情诗那样丰富多彩,却也展示了比较充实的内容。 4、燕飨诗,又称燕饮诗或宴饮诗。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是周人重 礼乐、尚亲情、笃友谊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礼乐文明的产物。如小雅鹿鸣、 小雅常棣、 小雅伐木、 小雅宾之初筵、 大雅行苇等。 5、怨刺诗,其中民歌里的怨刺诗,以辛辣的笔调嘲讽了统治阶级的行径, 如魏 风伐檀、 魏风硕鼠、 邶风新台等;还有一些贵族文人的作品,产生于 西周末期春秋前期,多为感时伤世,切中时弊之作,小雅北山、 小雅十月 之交 、 小雅大东、 大雅民劳、 大雅板、 大雅荡等,尽管从统治 阶级内部的矛盾命笔,但依然可以看到当时政治生活的情

19、景。 6、周族史诗,主要指大雅中的生民 、 公刘等反映周部族祖先形象和周部族 迁徙、发展、壮大等内容的诗歌。 是诗经中描写一个部落早期发祥历史的作品。 这些史诗,形象地反映了周人从野蛮向文明(即阶级社会)过渡的历史。反映了周 建国前和建国初期的历史, 合在一起, 是一部很完整的叙述早周历史的史诗,对早 9 周历史转折事件的记载尤为详细,不仅有文学价值, 而且弥补了史料的不足, 具有 文献价值。 诗经除了文学价值还有哪些方面的价值? 政治价值表现在诗中反映了周人敬天、敬德、保民三位一体的政治观。 我国古 人还认识到 : 诗乐不仅反映政治 , 而且能有助于政教 ,“乐也者 , 圣人之所乐也。 而可

20、 以善民心 , 其感人深 , 其移风易俗易 , 故先王著其教焉。”仁声是寓教于乐 , 是潜移默 化地启发引导自觉趋善,远比仁言的抽象说教更为有效。于是周代统治者大规模地 制礼作乐 , 将 “乐”作为最重要的教化工具。诗经中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 “献诗”, 不论是献自己之作 , 还是他人之诗 ; 不论是直言其事 , 还是委婉讽谏 ; 不论是用其本 义, 还是引申发挥 ;也不论是赞美 , 还是讽刺 ,诗经自身就已鲜明地表现出周人的 政治观念 : 敬天保民 , 敬德保民。 历史价值则决定于其文本的真实、创作年代之早和内容的真实丰富。诗经 的历史价值首先决定于它的真实性。5 诗经 6 篇幅短小 , 且又

21、押韵入乐 , 便于记诵 , 而被广泛应用 , 普及程度高。文字记载与口耳相传两条流传渠道, 使 5 诗经 6 得以真 实完整地流传下来。其次, 决定于 5 诗经 6 创作时代之早。再次 , 决定于 5 诗经 6 内容的真实、丰富。 5 诗经 6 是周代各阶级阶层的共同创作, 它像一面多棱镜 , 全方 位地反映了周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祭祀诗反映了周代的礼制及天、鬼(祖先) 并 重的天命观 ; 周民族史诗记叙了周民族的发祥、壮大、取代殷商、巩固政权的历史 ; 士大夫的政治美刺诗记载了周人的政治观念; 5诗经 6 不仅是一部诗歌选集 , 还是 研究商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诸方面历史无法替代

22、的历史文献。 10 诗经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形成有何影响?怎么理解? 1、 诗经不仅是我国古典文学发展的摇篮,也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 神和优良传统,现在我国以人为本、团结和谐、扬善嫉恶、热爱和平等各种民族思 想都可以在诗经中找到源头。 诗经反映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主要表现在如 何解释人类起源的问题上。 2、 诗经表现了和睦共处的宗国情感宗国情感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特 点,自古以来一脉相承、根深蒂固。在诗经里,则表现为一种和睦相处、亲情 融融的人际关系。 3、 诗经表现了扬善嫉恶的正义立场扬善嫉恶、行善积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 优秀传统之一,在诗经中也表现得非常突出。首先,诗经对那些带领族人 迁移定居、 开发事业、抵御自然灾害, 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英雄 祖先、民族首领等给予了热烈的歌颂。其次,诗经对现实生活中本领超群的能 人及再次对于社会各种丑恶行为诗经也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讽刺。种种社会美 德大加赞扬。 4、诗经表现了热爱和平的反战思想和同仇敌忾的卫国精神。 诗经是写 实作品,是通过揭露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种种痛苦与灾难来反映我们中华民族反对战 争、渴望和平的反战思想。 三、论述题( 1 题共 50 分) 论述诗经的价值影响、艺术成就? 11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