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护理技术并发症及应急处理题库.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213632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216.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常见护理技术并发症及应急处理题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临床常见护理技术并发症及应急处理题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临床常见护理技术并发症及应急处理题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临床常见护理技术并发症及应急处理题库.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临床常见护理技术并发症及应急处理题库.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常见护理技术并发症及应急处理题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常见护理技术并发症及应急处理题库.pdf(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临床常见护理技术并发症及应急处理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0.5 分,只有 1 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得分) 1、改进后的皮内注射方法在注入药液时,推至注射局部形成直径约( C)的皮丘后拨出针头。 A 0.1cm B 0.2cm C 0.5cm D 1cm 2、选取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更具有敏感性。一般临床选取( B) A 前臂掌侧上段 B 前臂掌侧中段 C 上臂掌侧上段 D 上臂掌侧中段 3、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值班护士应立即停药,将患者平卧,通知医生,并立即皮下注射( D) A 0.01% 肾上腺素 0.5ml B 0.01%肾上腺素 lml C 0.1%肾上

2、腺素 0.5ml D 0.1%肾上腺素 lml 4、喉头水肿引起窒息时,应尽快( D) A 高流量面罩吸氧 B 球囊面罩吸氧 C 肌注呼吸兴奋剂 D 气管切开 5、皮下注射时药量不宜过多,以少于( B)为宜。 A 1ml B 2ml C 3ml D 5ml 6、为患者在股四头肌及上臂三角肌进行肌内注射时,若药量超过(A )应分次注射。 A 2ml B 4ml C 52ml D 10ml 7、经过临床试验,用( C )稀释药物后进行肌内注射,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 A 灭菌蒸馏水 B 注射用水 C 生理盐水 D 苯甲醇液 8、患者在左侧上臂三角肌进行注射时出现了左上臂麻木、疼痛、无力等感觉,未经

3、处理,约一周 后疼痛减轻,但肘关节活动略受限,此时可判断患者发生了(C ) A 硬结形成 B 肌内注射引起疼痛 C神经性损伤 D 注射失败 9、在为患者肌内注射刺激性药物时,护士可采用(D )预防药液渗漏至皮下组织或表皮,以减轻 疼痛及组织受损。 A 选择合适注射部位 B 每次轮换注射部位 C 注射后及时热敷、按摩,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液吸收 D “Z”字形途径注射法 10、进行肌内注射时护士进行下列哪项操作可避免造成针头堵塞( A) A 一次性注射器的针尖斜面小 B 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过细 C 药液为悬浊液 D 粉剂未充分溶解 11、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因素中不包括( A) A 高热 B

4、物理引起的静脉炎 C 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静脉炎 D 微生物侵袭引起的静脉炎 12、静脉输液时输液部位出现药液外渗,主要表现不包括(C ) A 注射部位肿胀 B 注射部位疼痛 C 皮肤温度高 D 皮肤温度低 13、静脉输液时输液部位出现药液外渗,可导致组织休克的药物是(D ) A 20% 甘露醇 B 50%葡萄糖溶液 C 葡萄糖酸钙 D 氨甲喋呤 14、输入化疗药物后患者输液部位出现药液外渗,护士不可选择( B) ,以防止皮下组织坏死及静 脉炎发生。 A 局部封闭治疗 B 冷敷 C 热敷 D 理疗 15、快速输入 20% 甘露醇 250ml,因患者躁动引起外渗,护士发现后应立即停止该部位输液,

5、并用 ( D) ,以促进药物扩散、稀释和吸收。 A 3%醋酸铅和 50% 硫酸镁交替局部温热敷 B 肾上腺素能拮抗剂酚妥拉明5-l0mg 溶于 20ml 生理盐水中作局部浸润 C 0.25%普鲁卡因 5-lOml 作局部浸润 D 0.25%普鲁卡因 5-20ml 溶解透明质酸酶 50-250u 作局部浸润 16、给水肿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护士可( D) . A 热敷使穿刺血管充盈 B 压迫静脉上下端,固定后于静脉上方成30斜角直接进针 C 用挑起进针法,针刺进皮肤后沿血管由浅入深进行穿刺 D 先行按摩推压局部 17、静脉穿刺后患者发生穿刺部位血肿,原因不可能是( B) A 消瘦 B 静脉腔大、

6、针头过小 C 肥胖 D 经常同一部位进针 18、静脉穿刺拔针后宜选用(A )按压穿刺局部,以免因部位不对或移位引起血肿。 A 拇指 B 食指 C 食指及中指 D 手掌 19、静脉穿刺拔针后一般按压时间为(D ) A 1min 左右 B 2-3min C 3-4min D 3-5min 20、静脉穿刺注射局部发生血肿后局部可给予(D ) ,以加速血肿的吸收。 A 25%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 次,每次 15-2O min B 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 次,每次 15-2O min C 25%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 次,每次 30min D 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 次,每次 30min 21、患

7、者在静脉治疗过程中,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 同时伴有全身畏寒、发热。初步判断该患者发生了(C ) A 药物外渗 B 血肿形成 C 静脉炎 D 菌血症 22、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发生急性肺水肿,护理人员应采取的措施不包括(B ) A 立即减慢输液 B 30%-40%酒精湿化氧气吸入, 8-10 升/ 分 C 取端坐位,两腿下垂 D 遵医嘱给予强心剂、利尿剂 23、下列个选项不属于静脉炎发生原因的是(C ) A 外周静脉留置针放置4.5 天 B 输入 20% 甘露醇 C 输入药物 PH值 7.5 D 青霉素 800 万单位 +100ml生理盐水静点, 80 滴/ 分

8、 24、为患者输入非生理PH值药液时,应适当加入缓冲剂,使其PH值尽量接近( C ) A 7.3 B 7.35 C 7.4 D 7.45 25、连续输液患者者,护理人员应(A )更换输液器 1次。 A 每日 B 每班 C 24-48小时 D 每周 26、发生空气栓塞时,空气栓子随血流首先进入右心房,再进入( C)造成空气栓塞。 A 左心房 B 左心室 C 右心室 D 肺动脉 27、护理人员应正确选择加药针头,一般加药针头型号选择(B ),并尽量减少针头反复穿刺橡 胶瓶塞,可明显减少橡胶微粒的产生。 A 7-10 号侧孔针 B 9-12号侧孔针 C 7-10号正孔针 D 9-12号正孔针 28、

9、解决输液微粒危害的理想措施是( A) A 选择输液终端过滤器 B 选择合适型号的加药针头 C 尽量减少针头反复穿刺橡胶瓶塞 D 正确抽吸药液的方法 29、短时间内大量输入血管内,超出了血管缓冲和应激的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均可使血 管内膜受刺激而发生静脉炎的药物是( B) A 高渗液体B 抗癌药物 C 大剂量高浓度抗生素药物 D 输入药物过酸或过碱 30、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突感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血压下降,随即出现呼吸困难,护士 赶至床旁发现患者全身严重紫绀,有濒死感,听诊心脏有杂音。根据患者的症状及表现初步判断 其发生了( C) A 严重的输液反应 B 急性肺水肿 C 空气栓塞 D

10、 急性左心衰 31、判断患者发生了输液后空气栓塞,值班护士应立即给予(C )吸入,以改善其缺氧状态。 A 4-6L/min氧气 B 4-6L/min氧气经酒精湿化 . C 8-10L/min氧气 D 8-10L/min氧气经酒精湿化 32、在静脉输注某些药物过程中,因所输入的药物本身对血管的刺激或输注速度过快,可引起注 射部位不同程度的疼痛,下列不会导致输液疼痛的药物是(A ) A 氢化考的松 B 抗生素 C 氯化钾 D 化疗药物 33、患者发生输液败血症后,根据其症状表现及实验室生化检查提示发生了代谢性酸中毒,护士 遵医嘱给( C )纠正酸中毒。 A 1.25% 碳酸氢钠 B 2.5%碳酸氢

11、钠 C 5%碳酸氢钠 D 15%碳酸氢钠 34、输注对血管、神经有刺激性药液时,为预防药液外渗,护理人员可先用(D )行静脉穿刺; 确定针头在血管内后再连接输液器。 A 0.9%NaCl B 5%葡萄糖液 C 等渗溶液 D 等渗盐水 35、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为预防患者出现神经损伤,静脉穿刺时尽可能选择( A) A 手背静脉 B 手腕桡侧静脉 C 贵要静脉 D 肘正中静脉 36、静脉输液过程中,患者发生了穿刺部位的肿胀、淤血,主诉发冷、注射部位局部疼痛,护士 为其检查过程中拒绝触摸疼痛部位。根据其表现,可初步判断发生了(C ) A 药物外渗 B 静脉炎 C 神经损伤 D 败血症 37、经外周静脉

12、穿刺留置针,穿刺见回血后要平行缓慢的顺血管方向进针约(A )使外套管的尖 端进入血管内,再轻轻向内推送外套管。 19 页 A 0.1-0.2cm B 0.2-0.3cm C 0.3-0.4cm D 0.4-0.5cm 38、患者在静脉输液后如发生表皮撕脱,护理人员应注意保持其伤口干燥,每天用(A )处理伤 口。 A 0.5% 碘伏 B 安尔碘 C 生理盐水 D 75%酒精 39、水肿患者在静脉输液时,护士可为其准备( C)以固定穿刺针头。 A 脱敏胶布 B 一次性输液贴 C 输液固定带 D 约束带 40、为患儿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时,推药后患儿尖叫,推药阻力大,局部迅速可见呈树枝分布状苍 白皮肤,

13、判断( D ) A 药物外渗 B 刺破血管 C 药物刺激性强 D 误入动脉 41、患儿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发热反应,症状一般较成人表现严重,体温可达( C) A 38-40 B 39-41 C 40-42 D 42以上 42、根据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下列不属于安全静脉输液三个因素的是( A) A 加强输液过程中巡视 B 无热原 C 无菌 D 无有害颗粒液体 43、小儿静脉浅表,护理人员在为患儿进针穿刺时角度应以针头与头皮夹角( B)为宜 A 10-15 B 15-20 C 20-25 D 25-30 44、(C )小儿的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无静脉瓣,不宜造成阻力,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静 脉回

14、流。 A 新生儿至 1 岁 B 新生儿至 2 岁 C 新生儿至 3 岁 D 新生儿至 5 岁 45、为提高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对(B )患儿可选用手背或足背血管进行穿刺。 A 1 周岁以上 B 3周岁以上 C 幼儿期以上 D 学龄前期以上 46、PICC穿刺时,在可能的情况下穿刺者可尽量选用( B)穿刺。 A 桡静脉 B 贵要静脉 C 肘正中静脉 D 锁骨下静脉 47、PICC置入后导管可发生自发易位,下列不是发生自发易位原因的是(C ) A 解剖因素 B 血管穿透伤 C 导管置入过浅 D 胸腔内压力增加 48、PICC置入后大约会有( D )的患者出现导管自发易位,因此护理人员要对PICC置

15、管患者的 常规护理加强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A 2%-6% B 1%-4% C 5%-8% D 3%-12% 49、下列不属于 PICC 置管后发生的静脉炎是( A) . A 物理性静脉炎 B 机械性静脉炎 C 细菌性静脉炎 D 血栓性静脉炎 50、PICC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通常于置管后( D) A 24h内 B 36h内 C 48h内 D 72h内 51、下列选项中不会导致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是(B ) A 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 B 低龄儿童和老年人 C 导管过粗 D 关节部位置管 52、预防 PICC置管患者发生化学性静脉炎,穿刺者应保证穿刺后导管尖端位置在(B ) A 上腔静脉中上段

16、 B 上腔静脉中下段 C 下腔静脉中上段 D 上腔静脉中下段 53、 预防 PICC置管患者发生化学性静脉炎, 护士在更换敷料使用乙醇消毒时,应避开穿刺点(A ) A lcm 以上 B 2cm以下 C 2cm以上 D 3cm以下 54、PICC 置管后发生细菌性静脉炎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不包括( C) A 导管接头污染 B 静脉滴注的药物被污染 C 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 D 导管的纤维包裹鞘或形成的血栓 55、PICC 穿刺部位与导管相关的静脉血栓发生率呈正相关,选择在(A )部位穿刺发生静脉血栓 机率会较高。 A 肘窝处 B 中上臂 C 颈外静脉 D 下肢静脉 56、与 PICC置管相关

17、的血栓性静脉炎在临床上不会表现(B ) A 置管肢体的肿胀、穿刺点渗液 B 输液速度可无明显变化 C 头颈部不适 D 患肢疼痛感 57、PICC置管患者在每次治疗结束后或输注两种有配伍禁忌的药物之间,护理人员应给予充分、 正确的导管冲洗,即 (C) A 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 B 10-2Oml肝素生理盐水正压冲管 C 10-2Oml 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 D 导管容积加延长管容积2 倍生理盐水正压冲管 58、PICC 置管患者预防血凝性导管阻塞,护士应给予正确的冲封管液(B ) A 生理盐水、生理盐水 B 生理盐水、肝素盐水 C 肝素盐水、肝素盐水 D 肝素盐水、生理盐水 59、在维护 PICC

18、置管时,护士应给予正确的冲管量(C) 预防血凝性导管阻塞。 A 50-10m1 B 10-15m1 C 10-20m1 D 15-20m1 60、PICC 置管患者日常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维持足够的冲管频率(D ) A 治疗期间及治疗间歇期每日冲管1 次 B 治疗期间及治疗间歇期每日冲管2 次 C 治疗期间每日冲管,治疗间歇期每3 天冲管一次 D 治疗期间每日冲管,治疗间歇期每7 天冲管一次 61、INS在2011年出版的静脉治疗护埋实践标准 中指出由于中心血管通路装置置入的风险和费 用,建议在每一次间歇式使用后最好使用(B )封管液封管。 A 5u/ml的肝素盐水 B IOu/ml的肝素盐

19、水 C 5u/ml 的生理盐水 D IOu/ml的生理盐水 62、不是判断 PICC置管患者发生导管栓塞先兆的表现是(A ) A 从导管中可回抽到液体,无法回抽到血液 B 无法从导管中回抽到血液或液体 C 伴有局部疼痛 D 伴有皮下肿胀 63、PICC置管患者发生穿刺处渗血时,护士应(D ) A 按压穿刺点 10-l5min ,弹力绷带加压包 24h . B 按压穿刺点 10-l5min ,更换无菌透明敷料 C 纱球压迫穿刺点 10-l5min ,并用弹力绷带加压包 24h D 按压穿刺点 10-l5min ,更换无菌透明敷料后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64、PICC置管患者穿刺后,护士应指导其

20、置管后(C )尽量减少屈肘运动,以避免穿刺处发生渗 血。 A 2 天内 B 1周内 C 2周内 D 4周内 65、静脉输血后可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下列选项不是外来性或内生性致热原的是(D ) A 蛋白质 B 细胞的代谢产物 C 死菌 D 血液震荡过剧 66、主要在反复输血的患者或经产妇中出现的脉输血后反应是( B) A 溶血性发热反应 B 免疫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C 过敏反应 D 溶血反应 67、静脉输血后可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一般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C ) A 15-30 分钟内 B 30-60分钟内 C 1-2h内 D 4h内 68、献血员如在献血前( B)之内曾用过可致敏的药

21、物或食物,可导致患者在输血后发生过敏反 应。 A 2h B 4h C 24h D 3天 69、患者在静脉输血过程中过敏反应较重,护士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畅通,严密观察患者 的生命体征,同时遵医嘱给(D ) 30页 A 苯海拉明 25mg口服 B 异丙嗪 25mg肌肉注射 C 地塞米松 5mg静脉注射 D 0.1%肾上腺素 0.5-1ml 皮下注射 70、因供血者和受血者血型不符,患者输血后发生血管内溶血,一般输入(B )即可产生症状。 A 5-l0ml B 10-l5ml C 5-l0min D 10-l5min 71、静脉输血发生的最严重反应是(D ) A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B 溶血性发

22、热反应 C 过敏反应 D 溶血反应 72、静脉输血患者发生溶血反应的早期阶段不会出现(C ) A 心前区压迫感 B 腰背部剧烈疼痛 C 血红蛋白尿 D 四肢麻木 73、静脉输血患者发生溶血反应,溶血程度较轻的延迟性溶血反应可发生在输血后(D ) A 1-2 天 B 3-5天 C 5-7天 D 7-14天 74、为防止或减少患者发生溶血反应后因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保护肾脏,最正确的措施是 (C ) A 嘱患者严格卧床,减少活动 B 嘱患者多饮水,冲洗肾小管及尿路 C 遵医嘱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以尽快碱化尿液 D 遵医嘱应用利尿剂及补液,保证尿路通常及维持血容量 75、患者发生溶血反应后,

23、护理人员可立即采取的措施是(A ),以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 A 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 B 双肾超短波透热疗法 C 保暖,嘱其半卧位,限制活动 D 双侧腰部封闭 76、患者发生溶血反应后,护理人员采取措施提高减少患者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从而 缓解呼吸困难症状。请问下列哪项措施可达到此效果( A) A 加压给氧 B 20%-30%酒精湿化吸氧 C 协助患者取端坐位,两腿下垂 D 遵医嘱应用利尿、强心剂 77、患者发生溶血反应后,护理人员采取措施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 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缓解缺氧症状。请问下列哪项措施可达到此效果( B) . A 加压给氧 B

24、20%-30%酒精湿化吸氧 C 协助患者取端坐位,两腿下垂 D 遵医嘱应用利尿、强心剂 78、为急性肺水肿患者进行四肢轮扎,护理人员应每隔(B )轮流放松一侧肢体的止血带,以免 影响肢体血液循环。 A 3-5min B 5-lOmin C 10-l5min D 15-3Omin 79、长期、反复、大量输入库存血患者常发生( D) A 发热反应 B 过敏反应 C 溶血反应 D 出血倾向 80、判断患者发生出血倾向的依据是(A ) A 长期反复输入库存血 B 短时间内输入大量血液 C 输血速度过快 D 输血前血液震荡导致红细胞已被破坏 81、为预防患者输血后发生出血倾向,临床工作中每输入库存血(C

25、 )即给予新鲜血 5OOml ,以补 充凝血因子。 A 5OOml B 10OOml C 15OOml D 20OOml 82、患者输血后化验室检查血清钙小于2.2mmol/L,提示患者有可能发生( C) A 溶血反应 B 过敏反应 C 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D 出血倾向 83、患者大量输入库存血后发生枸橼酸钠中毒反应,作为责任护士应注意( D) 注意监测血气和电解质化验结果,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 A 嘱患者保暖、限制活动 B 短期内暂时不输血 C 抽取受血者静脉血加肝素抗凝剂、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量 D 慎用碱性药物 84、在输液或输血过程中如发生空气栓塞,为增加患者胸腔内压力,以

26、减少空气进入静脉,通常 护理人员可为患者采取(B )还有一种卧位,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低于右心室,气体则 向上飘移到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口,心脏搏动将其混成泡沫,可分次少量进入肺动脉内。 A 平卧位 B 头低脚高位 C 头高脚低位 D 右侧卧位 85、患者在口腔护理过程中如出现窒息,护士应采取的最迅速有效的办法是(B ) A 将患者倒转 180,头面部向下,用手拍击背部 B 中、示指从患者口腔中抠出或用血管钳取出异物 C 让患者仰卧,用拳向上推压其腹部 D 利用吸引器负压吸出阻塞的痰液或液体物质 86、在口腔护理过程中如出现异物进入气管,患者出现呛咳或呼吸受阻,护士应采取的最迅 速有效的

27、办法是( C )先用粗针头在环状软骨下 1-2cm处刺入气管,以争取时间行气管插管,在 纤维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解除呼吸困难。 A 将患者倒转 180,头面部向下,用手拍击背部 B 气管插管 C 环状软骨下 1-2cm处刺入气管 D 气管切开 87、口腔护理的清洗液和口腔内分泌物容易误入气管,成为患者发生(D )的主要原因。 A 恶心、呕吐 B 口腔感染 C 窒息 D 吸入性肺炎 88、对( D )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尤其应注意勿损伤口腔黏膜。 A 高热 B 口腔疾病 C 化疗 D 放疗 89、开口器应从( B )处放入,并缠以适量厚度的纱布。 A 门齿 B 臼齿 C 磨牙 D

28、 口角 90、擦洗口腔过程中,护理人员动作粗暴,止血钳碰伤口腔黏膜及牙龈导致出血,出血时间由数 小时至数天不等,出血量约为( D) A 20ml-100ml B 20ml-200ml C 20ml-300ml D 20ml-500ml 91、溃疡发生在舌前1/2 处,独立溃疡面少于3 个,溃疡面直径( A ),判断口腔轻度溃疡。 . A 40% B 50% C 60% D 80% 123、患者吸氧过程中突然出现刺激性咳嗽,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痰中带血,判断其发生了(A ) A 气道黏膜干燥 B 无效吸氧C 氧中毒D 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124、对空气有加温加湿功能,可在吸氧过程中有效减轻气道黏膜

29、干燥发生的是(B ) A 口腔黏膜 B 鼻前庭黏膜 C 咽黏膜 D 气道黏膜 125、吸氧过程中根据患者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轻度缺氧患者一般调节氧流量为(A ) A 1-2L/min B 4-6L/min C 2-4L/min D 6-8L/min 126、吸氧过程中根据患者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中度缺氧患者一般调节氧流量为(C ) A 1-2L/min B 4-6L/min C 2-4L/min D 6-8L/min 127、吸氧过程中根据患者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重度缺氧患者一般调节氧流量为(B ) A 1-2L/min B 4-6L/min C 2-4L/min D 6-8L/min 128

30、、吸氧过程中根据患者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小儿缺氧患者一般调节氧流量为(A ) A 1-2L/min B 4-6L/min C 2-4L/min D 6-8L/min 129、吸氧持续时间超过( B)、氧浓度高于( B ),易导致氧中毒发生。 A 48h 80% B 24h 60% C 12h 50% D 36h 70% 130、一般情况下患者连续吸纯氧( B)后,即可出现胸骨后灼热感、咳嗽、恶心、呕吐、烦躁不 安、面色苍白、胸痛。 A 4h B 6h C 24h D 1-4天 . 131、患者连续吸纯氧( D)后,即可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 有时可出现视力或精神障碍 A 4h B 6h C 24

31、h D 1-4天 132、患者连续吸纯氧( C)后,即可出现肺活量可减少 A 4h B 6h C 24h D 1-4天 133、为预防氧中毒的发生,应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一般吸氧浓度不超过(B ) A 40% B 45% C 55% D 60% 134、仅见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低体重儿多见的吸氧并发症是(D ) A 气道黏膜干燥 B 鼻衄C 氧中毒D 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135、对新生儿,尤其是早产低体重儿勿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吸氧浓度(B ) A 40% B 40% C 60% D 60% 136、因鼻导管插入过深,多见于新生儿的吸氧并发症是(A ) A 腹胀 B 感染 C 气道黏膜干燥 D

32、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137、成人在使用单鼻孔吸氧时鼻导管插入的深度以(C )为宜。 A 0.5cm B 1cm C 2cm D 3cm 138、不易发生细菌生长的吸氧终端装置是(B ) A 吸氧管道 B 吸氧鼻塞 C 氧气湿化瓶 D 湿化瓶内湿化液 139、连续吸氧时间超过24 小时的患者护士应每日( D) A 更换吸氧体位 B 关注吸氧效果 C 检查吸氧装置 D 口腔护理 2 次 140、长时间较高浓度吸氧且湿化不足时,易导致患者出现(B ) A 无效吸氧 B 鼻衄C 氧中毒D 感染 141、给患者进行氧疗时,在没有调节氧流速的情况下,直接将吸氧管与患者连接进行吸氧,可导 致患者发生( D

33、) A 鼻衄 B 气道黏膜干燥 C 腹胀 D 肺组织损伤 142、患者烧伤达角质层,出现轻度红、肿、热、痛,感觉过敏,不起水泡,表面干燥,判断其烧 伤程度为( A ) A B 浅 C 深 D 143、患者烧伤达真皮层, 剧痛,感觉过敏,温度增高,有水泡, 基底潮湿,均匀发红,水肿明显, 判断其烧伤程度为( B ) A B 浅 C 深 D 144、患者烧伤达真皮深层, 有附件残留, 可有或无水泡, 基底湿润苍白, 有出血小点, 水肿明显, 痛觉迟钝,拔毛时痛,判断其烧伤程度为(C ) A B 浅 C 深 D 145、患者烧伤损伤至皮肤全层,甚至包括皮下组织、肌肉、骨骼,皮革样,蜡白或焦黄,炭化,

34、 感觉消失,无水泡,干燥,干后可见栓塞静脉呈树枝状,痂下水肿,拔毛不痛,判断其烧伤程度 为(D ) A B 浅 C 深 D 146、慢性缺氧患者高浓度给氧易发生(D ) A 氧中毒B 无效吸氧 C 气道黏膜干燥 D 二氧化碳麻醉 147、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存者,应以( A)持续给氧为宜 A 低流量、低浓度 B 高流量、低浓度 C 低流量、高浓度 D 高流量、高浓度 148、对慢性呼衰患者吸氧浓度一般调节在(C ) A 12-24% B 24-36% C 24-33% D 12-33% 149、对慢性呼衰患者吸氧流量一般控制在( B) . A 1-2L/min B 1-3L/min C 2-

35、4L/min D 4-6L/min 150、对慢性呼衰患者应该在血气分析动态监测下调整用氧浓度,一般用氧浓度以(A ) 为宜。 吸氧浓度( % )= 21+4氧流量( L/min ) A 24% B 29% C 37% D 45% 151、慢性呼衰患者在连续用呼吸兴奋剂时,给氧浓度可适当增大,但不超过(B ) A 24% B 29% C 37% D 45% 152、雾化吸入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最常见的原因是( C) A 机体免疫力下降 B 治疗药物引起患者菌群失调 C 雾化器消毒不严格 D 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减退 153、因雾化器消毒不严格患者发生的感染主要是( A) A 肺部感染 B 口腔感染 C

36、 上呼吸道感染 D 全身感染 154、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引起的口腔感染,一般多为(B ) A 细菌感染 B 真菌感染 C 病毒感染 D 支原体感染 155、 进行雾化吸入患者的口腔内壁和舌头出现乳黄色或白色的斑点,护士判断其可能发生了 ( B) A 细菌感染 B 真菌感染 C 病毒感染 D 支原体感染 156、每次雾化治疗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将雾化器具洗净,并用(A )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 清水冲净晾干备用。 A 5O0mg/L B 10O0mg/L C 15O0mg/L D 20O0mg/L 157、进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口腔真菌感染时,护士应指导患者进食富含大量(C )的食物。 A 水分

37、B 蛋白质 C 维生素 D 碳水化合物 158、因雾化吸入水分过多,引起慢性肺水肿发生,从而导致呼吸困难,一般常见于( A)患者。 儿童雾化引起的溺水反应 A 儿童B 老年人 C 孕妇 D 肺部疾患 159、雾化中高密度均匀气雾颗粒可分布到末稍气道,若长时间雾化吸入(B) 可引起气道湿化过度 或支气管痉挛而导致呼吸困难。 A 超过 1Omin B 超过 2Omin C 超过 3Omin D 超过 6Omin 160、慢阻肺的患者或哮喘持续状态的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时湿化量不宜太大,一般氧气流量控制 在(A)即可 A 1-l.5升/ 分 B 1-2升/ 分 C l.5-2升/ 分 D 1-2升/

38、分 161、雾化过程中患者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麻醉,血气分析结果可表现为(A ) A 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B 氧分压升高,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C 氧分压升高,二氧化碳分压下降 D 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下降 162、患者雾化过程中使用以氧气为气源的氧气雾化吸入,护士应调节氧流量为(B ) A 6-8L/min B 6-1OL/min C 6-8L/min D 8-1OL/min 163、对于缺氧严重患者如 (D ) 必须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时,雾化的同时给予吸氧。 A 急性肺水肿 B 左心衰竭 C 休克 D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164、婴幼儿的喉及气管组织尚未发育成熟,呼吸道的缓冲作用相对较

39、小。 对其进行雾化时雾量应 为成年人的( D ) A 1/2 B 1/3 C 1/4 D 1/3-1/2 165、 婴幼儿的喉及气管组织尚未发育成熟,呼吸道的缓冲作用相对较小, 对其进行雾化时以 (A ) 吸入为佳。 A 面罩 B 鼻导管 C 氧气帐 D 氧气枕 166、为防止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发生呼吸暂停现象,护士应在雾化前将雾化器需预热(C )避 免低温气体刺激气道。 A 1 分钟 B 2分钟 C 3分钟 D 5分钟 . 167、雾化吸入过程中或吸入停止短时间内,患者如出现喘息或喘息加重,口唇颜面紫绀,双肺听 诊有哮鸣音,此时可迅速判断患者发生了(A) A 哮喘发作和加重 B 呼吸暂停 C

40、缺氧及二氧化碳溜留 D 过敏反应 E 呼吸困难 168、 哮喘持续状态的患者, 雾化吸入过程中湿化雾量不宜过大, 一般雾化的时间不宜过长, 以 ( B) 为宜 A 3 分钟 B 5分钟 C 10分钟 D 15分钟 169、哮喘持续状态的患者,雾化吸入过程中湿化液的温度以(D )为宜。 A 15-30 B 20-40 C 25-50 D 30-60 170、哮喘持续状态的患者,雾化吸入过程中一旦发生哮喘,护士应立即停止雾化,予以(C )并 吸氧,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A 平卧位 B 侧卧位 C 半坐卧位 D 头高脚低位 171、使用气囊导尿管时,导尿管末端未进入膀胱或刚进入膀胱,护士即向气囊内

41、注水,可导致男 性患者出现( A ) A 尿道黏膜损伤 B 尿路感染 C 尿道假性通道形成 D 虚脱 172、护士在插入尿管时应延长插入长度,见尿液流出后继续前进(D ) ,充液后再轻轻拉回至有 阻力感处,可避免导尿管未进入膀胱,球囊充液膨胀而压迫损伤后尿道。 A 3cm 以上 B 3cm以下 C 5cm以下 D 5cm以上 173、为尿潴留患者导尿时,插入尿管后放尿不宜过快,第一次放尿量不超过( C) A 500ml B 1500ml C 1000ml D 2000ml 174、为患者导尿应严格掌握间歇时间,如需多次导尿,一般次数为( C) A 1-2h/ 次 B 2-4h/次 C 4-6h

42、/次 D 6-8h/次 175、为患者导尿如需多次导尿,一般每日不超过(D ) A 2 次 B 3次 C 4次 D 6次 176、避免患者膀胱过度充盈,每次导尿时膀胱残余尿量不得超过(C ) A 100ml B 300ml C 500ml D 800ml 177、患者留置导尿期间应鼓励患者多饮水,无特殊禁忌时,每天饮水量在( C) A 8OOml以上 B 10OOml以上 C 20OOml以上 D 25OOml以上 178、患者导尿发生后尿道损伤多见于(A )患者。 A 前列腺增生 B 老年人 C 脊髓损伤 D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179、为预防长期留置导尿患者发生尿道狭窄,导尿管应定期更换,每

43、次留置时间不应超过(C ) A 5 天 B 1周 C 2周 D 4周 180、导尿管气囊内注入液体要适量,以(A )为宜,以防止牵拉变形进入尿道。 A 5-15ml B 5-10ml C 10-15ml D 不超过 20ml 181、长期卧床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更容易发生(ABCD ) A 尿道瘘 B 膀胱结石 C 引流不畅 D 导尿管拔除困难 182、成人患者灌肠时,护士为其插入肛管的深度深度大约为(C ) A 4-7cm B 4-10cm C 7-lOcm D 15cm以内 183、小儿灌肠时,护士为其插入肛管的深度深度大约为(A) A 4-7cm B 4-10cm C 7-lOcm D

44、 15cm以内 184、灌肠过程中液体灌入速度应适中,灌肠袋液面距患者肛门高度约(B ) A 30-5Ocm B 40-6Ocm C 50-7Ocm D 60-8Ocm 185、灌肠时为便于灌肠液进入,减少灌肠次数,护士可指导患者采用( D) A 平卧位 B 右侧卧位 C 截石位 D 膝胸体位 186、清洁灌肠进行肠道准备前,应嘱患者进无渣流质饮食(D ) . A 1 天 B 1-2天 C 2-3天 D 3-5天 187、灌肠液温度约( D ),不可过高或过低。 A 38-40 B 38-41 C 39-40 D 39-41 188、灌肠时成人用量为( D ) A 200-5OOml B 30

45、0-5OOml C 500-8OOml D 500-1000ml 189、灌肠时小儿用量为( A ) A 200-5OOml B 300-5OOml C 500-8OOml D 500-1000ml 190、需肛管排气时,排气时间一般不超过( B),必要时可隔 2-3h后重复插管排气。 A 10min B 20min C 30min D 60min 191、大便失禁者每次便后应用温水洗净肛门周围及臀部皮肤,保持皮肤干燥。必要时,肛门周围 涂(D )以保护皮肤,避免破损感染。 A 凡士林 B 石蜡油 C 红霉素软膏 D 氧化锌软膏 192、吸痰前后应给予( C)氧气吸入。 A 1-2L/min

46、B 2-4L/min C 4-6L/min D 6-8L/min 193、吸痰前后应给予高浓度纯氧氧气吸入( A)以提高血氧浓度。 A 1-2min B 2-3min C 3-4min D 5min 194、每次为患者吸痰时间过长应少于(C ) A 5s B 10s C 15s D 30s 195、呼吸道黏膜有炎症水肿及炎性渗出的患者,在吸痰过程中易发生(A) A 呼吸道黏膜损伤B 低氧血症 C 阻塞性肺不张 D 气道痉挛 196、每次为患者吸痰应选择型号适当的吸痰管,成人一般选用( D)吸痰管。 A 6-8号 B 6-10号 C 10-12号 D 12-14号 197、每次为患者吸痰应选择型号适当的吸痰管,婴幼儿一般选用( C)吸痰管。 A 6号 B 8号 C 10号 D 12号 198、每次为患者吸痰应选择型号适当的吸痰管,婴幼儿一般选用( A)吸痰管。 A 6-8号 B 6-10号 C 10-12号 D 12-14号 199、为患者吸痰如从鼻腔吸引尽量选用( A)吸痰管。 A 6 号 B 8号 C 10号 D 12号 200、对气管插管患者,护理人员应选择(C )吸痰管。 A 气管插管外径小于吸痰管内径1/2 B 气管插管内径小于吸痰管外径1/2 C 吸痰管外径小于气管插管内径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