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标准表要点.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219219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22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标准表要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标准表要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标准表要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标准表要点.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标准表要点.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标准表要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标准表要点.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标准 综合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 评审项目内容评审要求 评审 意见 总 则 编制目的目的明确,简明扼要( 3 分)。 编制依据 1. 引用的法规标准合法有效(5 分) 。 2. 明确相衔接的上级预案,不得越级引用应急预案(2 分) 。 应急预案 体系 1. 能够清晰表述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应急预案组成和衔接关系 (推荐使用图表)(50 分) 。 2. 能够覆盖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50 分) 。 应急工作 原则 1. 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2 分)。 2. 结合本单位应急工作实际(3 分)。 3.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重点应体现以

2、人为本、预防为主等原则(2 分)。 适用范围范围明确,适用的事故类型和响应级别合理(100 分)。 评审项目内容评审要求 评审 意见 危险 性 分析 生产经营单位 概况 1. 明确有关设施、装置、设备以及重要目标场所的布局等情 况(10 分)。 主要包括单位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原材料、 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以及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目 标、场所和周边布局情况。要附平面图进行说明。 重大危险源周边情况需做重点说明,且必须附图,附图上应标 明相关距离。 2. 需要各方应急力量(包括外部应急力量)事先熟悉的有关 基本情况和内容( 10 分)。 评审项目内容评审要求 评审 意见 危险源

3、辨识与 风险分析 1. 能够客观分析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危险程度(共 60 分) 。 在进行危险源分析时,主要要求有以下4 个方面: (1)对本单位的重要危险因素辨识应全面(15 分) 。 (2)自然灾害(如台风、地震、洪水等)、公共卫生事件 等危险因素应具备( 20 分) 。 (3)分析结果应明确表述,分析过程在专项预案中的,应 在综合预案中指出明确的索引路径(10 分) 。 (4) 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15 分) 。 2. 能够客观分析可能引发事故的诱因、影响范围及后果(40 分)。 (1)对事故后果进行明确表述,分析、计算过程在专项 预案中的,应在综合预案中指出明确的

4、索引路径(20 分) 。 (2)对引发事故的诱因、影响范围及后果表述全面(20 分)。 组织 机构 及职 责 应急组织 体系 1. 能够清晰描述本单位的应急组织体系(推荐使用图表)(共 60 分) 。 (1) 应明确组织体系的主要人员构成、 联系方式(40 分) 。 (2)应急组织体系及功能部门应保证能够准确及时的调 动本单位的所有应急资源(20 分) 。 2. 明确应急组织成员日常及应急状态下的工作职责(40 分) 。 评审项目内容评审要求 评审 意见 指挥机构及职 责 1. 清晰表述本单位应急指挥体系(30 分) 。 2. 应急指挥部门职责明确( 40 分) 。 3. 各应急救援小组设置合

5、理,应急工作明确(30 分)。 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及 其相应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 要,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 任务及职责。 应急组织机构的总指挥应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应急 组织机构的条理性及上下组织管理的承接关系应明确。 预防 与预 警 危险源管理 1. 明确技术性预防和管理措施(50 分)。 2. 明确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50 分)。 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着重于日常监控和预防。综合预案中 应明确紧急情况下采取那些处置措施,由谁来执行。进行处理 及报告的人员、措施、流程均应落实到位。 预警行动 1. 明确预警信

6、息发布的方式、内容和流程(50 分) 。 2. 预警级别与采取的预警措施科学合理(50 分) 。 评审项目内容评审要求 评审 意见 信息报告 与处置 1. 明确本单位 24 小时应急值守电话( 20 分)。 2. 明确本单位内部信息报告的方式、 要求与处置流程(20 分) 。 3. 明确事故信息上报的部门、通信方式和内容时限(20 分) 。 4. 明确向事故相关单位通告、报警的方式和内容(20 分) 。 5. 明确向有关单位发出请求支援的方式和内容(20 分) 。 评审项目评审内容及要求 评审 意见 应急 响应 响应分级 1. 分级清晰,且与上级应急预案响应分级衔接(20 分) 。 2. 能够

7、体现事故紧急和危害程度(30 分) 。 3. 明确紧急情况下应急响应决策的原则(50 分) 。 响应分级应按特点进行分类。 应分为内部响应与扩大响应 两类。 企业内部响应也应分级,分级标准应参照单位控制事态 的能力、事故影响范围及后果等因素确定。 扩大应急响应应明确规定启动条件(临界条件)及接口 单位及响应办法。 响应程序 1. 立足于控制事态发展,减少事故损失(20 分) 。 2. 明确救援过程中各专项应急功能的实施程序(30 分) 。 3. 明确扩大应急的基本条件及原则(30 分) 。 4. 能够辅以图表直观表述应急响应程序(20 分) 。 需重视扩大应急响应是在救援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的事

8、 件。因此,救援过程中的应急功能程序应与扩大应急的基本 条件及原则相结合。即一旦救援过程中,事故进一步升级, 触发了扩大应急响应的临界点, 则需启动扩大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结束 1. 明确应急救援行动结束的条件和相关后续事宜(5 分)。 2. 明确发布应急终止命令的组织机构和程序(8 分)。 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 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 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 应急结束后,应明确: 1)事故情况上报事项; 2)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3)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4)明确事故信息发布的部门,发布原则。事故信息应

9、由事故现场指挥部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 3. 明确事故应急救援结束后负责工作总结部门(2 分)。 后期处置 1. 明确事故发生后,污染物处理、生产恢复、善后赔偿等 内容( 5 分) 。 2. 明确应急处置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要求(5 分) 。 保障措施 1. 明确相关单位或人员的通信方式,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 畅(30 分) 。 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 应提供备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 2. 明确应急装备、设施和器材及其存放位置清单,以及保 证其有效性的措施( 30 分) 。 3. 明确各类应急资源,包括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兼职应急 队伍的组织机

10、构以及联系方式(20 分) 。 4. 明确应急工作经费保障方案(20 分) 。 应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及事故形态、 响应等级,确认人员、 通信、器材、经费等方面能够满足救援要求,应有评估内 容。 培训与演练 1. 明确本单位开展应急管理培训的计划和方式方法(30 分) 。 2. 如果应急预案涉及周边社区和居民,应明确相应的应急 宣传教育工作( 30 分) 。 3. 明确应急演练的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组织、评估、 总结等内容( 40 分) 。 附则 应急预案 备案 1. 明确本预案应报备的有关部门 (上级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 有关部门)和有关抄送单位(2 分) 。 2. 符合国家关于预案备案的相关

11、要求(2 分) 。 制定与修订 1. 明确负责制定与解释应急预案的部门(2 分)。 2. 明确应急预案修订的具体条件和时限(2 分)。 注: “”代表应急预案的关键要素。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标准 综合应急预案附件要素评审表 评审项目评审内容及要求评审意见 有关部门、机构或 人员的联系方式 1. 列出应急工作需要联系的部门、 机构或人员至少两 种以上联系方式,并保证准确有效(5 分) 。 2. 列出所有参与应急指挥、 协调人员姓名、所在部门、 职务和联系电话,并保证准确有效(5 分) 。 重要物资装备 名录或清单 1. 以表格形式列出应急装备、 设施和器材清单, 清单 应当包括种类、名称、

12、数量以及存放位置、规格、性 能、用途和用法等信息( 8 分) 。 2. 定期检查和维护应急装备,保证准确有效(2 分) 。 规范化格式文本 给出信息接报、处理、上报等规范化格式文本,要求 规范、清晰、简洁( 2 分) 。 关键的路线、 标识和图纸 1. 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1 分) 。 2. 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分布图(1 分) 。 3. 应急救援指挥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1 分) 。 4. 疏散路线、重要地点等标识(1 分) 。 5. 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分布图等(1 分) 。 相关应急预案名录、 协议或备忘录 列出与本应急预案相关的或相衔接的应急预案名称、 以及与相关应急救援部

13、门签订的应急支援协议或备 忘录( 3 分) 。 注:附件根据应急工作需要而设置,部分项目可省略。 评审结论:评审结论按照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两个部分 确定。 (1)应急预案的关键要素评审结论确定: 其中, 表中带“”的为应急预案的关键要素, 共计 12 项。 每项单独评分,单项满分为100 分。每项得分与等级关系如 下: 100 实际得分 80,A 级; 79实际得分 60,B 级; 59实际得分 0, C 级。 在 12 个选项中,出现4 个以上(含本数,下同) C 级, 则该预案评审结论为“不符合备案要求” ;出现 9 个以上 B 级, 则该预案评审结论为: “基本符合备案要求” ; 出现

14、11 以上 B 级,且包含 6 个以上 A 级,则该预案评审结论为: “符合备案要 求”。 (2)应急预案的一般要素评审结论确定: 评审表中的一般要素(含附件,附件部分满分共30 分) 综合计分,即各分项得分相加为总得分。一般要素得分与评 审结论关系如下: 100 实际得分 80,符合要求; 79实际得分 60,基本符合要求; 59实际得分 0,不符合要求。 (3)应急预案最终评审结论的确定。 关键要素的评审结论是“不符合要求” ,无论一般要素的 评审结论为何,最终评审结论都为“不符合要求” ; 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的评审结论都不是“不符合要求”, 应急预案最终评审结论取关键要素评审结论和一般要

15、素评审 结论中的最低级别,作为最终评审结论; 关键要素的评审结论是“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 , 而一般要素的评审结论为“不符合要求” , 最终评审结论都为 “基本符合要求”。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标准 专项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 评审项目及内容评审要求评审意见 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 1. 能够客观分析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危险程度 (共 40分) 。 (1)对危险源及危险程度的分析应符合企业特 点,具有针对性( 20 分) 。 (2)对危险源的分析应全面, 不得漏项(20 分) 。 2. 能够客观分析可能引发事故的诱因、影响范围及 后果(共 40 分)。 (1)在已进行的危险程度分析的基

16、础上,对存在 的危险源要进行定量、半定量计算分析,重点确定其 事故后果及波及范围( 15 分)。 (2)涉及到影响公共安全的, 必须结合周边情况 对事故后果进行分析( 15 分)。 (3)对事故诱因的分析应全面(10 分)。 3. 能够提出相应的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且应急措 施应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20 分) 。 组织机构 及职责 应急组织体系 1. 能够清晰描述本单位的应急组织体系(推荐使用图 表) (共 60 分) 。 (1)应明确组织体系的主要人员构成、联系方式(20 分) 。 (2)应急组织体系及功能部门应保证能够准确及时的 调动本单位的所有应急资源(20 分) 。 (3)组织体系应

17、与对应的综合预案有很好的衔接性 (20 分) 。 2. 明确应急组织成员日常及应急状态下的工作职责 (40 分) 。 评审项目及内容评审要求评审意见 指挥机构及 职责 1. 清晰表述本单位应急指挥体系(30 分) 。 2. 应急指挥部门职责明确(40 分) 。 3. 各应急救援小组设置合理, 应急工作明确(30 分) 。 应急组织机构的总指挥应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 应急组织机构的条理性及上下组织管理的承接关系应 明确。 预防与 预警 危险源监控 1. 明确危险源的监测监控方式、方法(20 分)。 2. 明确技术性预防和管理措施(40 分)。 3. 明确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40 分)。 预警行

18、动 1. 明确预警信息发布的方式及流程(50 分) 。 2. 预警级别与采取的预警措施科学合理(50 分) 。 信息报告程序 1. 明确 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 20 分) 。 2. 明确本单位内部信息报告的方式、要求与处置流 程(20 分) 。 3. 明确事故信息上报的部门、通信方式和内容时限 (20 分) 。 4. 明确向事故相关单位通告、 报警的方式和内容 (20 分) 。 5. 明确向有关单位发出请求支援的方式和内容(20 分) 。 应急响应 响应分级 1. 分级清晰合理, 且与上级应急预案响应分级衔接 (3 2. 能够体现事故紧急和危害程度(30 分)。 3. 明确紧急情况下应急响应

19、决策的原则(40 分) 。 响应程序 1. 明确具体的应急响应程序和保障措施(20 分)。 2. 明确救援过程中各专项应急功能的实施程序(30 分) 。 3. 明确扩大应急的基本条件及原则(30 分) 。 4. 能够辅以图表直观表述应急响应程序(20 分) 。 处置措施 1. 针对事故种类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60 分) 。 2. 符合实际,科学合理( 20 分) 。 3. 程序清晰,简单易行( 20 分) 。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 明确对应急救援所需的物资和装备的要求(50 分) 。 2.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符合单位实际,满足应急要 求(50 分) 。 注:“”代表应急预案的关键要素。

20、如果专项应急预案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综合应 急预案已经明确的要素,专项应急预案可省略。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标准 专项应急预案附件要素评审表 评审项目评审内容及要求评审意见 有关部门、机构或 人员的联系方式 1. 列出应急工作需要联系的部门、 机构或人员至少两 种以上联系方式,并保证准确有效(10 分) 。 2. 列出所有参与应急指挥、 协调人员姓名、所在部门、 职务和联系电话,并保证准确有效(10 分) 。 重要物资装备 名录或清单 1. 以表格形式列出应急装备、 设施和器材清单, 清单 应当包括种类、名称、数量以及存放位置、规格、性 能、用途和用法等信息( 20 分) 。 2. 定

21、期检查和维护应急装备, 保证准确有效(10 分) 。 规范化格式文本 给出信息接报、处理、上报等规范化格式文本,要求 规范、清晰、简洁( 15 分) 。 关键的路线、 标识和图纸 1. 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5 分) 。 2. 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分布图(5 分) 。 3. 应急救援指挥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5 分) 。 4. 疏散路线、重要地点等标识(5 分) 。 5. 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分布图等(5 分) 。 相关应急预案名录、 协议或备忘录 列出与本应急预案相关的或相衔接的应急预案名称、 以及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签订的应急支援协议或备 忘录( 10 分) 。 注:附件根据应急工

22、作需要而设置,部分项目可省略。 评审结论:评审结论按照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两个部分 确定。 (1)应急预案的关键要素评审结论确定: 其中, 表中带“”的为应急预案的关键要素, 共计 10 项。 每项单独评分,单项满分为100 分。每项得分与等级关系如 下: 100 实际得分 80,A 级; 79实际得分 60,B 级; 59实际得分 0, C 级。 在 10 项中,如出现3 个以上(含本数,下同) C 级,则 该预案评审结论为: “不符合备案要求” ;出现 8 个以上 B 级, 则该预案评审结论为: “基本符合备案要求” ; 如出现 9 个以上 B 级,且包括5 个以上 A 级,则该预案评审结论

23、为:“符合备 案要求” 。 (2)应急预案的一般要素评审结论确定: 评审表中的一般要素(即附件,满分共100 分)综合计 分,即各分项得分相加为总得分。一般要素得分与评审结论 关系如下: 100 实际得分 80,符合要求; 79实际得分 60,基本符合要求; 59实际得分 0,不符合要求。 (3)应急预案最终评审结论的确定。 关键要素的评审结论是“不符合要求” ,无论一般要素的 评审结论为何,最终评审结论都为“不符合要求” ; 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的评审结论都不是“不符合要求”, 应急预案最终评审结论取关键要素评审结论和一般要素评审 结论中的最低级别,作为最终评审结论; 关键要素的评审结论是“符

24、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 , 而一般要素的评审结论为“不符合要求” , 最终评审结论都为 “基本符合要求”。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 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 单位名称 联 系 人联系电话 传真电子信箱 法定代表人资产总额万元 行业类型从业人数人 单位地址邮政编码 根据 XXX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现将我单位编制 的: 等预案报上,请予备案。 (单位公章) 年月日 附件 3 表 2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 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 备案编号: 单位名称 单位地址邮政编码 法定代表人经 办 人 联系电话传真 你单位上报的: 经审查符合要求,准予备案。 (盖章) 年月日 注:应急预案备案编号

25、由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年份和流水序号组成。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评审备案程序 一、 预案备案申请 企业持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和应急预案文本向相应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备案申请。 二、预案备案受理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接到企业的申请材料后, 依据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 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形式 评审,重点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收到应急预案后5 个工作 日内做出是否受理决定。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 语言文字、附件项目等符合要求的,进入评审步骤,否则, 由企业修改后重新报审。 三、预案评审

26、应急预案的要素评审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导则 和有关行业规范,以文本和现场相结合的方式,对其针对性、 实用性和操作性等方面进行评审。评审采用检查表方式对应 急预案的要素进行评审。应急预案要素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 求,见附件1、附件 2。 四、预案备案 应急预案经评审符合要求,持应急预案、 评审会议纪要, 按应急预案相应备案管理部门的规定完成应急预案备案工 作;应急预案经评审为基本符合要求,根据专家组评审意见 进行整改,经专家组组长确认后,企业持应急预案、评审会 议纪要及整改确认报告,按应急预案备案管理部门的规定完 成应急预案备案工作。 五、其他 企业整改的期限无特殊情况为3 个月;企业的划分标准 依据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 (国统字 200317 号) ,若标准有变动,执行新的标准。 应急预案评审备案流程框图 否 是 是 备案受理 形式评审 要素评审 企业备案申请 材料审核组现场审核组体系审核组 企业修改预案 是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