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高大模板施工专项方案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31.2 施工要求-31.3 技术保证条件-4第二章 编制依据-5第三章 高支模设计范围及特点概况-53.1 高大模板部位1-53.2 高大模板部位2-63.3 高大模板部位3-63.4 高大模板部位4-63.5 高大模板部位5-63.6 六层高大模板部位-63.7 屋面高大模板部位-6第四章 施工部署-7 4.1 管理体系及项目部组成人员-74.2材料、设备、劳动力计划-74.3临时用电布置-94.4施工进度计划-94.5 混凝土浇筑-9 第五章 施工工艺技术-115.1 模板制作、安装与拆除-11第六章特殊部位处
2、理措施-166.1特殊部位处理措施-16第七章 梁和楼板模板高支撑系统的构造要求及措施-177.1 模板立杆的构造要求-177.2 立杆步距的设计-177.3 剪刀撑的设计-187.4 整体性构造层-187.5 顶部支撑点的设计-187.6 支撑搭设的要求-187.7 施工使用的要求和注意方面-19第八章 检查验收-19第九章 施工过程的监测控制措施-21第十章 安全管理技术措施-22第十一章 文明施工措施-23第十二章 质量保证措施-23第十三章 应急预案-24附件:1、 商业中心高大模板梁截面与支撑系统布置一览表;2 、 钢管支撑立面与平面布置图及剖面;3 、 高大模相关部位图;4 、 高
3、大模设计计算书。 高大模专项施工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商业中心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25000,结构形式为钢筋砼框架剪力墙/框筒/框架结构,本工程地上A/B塔楼及裙楼分别为25/28/6层,地下3层,为设备用房及车库,人防地下室。基本概况序号项 目内 容1工程名称2工程业主3设计单位4建筑面积5工程地点6质量目标市优“琥珀杯”争创“黄山杯”7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框筒/框架结构8基础形式人工挖孔桩、筏板基础9工期目标根据合同要求1.2 施工要求1.2.1确保模板在使用周期内安全、稳定、牢靠。1.2.2模板在搭设及拆除过程中要符合工程施工进度要求。1.2.3模板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
4、行技术交底。严禁盲目施工。1.3 技术保证条件1.3.1 项目组成人员及责任网络图1.3.2 模板的搭设和拆除需严格执行该高大模专项施工方案。第二章、编制依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二版江正荣
5、 编著;建质200808号关于加强合肥市高大模板支撑工程管理的实施意见;建质200987号危害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合建质安监200934号关于加强我市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通知;合建质安监201164号关于加强合肥市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若干要求;建质安监2009254号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的通知;其它相关国家与地方质安监的相关等文件;中翔商业中心工程施工图纸;中翔商业中心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三章、高支模设计范围及特点概况3.1 高大模板部位1: 位置:负一层-4.95与(-0.05m)到五层20.10m(H-0.55)标高,L-N交4-6,板厚12
6、0mm,支撑净高24.93m(19.98m);其支模系统支撑在已浇筑好的地下室顶板上并在底部铺设50250方木,同时对其地下室三层按原模板支撑要求进行重新加固支设。梁的主要截面尺寸有:3501200、600900,600800,350800,;柱的主要截面尺寸有800800、700700、750750、900900(柱详见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混凝土浇筑方法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满堂脚手架立杆间距800mm。部位模板立杆支撑、剪刀撑、水平杆按附件1图示说明布置。施工部位平面图详见附件2。3.2 高大模板部位2位置:9轴-19轴交V轴一层-0.05m三层标高10.45m,板厚120mm,净高10
7、38m; 17轴-19轴交P轴-V轴一层三层标高10.45m,板厚120mm,净高10.38m;其支模系统支撑在已浇筑好的楼板面50250方木上。梁的主要截面尺寸有:400700,450650, 250600;柱的主要截面尺寸有800800、600600、700700、400600。混凝土浇筑方法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满堂脚手架立杆间距800mm。施工部位平面图详见附件2。3.3 高大模板部位3位置:五层屋面高度为9.7m,7轴-19轴交C轴-N轴,板厚120mm,净高9.58m。其支模系统支撑在已浇筑好的楼板面50250方木上。梁的主要截面尺寸有:5001700、3501900、300800
8、250600、200600;柱的主要截面尺寸有800800、600600、700700、400600。混凝土浇筑方法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满堂脚手架立杆间距800mm。施工部位平面图详见附件2。3.4 高大模板部位4位置: 4轴-6轴交H轴-J轴,一层六层标高为25.75m,板厚120mm,净高25.68m。其支模系统支撑在已浇筑好的楼板面50250方木上。梁的主要截面尺寸有:3501700,350800, 250600;柱的主要截面尺寸有800800、600600、700700、400600。混凝土浇筑方法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满堂脚手架立杆间距800mm施工部位平面图详见附件2。3.5 高大
9、模板部位5位置:一层19轴交C轴-N轴五层标高为20.6m,板厚120mm,净高20.48m。其支模系统支撑在已浇筑好的楼板面50250方木上。梁的主要截面尺寸有:350900、350800、 250600;柱的主要截面尺寸有800800、600600、700700、400600。混凝土浇筑方法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满堂脚手架立杆间距800mm。施工部位平面图详见附件2。3.6 六层梁高大模板楼层净高4.98m;梁高分别为3501700、600800、5001000,满堂脚手架立杆间距900mm。施工部位平面图详见附件2。3.7 屋面梁高大模板楼层高9.7m、3.5m、2.6m;梁高分别为500
10、1700、3501900、3501800、3501300,满堂脚手架立杆间距800mm。施工部位平面图详见附件2。第四章、施工部署4.1 管理体系及项目部组成人员项目管理层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材料负责人、保卫、机械负责人等成员组成,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公司的指导下,负责对本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成本等实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决策,对各生产施工要实施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作业层人员的配备:施工人员均挑选有丰富施工经验和劳动技能的正式工和合同工,分工种组成作业班组,挑选技术过硬、思想素质好的正式职工带班。为保证项目部管理层指令畅通有效,工作安排采用“施
11、工任务书”的形式。要求签发人和执行人签字,专职安全员作为执行的监督者。施工任务书的工作内容完成后由签发人闭合并签字,如未能闭合必须找出原因并对执行人进行处罚。4.2 材料、设备、劳动力计划4.2.1 材料准备1、梁扣件/板扣件高架,钢材的选用:钢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 700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的规定。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 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092中规定的Q235普通钢管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 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重量GB/T 21835-2008的规定,
12、在新规范里脚手架钢管为48.33.6,但建筑市场无法满足该要求仍然采用原标准483.5。钢管扣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不得使用有严重锈蚀、弯曲、压扁及裂纹的钢管。新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支架采用的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2、木材的选用:模板结构或构件的树种应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选择质量好的材料,不得使用有腐朽、霉变、虫蛀、折裂、枯节的木材。用于模板体系的原木、方木和板材可采用目测法分级。选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
13、GB50005)的规定,不得利用商品材的等级标准替代。主要承重构件应选用针叶材;重要的木质连接件应采用细密、直纹、无节和无其他缺陷的耐腐蚀的硬质阔叶材。木胶合模板板材的选用,胶合模板板材表面应平整光滑,具有防水、耐磨、耐酸碱的保护膜,并应有保温性良好、易脱模和可两面使用等特点。板材的几何尺寸采用:1830mm*915mm*12mm;方木采用:50mm*100mm。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ZBB70006)的规定。进场的胶合模板除应具有出厂质量合格证外,还应保证外观尺寸合格。4.2.2 机械准备根据施工部署和施工方法的要求,合理选择高支模板的施工机械,机械投入详见下表。投入主要
14、施工机械设备如表所示: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国别产地制造年份塔吊H58103台中国浙江2012木工圆盘锯MJ1044台中国上海2011木工平刨机MB5066台中国上海2011手推车10台中国安徽2011混凝土固定泵 HBT602台中国湖南2008高压水泵扬程150m6台中国河南2010插入式混凝土振捣器ZX50C10台中国河南20114.2.3劳动力的组织安排根据工程预算主要工程量、用工量和进度安排时间进行计算得出定额劳动力用量,再根据实际施工经验综合调整得出计划劳动力用量,具体见附表高支模部位劳动力计划表:序号工 种人 数劳动力分工1木工50人模板支、拆2钢筋工30人钢筋制作绑扎3砼工20人浇灌砼
15、养护5电焊工2人钢筋接头焊接7支模架子工30人搭设高支模架8普工(小工)20人配合各工种9水、电安装10人线路管安装10现场电工2人现场施工用电12专职安全员2人现场生产安全11合 计166人4.3 临时用电布置施工所有设备用电采用三级用电二级保护。三级开关箱:一机一闸一漏一箱配电。高支模现场用电由总配用橡皮铜芯电缆引出二级分配箱至主体施工现场指定位置,在高支模部位安装三级漏电开关箱供高支模施工用电。并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 规范要求施工。4.4 施工进度计划以高大模部位1为例,该部位面积为:16.8*16.8=282.24m2,高度为24.93m,计划内
16、模架搭设5天、模板安装4天、钢筋绑扎3天每道工序结束后均由班组自检、项目部复检、监理单位检查验收合格后浇筑混凝土,计划12天部位完毕。其他部位用时根据面积与高度大小适当调整。4.5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和普通结构浇筑方法的区别:1、高支模板架体须尽可能利用已有结构进行拉结,以确保整体稳定性。2、高支模板架体浇筑时,应尽量减少荷载,特别是集中荷载,确保架体稳定。3、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应在搭设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杨海燕同专组织申请验收,验收人员应包括施工单位和项目两级技术人员、项目安全、质量、施工人员,监理单位的总监和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
17、后,方可进入后续工序的施工。4、高支模板架体浇筑时,应均匀下料,确保受力均匀。针对以上因素,为增强高支模架体的稳定性,混凝土浇筑采取以下措施:(1) 砼浇筑前监理单位应组织复验,未经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书面同意,不得浇筑砼。(2) 高支模区域待柱模支设完成即先将该区域柱体砼浇筑完成,待顶部梁板浇筑砼时该区域柱体已达到相应强度,此时在浇筑顶部梁板砼之前必须将高支模架体与已浇筑完成结构体(柱和下层结构)用杆件连接起来,形成可靠整体,以保证架体的稳定性。(3)高支模区域梁板砼用地泵浇筑时应遵循由中间向两边浇筑的顺序,切不可同向倒退浇筑,以免施工作业时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振动荷载,对高支模架体产生不利影响
18、4)混凝土采用泵送砼,单独单设支架并与主体结构连接,不得将泵管固定在支撑系统上,泵管出口距浇筑工作面不大于20cm,以减少对支撑系统的冲击。(5)混凝土采用赶浆法浇筑,坡度控制1:81:10范围,每层布料厚度不大于200mm。(6) 操作人员及小型机械设备须分散站开和摆放,使不产生过大集中荷载。(7) 高支模部位原则使用汽车泵,汽车泵长度满足不了施工时改为布料机,但在布料机与泵管下必须加固牢固,并有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浇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项目安全负责人陆焕中同志:对支撑系统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支撑系统有变形、松动等异常现象,要立即停止施工,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不得侥幸蛮干,确保
19、施工安全。(8)楼面混凝土的浇筑整体顺序及总原则为,由中间向四周浇筑,取保主支架受力良好。第五章 施工工艺技术作业条件:编制模板支设作业设计,根据工程结构新式、特点及现场和机具供应等条件进行模板配模设计,确定使用模板材料,柱、梁、板、墙模板组装新式(就位组装或预制拼装),支撑系统规格和间距、支撑方法;绘制模板设计配板图,包括模板平面分块图、模板组装图、结点大样图、零件加工图等。按照施工流水段的划分,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模板的合理配置数量。一、 模板安装与拆除:1、施工顺序已经浇筑的楼板面-钢管支撑立杆下铺设50*250方木-水平拉杆-剪刀撑-在可调上托上安放托梁钢管-梁底木方-钉梁底板-梁旁板-
20、压脚板-安装斜撑-最后安装楼面模板-安装楼面钢筋-浇筑楼面混凝土-模板拆除。2、模板制作按木模翻样要求进行编号备用,立模按模板翻样详图施工。确保模板、支撑的可靠性并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对模板工程所用的材料必须认真检查选取,不得使用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模板工程施工应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牢固耐用,运输整修容易等特点。3、模板施工,必须严格按弹出线施工,保证构件轴线尺寸,结构标高,几何尺寸准确,立模时严格按立模翻样详图施工,保证模板,支撑的可靠性,若有影响模板施工处应及时整改,竖向结构的钢筋和管线先用架子临时支撑好,以免其任意歪斜造成模板跑位。所有可调节的模板及支撑系统在模板验收后,不得任意改动
21、模板工程施工中,应随做随检,做出验收记录,模板工程完成后应具备完整的自检互检资料。4、安装柱模板:按位置做好定位,以便保证柱轴线与标高的准确,安装拼好的柱模板,用垂球控制调节校正柱模垂直度。安装模板应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构造应符合模板设计要求。模板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应能可靠承受新浇混凝土自重和测压力以及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5、 安装楼面模板(1)满堂钢管扣件脚手架作模板的支撑系统,支柱应垂直,避免钢管倾斜,受力偏离中心;从边跨一侧开始先安第一排支柱,再安第二排支柱,依次逐排安装,同时安装大龙骨;标准层结构,竖向立管设计采用定尺可调节型钢管,按
22、层高要求调节支柱高度,平台板,采用=12厚专用复合木模板,铺完后,进行校正模板标高。标高校完以后,支柱之间加水平拉杆。根据支柱高度决定水平拉杆设几道。一般情况离地面20cm处一道,往上纵横方向每隔1.5m左右一道,并设斜撑,确保脚手架的整体刚度;为了确保现浇楼面的平整度,在支设跨度大于等于4米的梁板模板时,适当按一定比例的起拱:起拱幅度宜控制在跨度的1/10003/1000 。(2)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
23、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平拉杆。当层高在820m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当层高大于20m时,在最顶两步距水平拉杆中间应分别增加一道水平拉杆。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无处可顶时,应于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施工时,在已安装好的模板上的实际荷载不得超过设计值。已承受荷载的支架和附件,不得随意拆除或移动。当支架立柱成一定角度倾斜,或其支架立柱的顶表面倾斜时,应采取可靠措施确保支点稳定,支撑底部必须有防滑移的可靠措施。除设计图另有规定者外,所有垂直支架柱应保证其垂直。(3)满堂模板和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柱,在外侧周圈应设由下至
24、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10m左右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的剪刀撑,其宽度宜为46m,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见图5.51)。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并加防滑扣件,夹角宜为4560。当建筑层高在820m时,除应满足上述规定外,还应在纵横向相邻的两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之间增加之字斜撑,在有水平剪刀撑的部位,应在每个剪刀撑中间处增加一道水平剪刀撑(见图5.52)。当建筑层高超过20m时,在满足以上规定的基础上,应将所有之字斜撑全部改为连续式剪刀撑(见图5.53)。图5.51 剪刀撑布置图一 图5.52 剪刀撑布置图二图5.53 剪刀撑布置图三6、 模板拆除(1)
25、模板的拆除要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及时拆除模板,有利于模板的周转和加快工程进度,但拆除过早将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严重时将发生质量事故 (具体拆模时间见主体拆模表)。模板及支撑部分拆除后,应及时按种类,规格进行清理,并远离拆模区域,堆放整齐,以便后续工作的开展。(2)当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或已达到设计规定强度时,如需提前拆模或承受部分超设计荷载时,必须经过计算和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确认其强度能足够承受此荷载后,方可拆除。(3)拆模前应检查所使用的工具应有效和可靠,扳手等工具必须装入工具袋或系挂在身上,并应检查拆模场所范围内的安全措施。(4)模板的拆除工作应设专人指挥。作业区应设围栏,其内不得有其它
26、工种作业,并应设专人负责监护。拆下的模板、零配件严禁抛掷。(5)拆模的顺序和方法应按模板的设计规定进行。当设计无规定时,可采取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并应从上而下进行拆除。拆下的模板不得抛扔,应按指定地点堆放。(6)高处拆除模板时,应遵守有关高处作业的规定。严禁使用大锤和撬棍,操作层上临时拆下的模板堆放不能超过3层。(7)拆模如遇中途停歇,应将已拆松动、悬空、浮吊的模板或支架进行临时支撑牢固或相互连接稳固。对活动部件必须一次拆除。(8)遇6级或6级以上大风时,应暂停室外的高处作业。雨、雪、霜后应先清扫施工现场,方可进行工作。(9)在提前拆除互相搭连并涉及其它后拆模
27、板的支撑时,应补设临时支撑。拆模时,应逐块拆卸,不得成片撬落或拉倒。(10)当立柱的水平拉杆超出2层时,应首先拆除2层以上的拉杆。当拆除最后一道水平拉杆时,应和拆除立柱同时进行。(11)当拆除48m跨度的梁下立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对称地分别向两端拆除。拆除时,严禁采用连梁底板向旁侧一片拉倒的拆除方法。拆除平台、楼板下的立柱时,作业人员应站在安全处拉拆。第六章、特殊部位一、特殊部位的处理措施本工程有多处高支模部位设有后浇带,后浇带的施工技术要求。1、 结构后浇带部位的模板与支撑体系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过程控制,应以保证安全、稳定、可靠为原则,充分考虑后浇带混凝土的设计施工时间和规范规定的混凝土养护
28、龄期,模板及支撑体的细部可进行断开处理,设置独立的支撑和模板带,以利于其他部位模板、支撑的拆除,同时保证后浇带部位的模板与支撑体系的稳定。2、 后浇带部位的钢筋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一般不宜断开,应贯通。钢筋应采取相应防锈措施。3、 后浇带的施工时间必须严格执行设计文件规定的控制时限。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后浇带是为减少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温度应力时,后浇带的保留时间不宜少于两个月;(2)当后浇带是为调整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时,后浇带中的混凝土应在两侧结构单元沉降基本稳定后再进行浇筑。4、在地下室浇捣后浇带混凝土前,按规定程序对施工缝进行认真细致的处理,以确保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29、后浇带两侧的接缝处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然后铺设净桨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等材料并应及时浇筑混凝土;(2)垂直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再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并应及时浇筑混凝土; (3)施工缝采用遇水膨胀橡胶腻子止水时,应将止水条地安装在缝表面预留槽内;(4)施工缝采用埋止水带时,应确保止水带位置准确、固定牢靠。、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或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其抗渗和抗压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且强度等级应较两侧混凝土提高一个等级。 、后浇带部位的后浇混凝土未达到的养护龄
30、期以及同条件混凝土试块强度值未达到规范规定前不得拆除模板及支撑,不得先拆后补撑。后浇带的养护时间不得小于14天,地下室有防水要求的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第七章、梁和楼板模板高支撑系统的构造要求及措施在满足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和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外,还要考虑以下内容7.1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a.梁板模板高支撑架可以根据设计荷载采用加设单立杆或双立杆,梁底立杆必须加设防滑扣件;b.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c.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但只宜在一个方向变距、而
31、另一个方向不变。7.2立杆步距的设计:a.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可以采用等步距设置;b.当中部有加强层或支架很高,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变步距设置,但变化不要过多;c.高支撑架步距以0.9-1.5m为宜,不宜超过1.5m。7.3 剪刀撑的设计:a.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b.中部可根据需要并依构架框格的大小,每隔10-15m设置。7.4整体性构造层的设计:a.本工程需要设置整体性水平加强层;b.单水平加强层可以每4-6米沿水平结构层设置水平斜杆或剪刀撑,且须与立杆连接,设置斜杆层数要大于水平框格总数的1/3;c.双水平加强层在支撑架的顶部和
32、中部每隔10-15m设置,四周和中部每10-15m设竖向斜杆,使其具有较大刚度和变形约束的空间结构层;d.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须设水平加强层。7.5 顶部支撑点的设计:a.最好在立杆顶部设置支托板,其距离支架顶层横杆的高度不宜大于400mm;b.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应靠近立杆,且不宜大于200mm;c.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应进行抗滑验算,当设计荷载N12kN时,可用双扣件;大于12kN时应用顶托方式。7.6 支撑架搭设的要求:a.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b.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建筑施工扣
33、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c.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d.支座的设计要满足承载力的要求。e.立杆结头率必须不大于30%。7.7施工使用的要求和注意方面:a.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最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b.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c.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d.横板支撑钢管必须在楼面弹线上垫木方; e.钢管排架搭设横
34、平竖直,纵横连通,上下层支顶位置一致,连接件需连接牢固,水平拉撑连通; f.根据梁跨度,决定顶板模板起拱大小:4不考虑起拱,4L6起拱10mm,6 的起拱15mm; g.梁侧设置斜向支撑,采用钢管加固,对称斜向加固(尽量取45)h.模板组装要严格按照模板配板图尺寸拼装成整体,模板在现场拼装时,要控制好相邻板面之间拼缝,两板接头处要加设卡子,以防漏浆,拼装完成后用钢丝把模板和竖向钢管绑扎牢固,以保持模板的整体性。第八章、检查验收(1)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结构材料应按以下要求进行验收、抽检和检测,并留存记录、资料。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由专职质量员加大检查力度,将隐患消灭在初始状态,避免遗留安全隐患和
35、加固时人力、物力大量耗费。确保一次验收通过。砼结构观感质量符合相关验收标准,少量的缺陷修补完善。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如下表: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轴线位置5钢尺检查底模上表面标高5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截面内部尺寸基础10钢尺检查柱、墙、梁+4,-5钢尺检查层垂直高度不大于5m6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大于5m8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相临两板表面高低差2钢尺检查表面平整度52m靠尺和塞尺检查(2)立柱、纵横向水平拉杆、剪刀撑等重要杆件的垂直偏差、水平偏差、质量等满足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脚手架搭设的技术要求与允许偏差项目一般质量要求构架尺
36、寸(立杆纵距、立杆横距、步距)误差20mm立杆的垂直偏差架高25m50mm25m90mm纵向水平杆的水平偏差20mm横向水平杆的水平偏差10mm节点处相交杆件的轴线距节点中心距离150 mm相邻立杆接头位置相互错开,设在不同的步距内,高支模同一截面不得大于30%接头率上下相邻纵向水平杆接头位置相互错开,设在不同的立杆纵距内,相邻接头的水平距离应500mm,接头距立杆应小于立杆纵距的1/3节点连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拧紧扣件螺栓,其拧紧力矩应不小于40N.m,且不大于65 N.m其它脚手架按相应的连接要求(3)采用钢管扣件搭设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时,还应对扣件螺栓的紧固力矩进行抽查,抽查数量应符合建筑施
37、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的规定,对梁底扣件进行100%检查。立柱的规格尺寸和垂直度应符合要求,不得出现偏心荷载。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对需要处理或加固的地基、基础进行验收,并留存记录。(4)施工单位应对进场的承重杆件、连接件等材料的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检测报告进行复核,并对其表面观感、重量等物理指标进行抽检。(5)对承重杆件的外观抽检数量不得低于搭设用量的30%,发现质量不符合标准、情况严重的,要进行100%的检验,并随机抽取外观检验不合格的材料(由监理见证取样)送法定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6)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应在搭设完成后,由项目
38、负责人组织申请验收,验收人员应包括施工单位和项目两级技术人员、项目安全、质量、施工人员,监理单位的总监和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入后续工序的施工。第九章、施工过程的监测控制措施1、高支模架搭设完成,项目部应组织自检,并填写好验收记录表,递交监理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施工工序。2、模板、钢筋工序施工完成后,必须再一次对高支模架进行检查,重点在顶层承托模板木方的龙骨等,检查在模板施工时是否有拆松、拆动高支模架体的结构,再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3、混凝土浇筑期间派人观测高支模的状况,动态监控,及时发现情况。4、在楼面模板上卸钢筋或其
39、他物料时,应防止对模板支撑产生偏心或过大冲击,严禁集中超负荷堆物。5、振捣楼面时,应进行动态跟踪,安排专职管理人员和护模木工对模板支撑系统进行监控,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6、振捣楼面时,项目部应组织相关人员对高支模系统进行一次总体检查验收,并形成记录。7、监控的项目内容:模板及支撑系统的变形情况、支架的沉降情况。混凝土浇筑、顺序及砼楼面堆积高度等情况施工荷载情况、工人操作情况等8、浇筑混凝土时,在高支模架体的梁底主、次梁交叉处设置监控点,工地现场管理人员和质量员、安全员定时做好巡检,观察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变形情况,并定时进行记录,发现异常现象时暂停施工,迅速疏散人员,待排除险情并经施工现场安全员
40、等管理人员检查合格方可复工。9、采用经纬仪、水准仪对支撑体系进行监测,主要监测体系的水平、垂直位置是否有偏移。观测点可采取在临边位置的支撑基础面(梁或板)及柱、墙上埋设倒“L”形直径12钢筋头。仪器设备配置名称规格数量精度电子经纬仪DT202C1精密水准仪12”全站仪一台RXT23212” ,最大允许误差20”自动安平水准仪2千米往返3mm红外线水准仪1激光垂直仪DZJ22h/40000对讲机3检测板手1监测说明班组每日进行安全自检、项目部进行安全检查、监理单位进行安全检查,模板工程日常检查重点部位:a、 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b、 连墙件是否松动;c、 架
41、体是否有不均匀沉降,垂直度偏差;d、 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现象;e、 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f、 支架与杆件是否有变形现象;第十章、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一、 高支模系统施工管理机构为了高支模施工能安全、高效的进行,决定成立高支模施工专项管理小组:组 长:吴干龙(电话:15205519327 )副组长:杨海燕(电话:15205519328 )组 员:陆焕中(电话:13965061628 )吴长信(电话:13855172264 )王世标(电话:13956955212 )王伟贞(电话:18256930398 )董 伟(电话:15855108186 )许方宝(电话:13685512707 )张新杰(电话:13856094526 )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