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3岳麓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提纲..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231857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78.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3岳麓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提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选修3岳麓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提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选修3岳麓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提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选修3岳麓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提纲..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选修3岳麓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提纲..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修3岳麓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提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3岳麓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提纲..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选修 3 岳麓版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提纲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背景 巧记:一次大战两大集团三对主要矛盾四大新式武器五点原因 五点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美德发展迅速,英法相对缓慢。 主要原因: 在殖民地瓜分问题上出现新的矛盾:英德矛盾、 法德矛盾和俄奥矛盾。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应用于战争,使世界大战具有物质上的可能。 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世界大战具有思想上的可能。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 过程 1、交战双方:协约国和同盟国 2、爆发标志: 1914 年 7 月 28 日,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几天后,德、俄、法、英等国,也

2、相继投入战争, 一战于月初全面展开。 3、重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等 4、一战的经过(1914 1918 年) 三线:西线:比利时、法国北和德法边境,英法德;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德奥 匈;南线:巴尔干半岛,塞尔维亚奥匈 四年: 19141918 年 19141915 年 重心:西线:马恩河战役,速决战堑壕战 东线:德挫败俄军攻势 19151916 年 重心:东线:德军深入俄国,但未达目的 19161917 年 重心:西线: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海上:日德兰海战,德海军未能突破封锁战略主动权转到协约国一方。(1916 年 5 月,英德两国海军在日 德兰海面上展开一场

3、海战,德国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在战略上并未打破英军封锁。) 19171918 年:美、中参战,俄革命、退出。协约国总反攻,保、土、奥匈投降;德革命、投降。 5、美国在一战中的政策及原因: 初期中立。原因:胜负未明、不便投机;中立地位、发战争财 后期参战。 原因:传统的历史文化联系;与协约国巨大的贸易贷款联系(由于英国海军的优势,基本上英国掌握 了制海权,所以在美国的军火和物质输入方面有利于协约国。美国在1914 年到 1916 年对协约国的出口增 长 4 倍,协约国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债务国。为了保证巨额贷款能够归还,美国希望协约国取得胜利); 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战争形势变化有利于同盟国;捞取战利

4、品和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德国“无限制潜 艇战”提供参战契机(德国1916 年宣布“无限制的潜艇战”袭击前往协约国的任何船只,中立国美国的 商船也不能幸免,损失惨重。推动了美国的参战。)(德国海军舰队无法突破英军封锁,于是采用“无限 制潜艇战”来破坏英军的海上补给线,造成了大量无辜伤亡;德国潜艇用鱼雷击沉英国邮轮卢西塔尼亚号。 百余名美国乘客和社会名流丧生,为1917 年 4 月美国参战的理由。) 7、美国参战的影响:美国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从经济、军事、政治方面大大加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实 力,加速了一战中协约国的胜利。 8、中国参战的影响:中国的参战意向和潜在的人力资源还是鼓舞了深陷战争泥潭、

5、死伤惨重的协约国各 方。法国福熙元帅甚至说,“华工是世界一流的劳动者,可以成为出色的士兵,在现代武器的炮火之下仍 然能保持良好队形。” 9、俄国退出一战的影响: 1917 年十月革命后,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宣布退出不义的帝国主义战争。有力地表达了人民要求和平和反战 的立场,鼓舞了欧洲各交战国人民的反战运动;俄国落后的经济在一战的更加凸现它的落后,从而很快导 致了国内的革命1917 年的二月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300 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建 立起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但是新政府继续参战又导致了新的革命十月革命(无产阶级革命) 。1918 年, 苏俄与同盟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推出了帝国主义

6、大战。苏俄退出战争, 使德国似乎又看到了一线生机, 在西线发动新的进攻。但是美国的参战,以及英国自治领的军队不断开往前线。德国国内又爆发政治危机, 同盟国集团走向了失败。 一战的结果 同盟国战败投降;协约国胜利,但元气大伤。同盟国在一战中失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 比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经济实力方面:德奥集团处于劣势。协约国在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占有优势。英国掌握了制海权 有利于协约国取得各种急需物资,同时也遏制了同盟国的物资运输。英法老牌殖民国家控制更多的殖民地 和附属国,人力更加丰富。 同盟国战略失误,表现十分明显。低估了对手的实力,在初期想先速战胜西线,结果是陷入两面

7、夹攻局 面。 国内问题:一战加剧了交战国内部的矛盾,物价上涨等社会问题。而同盟国各国表现得更加明显。德国 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奥匈帝国境内的民族独立运动,导致了其帝国的瓦解。 国际力量对比:初期,日本参战,德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全失。意大利倒戈,使同盟国失去一个 重要的同盟国。美国参战给协约国增加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砝码,在美国带动下,其他国家参加协约国集团 更是大大增加了协约国实力。 大战的后果 1、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2、大战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3、导致世界格局变化(西欧相对衰落,瓦解四大帝国,美国和日本崛起,建立国际联盟,诞生了人类历 史上第一个社会

8、主义国家苏俄,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高潮) 西欧的相对衰落 经济:受到重创,一时难以恢复;大战造成战后的社会动荡,激化了社会矛盾; 政治: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了挑战; 精神文化: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充满幻灭感和危机感。 美日迅速崛起 (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世界金融中心也由伦敦转移到纽约;日本也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并侵占 了原属德国势力范围的中国胶州湾及山东半岛) 打垮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四大帝国覆灭)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战争引起革命与独立的浪潮,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 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4、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9、 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飞机进入实用阶段、汽车取代马车、缺乏原料国家大力发展化学 合成技术等等; 一战促使政府机构改变职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职能加强; 一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人民要求和平的反战运动高涨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社会主义理想和 观念的影响。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1、巴黎和会:三巨头操纵会议(1919、16) 各自意图: 法国:严厉处置、欧洲霸权;英国:欧洲均势、扶德抑法;美国:建立国联、控制世界 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事例证明:对德处置措施、中国的外交失败 2、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 1919 年 6月 28 日,法国及英国等国同德国在

10、凡尔赛宫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奠定了一战后世界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基石。 内容:凡尔赛和约内容一览表 内容 领土重划疆界、归还阿洛;萨尔煤矿、法国控制;莱茵西岸、协约军管;莱茵东岸、非武装区。 军事武器限制、十万陆军 赔款巨额赔款、限期支付 殖民地“委任统治”、实则瓜分 体系构成(一战后欧洲为主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凡尔赛和约圣日耳曼条约纳伊条约特里亚农条约色佛尔条约国际联盟盟约 凡尔赛和约有关中国山东问题的内容 3、战胜者治下的和平 凡尔赛体系的实质是什么? 凡尔赛体系是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评价 积极:维持了欧洲二十年代短暂的和平;确认了一些民族国家的独立(民族自决)。 局限:

11、包含四大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与战胜国;协约国与苏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帝 国主义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 国际联盟 1、背景 工业革命条件下,各国交往紧密,行业性的国际组织的建立,为国联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一战后,反战和平思潮兴起,为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有识之士意识到有必要建立一个具 有政治约束力的国际组织; 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建议和坚持,促进了国联的成立; 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要求。 2、成立 大战期间,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和平纲领”,主张建立国际联盟; 巴黎和会,成立国联被列入会议日程; 1919 年 4 月,国联盟约在和会全体大会上通过; 1920 年 1 月 20 日,国

12、际联盟在日内瓦正式成立,开始时44 个会员国,后增至63 个。 3、盟约和机构 国联的宗旨: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和平与安全; 国联的组织机构:国联大会、行政院、常设秘书处。 国联的盟约 维护和平的手段:裁减军备、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等。 规定了委任统治制度。(如何认识委任制度?) 各会员国应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4、国联不太光彩的历史记录 国联在成立初期曾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更多的是不太光彩的记录,列举有关史实。 不太光彩的记录 成为少数大国操纵维持霸权的工具。 纵容法西斯侵略;(举例说明) 处理国际争端不公允; 国联的解散 因威望下降,面对一系列战争危机和侵略战争毫无作为,于1946

13、 年正式宣布解散。 国际联盟为我们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 国际联盟在组织机构和运作方式方面为后来的联合国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国联的历史也让我们认识到:必须坚决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有效制止战争和侵略; 坚持各成员国平等的原则,防止大国操纵。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1、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 亚太格局的变化 亚太指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包含亚洲大陆东部、太平洋中诸岛及大洋洲地区、南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地区。 欧洲人以欧洲为参照物,也将亚洲东部称为远东。 日本:企图占领整个中国;美国:对华实行“门户开放”政策;英国:维持在远东优势,牵制日本。 其中,美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是列强争夺的主要对象。 复杂的矛盾 美

14、日矛盾;英日矛盾;美英矛盾。 争夺的升级 展开了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使国际关系紧张,也使本国经济难以承受。 一战期间,日本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威胁到美、英的利益。 战后美、英、日三国掀起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矛盾日益尖锐。 美国经济实力膨胀但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反战的呼声 2、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时间 : 1921年 11 月 12 日 与会国:美英日法中意荷比葡 议程:一是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二是太平洋和远东问题。 华盛顿体系的构成 四国条约 内容:相互尊重既得利益,遇有侵略协商解决。 各缔约国尊重彼此在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一旦这种权利遭受“任何国家侵略行为”的威胁 时,缔约

15、各国应进行协商,就应该采取的措施达成协议。条约确定在本约批准生效后,英日同盟即告失效。 对美国: 消除美国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是其外交的胜利;对英国: 在亚太地区的实力相对下降, 随着英日矛盾的激化,只能采取对日本妥协的政策;对日本:一方面扩张野心受遏制,一方面在太平洋上 的权益受承认,第一次处于同欧美列强同等的地位。 作用:体面地埋葬了英日同盟 四国条约的影响: A、这是美国外交的巨大胜利,它用体面的形式埋葬了英日同盟。当时日本代表就愤愤不平地对英国代表 说:“不管怎样,你们毕竟给同盟安排了一场盛大的葬礼。” B、对日本的双重影响:一方面对废除英日同盟感到惋惜;另一方面使日本第一次处于

16、同欧美列强平等的 地位,它在太平洋地区的权益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 (英日同盟问题:英日同盟缔结于1902 年,最初以反俄为目标,后来转变为反德和部分反美,引起美国 统治集团不安。主要内容是:缔约国双方相互承认有权保护自己在中国和朝鲜的利益, 如英国在中国的、 日本在中国和朝鲜的“特殊利益”遭到他国威胁,或因中朝内部发生“骚乱”而受到侵害,两国有权进行 干预;缔约国一方为保护上述利益而与第三国作战时,另一方应严守中立;如缔约国一方遭到两个或两个 以上国家进攻时,另一方应予以军事援助,共同作战。条约有效期为5 年。英、日同盟是针对俄国的军事 攻守同盟,也是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工具。1921 年 1

17、2 月 13 日宣告失效。) 五国海军条约 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军备竞赛 (日本“八八舰队”:1905 年 5 月 27 日,在日俄作战中,东乡平八郎率日本联合舰队全歼俄波罗地海舰 队,一举确立了其海军强国的地位。从此,大舰巨炮便成了海军的传统,八八舰队便随之出笼,其宗旨是 以八艘战列舰和八艘巡洋舰组成强大的海军力量与敌决战。为此,日本开始其建舰计划,野心勃勃地开始 其八八舰队计划。) 内容:五国主力舰比例固定,要塞维持现状 对美国: 不仅使英国承认美英海军力量处于同等地位,而且限制了日本海军的扩张,是美国的又一胜利; 对英国:丧失海军优势;对日本:海军虽受限制,但英美在海军基地方面对其做的让步

18、,使日本占有相对 的优势。 作用:美国一举两得的外交胜利 五国海军条约的影响: A、是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它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的丧失。 B、使日本主力舰吨位劣于英、美,是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又一胜利。 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的核心是中国问题 内容:宣称尊重中国主权,机会均等原则 第一条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二)给予中国以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 府; (三)施用各种之权势, 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四) 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取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

19、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作用: A、美国外交的胜利,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政策得到确认, 为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和控制亚太地区提供了重要条件。 B、以法律形式明确了中国的主权; C、延缓了日本侵华的进程,但加大了对中国的控制。 实质: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小结: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签定后,美国获得了哪些利益? 遏制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遏制日本海军力量的发展,并取得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在中国实现了“门 户开放”政策。 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 问题由来: 1879 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一战爆发后,日本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1915年二十

20、一条 使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合法化。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华盛顿会议期间,日本归还中国山 东的主权。 解决原因:中国人民坚持斗争的结果;美英和日本的矛盾。 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凡华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产物。华盛顿会议的三个主要条约“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在东 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构成了华盛顿体系。至此一战后形成的“凡华体系” 构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 它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和远东地区的利益冲突,改变了欧亚政治格局,促使20C20S的国际关系 相对稳定缓和,有利2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它建立在宰割战败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基础上

21、,具有反动性和非正义性,自身隐藏许多矛盾,随着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发展,它必将走向瓦解;( 如华盛顿体系又蕴涵了美日、英日、以及中国与列 强的矛盾) 三、非战公约 鲁尔危机和道威斯计划 1、鲁尔危机 背景: 赔款总额为1320 亿金马克, 限 42 年付清。 面对德国延期付款的要求,法、英、美各持什么态度? 法国:坚决反对。法国所应得赔款最多;急需大量资金复苏经济;谋求欧洲大陆霸权;偿还美国贷款。 英国:同意德国的要求。所应得的赔款额相对较少;奉行扶德抑法的大陆政策。 美国:同意德国的要求。得到英法偿还的贷款;插手欧洲经济,谋求政治霸权。 过程 所谓“鲁尔危机”是指法国和比利时在1921

22、 年 1 月出动军队占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而德国采取“消极 抵抗”政策,企业一律停工,国家补偿企业主的损失,救济失业工人。法国必须支付高额的占领费才能维 持对鲁尔的占领。所以,“鲁尔危机”是德法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是德法双方的危机。它的发生不仅使 德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也使法国自身因受其累难于解脱,同时也引起美英两国的不安。 鲁尔危机的影响:鲁尔被占使德国经济面临崩溃,人们去银行取钱要使用藤箱、旅行袋。经济政治危机 之下,工人的革命情绪高涨。 德国:经济濒临崩溃;政局动荡不安。 法国:得不偿失;骑虎难下;丧失主动权。 2、道威斯计划 内容 该计划包括美英等国向德国提供贷款,协助德国复兴经济以及

23、德国赔款问题。 影响: 它是对凡的一次重大的调整,由赔款削弱德国转变成复兴德国再取赔款的方针。德国经济得到迅速发 展,法国削弱德国计划受挫,美国依靠美元的威力,在经济上迅速渗透进欧洲。 德国是最大的受惠者,使它的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法国成为最大的受损者,没有削弱德国还把赔 款的主导权送到了美英手中。 洛迦诺公约 1、背景:欧洲安全保障问题被提上日程。1925 年 10 月德比英法意波捷七国;讨论欧洲安全问题。最终签 订包括莱恩保安公约等多个条约。 2、内容:五国相互保证条约;五国仲裁条约;三国相互保证条约。 3、实质上是纵容德国向东发展,推动它侵略苏联的帝国主义条约。 4、积极作用: 是

24、对凡尔赛体系的又一次调整。改善了协约国尤其是法国同德国的关系,为20 年代中后期资本主义经 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欧洲国际关系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承认德国为一个平等国家。提高了德国的国际政治地位。德国恢复了欧洲政治大国的地位,不久参加了 国际联盟,并取得国联行政院常任理事的席位。 5、消极作用: 孕育了新的不稳定因素,它是法国丧失了在德国违约时单独制裁的能力,使法国边界安全置于英 国和意大利的空头保证之下。 非战公约的签订及其历史作用 (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白里安凯洛格公约) 1、原因:洛迦诺公约签订后,为什么法国要急于签订非战公约? 洛迦诺公约把法国的安全寄发在英意的

25、空头保证下,使法国觉得自己安全问题仍未得到真正的解决, 因此希望与美国结成同盟,使法国的安全得到美国的保障。(法国的安全保障问题) 2、“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 内容: 1928 年,美德法日英等15 个国家代表在巴黎签订了非战公约。 “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 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公约包括序言和3 条正文。主要内容是:缔约各国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废弃以战争作为在其相互 关系中实施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 解决;任何签字国如用

26、战争手段谋求利益,即不得享受公约给予的益处。 历史作用: 积极作用: A、第一次正式宣告在国家关系中放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并约定以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争 端。 B、其内容为国际法中互不侵犯原则的确立奠定了法律基础,并且后来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国际 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 消极作用: 只是一纸空文,对实行世界和平没有规定任何的明确责任,英法等国提出保留条件,可以视自身的情况决 定是否应该诉诸战争来实行所谓“自卫”。裁军问题;实施办法;二战等。 历史意义:A、非战公约是在全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的压力下缔结的。它反映了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也

27、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国家中高涨的和平主义倾向。 B、它在历史上第一次以普遍性国际公约的形式,正式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而在此 以前,西方传统国际法理论和实践一向主张,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推行国家政策的手段是合法的, 主权国家有诉诸战争的绝对权利。 C、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审判德日主要战犯(危害和平罪)的重要法律依据。 D、公约是宣示性的国际文件,无有效期限的规定,已成为一项国际惯例。它所反映的关于限制战争的基 本原则,为其后的联合国宪章等国际文件所继承,从而推进了宣布侵略战争违法的历史进程。公约的 缺陷在于:首先,它笼统地使用“战争”一词,而未明确区分侵略战争与自卫战争、正义

28、战争与非正义战 争。其次,它使用“废弃战争”一词,而未使用当时一些国际文件已经使用的“禁止使用武力”,这就使 侵略者有可能以不宣而战为手段或借口它所进行的武装侵略不是“战争”而开脱罪责。第三,公约的拘束 力因美、英、法等国的保留而受到削弱。美国的保留是,维护门罗主义为其国防体系的一部分权利;英国 的保留是,世界上某些区域的“幸福和完整”,对于英国的和平与安全具有特殊和重大利益关系,因而保 卫这些区域不受攻击须视为一种自卫措施;法国则保留在其同盟国遭受攻击时给予支持的权利。这些保留 超出了自卫权的范围,是帝国主义国家强权政治的表现。非战公约在国际法和战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 意义,但实际并没有起到制

29、止侵略战争的作用。 非战公约下的战争: 非战公约 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非战公约 生效不久, 1931 年日本就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侵占了中国东三省;1935 年意大利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 小结: 在一战的背景下,为了寻找和平,帝国主义之间相互妥协,签订了洛迦诺公约、非战公约等一系 列条约,以解决了凡尔赛会议没有解决的问题:赔款问题和欧洲安全问题。建立起一种新式的解决国际争 端的方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战争的爆发。但又是其孕育的新的不稳定因素,加快了二战的到来。 20 年代的国际关系: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结盟是以维护自身的利益为转移的,是短暂的,矛盾与斗争是长久的。 四、第二次世

30、界大战 背景 1、欧亚策源地的形成 法西斯的兴起 历史综横 法西斯( Fasces ) 一词来自拉丁文,原指古罗马官吏出巡时卫队所执的仪仗,形状为一束棒中 间插一把斧头,象征暴力和权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最早出现了以此命名的的极端民族主义组 织。 原因: 经济危机的影响 凡华体系下的不稳定性和内部矛盾。 德意日三国的封建残余和民主基础的薄弱,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气氛浓厚,民族主义情绪极其激烈等。 法西斯兴起的表现: 法西斯组织:(有哪些组织) 纲领和目标:对内、对外 欺骗性宣传:怎样宣传的 意大利法西斯统治的建立:1922、墨索里尼 1929 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 特点:广、长、大

31、方式:美、英:建立排他性的经济集团;国家干预经济(罗斯福新政)。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影响: 导致了国际关系的紧张,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大大激化(体现?) 法西斯利用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乘机上台,垄断资产阶级也支持法西斯夺取政权。(目的?) 九一八事变 原因: 日本蓄谋已久。(体现?) 中国张学良东北易帜威胁日本侵华。 军部采取制造事变、发动政变等手段。 影响: 九一八事变和侵占中国东北极大提高了军部在国内的政治地位。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法西斯走上以武力重新瓜分殖民地、称霸世界道路的开端,是对凡尔赛体系的严重挑 战,标志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936 年,日本发生“二二六”政变,建立法西斯专政

32、。 希特勒上台 原因:经济危机的影响;凡尔赛和约的压制;垄断资本家的选择;希特勒的欺骗性宣传。 变化: 走上了对内恐怖统治:破坏民主建设的暴力行为;利用民族主义煽动人民。 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经济上:战争经济体制;(要大炮不要黄油)军事上:撕毁凡尔赛和约,扩 军备战。 影响:欧洲策源地的形成。 纳粹:“纳粹”的称法来自英语的“Nazi”,是德文“ Nationalsozialist” (国家社会主义者,即纳 粹主义者)的简写。纳粹党全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或称“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劳工党”。 希特勒向哪些人进行欺骗宣传? 向农民许诺土地和贷款;向中小企业主许诺保存私有制和提供国家定货;

33、向工人许诺就业和面包;向垄断 资本家表明反共和侵略扩张的立场。 为什么纳粹党势力猛增? 打着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块招牌,进行欺骗宣传。 思维拓展 德国与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权的过程与发展有什么异同? 原因相同:都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政策相同:实行极权统治;都扩军备战,发展军事工业,积极对外扩张; 方式不同:日本没有法西斯政党,通过法西斯组织军部,发动政变上台;德国建有一个法西斯政党 纳粹党,并通过欺骗性宣传获得选举胜利而上台。 思维拓展 法西斯专政与以往的资产阶级统治有何区别? 以往:建立代议制民主政治; 法西斯:公开的恐怖独裁。 综合探究: 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德、日和美、英

34、摆脱危机的方式有何不同?试分析其原因。 2、从局部战争到全面战争 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扩张局部战争 1935 年意大利挑起侵占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地处战略位置,而且自然资源丰富,从而早已成为了意大利的侵略对象。 1936 年德意法西斯国家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原因: 夺取西班牙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战略资源 切断英法与其海外殖民地的联系 支持佛朗哥法西斯势力,把西班牙变成检验自己军事实力的实验场。 影响: 西班牙内战( 民主革命)演变成为反法西斯侵略的民族战争 导致了西班牙人民阵线共和国的颠覆 西班牙人民阵线是什么性质的组织?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组织 3、德意日法西斯结盟 原因:与英美法矛盾日益加深,为了维

35、护共同利益 旗号:打着反共产国际旗号 过程: 1936 年形成“柏林罗马轴心”;1937 年三国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 如何体会反共产国际协定的实质? 性质:法西斯军事侵略同盟 影响:增强了法西斯的力量,世界局势更加紧张,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越加迫近。 4、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扩张给当时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 20 世纪 30 年代,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纷纷得逞,一方面壮大了法西斯的实力,另外一方面助长了其侵略 的气焰,从而使世界大战的危险越加迫近。另外,广大的被侵略地区的人民早于二战爆发就已遭受法西斯 的蹂躏,灾难深重。 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1、共产国际七大的召开 背景:全世界受到法西斯侵略的威胁

36、 目的:更好地领导世界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斗争 核心内容:号召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意义:指导和推动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2、亚非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 中国的抗日战争 开始: 1931 年 特点:由局部战争发展为全面、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世界上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 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 特点:是非洲地区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 分析埃塞俄比亚人民抗意斗争失利的原因。 A、外因: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意大利的侵略气焰; B、内因:武器装备落后,战略失误。 3、作用及未能遏制二战爆发的原因 概括这些地区反法西斯局部战争的共同作用。 打击了国际法西斯侵略势力,牵制了

37、法西斯国家对其它地区的侵略。 这些局部反法西斯战争为什么没能遏制二战爆发? 孤立无援,英美法等一些大国推行绥靖政策,中立自保;国际上未能形成统一的反法西斯力量。 三、英法的绥靖政策和美国的“中立法案” 1、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 含义:对法西斯侵略行为采取姑息、纵容政策。 表现: 纵容日本侵略中国; 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纵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德国破坏凡尔赛和约,英法没有抗议。 绥靖政策推行的原因: 英法的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因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受到极大的削弱,导致了不敢同德意日法西斯进行 针锋相对的斗争。 经济危机导致英法社会动荡,两国不想引发战争。 因一战而兴起的和平主义思潮占据

38、主导地位。 法西斯利用了西方国家与苏联的矛盾,打出了“反共产国际”的旗号,欺骗了英法等国。 英国资产阶级企图牺牲苏联和小国利益避战自保。 2、制造慕尼黑阴谋标志?影响? 实质:祸水东引,避战自保。 影响: 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导致了西方大国与苏联的互不信任,不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3、美国推行“中立法案”的原因 传统孤立政策的影响,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国把重心放在了国内经济的复兴和就业问题,对国际事 务普遍不感兴趣。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利益的驱动。远离战争中心, 从而不愿卷入欧洲和国际纠纷,从而避免造成社会动荡, 又可以维护美国在欧洲各国的投资利益,控制欧洲市场,并在

39、此基础上左右欧洲政局。 美国外交的需要。美国要遏制苏联的强大,又要阻止法西斯势力的增长,又要压制英法的扩展,中立政 策使三股势力相互牵制和削弱的最好外交手段。 五、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 1、苏德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内容:德国为了在进攻西方时避免两线作战,频频向苏联示好,提出两国和解。于1939 年 8 月 23 日和 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使德国免去了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得以发动战争。 评价苏德互不侵害条约 条约的签订既杜绝了英法德结成反苏阵线的可能,又使苏联避免了首先遭到德国的攻击,赢得了备战 时间。条约的签订也使德国避免了两线作战,解除了进攻波兰的后顾之忧。苏德划分了两国在

40、东欧的势力 范围,宰割弱小国家,玷污了社会主义。 条约回敬了英法“祸水东引”的企图,但苏联明知德国迟早要进攻自己,而签定该条约的目的在于借 这个条约提供一个暂时的和平时期(1939 年 8 月一 1941 年 6 月)来加强国防,为日后反击作更充分准备。 但从后来的情况表明,该条约并未起到避免“侵犯”的作用。 德国则借助该条约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从而成全了德国一个拳头打人,迅速结束西边战场的目的。 2、二战全面爆发标志: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随后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 战全面爆发。 波兰位于欧洲东部,东接苏联,西邻德国,南界捷克斯洛伐克,北濒波罗的海,具有重

41、要的战略意义。希 特勒在吞并奥地利、肢解捷克斯洛伐克之后,立即把侵略矛头指向已被其三面包围的波兰。 3、“奇怪的战争”与“静坐战争” 二战全面爆发以后,英法继续推向绥靖政策,坐视波兰灭亡而按兵不动,出现了所谓“奇怪战争”“静坐 战争”。“奇怪战争”的恶果是波兰沦陷后,丹麦、挪威荷、比、卢等国相继沦陷,法国投降(1940 年 6 月 14 日清晨,德军第4 军的步兵师进占“不设防城市”巴黎)。(1940 年 6 月 22 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德国战败签署投降书的贡比涅森林福熙车厢里,法国代表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一个拥有5000 万人口、号称“头号陆军大国”的法兰西,仅在战争爆发6 周内使一败涂

42、地,沦于德国法 西斯的铁蹄之下。法国沦陷后,法国爱国者纷纷起来反对占领者和卖国贼,为祖国的独立、自由和复兴而 战。坚决主张抵抗德国法西斯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夏尔戴高乐将军于6 月 17 日流亡英国。 1940 年 5月 10 日,希特勒进攻西线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舆论大哗,张伯伦政府受到猛烈抨击,立即垮 台。一贯主张对德国采取强硬路线的丘吉尔组成新政府。5 月 13 日,他在下院发表演说,表明他对英国的 忠诚和把反法西斯战争进行到底的决心。 4、“不列颠之战” 法国投降后,希特勒向英国发动和平攻势,遭到拒绝后,发动以空战为主的“不列颠战役”,企图以炸迫 降。英国军民毫不屈服,英勇反击, 使希特

43、勒不得不放弃计划。德国遭到了发动侵略战争以来的首次失败。 德国开始把战争的重点转向苏联。 六、二战爆发的启示 1、帝国主义是现代真正的根源,应该设法避免悲剧的发生,追求和平,进步是人类共同发展的前途。 2、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是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和发展所 面临的挑战。 3、正义,和平。当恶势力扩张时,正义的力量应该尽早地团结起来。 4、必须加强国际合作。 小结: 战争不一定都是罪恶的,和平的维护不能转变成对不正义势力的一种纵容。在法西斯势力扩张的情况之下, 英法美等国采取了牺牲弱小国家来维护所谓的和平的绥靖政策,壮大了法西斯势力,从而加速了二战的全 面爆

44、发,给本身也带来了不可磨灭的耻辱。 正确认识和对待正义和非正义的战争才能让我们真正得到人民所需的真正和平。 第 11 课 战争的扩大和转折 一、德国进攻苏联 1、条件:德国为挑起二战作了充分的准备;初期阶段,希特勒控制了欧洲14 国,完成了东侵苏联的战略 部署。 2、过程: 不宣而战: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不宣而战出动190 个师、 4300 辆坦克、 近 5000 架飞机、总兵力达550 万人的庞大部队,分三路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德军侵苏标志着欧洲东方 战线的开辟 , 苏德战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战争初期,苏军英勇

45、作战,但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德军很快突破防线,开战仅三个月,北路军包围了列宁 格勒,南路军占领基辅,中路军进逼莫斯科。到11 月,苏联在经济最发达、人口密度最大的欧洲部分失 去 150 万平方米土地,居民达7000 多万。 苏联初期失利: 苏联领导人对希特勒的冒险性估计不足,认为德国在打败英国以前不会侵略苏联,对来自各方面的德国 将进攻苏联的情报置之不理。 大批指战员在大清洗中丧生,苏军战斗力受到严重削弱。 莫斯科保卫战: 1941 年 9月底,德军以强大兵力,向莫斯科发动进攻。莫斯科局势十分紧张,其中一次侦察兵到达郊区, 用望眼镜可以看到克里姆林宫的尖端,但德军遭到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俄罗斯的

46、严冬有在此时来临,日 平均温度在零下35 摄氏度以下,缺乏御寒设备的德军寸步难行。12 月初,苏军在朱可夫将军的指挥下大 举反攻,德军仓皇后退,被歼50 余万人,这就是举世瞩目的莫斯科保卫战,它打破了德军陆军“不可战 胜”的神话,标志着“闪电战”的破产,极大的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决心。 设问:在初期失利的情况下,苏军为何能取得莫斯科战役的巨大胜利? 面对严峻的形势,苏军民同仇敌忾,与德军展开生死搏斗,誓死保卫祖国。 红场阅兵式极大鼓舞了苏联军民争取胜利的信心。 俄罗斯的严冬寒冷,德军缺乏御寒设备。 德国在欧洲侵略连连得手,使日本蠢蠢欲动,把侵略的魔掌伸向东南亚。 二、珍珠港事件 影片珍

47、珠港事件片断(思考:日本为何有胆量进攻当时实力强大的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基地?) 1、原因: 德国在欧洲侵略胜利,牵制了荷、法、英,使其无力顾及在东南亚的殖民地。 日本侵略东南亚蓄谋已久,于1940 年抛出“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美英对日本实行禁运、制裁,美日矛盾激化。 2、概况: 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在港内停泊的军舰几乎全军覆没。在偷袭珍珠港的 同时,日军分多路,向东南亚大举进攻,不到半年,日军便占领了香港、菲律宾、马来亚、印度尼西亚、 缅甸等东南亚和太平洋的广阔地区,暂时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3、影响:珍珠港事件第二天,美英对日宣战,接着中国等20 多个国家

48、向日宣战,日本盟国德国、意大利 等向英美宣战,二战真正成为全球性的战争。 面对这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反法西斯力量逐步从分散走向联合。 三、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原因 根本原因:世界人民同法西斯国家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爆发加速了同盟的形成 过程 1、1941 年 3 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授权总统以租借的方式向受到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提供各 种军事援助。实际是美英结盟。 2、苏德战争爆发后,美英表示全力支持,提供援助。 3、8 月,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宣布不承认法西斯侵略造成的领土变更,苏联声明支持。 4、1942 年 1 月 1 日, 26 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形成。 影响反法西斯国家密切配合,扭转了国际力量的对比,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2 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后,希特勒为避免两翼作战,决定集中力量打跨苏联,向斯大林格 勒发动进攻。 四、血战斯大林格勒 1、原因: 斯大林格勒是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工业城市,周围是广阔富饶的粮食、食油和煤炭的主要产区。 该城市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斯大林格勒的得失势必产生巨大的军事、政治和经 济影响。 2、概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