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说明文阅读与答案要点.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233807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4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年级说明文阅读与答案要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年级说明文阅读与答案要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年级说明文阅读与答案要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年级说明文阅读与答案要点.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年级说明文阅读与答案要点.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年级说明文阅读与答案要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年级说明文阅读与答案要点.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说明文阅读 (二) 请你认识大白鲨 1. 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生活着大约350 种鲨鱼,它己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生存 了 3 亿多年。在所有的鲨鱼中,大白鲨个儿最大、最凶猛、最为矫健有力,没有 任何海洋动物敢与大白鲨为敌。 2. 生物学家认为, 大白鲨可以长到7.61 米长,寿命达 20 年。刚生下来的大 白鲨幼鱼约 1.06 米,出生的当天就会自己捕食。 雌大白鲨成年时长4.84 米,体 重达 1360-2721 千克。 渔民因渔网被凶悍的大白鲨撞破扯烂而一无所获的事时有 发生。 3. 大白鲨是典型的肉食动物。 幼小的大白鲨捕食鱼类, 身体长到 2.74 3.65 米时,转而捕食海洋中比鱼类个子大

2、的海豹、海狮之类的哺乳动物。捕食时, 大白鲨往往先在猎物四周慢吞吞地游来游去兜圈子;然后悄然沉下海底, 将身子 隐蔽在礁石之间。 觑准时机, 猛然闪电般向上直扑猎物的腹部或尾部,刀锋似的 利齿将猎物咬成几块,三口两口就把猎物吞进了肚里。 4. 大白鲨的表皮覆盖着一排排叫做真皮齿的尖利鳞片,每个鳞片犹如一粒细 小的利牙, 鱼皮表面像砂纸那般粗硬。 高速游动的大白鲨如果擦碰到人体,人的 肌肤会被割划得皮开肉绽。 5. 大白鲨的体温比周围水温高6。据科学测算,肌肉温度每提高5,肌 肉的收缩力便增加2 倍。这是大白鲨反应神速、肌肉爆发力强大的主要原因。 6. 大白鲨的鼻孔上边有一系列感觉小孔,这些小孔

3、能 (灵巧、 灵敏、灵活)地探测到猎物发出的微弱电磁场,因此大白鲨能百发百中捕获猎物。 通过鼻上小孔, 大白鲨还能依据地球电磁场, 在漆黑一片的海底游动时丝毫不差 地把准方向。大白鲨游动时,将上下颚收缩在鼻子下边,使头部成流线型,以减 少水的阻力。 7. 大白鲨是海洋生物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起着控制海洋中某些哺乳动物 数量的作用,吃掉其中的老弱病残者,促进生存竞争。另外,大白鲨还吞食海洋 中的动物尸体,清洁海洋。可惜的是,体态优美的大白鲨由于受到误解,被人类 大量捕杀,数量急剧减少,现在已被世界动物保护组织列入了濒危动物名单。 1、文中横线处应选填括号中的一词。 2、“大白鲨可以长到7.61

4、 米”中“可以”所表示的意思是: 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 4、大白鲨捕食海豹、海狮之类的捕乳动物时,先要沉下海底的原因是: (1) (2) 5、“可惜的是,体态优美的大白鲨由于受到误解”一句中所说的“受到误 解”,具体是指 6、在说明大白鲨反应神速、 肌肉爆发力强大的时候, 运用的说明方 法。 7、针对大白鲨被捕杀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请你认识大白鲨1灵敏 2可能长到 761 米长 3比喻 形象生动说明 鳞片的锋利和粗硬4(1)隐蔽自身(2)准确地攻击5以为它只会伤害人的生 命,带有攻击性6列数字 昆虫的“鼻子”触角 古代流传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秦朝灭亡后,楚汉相争,刘

5、邦节节胜利, 项羽步步败退, 一直被逼到乌江边, 项羽在江边看到由无数蚂蚁麋集而成的六个 大字:“霸王自刎乌江”,以为蚂蚁代表了天意,于是拔剑自刎身亡。 其实哪有什么天意啊, 这只不过是刘邦手下足智多谋的军师张良所施的小 计! 张良算计着项羽必定要退到乌江, 便事先派人用蜜糖水在江边写了六个大字, 引来了无数的蚂蚁在字迹上吃糖,鲁莽的项羽果然上了当。 蚂蚁怎么会知道江边有蜜糖吃呢?这全凭着它头上长的两个小“犄角” 触角 ! 我们知道,昆虫头上都长着触角,只是不同种类的昆虫有着不同形态的 触角而已。就拿我们常见的昆虫触角的形态来吧:蟋蟀的触角像一 簇;蝴蝶的触角像两个;白蚁的触 角像一串; 苍蝇

6、的触角像多芒的; 而蛾子的触角则像一片小。 形形色色的昆虫触角虽然很不起眼,却在昆虫的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 用。例如蝴蝶的聚会、蜜蜂的采蜜、蚂蚁的麇集、苍蝇的逐臭等现象,无一不是 依靠触角的作用。触角就是昆虫灵敏的“鼻子”。 触角为什么能闻到气味呢?原来触角上分布着许许多多能辨别气味的嗅觉 器。据动物学家研究, 蜂王的每个触角上有2000 多个嗅觉器,工蜂有 6000 多个, 雄蜂有 3000 多个;雄金龟子的每个触角上有40000 多个嗅觉器 , 昆虫的嗅觉 器如此之多,难怪昆虫的触角要比人的鼻子灵敏亿万倍啊! 触角除了有嗅觉功能外,有的 还具有触觉、听觉等功能。像蟑螂,如果你 在它探头探

7、脑觅食时, 轻轻地碰一下它那细长的触角,它便会立即逃掉; 雄蚊子 凭着触角, 能听到雌蚊子发出的营营声,找到雌蚊子在哪里呼唤; 水中生活的仰 泳蜻蜓用触角来平衡身体;水龟虫则用触角来帮助呼吸, 仿生学家们也因此受到启迪。 他们模拟触角的特点, 制造出现代化的精密 仪器。如装置在宇宙飞船座舱里的一种仪器,能及时发出警报, 以避免事故的发 生。看来,昆虫小小的触角里大有学问啊! 1、本文说明的对象。题目中“鼻子”上引号表示 2、开头为什么要讲述“霸王自刎乌江”的故事? 3、在第段的横线上依次选填恰当的词语:、 A、小麦穗 B、小鼓槌 C、小胡子 D、小小的羽毛 E、念珠 4、第段主要运用了、的说明

8、方法,说明了 5、第段加点词“有的”不能去掉的理由是什么? 6、第段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 7、第段“因此爱到启迪”中“此”指代;“启迪”具体表现 为 8、仿生学家们模拟触角的特点,制造出现代化的精密仪器,请根据触角的 特点,具体描述中在我们生产或生活中的运用。 昆虫的 “ 鼻子” 触角 1昆虫的 “ 鼻子” 触角 特殊含义2增添说明 文的趣味性3C B E A D 4举例子列数字 昆虫嗅觉器多,嗅觉灵敏5“ 有 的” 表明昆虫的触角并非同时具有这些功能,所以不能去掉6昆虫触角的其他 作用 7昆虫触角具有各种功能模拟触角特点,制造出现代化的精密仪器8、 略 橘果的“超期服役” 柑橘,素性 ji o

9、 贵,容易腐烂,采摘贮藏须分外小心。自古来,柑橘保 鲜,一直为棘手难题。今采用山洞、地下库、冷库等贮藏,能使柑橘保鲜数月。 但橘熟时节,正值秋风夹雨洗果,纵有现代化冷库,鲜果也不能久存。 能否让柑橘高挂枝头,越冬迎春呢?四川万县独辟蹊径,冬季往锦橙树上 喷洒水赤霉素,留树保鲜三个月。湖南邵阳市农科所自1980 年以来,用科学方 法把温州蜜橘留在树上,经受了摄氏零下三度的严寒考验,至翌年“雨水”前后 采摘,好果率达百分之九十三至九十八,而且果色鲜艳、晶莹有光。据测定,可 溶性固形物 ( 糖类) 提高百分之一左右, 蛋白质、维生素 C等营养物质均比隔年贮 藏的更丰富,食之沁人心脾。 果熟蒂落乃自然

10、规律,叫橘果“超期服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当柑橘脱 尽翠衣,黄袍加身时,要喷洒植物激素,延缓果实成熟,不让它匆匆离开树枝。 柑橘怕冻,需用磷酸二氢钾叶面追肥,补充营养,才能傲霜斗雪。微生物是招致 柑橘腐烂变质的大敌, 得借助托布津,谨防微生物乘虚而入, 还得给橘树“进补”, 多施枯菜等有机肥,让橘树来年青枝繁茂,“儿孙满堂”。你看,为了珍惜大自 然的恩赐,实现柑橘均衡上市,园艺工作者付出了多少智慧的汗水!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ji o 贵 2第段中加点的“超期服役”的实际含义是: 3 第段中运用、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具体说明“秋 橘春采”这一难题是可以解决的,而且还具有、果色美、 糖份和营

11、养物质等优点。 4第段具体说明了实现“秋橘春采”的科学方法,它们是通过喷药、施 肥来使柑橘迟熟、和增果。 ( 横线上只能填二字词语 ) 5第段首句是个句,第两段具体回答了该句所提问题的 和 橘果的 “ 超期服役 ” 1 、娇 2延缓果实成熟 (秋果春摘 ) 3举例子 列数字 好 果率高 提高 丰富 4耐寒 防病 5设问 结果 所采用的方法 开发“深层海水” 顾名思义,“深层海水”就是指海洋深处( 一般认为离海面 200 米以下 ) 的海水。由于深层海水营养丰富且少受污染,日本时下已掀起了开发深层海水的 热潮。 大海深处难以见到阳光, 因而有机物分解速度大大高过合成速度。在有机 物迅速、大量分解

12、的过程中, 产生了丰富的含氮、 磷的营养物。 而抽取深层海水, 对现代科技来说,也并非难事这种一本万利、 耗资又不大的好事何乐而不为? 日本人时下已在以下三个领域开发、利用深层海水: 其一是深海鱼类的人 工养殖业;其二是利用深层海水温度较低、 清洁少菌的特点培育娇贵的名种虾苗; 其三是促进健康食品以及新型食品的生产迄今为止,日本专家已成功地利用 深海水制造了“深水豆腐”、“深水冰淇淋”、“深水酱油”、“深水清酒”等 食品,其中最受青睐的首推“深水清酒”,其特点是口感既醇厚又柔和。 此外,今夏被推上饮料市场的“深水饮料”也令人目不暇接。其实只是在 普通柚汁或橙汁中掺入3的深层海水,但由于深层海水

13、走俏,“深水饮料”自 然也身价倍增了。 1、第段“顾名思义”的意思是 2、把第段中“这种一本万利、耗资又不大的好事何乐而不为”一句改为 陈述句,意思不变,应是 3、第段“培育娇贵的名种虾苗”的所需条件是 4、第段“促进健康食品以及新型食品的生产”,说“健康”是因为: 5、开发“深层海水”的意义是 6、“深层海水”营养丰富是因为 7、本文着重介绍的是 开发“ 深层海水 ” 1 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2,这种一本万利、耗资 又不大的好事谁都乐于去做3在温度较低、 清洁少菌的深层海水里4深层海 水营养丰富且少受污染5耗资不大且一本万利6有丰富的含氮、 磷的营养物 7、深层海水值得开发的原因及目前

14、的开发情况 新奇的钟表1“ 或” 表示两种情况中的一种。原句意思是不论是“ 家人外出 ” 还 是“ 客人来访 ” 都可录音留言。改为 “ 和” 则改变了句子的原意2本句中 “ 一般” 不 能去掉是因为并非所有人入睡时每分钟的呼吸次数都是一样的,也有特殊情况 3“ 有趣” 是指如果做了噩梦心跳加快,“ 惊动” 手表中的小仪器而发生震动,震 动的讯号把人惊醒4、 划线句子中 “ 只要” 一词突出了手触式数字台钟设计的巧妙 5举例子、列数字 新奇的钟表 钟表发展至今,已进入了多功能世界。 其中一个品种, 是带有录音装置, 可以录音一分钟的座钟。 家人外出或客人 来访,如需留言,可按下按钮就能把话录下

15、来,而不需动笔墨了。“录音电子用 表”能录音 30 秒,能记下朋友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十分方便。 预防做噩梦的手表是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与钟表厂商合作设计的。戴这种手表 睡觉,一旦发生噩梦,就会惊醒。原因挺有趣,一个人入睡后,一般每分钟呼吸 大约是十六、七次。如果做了噩梦心跳加快,“惊动”了手表中的小仪器而发生 震动,震动的讯号把人惊醒,就可免受骚扰之苦了。 日本一家钟表公司研制出一种能显示地球上不同时区35 个大城市的标准时 间的手触式数字台钟。 这种台钟是按世界地图来设计的,钟上有一个小巧玲珑的 地球仪,只要用手轻按有感应能力的地球仪的某一时区,钟上的液晶就把该城市 的时间显示出来。 一种专门为

16、航海和登山运动员设计的“救命手表”,是瑞士的新产品。这种 手表的特点是有一面反光极好的反光镜。如果运动员在航海或登山时遇难,他的 手表与自然光接触, 就有极强的光束反射出, 救援人员就可凭反射光束找到遇难 人的方向,进行救援。 1“家人外出或客人来访”句中“或”不能改为“和”的理由是: 2“一般每分钟呼吸大约是十六七次。”句中“一般”不能去掉是因为: 3、“原因挺有趣”句中“有趣”是指 4、划线句子中“只要”一词的表达作用是 5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有 新奇的钟表1“ 或” 表示两种情况中的一种。原句意思是不论是“ 家人外出 ” 还是“ 客人来访 ” 都可录音留言。改为 “ 和” 则改变了句子的原

17、意2本句中 “ 一般” 不能去掉是因为并非所有人入睡时每分钟的呼吸次数都是一样的,也有特殊情况 3“ 有趣” 是指如果做了噩梦心跳加快,“ 惊动” 手表中的小仪器而发生震动,震 动的讯号把人惊醒4、 划线句子中 “ 只要” 一词突出了手触式数字台钟设计的巧妙 5举例子、列数字 人体里的“军事学校”胸腺 在人体的胸骨后面, 有一对颜色灰红、 质地柔软的长梭形器官。 这时还不到 两重的“家伙”到底于人体有何作用,多少年来医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直到 60 年代末,随着免疫学研究的发展,胸腺的功能才逐渐被揭开。原来,在人体 防御“外敌”入侵和平定“内奸”战斗中,它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医家冠以“免 疫中枢

18、”之美称。 很多人知道, 人体内有一种淋巴细胞, 是保护人体健康的主力军。 当它们发 现有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时, 便会立即同入侵者展开殊死搏斗,直至把入侵者消 灭为止。 但说来使人感到惊奇的是, 当这些淋巴细胞刚从骨髓里制造出来的时候, 都是完全没有战斗力的,新生的淋巴细胞必须进入胸腺这所“军事学校”,接受 严格的“训练”后,才学会识别敌我友的本领。 由此可见,胸腺对于人体健康是生死攸关的。老年人的胸腺逐渐萎缩, 胸腺 机能衰退,抵抗能力日渐低下, 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笔者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用手术的方法切除了一批刚出生的小白鼠的胸腺。几个星期后,大部分小白鼠因 感染疾病先后夭折了。 有两

19、只虽长至成年, 但后来都患上癌症, 终归逃脱不了死 亡的命运。胸腺对保障健康和维持生命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人体内还经常会有一些越轨的细胞,它们常常“改头换面”,无视人体的统 一指挥,占山为王,无休止地生长。这些变异的细胞是酿成肿瘤的隐患,如果不 把它们及时消灭的话, 那是会危害生命安全的。 而经过胸腺“培训”的淋巴细胞, 除能消灭入侵之敌外, 还学会了识别内奸异己的本领,它们游弋全身, 癌细胞即 使乔装打扮,它们也能发现,及时把这些“叛逆者”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这就 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不会患肿瘤的原因。相反,据调查,在大部癌症病人体内, 这种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功能都是低下的。 以上事实给了

20、医学家们很大的启示能否通过增强这些淋巴细胞的功能 来治疗肿瘤呢 ?他们从动物的胸腺里提取出一种叫胸腺素的物质,用作肿瘤患者 的实验治疗,现在已取得令人鼓舞的初步成效, 这给癌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1、“胸腺”被医学家冠以“免疫中枢”之美称的原因是 2、作者对下列具体内容是用什么作比喻的? (1) 病原微生物 (2) 变异细胞 3、引文中画线句子采用了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 4、“用手术的方法切除了一批刚出生的小白鼠的胸腺”,“一批”能否改 为“三只”“五只”为什么? 5、“大部分小白鼠因感染疾病先后夭折了”,“先后”不能删去的理由是: 6、“据调查,在大部分癌症病人体内,这种淋巴细胞的数量和

21、功能都是低 下的”。句中的“数量”和“功能”的次序不能颠倒,因为 人体里的 “ 军事学校 ” 胸腺 1新生的淋巴细胞必须进胸腺这所“ 军事学 校” ,接受严格 “ 训练” 后,才学会识别敌我友的本领2此题是考查学生辨别比 喻结构的话题。题目告诉学生的是本体, 请学生回答的是喻体(1)病原微生物入 侵者 (2)变异细胞叛逆者 (或内奸 ) 3用了举例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胸腺对保 障健康和维持生命的重要性4不能。 “ 一批” 数量范围比 “ 三只” 、“ 五只” 大,说 明实验的有效性5“ 先后” 在句中的意思是:大部分小白鼠感染疾病后,陆陆续 续地有先有后地死去。如果“ 先后” 删去就表示小白鼠

22、感染疾病后在同一时间夭 折,不符合事实。所以 “ 先后” 不能删去6“ 数量” 与“ 功能” 的次序不能颠倒,因 为淋巴细胞的数量少导致功能的衰退,“ 数量 ” 与“ 功能” 之间有因果关系。 假如没有灰尘 灰尘是人人讨厌的东西,它有碍环境卫生,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古往今 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然而你可曾想到,人类的生息离不 开灰尘。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境地呢? 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 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 细小的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灰尘的 主要来源是土壤和岩石。 它们经过风化作用后, 分裂成细小

23、的颗粒。 这些颗粒和 其他有机物颗粒一起在空中飘浮。 它们在吸收太阳部分光线的同时向四周反射光 线,如同无数个点光源。阳光经过灰尘的反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有趣的是,尘粒还有个“怪脾气”,容易反射光波较短的紫、蓝、青三色 光,而“喜欢”吸收光波较长的其他色光。由于下层大气中的灰尘含量较高,我 们在地面上看到的天空才是蔚蓝色的。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 天空将变成白茫茫 的一片。 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 空气中的水蒸气, 必须依附在灰尘上, 才能凝结 成小水滴。 这样,当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时,分散的水汽便依附着灰尘而形 成稳定的水滴

24、, 可以在空中长时间地飘浮。 假如空气中没有灰尘, 地面上的万物 都将是温漉漉的。更严重的是,天空不可能有云雾,也不可能形成雨、雪来调节 气候,从地面上蒸发到上空的水也就不可能再回到地面上来。假如地球上的水越 来越少,最后完全干涸,生物就不能生存。此外,由于这些小水滴对阳光的折射 作用,才会有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假如空气 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多么单调啊! 1、本文属于说明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2、第段中体现这篇说明文说明中心的一句话是“ 3、本文第 2、3、4 段分别抓住灰尘 的、特征进行说明。 4、“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中的“一般”

25、 能否去掉?为什么? 5、根据第段内容,说说假如空气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会受到哪些不良 的影响。 假如没有灰尘1、事理 逻辑, 2、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3、反射光线 能 反射紫、蓝、青三色光吸湿性能4、不能。 “ 一般” 表明通常情况,它并不排除 特殊情况,若删掉,说明语言就不准确5、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的;气候不能 调节;地球上的水将会干涸,生物无法生存;某些自然景色不会存在。 说明文阅读训练 (四 说明文阅读 生物的“技术” 信鸽为什么能够准确无误地回归老家?虽然信鸽为人们服务已历时二千余 年,但是人们直到最近才能开始回答这个问题。 前不久,有一个外国科学家带着五只鸽子,到离家很远的地方放

26、飞,它们 都准确地回了家。 后来,这位科学家在每一只鸽子的翅膀下系上一小块磁石。到 同一地点去放飞,结果五只鸽子只有一只飞回了家,其余的都没有能够飞回来。 这个实验说明, 鸽子 甲 能够从陌生的地方飞回来, 是 乙 它是依靠地球磁场的 磁力线来定向的, 丙 在它的翅膀下系上一块磁石,扰乱了它对地球磁场“感 觉”,以致迷失了方向。 丁 原来鸽子竟是一位掌握地球磁场的飞行家,它掌握 了这种“技术”,因而赢得了“信使”的美名。 其实,在自然界中掌握物理技术的生物不在少数。 我国云南省的大理,有一个蝴蝶泉,相传每年四月二十五日,总有数不清 的蝴蝶从四面八方前来聚会, 构成一幅奇妙绚丽的图景。 这样多的

27、蝴蝶, 为什么 能够聚在一起 ?据科学家最近的研究,蝴蝶之间是通过无线电联系的,蝴蝶头部 的一对触角就是天线。 蝴蝶放出的电磁波, 能传播得很远, 它的同类用触角收到 这“无线电话”以后,就会确定对方在什么地方,而前去聚会。 蝙蝠的体内有超声波发射器( 甲) 超声波,用来 (乙)周围空间, ( 丙) 被探索 物的方向和距离, (丁)出它是什么。 这种超声波发射器的灵敏度和可靠度,超过 人类目前能够制造同类仪器。 蝙蝠喜欢捕食夜蛾, 但是夜蛾却时常能逃避它的袭 击,因为夜蛾身上装有微弱的超声波接收器,能够接收到蝙蝠发射的超声波。 响尾蛇能感觉到红外线的辐射。某些深海的鱼类好像一架精确的电压、电

28、流计,灵敏度几乎达到几亿分之一安培。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多地发现各种生物所掌握的“技术”奥秘。 “仿生学”这门新兴的科学就这样诞生了。 人们已经开始记录鱼类和鸟兽发出的超声波,在捕鱼和狩猎时,把超声波 放出来,使鱼和鸟兽自投罗网。 发送使鸟类惊恐的超声波的器具,目前已经出现 在飞机场上,用以吓走干扰飞行的鸟群,也可以用来代替“稻草人”惊吓害鸟, 守卫果实和庄稼。人们从各种生物的磁学、 电学、超声波、无线电通讯等“装置” 中,将能找到进一步提高人类制造的同类装置的灵敏度和可靠度,找到减少能量 消耗和缩小体积的途径。大自然为我们的科学研究作了多么好的安排! 1 、在第二段的 甲 乙 丙 丁

29、 处填入最恰当的一项虚词。 A、所以 因为 只有 才 B、所以 因为 一旦 就 C、如果 由于 只要 就 D、如果 由于 只有 才 2 、第二段所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三种? 3 、第三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 、大理蝴蝶泉, 相传每年四月二十五日, 总有数不清的蝴蝶从四面八方前 来聚会,这是为什么?(2 分) 5 、在第五段的(甲)(乙)(丙)(丁)处填入最恰当的一项动词。( ) A、发射 摸清 确定 辨别 B、放射 确定 辨别 探索 C、发射 探索 确定 辨别 D、放射 辨别 探索 确定 6 、本文在介绍生物的“技术”时,举了哪些例子? 7 、请用“ / ”直接在文中划分层次。 8 、简要

30、说明作者的写作思路。 生物的“技术” 1、B 2、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3 、承上启下 4 、蝴蝶 放出的电磁波, 能传播得很远, 它的同类用触角收到这“无线电话”以后,就会 确定对方在什么地方,而前去聚会。 5 、C 6、鸽子、蝴蝶、蝙蝠、夜蛾、响尾 蛇、某些深海的鱼类 7 、分三层:开头两段一层,中间四段一层,末尾两段一层 8、从信鸽引出话题,而后举例说明掌握物理技术的生物不在少数,最后说明探 究各种生物所掌握的“技术”奥秘的意义和作用。 答: 白 蚁 常言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1998年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一些 堤坝出现“管涌”就是蚁害所致。当然,这里所说的“蚁”不是普通的蚂蚁,而

31、 是土白蚁。 土白蚁行踪诡秘, 为害隐蔽。 外表看来完好无损的河堤土坝很可能已 经遭受严重破坏。如荆江大堤上飞驰的小吉普竟然全车陷落在土坝中,至于行人、 水牛跌入坝中“陷阱”的情形更是屡见不鲜了。那么,小小的白蚁为什么能掏空 千里之堤,使之毁于一旦呢? 1 科学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我国的白蚁大体上可分为三类:“木栖性白 蚁、栖性白蚁和土木两栖性白蚁。 2 破坏堤坝的白蚁主要是土栖性白蚁,却专 在土中筑巢的一类白蚁。 3 一个成年蚁巢内的几百万只白蚁在一起过着“有组 织、有纪律”的群体生活。 4 白蚁的社会有严格的分工:蚁王、蚁后专门繁殖 后代;兵蚁负责安全保卫;工蚁数量最多,从事筑巢、觅食等基

32、本劳动。 5 土 白蚁的巢穴在地下可深达2 米,主巢大约 12 立方米,主巢周围的副巢多达百 余个,巢穴之间有四通八达的蚁道相连。 6 由于土白蚁不断在堤坝内分群、蚕 食、筑巢,使得堤坝中蚁巢星罗棋布。 7 一旦汛期来临,水位高涨,水流溢入 蚁道、蚁穴,就会出现堤坝管涌、渗漏和滑坡等险情。8 如果不及时排除,则会 堤崩坝垮,出现灾难性后果。 土白蚁对人类而言是一种有害昆虫。土白蚁蚁群庞大,繁殖迅速,习性隐 蔽,破坏力强,要彻底消除它的危害并非易事。近年来,科学工作者已在这个领 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千里之堤,固若金汤”的远景必将成为现实。 1 由 8 句话组成的第二段可分两个层次, 这两个层

33、次均分在句与 句之间。 2 请简要分析第 2 段中第 7 句与 3 - 6 的关系。 答: 3 上文的说明顺序是的逻辑顺序。 4 上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 、 5 再给这篇短文加一个标题: 6 末段的“固若金汤”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用得是否恰当,请简要谈谈 你的看法。 答: 7 结合对第 2 段中加点词作用的分析,谈谈上文语言的主要特色。 答: 白蚁 1 、 2 3 2、 3 7 句共说明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原因。 3 6 句由土蚁分工严格的群居生活到土蚁蚁巢的说明,循序渐进地道出原因, 7 句 着重说明的是后果。 3 、 因果到因。 4 、 举例子列数字 分类别 5 、 “千里之堤” 为

34、什么“溃于蚁穴”等。 6 、形容工事非常坚固。使用恰当,把洪水视为来犯之 敌,而堤坝为坚固的防御工事。或使用不恰当,“汤”即“汤池”,指不可逾越 的护城河, 用它防御洪水并不够恰当。 7 、“主要”一词表明破坏堤坝的白蚁并 非全是土白蚁, 还有其他。“大约”表示估计。 本文以平实说明为主, 语言准确, 简洁明了。 话说城市化 1 、 城市化的含义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 、 相辅相成 3 、 上升 膨 胀 话 说 城 市 化 (1) 城市化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 程。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因为城市是区域 发展的经济中心, 能带动区域经

35、济发展; 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又促使城市的 发展。城市化有以下三个主要标志:(1) 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小。 (2) 城市 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3)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业用地转变为工厂、商 店及住宅等非农业用地。 (2) 此外,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 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 (3) 在城市起源以后的几千年里,世界城市人口和城市人口比重呈很低水 平缓慢增长。 在 1750年之前,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只有1% 2% 。自 18 世纪中叶开始,欧美各国相继实现了产业革命,城市化才开始加速发展。在19 世纪的 100 年里,世

36、界人口增加了70% ,城市人口增加了340% ,1900年的世界 人口比重提高到 13.3%。 (4) 20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城市化的速度、 规模、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 A ( 上升、 膨胀)( 图 1)。这一时期,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大大越过了小城镇;大城市的数目 不断增多,其人口规模迅速 B ( 上升、膨胀 ) ;在大城市中,百万人口以上的特 大城市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同时城市用地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至1990 年,世 界城市人口比重达到41% 。 1 从结构上看全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简要地说,第一部分是写,第二 部分是写 2 第 1

37、自然段中画线句子说明了城市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的关系是 的(在横线上填入一个成语 ) 3 第 4 自然段的“ A”“B”两处分填入的词语应是和 4 文中附图 2 是为了说明城市化三个主要标志中的第个,其与第 4 自然 段中的一句话是相对应的。 5 认真阅读附图 1,你认为从中至少可得出哪三个结论? 答: 6 、文中为了阐明城市化的有关问题,使用的说明方法、 、 等。 7 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角度看,文中用得较好的词有、 、 8 综观全文,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 话说城市化 1 、城市化的含义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 、相辅相成 3 、上升 膨胀 4 、(3) 同时城市用地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5 、(

38、1)发达国家城市人口 比重高于发展中国家;( 2)1980年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迅速上升;(3) 世界城市化加速发展。 6 、下定义、举例子、列图表等。 7 、缓慢 空前 相继 等 8 、经济发展工业化 人 体 内 的 江 河 (1) 人的体内有奔腾的江河,它是鲜红色的。这红色的江河就是血液。 (2) 人体的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呢?这是因为人的血液里有大量的红血球, 红血球里充满了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当它 吸取新鲜的氧气时,带铁的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就使血液变成红色。) 也许你 会奇怪,铁与氧结合会变成铁锈, 为什么人体中的铁不会生锈呢?原来,血液中 的铁被“

39、镇”在血红蛋白的复杂结构里,可以吸取和放出氧, 却无法与氧发生化 学反应,因而也就不会生锈了。 (3) 人的血液里还有白血球,白血球是圆形的。其实,它不是白色的,而 是无色的, 医生在验血时为了看清它们,才将它们染上白色。 白血球是保卫人体 健康的勇士, 它主要有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类型。中性白细胞能够对细菌 展开攻击并加以吞噬, 淋巴细胞能辨认感染、 外来细胞及其他外来物质, 并参与 身体的免疫反应作用。对抗这些外来物质。 (4) 血小板是人体血液的另一组成部分。它们的外形和边缘规则的平板不 同。血小板多数是两面凸起的椭圆球体,还有些是不规则的碎片。 血管只要受伤, 它们就会在伤口聚集,

40、将伤口塞住,随后血浆中的化学物质就会促使血块形成, 将伤口封起来。 (5) 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是三种不同的细胞。 这些细胞悬浮在血浆中, 就构成了人体血液。 1 本文说明的内容是 2 本文第 2 段中画括号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的说明顺序。 3 为什么说“白血球是保卫人体健康的勇士”?在文中用波浪线标示出 来。 4 本文第 4 段中画横线的语句使用了的说明方法; 加点词“它们”指代 的是 5 从文中找出能恰当、准确表达下列语意的词,将它们分别写在横线上。 形容血液中的铁被封闭在血红蛋白的复杂结构里。 所用的词: 说明血细胞在血浆中不沉下去,而是以运动状态存在。 所用的词: 6 阅读全文可以了解到

41、,人体的血液由和 组成,说得再具体些,血液中 含有 、 、 、 四种成份。 人体内的江河 1 、人体血液的构成 2 、从结果到原因 3 、第 3 段的最后两句 4 、 作比较 血小板 5 、锁 悬浮 6 、血细胞、血浆、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血浆 环保技术新途径磁的应用 (1) 磁,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从电子 设备、电力系统到通讯自动化控制,无处不利用磁效应和磁性材料。而随着磁技 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更扩展到生物科学、 农林业科学乃至新兴的环境科学等领 域中。 (2) 众所周知,煤在工农业生产所用燃料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煤矿 中大都含有大量有碳化物成分, 在燃烧

42、时将产生对生物有害、 污染环境的二氧化 硫气体,倘若有一种方法能把煤中的硫化物成分分离出来,就可免除二氧化硫对 环境的毒害。 现在,利用磁分离技术就可以达到这个效果:将磨碎的煤粉经过高 梯度磁分离器, 由于硫化物和煤 ( 碳) 的磁化率不同, 在高梯度磁场中所受的磁力 也就不同,从而起到分离的效果。通过试验证明,一次处理可以去除煤中 40% 60% 的硫化物,多次处理就可以达到去除的目的。并且,这种磁分离脱硫方 法在效率的经济成本上经过试验都证明是实际可用的,因此在未来可能有广阔的 发展前景。 (3) 环保方面的另外一个技术难题,就是如何缩短污水处理过程中生化 反应池中的停留曝气时间, 以提高

43、污水速度。 解决方法之一是寻找活性污泥中更 合适的微生物;另外一种方法,则是在污泥中加入一种晦,以加快反应速度,晦 在生化反应中起到相当于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作用,本身不会减少。 但从生物制 品、污泥中回收晦却是一个难题。磁分离技术在此又可派上用场;利用晦和污泥 的磁化率的差异, 用高梯度磁分离器可将之分离。另外,一定强度的磁场可以对 一些微生物起到促进生长和繁殖的作用,从而使污泥中的微生物增大反应速度, 加快污水的处理。 (4) 另外还有一种磁分离方法,就是在水中加入强磁性磁粉(例如 Fe3O4 细粉,称为磁性种子 ) ,利用磁粉吸附水中的有害物质,然后通过磁分离器将它 们吸住后清除。为了提高

44、吸附效率,还可以加入氢氧化铝AL(OH)3等絮凝剂, 利用这种分离方法, 可以分离出污水尤其是工业废水中的细菌、病毒、合成洗涤 剂及重金属 ( 如水银 Hg 、铅Pb、铬 Cr、等)等有害物质。尤其是对生 物危害最大又极难去除的重金属,用生物法无法处理, 而且对微生物还有毒害作 用;用化学法又极难去除干净( 极微量的重金属对生物就具有较大的危害,如大 家熟知的甲基汞 Hg2CH2 、铅及砒霜 As2O3 等均是剧毒 ),而磁分离方法却 可利用物理作用将之去除。 倘若解决掉一些技术上的总是, 这项技术日后可望发 展成为非常简便易行的方法。 1 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本文主要介绍了技术在 领域中的应

45、用,并从等方面进行了说明。 2 、 利用磁净化处理煤碳与污水是针对它们之中的什么物理性质来取得成效 的? 3 第 2 段末尾说“在未来可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如果删去其中的“可 能”,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答: 4 文章介绍了两种提高污水处理速度的方法,一种是,一种是 5 思考第 4 段中加线句子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 环保技术新途径磁的应用 1 、 磁分离 ( 或“磁” ) 环境科学分离煤中硫化物成 份 提高污水处理速度 (或“回收晦 ) ,分离水中的有害物质。 2 、磁化率的差异, 在高梯度磁场中所受的磁力就不相同。 3 、不好。这种结论是建立在“试卷”的 基础上,并未真正实际应

46、用, 只是一种推测, 因此去掉“可能”就绝对化了。 4 、 寻找活性泥中更适合的微生物;在污水中加入一种晦。 5 、将磁分离方法与生物 法、化学法进行比较, 突出强调磁分离方法在除对生物危害最大又极难去除的重 金属中的作用。 沙 尘 暴 敲 响 了 警 钟 (1) 近年来,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保护环境,抑制环境恶 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因为地球环境已有声有色、实实在在地威胁着人类。 (2) 今年入春以来,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连续发生了12 次扬沙、沙尘暴 天气。在气象学中,沙尘天气可分为浮尘、扬沙和沙尘暴三级。风力较大,将地 面沙尘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10 公里之间,称为“

47、扬沙”; 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 使空气特别混浊, 水平能见度低于 1 公里的称为 “沙尘暴”。 (3) 我国频繁发生沙尘暴天气的直接原因是气候异常,东亚冬季风势力 强。但更重要的原因是, 北方一些地区毁林毁草开荒, 乱采滥伐,草原过度放牧, 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造成了土地沙化不断扩展。 我国 5060 年代沙化土地面积平均每年扩展1560 平方公里, 90年代每年扩展则已达2460 平方公里。 (4) 据国家环保部门的分析,沙尘暴骤起的主原之一,在于草原过度放 牧而导致沙漠化迅速扩张。内蒙古地区草场放牧的密度,50 年代为 60 万只羊单 位,90年代初发展到 24

48、6.5 万只羊单位,超过草场极限载畜量26.5 万只羊单位。 50 年代那水草丰美,牧歌声声,成片羊群如悠悠白云游动于草原的富有诗意的 兴旺美景已不复存在。如今,一眼望去,是被啃光的牧草,土地沙化的6 万平方 公里的荒漠。 草场成为扬起沙尘暴的起源。再看看另外一个旗, 由于产羊绒获利 大,牧民靠多养山羊增收,养羊125 余只,其中山羊达90 万只。而一只山羊对 草场的破坏力相当于20 只绵羊对草场的危害。春天牧草刚返青,饥饿的山羊大 军就将牧草一扫而光。这个旗虽年产15 公斤羊绒,但由于过度放牧,草场得不 到休养生息而急剧沙化。羊绒业是发展了,但生态环境却恶化了。 (5) “羊绒业是生态环境的

49、绞刑架绞刑架。”这句话确有警示感,但它 还未道出问题的实质。 八年前联合国举行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针对沙漠化等 全球七大环境危机所通过的21 世纪议程中有一个基本精神:富裕和繁荣的 新概念是,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达到较高水准的生活,生活方式的改变指的是更 少地依赖地球上有限的资源, 更多地与地球的承载能力达到协调。 它深刻地指出, 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就是不能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导致了环境恶 化。换言之,将人类赖以生息的生态环境套上绞刑架,正是当代盛行的不可持续 的生产与消费方式。而包括羊绒业在内的任何产业, 只要与大自然休养生息协调, 就决不会充当环境的绞刑架。 在追求经济繁荣和生活富裕的同时,注意生态平衡 和环境保护,提倡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1 根据第 2 段的文字,把“扬沙”与“沙尘暴”的区别填入下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