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身边的化学物质命题点3碳单质和碳的氧化物试题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5245331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身边的化学物质命题点3碳单质和碳的氧化物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身边的化学物质命题点3碳单质和碳的氧化物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身边的化学物质命题点3碳单质和碳的氧化物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身边的化学物质命题点3碳单质和碳的氧化物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身边的化学物质命题点3碳单质和碳的氧化物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身边的化学物质命题点3碳单质和碳的氧化物试题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身边的化学物质命题点3碳单质和碳的氧化物试题新人教版.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教学资料中考化学第一部分 考点研究模块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命题点3碳单质和碳的氧化物 (时间:40分钟分值:37分)一、选择题1. (2016绥化)倡导“低碳”生活,从一点一滴做起。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 步行代车 B. 循环使用教科书C. 出门随手关灯 D. 乱砍滥伐森林2. (2016长沙)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一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C. 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D. 一氧化碳可用做燃料3. (2016苏州)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二氧化碳有毒 B. 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C.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 光合作用会

2、消耗二氧化碳 4. (2016阜阳二模)单层石墨称为石墨烯,这种“只有一个碳原子厚的碳薄片”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坚硬,传导电子速度最快的新型材料。下列关于石墨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石墨烯属于化合物B. 石墨烯的化学式为CC. 石墨烯中碳元素化合价为4价D. 石墨烯的硬度小于金刚石5. (2016天津)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A. 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B. 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C. 金刚石、石墨和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D. 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6. (2016天门)关于碳单质及其化合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3、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B. 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C.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能相互转化D.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均有毒 7. (2016衡阳)如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不能燃烧 不能支持燃烧 还原性密度比空气大 密度比空气小第7题图A. B. C. D. 8. (2016陕西)对比分析不同物质的共性与差异性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关于CO2和CO的各项对比,有错误的是()选项共性差异性A均由分子构成分子的种类不同B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不同C均能与水化合化合时现象不同D常温下均是无色气体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不同9. 炭雕主要是以活性炭为原材料,再

4、配以传统手工雕刻,精心雕琢而成,具欣赏、收藏价值的同时,也具实用价值。下列关于炭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第9题图A. 炭雕可以保存很久,因为其化学性质特别稳定B. 卧室装潢后可以用炭雕吸附有害气体C. 炭雕手工雕琢这一过程是物理变化D. 炭雕中碳分子在不断运动10. (2016湘潭)被誉为“21世纪神奇材料”的石墨烯以其神奇特性承载着人们无数想象。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一层或几层碳原子构成的石墨片,用石墨烯和铝合金可制出一种具备特殊性能的烯合金,下列对石墨烯和烯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A. 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B.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C. 烯合金具有优良的导电性D. 烯合金是一

5、种新型材料 11. (2016常德)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逐年提升B.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大C. 积极倡导“低碳”行动的目的是消除大气温室效应D. 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在各因素作用下能保持相对稳定12. (2016南宁)如图是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第12题图A. 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B. 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 碳在反应中发生了氧化反应,表现出还原性D. 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二、填空和简答题13. (201

6、5长春)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1)在金刚石和石墨中,能用于制作干电池电极的是_。(2)制糖工业中利用活性炭的_性脱色制白糖。(3)CO2与H2O反应,生成一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这种物质是_。(4)炼铁时高炉内发生如下反应:CO2C 2CO,其中_发生氧化反应。14. (2016绥化)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加入药品,并已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第14题图(1)填写表格中的空白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分析缓缓通入CO2,点燃A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木炭粉减少,D中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_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

7、化学方程式为:CCO2 2CO点燃B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B处玻璃管内_以上实验说明_具有还原性停止通入二氧化碳,熄灭A、B两处的火焰C中有D中液体进入(2)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_。15. (2016淄博)化学反应过程中常常伴随产生一些现象,同学们发现将CO2通入NaOH溶液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为此,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1)小明把一支收集满CO2的试管倒立在盛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1所示),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原因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讨论分析后,同学们认为导致试管内液面上升还有另一种原因,请简要说明_。第15题图1(2)为了进一步

8、验证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小红设计了如下方案:第15题图2分别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于A、B两支试管中(如图2所示),向试管A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现象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向试管B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虽然实验的现象不同,但都能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3)实验过程中需要吸收CO2时,大多会选择NaOH溶液,但是,检验CO2时常常选择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请简要解释原因_。1. D 【解析】步行代车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A合理;循环使用教科书,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森林可吸收二氧化碳,B合理;出门随手关灯,可节约用电,减少化

9、石燃料的使用,C合理;乱砍滥伐森林,会减少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不利于低碳环保,D不合理;故选D。2. A【解析】本题考查了一氧化碳的性质。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也不和水发生反应,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A错误,B正确;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C正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D正确。3. A【解析】空气中CO2含量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故CO2是温室气体,并不是有毒气体。4. B5. D【解析】金刚石和石墨都由碳原子构成,C60由分子构成,三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三种物质的物理性质相差很大,D正确。6. D【解析】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

10、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A正确;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B正确;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燃烧后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C正确;二氧化碳无毒而一氧化碳有毒,D错误。7. C【解析】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底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C正确。8. C【解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但分子的种类不同,即其是两种不同的分子,A正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是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但一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B正确;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碳酸,一

11、氧化碳与水不反应,C错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常温下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一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小,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D正确。9. D【解析】炭雕的材料是活性炭,活性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单质,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稳定,A正确;活性炭具有强吸附性,可以吸附某些有害气体,B正确;炭雕手工雕琢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正确;活性炭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碳原子在不断地运动,D错误。10. B【解析】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所以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A正确;由题意可知,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单层石墨片,所以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错误;用石

12、墨烯与铝合金可研制出一种具备特殊性能的烯合金,依然具有金属的性质,所以具有优良的导电性,C正确;烯合金是一种新型材料,D正确。11. D【解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大气中氧气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原因,A错误;动植物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但这并不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大的主要来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大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B错误;积极倡导低碳行动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并不能消除大气温室效应,C错误;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主要是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D正确。12. D 【解析】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条件是高温,因此为了提高加热的温度可给酒精灯加网罩,A正确;

13、实验中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正确;此反应中,碳得到氧生成二氧化碳,碳被氧化,表现出还原性,C正确;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再停止加热,反之,试管内温度降低,会使水倒流至试管内,引起试管炸裂,D错误。13. (1)石墨 (2)吸附(3)碳酸(或H2CO3)(4)C【解析】(1)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作干电池的电极。(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异味。(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4)在化学反应中,得氧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因为本反应中碳得到氧,被氧化,所以碳发生氧化反应。14. (1)液面下降(或石灰水沿右侧导管进入E

14、中) 红色粉末(或固体)变黑 碳和一氧化碳(或C和CO) (2)不需要,未反应的CO进入D装置后不会逸散到空气中(合理即可)【解析】(1)点燃A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硬质玻璃管中木炭粉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进入D中,澄清石灰水沿右侧导管进入E,D中液面下降;点燃B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硬质玻璃管中的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红色粉末变黑;上述实验说明碳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2)该实验不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因为未反应的CO进入D装置后不会逸散到空气中。15. (1)2NaOHCO2= Na2CO3H2O 二氧化碳溶于水也会导致试管内的压强变小 (

15、2)有气泡产生 Na2CO32HCl= 2NaClH2OCO2 有白色沉淀生成Ba(Cl)2Na2CO3= BaCO32NaCO (3)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相同质量的两种溶液中,氢氧化钠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无明显的现象,而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有白色沉淀生成,但氢氧化钙很容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因此检验二氧化碳需用新配制的石灰水【解析】(1)将收集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饱和的NaOH溶液中时,NaOH会与CO2反应使试管内的压强变小,因而会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 Na2CO3H2O;导致液面上升的原因除此之

16、外,二氧化碳溶于水也会导致试管内的压强变小,使试管内的液面上升。(2)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因而向A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时,会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 2NaClH2OCO2;向B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时,会看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Na2CO3= BaCO32NaOH。(3)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但是吸收二氧化碳通常用氢氧化钠,而检验二氧化碳通常用氢氧化钙。原因是: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相同体积的两种溶液中氢氧化钠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但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无明显的现象,而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有白色沉淀产生,但氢氧化钙很容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因此检验二氧化碳需用新配制的石灰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