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初升高化学衔接.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253202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50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整理】初升高化学衔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19年整理】初升高化学衔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19年整理】初升高化学衔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19年整理】初升高化学衔接.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19年整理】初升高化学衔接.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整理】初升高化学衔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整理】初升高化学衔接.pdf(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化学部分 第一章如何学习高中化学 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差别 高一年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如: (1)氧化还原反应, 初中只从得、 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 反应,而且对氧化剂和还原剂概念不做要求,高一年则从化合价、升 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学习氧化还原及应。 (2)初中阶段学习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只需掌握简单的规律,但高中 阶段的化学反应,需从本质上理解反应,通过离子反应掌握反应的本 质。 (3)“差量 “法的应用,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 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 -年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 逐步掌握。 (4)在弄清楚物质微粒之间个数关系之后,

2、要学会利用“关系式 “法, 即在多个化学反应的计算中,找出相应物质的微粒关系,直接计算。 此外,对于实验课,初中实验讲重视的是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而高中化学实验要逐步锻炼学生设计实验,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并根 据实验得出相应结论。初、高中课的过渡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 过相关知织的过渡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 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一、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好的笔记是教科书知识的浓缩、补充和 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由于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零碎、 分散,所以,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外,还要在理解的基础 上,用自己的语言记下老

3、师讲的重点、难点知识, 以及思路和疑难点, 便于今后复习 二、及时复习。复习并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而是在自己的大 脑中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并进行重整,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所 以,课后要及时对听课内容进行复习,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归纳,这样 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避免出现越学越乱的现象。比如学习了SO 2 的 漂白性就跟氯水的漂白性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三、学会巧记由于要记的化学知识点比较多,如果靠死记硬背是难以 记牢的,所以应学会巧记。化学上常用的记忆方法有:比较法(常用 于容易混淆、相互干扰的知识。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 分异构体四个相似的概念,可以通过比较, 使理解加

4、深, 记忆牢固。 )、 归纳法、歌诀记忆法、理解记忆法和实验记忆法。 四、勤练 练习是理解消化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但练习要有针对 性,不能搞题海战术,应以掌握基本方法和解题规律为目标。在解题 过程中,要注意一题多解和归纳总结,这样才能达到做一题会一类的 效果。如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技巧法有:守恒法、关系式法、极值法、 平均值法、估算法、差量法等。 五、备好 “ 错题本 ” 做题的目的是培养能力、寻找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的 有效途径。所以,对平时出现的错题,应做好修正并记录下来。记录 时应详细分析出错的原因及正确的解题思路,不要简单写上一个答案 了事。同时,要经常翻阅复习,这样就可以避免以后出现类似

5、的错误 六、重视化学实验化学实验不但能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动手等能力, 还能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必须重视化学实验。平时做 实验,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考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可以怎 样做,从而达到“ 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的目的。 1、化学实验安全 实验室操作应注意以下“ 五防 ” : 1.防爆炸:点燃可燃气体(如 H2、CO、CH4、C2H2、C2H4等)或用 CO、 H2还原 Fe2O3、CuO 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2.防暴沸:配制硫酸的水溶液或硫酸的酒精溶液时,要将密度大的硫 酸缓缓倒入水或酒精中; 3.防失火:实验室中的可燃性物质一定要远离火源; 4.防污染、防中毒

6、:制取有毒气体(如 CO、SO2、Cl2、NO 等)时,应 在通风橱中进行; 5.防倒吸:加热法制取气体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或吸收溶解度较大气 体时,要注意防止倒吸。 2、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 (1)酸液流到桌面上:立即加适量NaHCO 3,再用水冲洗后,用抹布擦 干。若酸少量,用湿抹布擦干即可,最后用水冲洗抹布。 (2)酸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 NaHCO3 溶液。 (3)碱液流到桌面上:立即加适量的稀醋酸中和,再用水冲洗,最后用 抹布擦干。若碱少量,用湿抹布擦干即可,最后用水冲洗抹布。 (4)碱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适量的硼酸溶液。 (5)酒精灯不慎碰

7、倒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或用沙子覆盖。 (6)温度计水银球碰破:用硫粉覆盖其表面。 (7)液溴或苯酚沾到皮肤上:用酒精擦洗。 (8)金属钾、钠、镁起火:用沙子覆盖。 (9)误食铜盐、汞盐等重金属盐:立即喝牛奶、豆浆或鸡蛋清 第二章物质的分类及化学反应 知识要点: 初中化学所涉及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包括以O2、H2、C、S、P 等为代表的非金属单质,以Fe 为代表的金属单质,以CO、CO2等为 代表的非金属氧化物,以CuO 等为代表的金属氧化物,以及酸、碱、 盐等。 酸: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可分为一元酸, 二元酸和多元酸;按是否含氧可分为无氧酸和含氧酸。 碱:电离产生的阴

8、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碱。 盐:电离产生金属阳离子(或者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 盐。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只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只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有些金属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作用生成盐和 水,这样的氧化物称为两性氧化物。 注意: a:CO、NO 这两种氧化物和酸碱都不反应,所以它们既不是酸性 氧化物又不是碱性氧化物 b:将来会学习到的过氧化物,它是金属氧化物,但它不是酸性氧 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它是过氧化物。 c:有些金属氧化物却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那么它也是酸性氧 化物,例如Mn 2O7 练习: 1、下列物质不属于酸

9、性氧化物的是() A、SO2B、SO3C、NO2D、Mn 2O7 2、判断下列各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A: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C:氧化铁不是碱性氧化物,因为氧化铁不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 铁 D:水在电解时,阴极能生成氢气,因为水中含有氢单质 E:因为硫酸中含有氢分子,所以硫酸属于混合物 金属活动顺序表: 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酸与某些金属反应: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K Na Ca 除外)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即:活泼金属 +酸盐+

10、氢气 练习 : 1、 现有石灰石、水、碳酸钠,怎样不引入其他物质制取烧碱?写 出相关化学反应式。 2、 用锌粒、盐酸、氧化铁、硫酸铜为原料制取硫酸亚铁,写出有 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电解质: 1. 电解质的涵义是什么?如何理解? 那么是不是所有在水溶液状态能导电的物质都是电解质呢? 如何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涵义?强弱电解质和溶解度有必 然联系吗?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定义 :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如:酸、碱、 盐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 解质。如:蔗糖、酒精。 (2)本质区别 :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 (

11、3)几点注意 :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 不属于非电解质。 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 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因为这些化合物在水中或熔化 状态下本身不能电离,故也不是电解质。如SO2、SO3、NH 3、CO2 等, 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跟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它们本身都 不是电解质。 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 数是相等的,故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 2.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定义: 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

12、l、KOH 、 H2SO4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 CH3COOH、NH 3 H2O (2)本质区别: 在水中的电离程度不同,强电解质全部电离,弱电解质仅部分电离 且可逆。 (3)存在微粒: 强电解质中仅存在溶质电离出的离子(水合离子)。 弱电解质中存在溶质分子及部分电离出的离子(水合离子)。 (4)物质范围: 强电解质包括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如:强酸(中学阶段 有 HCl 、 HNO 3、 H2SO4、 HBr、HI、 4 HClO ) 强碱 ( KOH、NaOH、2 )(OHBa 、 2 )(OHCa )及大多数盐(包括难溶的盐)。 弱电解质包括弱酸

13、、弱碱、水及少数盐(有共价化合物倾向的盐)。 3. 导电性强弱:溶解度大小与电解质强弱 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于在相同条件下溶液中自由离子的浓度及 其所带的电荷。 溶液导电性的强弱与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及电离程度之间均没 有必然联系。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溶解度大的电解质 不一定是强电解质。如: COOHCH 3 晶体(冰醋酸)易溶,但部分电离, 为弱电解质,当浓度较大时,导电能力较强;4 BaSO晶体难溶,但溶解 的部分全部电离,为强电解质,但其溶液导电能力较弱。 离子反应: 由于电解质溶于水电离成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 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在反应中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

14、生成的反应称 为离子反应。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书写 H2SO4 =2H +SO 4 2- Na2CO3=2Na +CO 3 2- 2、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仅有一部分电解质电离称为自由移动的阴离 子和阳离子,这些离子还可以相互重新结合形成电解质,所以其溶 液中既存在阴、阳离子也存在弱电解质,所以必须用可逆符号而不 能用等号 说明: a 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与其化合价的数值相等b 阳离子所带 的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溶液呈中性)c 符合质量守恒d 书写要符合规范。 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溶解在水中全部电离成离子

15、B.易溶于水的电 解质不一定是强电解质 C.固体硫酸钠不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没有离子D.两种溶液中, 溶质的量越多,导电能力越强 2、完成下列各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H2S NaHCO 3 Al(OH) 3H2SO3 注意: 1、离子反应在中学阶段仅限于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可以说离子 反应是指在水溶液中有电解质参加的一类反应。因为电解质在水溶 液里发生的反应, 其实质是该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在水溶液中的反 应。 2、离子互换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难溶物质、生成难电离物质、 生成挥发性物质。 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的概念: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 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书写离子方程式

16、的四个步骤: 1、根据客观事实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如: CuSO4+BaCl 2=CuCl2+BaSO4 2、把易溶于水且易于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把难溶于水的物质或 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单质、氧化物仍用化学式表示,如: Cu 2+SO 4 2-+Ba2+2Cl-=Cu2+2Cl-+BaSO 4 3、把方程式的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相同离子等量删掉如: SO4 2-+Ba2+=BaSO 4 4、检查书写是否正确 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注意几个问题:注意哪些物质难溶于水哪些 易溶于水,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难溶于水的物质必须用化学式表 示,不能写成离子形式;注意哪些物质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

17、是易 电离的,哪些是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难电离的;书写时难电离的物 质写成分子式,如醋酸;同时还要注意反应是否在溶液中进行,电 荷是否守恒。 5、离子方程式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1)在非溶液中进行的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不属于离子 反应,不能书写离子方程式。 如:NaCl2(固)42SO H (浓) HClSONa2 42 (2)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包括:单质、氧化物、难电离物(弱 酸、弱碱、水) 、难溶物(如难溶的碱、盐等)、易挥发性的物质(如 气体等)、非电解质。 ( 3 ) 多 元 弱 酸 的 酸 式 盐 的 酸 根 离 子 不 能 拆 写 。 如 : 2 33 COHNaNaHCO

18、( ) (4)当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以化学式表示。 如: 42SONa溶液与3 AgNO 溶液反应:42 2 4 2SOAgAgSO 当反应物中有微溶物处于稀溶液状态时,写成离子形式。 如:2 CO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OHCaCOOHCaCO 23 2 2 2 当反应物中有微溶物处于浊液或固态时,仍以化学式表示。 如:将2 Cl 通入石灰乳中: OHCaClClOCaOHCaCl 22222 2)()(22 6、离子方程式书写常见错误类型: 对微溶物而言,当浓度大时应写成分子形式,当浓度小时应写 成离子形式 将弱电解质或沉淀写成离子形式,不该拆的化学式写成了离子 符号 对于酸碱盐的溶解

19、性记忆不深,书写时不能全面考虑,造成遗 漏 写出质量不守恒或者电荷不守恒的离子方程式 违背反映事实,写出不可能或不存在的离子方程式 7、 常见的几种题型 1. 书写已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离子方程式所反映的与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有区别的。对于反应 物,离子方程式所要表达的是反应物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这是 书写离子方程式规则的主要出发点。 (1)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如 Fe 跟稀 HCl 反应,写成2 3 3262HFeHFe 是错误的。 (2)看物质是否可拆。 如 3CaCO 跟稀 HCl反应,写成 OHCOHCO 22 2 3 2 是错误的。 (3)看是

20、否守恒(原子个数守恒、电荷守恒等)。 如: AgCuAgCu 2 22 HOHNaOHNa 都是错误的。 (4)看是否漏掉离子反应。 如 稀42SO H和 2 )(OHBa溶 液 反 应 , 写 成 4 22 4 BaSOBaSO或 OHH OH2 都是错误的。 较复杂离子反应的方程式,今后还要继续深入学习。 3. 根据离子方程式书写具体的化学方程式 书写原则:写出的化学方程式能“ 还原 ” 为原离子方程式。 例:4 2 4 2 BaSOSOBa 正确: NaClBaSOSONaBaCl2 4422 错误:2442 )()(OHCuBaSOCuSOOHBa 因为该方程式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21、4 2 4 22 )(2OHCuBaSOSOCuOHBa 4. 离子共存问题 要 求 : 几 种 离 子 在 同 一 溶 液 中 不 能 发 生 任 何 反 应 氧 化还 原反 应 易挥 发物 质 难电 离 物 难溶物 生成复分解反应 同时需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无色溶液、酸性或碱性溶液等。 规律: (1)所有弱酸的酸根离子均不能与 H大量共存。如: 2 3CO、 2 S、 2 3 SO 、 COOCH 3 等。 (2) 所有弱碱的阳离子均不能与OH大量共存。如:4 NH、 3 Fe、 2 Fe、 2 Mg 、 3 Al、 2 Cu等。 (3)所有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既不能跟 H也不能跟

22、OH大 量共存。如:3 HCO 、3 HSO 、42PO H、 2 4 HPO等。 (4)相互间反应生成沉淀或微溶性物质的有 2 4 SO 与 2 Ba、 2 Ca、 Ag ; 2 3 CO 与 2 Ba、 2 Ca、 2 Mg 、 Ag ;Cl与 Ag ; OH与 2 Mg 、 3 Al、 2 Zn、 2 Fe、 3 Fe、 2 Cu、 Ag 、 2 Ca等。 例 1 下列各组离子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C ) A. Na、 2 Mg、Cl 、OHB. H、 2 Ca、 2 3 CO 、3 NO C. 2 Cu、K、 2 4 SO 、3 NO D. Na、 3 HCO 、OH、 2

23、 Ca 解析: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必须相互不起反应。A 中 2 Mg和OH 能 起反应生成2 )(OHMg ;B 中H和 2 3 CO 、 2 Ca 和 2 3 CO 都能起反应; C 中可 以; D 中3 HCO和OH 、 2 Ca和OH都能起反应。 例 2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B ) A. 亚硫酸钡与盐酸反应: OHSOBaHBaSO 22 2 3 2 B. 少量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 NaOH 溶液: 32 HCOOHCO C. 澄清的石灰水跟盐酸反应: OHOHH 2 D. 亚硫酸氢钠溶液与 NaOH溶液反应: OHSOOHHSO 2 2 33 解析: 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应注意是

24、否符合客观实际; 应该用化学式表示的(气体、沉淀、水、弱酸、弱碱、氧化物、单质 等)是否写对,应该删掉的离子是否删去;是否配平,电子转移是 否合理。 据此检查各选项,A、C、D 正确。 B 错,因少量的2 CO通入足量 的NaOH溶液中,应生成 2 3 CO 。 正确的写法为: OHCOOHCO 2 2 32 2 (5)属于操作顺序对离子方程式的影响问题 向大量的 2 3 CO 中逐滴加入少量的H,因此先得到产物3 NaHCO ,离子 方程式为3 2 3 HCOHCO ,若将 32CO Na 溶液逐滴滴入HCl中。 向大量的H中加入 2 3 CO ,产物直接可得 32COH ,进而发生分解。离

25、 子方程式为:22 2 3 2COOHHCO 。 试题 1.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 2 CO B. HClC. 4 BaSO D. NaOH溶液 2. 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 醋酸B. 3 )(OHFe C. OH 2D. 3 AgNO 3. 离子方程式 OHOHH 2可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 盐酸和氢氧化钡的反应B. 硝酸和氢氧化镁的反应 C. 硫酸和氢氧化钡的反应D. 盐酸和氨水反应 4. 在下列化合物中, 只有在溶液状态下才能导电的电解质是() A. NaCl B. 酒精C. 42SO H D. 34HCO NH 5. 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

26、 OHCuHCuO 2 2 2 B. 22 2 3 2COOHCaHCaCO C. 2 3 3262HFeHFe D. OHBaHOHBa 2 2 2 22)( 6. 下列变化中,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的是() A. 固体碘受热变成蒸气B. 蜡烛被点燃时发生的变化 C. 玻璃被金刚石刻划D. 干冰蒸发使水蒸气凝结成水 滴 7.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不锈钢B. 自来水C. 葡萄酒D. 复合肥料硝酸钾 8. 有如下粒子结构示意图:、。有关的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A. 它们是同一元素的粒子B. 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的结 构 C. 它们都是原子D. 它们都是离子 9. 下列同组内

27、的两种物质中,(金属离子除外)所含相同元素的化 合价完全相同的是() A. 4 KMnO 和42MnO K B. 3 KClO 和KCl C. 3 SO和 4NaHSO D. 424) (SONH和3 HNO 10. 含有硫的煤,在火炉中如果不充分燃烧,则排放出的能污染空 气的气体为() A. 2 SO和CO B. 2 SO C. 2 SO和 2 CO D. CO 第三章物质的结构及元素周期表 知识要点 原子结构: 1、原子的构成是怎样的,如何区分电子运动规律和宏观物体运动规律 2、离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离子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阳离子 带正电,是由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的;阴离子带负电荷,是

28、由原子得 X 到电子后形成的。 A Z 其中 X 代表元素符号,A 为质量数( A=Z+N相对原子质量) , Z 为质子数, N 为中子数( N=A-Z ) 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总数 例如: 1 个氢原子由1 个质子和个电子构成,不含有中子,当1 个氢 原子失去 1 个电子喉,它不会变成() A 质子B 原子核C 阳离子D 带负电荷的离子 3、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我们把具有一定 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原子叫核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 同的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4、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a.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

29、2b.最外 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 个c.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 个d.倒数第二 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 个 5、电子式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是什么? 6、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物质发生化学反 应时,构成物质的原子通过得失电子或公用电子对形成稳定的离子化 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就像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除了静电引力作用外,还有电 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这两种带相反电荷 的离子间吸引和排斥作用达到平衡时就形成了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 物中阴阳离子间的这种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离子化合物大多含有金 属或铵根) 共价化合物: 原子间可以通过共用电子对来形成稳

30、定的单质或化合物, 一般得失电子较强的形成离子化合物,得失电子能力较差的一般形成 共用电子对。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共价键。不 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即为共价化合 物。 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概念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 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 对所形成的化合物 组成粒子离子原子 作用的实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 用(离子键) 原子核与共用电子对 作用(共价键) 形成条件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 属化合时得失电子形 成阴阳离子 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 对形成的 电子式区别 举例NaCl K 2S MgCl 2 KOH HCl CO2CH

31、4 NH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第一周期2 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8 种元素 第三周期8 种元素 周期第四周期18 种元素 (横向)长周期第五周期18 种元素 第六周期32 种元素 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26 种元素 2、族 主族(A) A , A , A , A ,A , A , A 共七个 主族 副族(B) B , B , B , B ,B , B , B 共七个 副族 族 第 VIII 族:三个纵行,位于B 族与 B 族中间 零族:稀有气体元素 元素的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1、看表格 2、比较元素的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是: a.元素的单质和水或酸置换出氢气的难易 b.元素最

32、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c.金属单质和另外金属盐溶液中的置换反应 3、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是: a.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b.元素单质和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及气态氢化物的稳 定性来判断。 c.非金属单质和另外非金属盐溶液中的置换反应 4、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同一元素的阳离子半径相应原子半 径,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价态的离子,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 同一周期元素原子,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变小,阴离子、阳离 子半径也在变小,但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同一主族元素原子,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同价态离子, 从上到下,半径也增大 相同电子层数的粒子,核电荷

33、数越大,半径越小 练习、 一、已知同周期的X、Y、Z 三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由 强到弱的顺序:HZO 4H2YO4H3XO4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按X、Y、Z 的顺序增大B.原子半径按X 、Y 、Z 的顺序减小 C.单质的氧化性按X、Y 、Z 的顺序减弱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按 X 、Y、Z 的顺序减弱 二、 比较下列微粒的半径大小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离子Na、Mg、Al Cl - 、S 2-、P3-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或离子Li 、Na、K、Rb F- 、Cl -、 Br - 、I - 3、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O2-、F-、Na+、Mg 2+、Al3+

34、 4、同一元素的原子与离子Cl 、Cl -; Mg 2+、Mg; Fe2+、 Fe、Fe3+ 思考: 1、同一周期阴、阳离子的电子层数一样吗? 2、X+和 Y-的电子层结构相同,那么它们的离子结构是和X 还是 Y 原 子所在周期的稀有气体相同?X 和 Y 的相对位置如何? 3、X 和 Y 属短周期元素,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 一半, Y 位于 X 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X 和 Y 形 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为( ) A. XY B. XY 2 C. XY 3 D. X 2Y3 4 、 铍 的 原 子 序 数 为4 , 下 列 叙 述 正 确 的 是() A.铍的原

35、子半径大于硼的原子半径B.氯化铍分子中铍原子的最 外层电子数是8 C.氢氧化铍的碱性比氢氧化钙的弱D.单质铍跟冷水反应产生氢 气 5、R、W、X 、Y、Z 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元素,下列说 法一定正确的是(m、n 均为正整数) ( ) A 、若 R(OH)n 为强碱,则W(OH )n1 也为强碱 B、若 HnXOm 为强酸,则Y 是活泼非金属元素 C、若 Y 的最低化合价为2,则 Z 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 D、若 X 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6、ABC 三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B 的核电荷数比A 大 2,C 原子的电子总数比B 原子的电子总数多4,1mo

36、lA 的单质跟盐酸 反应可置换出11.2L 标况下的 H2,这时 A 转变成与 Ne 原子具有相同 电子层结构的离子,试回答: (1)写出下列元素名称A_B_C_ (2)分别写出ABC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水溶液之间反应的离 子 方 程 式 _ ; _ _;_ _ ( 3) A离 子 的 氧 化 性 比B离 子 的 氧 化 性 _ , 这 是 由 于 _ 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 知识要点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 应; 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氧化 还原反应;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 从数学集合角度考虑: 氧化还

37、原反应的概念 1.基本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概念定义注意点 氧化反 应 物质失去电子的 反应 物质失去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 升高 还原反 应 物质得到电子的 反应 物质得到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 降低 被氧化 元素失去电子的 过程 元素失去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 升高 被还原 元素得到电子的 过程 元素得到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 降低 氧化产 物 通过发生氧化反 应所得的生成物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产物、还原产 物可以是同一种产物,也可以是不同 产物,还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 物。如反应 4FeS2+11O2=2Fe2O3+8SO2 中, Fe2

38、O3和 SO2均既为氧化产物, 又为还原产物。 还原产 物 通过发生还原反 应所得的生成物 氧化剂 得到电子的反 应物 常见氧化剂: (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如卤素单质 (X 2)、O2、S 等(2)高价金 属阳离子;如Fe3+、Cu2+等(3)高价或 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MnO 2、浓 H2SO4、HNO 3、KMnO4 等(4)过氧化 物;如 Na2O2、H2O2等 还原剂失去电子的反应 常见还原剂: 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 如 K、Na、Zn、Fe 等一些非金属单 物质;如 H2、C、Si 等较低态的化合 物;CO、SO2、H2S、Na2SO3、FeSO4 氧化性得到电子的能力物质的氧化

39、性、还原性的强弱与其得 失电子能力有关,与得失电子的数目 无关。 还原性失去电子的能力 口诀:升高被氧化,还原剂;降低被还原,氧化剂 2.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 氧化剂有氧化性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 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还原剂有还原性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 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例 1金属钛( Ti)性能优越,被称为继铁、铝制后的“ 第三金属 ” 。工 业上以金红石为原料制取Ti 的反应为: aTiO2 bCl2 cC aTiCl4 cCO 反应 TiCl 4 2Mg Ti 2MgCl 2 反应 关于反应、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TiCl 4 在反应中是还原产物,在反应中是氧化剂;C、

40、Mg 在反应中均为还原剂,被还原; 在反应、 中 Mg 的还原性大于C,C 的还原性大于TiCl 4; a1,bc2; 每生成 19.2 g Ti,反应、中共转移4.8 mol e -。 A B C D 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双线桥法、单线桥法) 单线桥法。 从被氧化 (失电子, 化合价升高) 的元素指向被还原 (得 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标明电子数目,不需注明得失。例: MnO 2+4HCl (浓) MnCl 2+Cl2+2H2O 双线桥法。得失电子分开注明,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同种元素) 注明得失及电子数。例: MnO 2+4HCl (浓) MnCl 2+Cl2+2H2O 两类特殊的

41、化学反应 歧化反应,同种元素同价态在反应中部分原子化合价升高,部分原 子化合价降低。例: 3Cl2+6KOHKClO 3+5KCl+3H2O 归中反应。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趋于中间价态,解 此类题最好将该元素的不同价态用数轴标出,变化的区域只靠拢,不 重叠。例: KClO 3+6HCl3Cl2+ 6KCl +3H2O 物质的氧化性强弱、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得 2e - 2e - 失 2e- 失 5e 得 5e 失 5 e - 得 5e- 氧化性 得电子性,得到电子越容易氧化性越强 还原性 失电子性,失去电子越容易还原性越强 由此,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少,通常都容易失去电子, 表

42、现出还原性,所以,一般来说,金属性也就是还原性;非金属原子 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多,通常都容易得到电子,表现出氧化性, 所以, 一般来说,非金属性也就是氧化性。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 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容易,其 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难,氧化性越弱;反之,越不活泼的 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难,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 质越容易,氧化性越强。 2.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 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非金属,得到电子还原成非金属阴离子越容 易,其阴离子失电子氧化成单质越难,还原性越弱。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规律来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可用如下

43、式子表示: 规律:反应物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生成物中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反应物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生成物中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断: 如: Mn02+4HCl( 浓)MnCl 2+C12+2H20 2KMn0 4+16HCl( 浓)=2MnCl2+5C12+8H2O 后者比前者容易(不需要加热 ),可判断氧化性KMn0 4Mn02 5.根据反应速率的大小来判断: 如:2Na2SO3+O2=2Na2SO4(快),2H 2SO3+O2=2H2SO4(慢), 322 SO2OSO2 催化剂 , 其还原性 : Na2SO4H2SO3SO2 6.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来

44、判断: 如: 22 CuClClCu 点燃 ,SCuSCu2 2 ,即氧化性 :SCl2。 又如 : OH2SOBrSOHHBr2 222 )(4 2浓 , OH4SHI4S OHHI8 222)(42浓 , 即有还原性 :HBrHI。 7.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判断: (1)对同一周期金属而言,从左到右其金属活泼性依次减弱。如 Na、Mg 、A1 金属性依次减弱,其还原性也依次减弱。 (2)对同主族的金属而言,从上到下其金属活泼性依次增强。如 Li、 Na、K 、Rb、Cs 金属活泼性依次增强,其还原性也依次增强。 (3)对同主族的非金属而言,从上到下其非金属活泼性依次减弱。 如 F、Cl、

45、Br、I 非金属活泼性依次减弱,其氧化性也依次减弱。 例常温下,在下列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16H +10Z-+2XO 4 - 2x2+5Z 2+8H2O 2A 2+ +B 2 2A 3+2B- 2B -+Z 2B2+2Z -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 Z2+2A 2+2A3+2Z-可以进行。 B.Z 元素在 反应中均被还原 C.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 4 -、Z 2、B2、A 3+ D.还原性由 强到弱的顺序是A 2+、B-、Z-、X2+ 氧化还原反应的五条基本规律: (1) 电子得失守恒规律: 氧化剂得到电子总数=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 (2)“ 以强制弱 ” 规律:氧化剂

46、+还原剂 =较弱氧化剂 +较弱还原剂; 这 是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 (3)价态归中规律:同一元素不同价态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化 合价的变化规律遵循:高价 +低价 中间价态, 中间价态可相同、 可不 同,但只能靠近不能相互交叉(即价态向中看齐)。 KClO 3+6HCl =KCl+3Cl2+3H2O 而不是 KClO 3+6HCl=KCl+3Cl2+3H2O (4)歧化反应规律: 发生在同一物质分子内、同一价态的同一元素之 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叫做歧化反应。其反应规律是:所得产物中,该 元素一部分价态升高,一部分价态降低,即“ 中间价 高价 +低价 ” 。具 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

47、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如: Cl2十 2NaOH=NaCl 十 NaClO 十 H20 -5e - +5e - -6e - +6e - (5)优先反应原理:在溶液中如果存在多种氧化剂(还原剂),当向 溶液中加入一种还原剂(或氧化剂)时,还原剂(或氧化剂)先把氧 化性(或还原性)强的氧化剂(或还原剂)还原(或氧化)。 练习 1下面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B肯定有一 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 D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2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48、CaCO3+2HClCaCl2+CO2+H 2O BCaO+H2O Ca(OH)2 CFe+CuSO4FeSO4+Cu D23 COCaOCaCO 高温 3CaH2常做生氢剂,其中氢元素是1 价,化学方程式为: CaH22H2OCa(OH)22H2 ,其中水是 () A 还原剂B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氧化剂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4在 2KMnO 4=2K2MnO4 + MnO 2 + O2 中,KMnO 4 所起的作用是: () A氧化剂B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C还原剂D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黑火药的爆炸反应为:,其 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 2KNO3+S+3C=K2S+N2+

49、3CO2 AN BC CN 和 S DN 和 C 第五章物质的量 知识要点 (一)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1. 物质的量( n) (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为n。 (2)物质的量表示的意义: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 摩尔( mol) 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 摩尔基准:把 0.012Kg (或 12g) 12C 中所含的原子数目规定为 1mol。 3. 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 NA 1mol 的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目都约为6.02 1023。6.02 1023mol 1 叫 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 摩尔在使用时应注意: (1)摩尔只能描述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微观 粒子,不能描述宏观物质。 (2)使用摩尔时, 必须用化学式指明微粒的种类,而不能使用中 文名称。 4. 物质的量( 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