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ppt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5259072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4.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高中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高中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高中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高中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第一部分 自 然 地 理,自 主 梳 理,知识点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1气候变化的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_变化。 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 (1)地质时期:大冰期气温_,间冰期气温_。 (2)历史时期:_时期和_时期交替出现。 (3)19世纪末以来:气温出现明显_现象。,冷暖和干湿,下降,上升,温暖,寒冷,波动上升,知识点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1)通过技术措施减少目前大气中的_、甲烷等温室气体。 (2)科学预测、积极地适应_。,二氧化碳,未来气候变化,知识点四,气候类型,1气候形成因子: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_、_、海陆分布、

2、地形、_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洋流,雨林,季风,草原,沙漠,地中海,海洋性,大陆性,季风,苔原,冰原,以练促记,(2012浙江卷)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据下表分析,德班的气候类型是( ) 德班气候资料(测站:2950S 312E 海拔5 m),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解析:考查气候类型判读:常年气温大约在15以上热带;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半年(南半球),干湿季明显,结合测站位置和海拔,综合判读应为热带草原气候类型。选B. 答案:

3、B,要 点 突 破,要点一,全球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原生态图,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氟氯烃、臭氧、水蒸汽、二氧化硫以及一氧化碳等。,信息提取,近百年来,大气中CO2不断上升且有加快趋势,与工业革命及近来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有关,而全球的气温变化呈波动性变化,但总体是呈上升趋势,且有加快趋势。全球海平面的变化也呈波动性上升趋势,但与全球气温变化规律并不完全一致,可见气温并非是影响海平面变化的唯一因素。同样,全球的气温变化与大气中CO2含量的变化也并不完全一致。据科学家研究,至2100年预计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45.8,约是20世纪升温幅度的210倍,气温的升

4、高又导致全球的平均海平面的升高,至2100年全球的平均海平面将升高0.090.88 m。由此可见,缓解全球变暖带来的危害是我们每个地球公民应尽的义务。,拓展提升,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应对的措施 (1)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表现为:,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图,第 十 五 章,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导致生态系统变化 (破坏生态系统),对农业的影响,中低纬蒸发量大 干旱 减产,高纬蒸发量大 降水增多 湿润 增产,有利:利于光合作用,增加产量,高纬度气温升高,生长期延长,不利:病虫害增加,气象灾害增加,知识点二,全球变暖的可能影响,1使海平

5、面上升:改变_,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_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3影响水循环: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加剧水资源的_。,海岸线,海拔较低的沿海,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干旱加重,供水不足,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2)全球变暖的具体对策。,以练促记,(2012广东卷)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的作用,该作用可能( ) A加快洋流流速 B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 D缓解全球变暖,解析:此题关键是对海洋“生物泵”的理解,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调节,可能

6、或减少二氧化碳浓度,则该作用可能缓解全球变暖。 答案:D,学以致用,(2012重庆卷)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下图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南非人均碳排放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工矿业发达 B人口数量大 C森林覆盖率高 D石油资源丰富 (2)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解析:(1)人口数量大应该是人均量小的原因,而不是人均量大的原因,故B错;同理,森林是吸收

7、二氧化碳的,和碳排放没关系,故C错;从图例可知,该国石油资源并不丰富,D项不对;图例还显示该国矿产丰富,故工矿业发达,能源消耗量大,碳排放多。(2)温室效应增强,即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强,于是大气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辐射增强。选B。 答案:(1)A (2)B,要点二,气候类型及其判读,原生态图,信息提取,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北半球),拓展提升 1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及特点。 (1)热带气候类型。,(2)亚热带气候类型。,(3)温带气候类型。,(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寒带气候。,特别提醒 几个特殊地区的气候类型: (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如非洲马达加斯

8、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水热条件不足,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但地处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西风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2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1)根据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 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二是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上图确定气候类型。,(2)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 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

9、读,判读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以高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具体见下表:,学以致用,(2012烟台模拟)下图中P地季节性受西风影响,Q地常年受西风影响,P、Q两地的西侧均为海洋,40为纬度,读图回答(1)(2)题。,(1)以下四个地点的气温降水状况中,最可能为P地的是( ),(2)Q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解析:(1)P地位于大陆西岸,季节性受西风影响,应该为地中海气候,从纬度的分布来看该地应该位于南半球,气候特征与图C最相符。(2)从题干内容看,Q地终年受西风带控制,且在大陆西岸,该地应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而根据纬度的分布,该地应处在北半球,西风带的风

10、向为西南风,因此选择D项。 答案:(1)C (2)D,高 分 跨 栏,热门考点,气候的形成、分布及气候的变化,命题规律 (1)结合区域图、气候图表资料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特点是每年高考的必考点。 (2)结合各种最新统计图表和资料来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及影响是近几年高考的主要命题方式。,【例】 (2012北京卷)下图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2)题。,(1)该游牧活动( ) A需要穿越热带雨林 B随着雨季南北移动 C向南可至南回归线 D易受飓风灾害侵扰 (2)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解析:(1

11、)题干提示图示区域为东非高原,从气候资料可判读均为热带草原气候而不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而该区域跨南北半球,故季节相反,因此游牧方向应为夏季(北半球雨季)北迁,冬季(南半球雨季)南迁,故B正确。其它选项不对:该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区,无热带雨林;在非洲南回归线没有经过东非高原;东非高原,地势高,受飓风的影响小。(2)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是热带草原的湿季(南半球夏季),游牧活动的移动方向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一致,甲位于向南移动的过程中,即7到12月期间,故最可能是D。 答案:(1)B (2)D,解题秘笈,等温线图的判读,【例】 (2012福建卷)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

12、、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示意图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1)(2)题。,(1)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因素 D海陆分布 (2)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 A10积温 B日照时数 C太阳辐射量 D年降水量,解析:本题组综合考查气候相关等值线图判读、气候农业的区位因素。第(1)题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而不是与纬线平行,说明比同纬度其它地区的玉米气候生产潜力优越,A错;本地区同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大气环流性质一致,B错;甲地区为平原,两侧为山地,平原地区比山地高原地区光热水条件好,

13、C正确;甲地区和两侧距海远近差别很小, D错。第(2)题对玉米生产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因素中热量条件。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10积温逐渐降低,这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此地区日照时数与太阳辐射量南北相差不大;年降水量大体为从东南向西北减少,与图中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规律不符。故A正确。 答案:(1)C (2)A,识图技能,气候图的判读,1气候资料图的判读。 气候资料图的形式多样,主要有:柱状图(图1)、折线图(图2和图4)、点状图(图3)、二维坐标图(图5)、三维坐标图(图6)、玫瑰图(图7)、等值线图(图8)等。,上述各气候资料网,虽然形式多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提供的都是气

14、温和降水资料,因此,我们判读气候资料图就是要读出各月的气温和降水量,然后用学过的知识来分析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 图1所示气候类型终年气温较高,降水季节变化显著,分旱、雨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 图2和图4所示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图3和图6所示气候类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图5包括a、b、c、d四地的气候统计资料,读图时应注意看清图例,读出四地1月和7月的气温和降水量后再确定其气候类型;a、b、c、d四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图7中12条半径分别代表一年12个月,折线代表各月气温,以圆心

15、为起点的放射粗线代表降水量,据图中数据可确定其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图8中P点所示气候类型为终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2气候类型分布图的判读。 (1)提供某一气候类型在一些地区的分布图,考查该气候类型的名称,分析该气候类型在不同大洲(或大陆)分布的差异性及其原因。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西部分布较广,但在北美洲西部因高山地形的阻挡变得很狭窄。,(2)提供两区域或两城市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分析比较两地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差异。如下图中的孟买和洛杉矶。因其纬度和海陆位置不同,分别形成了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其气候特征也不一样。,(3)以世界或中国某一区域图(或热点地区)和相应的气候资

16、料为切入点,考查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提供下面的区域图和气候资料图要求同学们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3气候特征的分析和描述。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分析气候特征就是阅读图上各月有的气温和降水量,然后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其特征。 (1)气温特征:主要分析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和气温年较差。一般来说,最低月气温低于0描述时一般称作寒冷,010为低温,1022为温暖,2228为高温,高于28为炎热。气温年较差大于15可以认为大陆性较强,气温季节变化大;小于10表明海洋性显著,气温季节变化小。,

17、(2)降水特征:主要读取各月降水量,分析降水季节变化,估算降水总量,一般来说,月降水量低于10 mm描述时称作稀少,1050 mm为少雨,50100 mm为多雨,大于100 mm为丰富。 (3)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结合上述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并对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进行描述,如7月均温大于22C、降水量超过50 mm,可描述为“高温多雨”。,【例】 (2012天津卷)读下面亚洲部分地区四个季度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1)(2)题。,(1)据图气温分布状况判断,四幅图由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的正确排序是( ) A B C D (2)下列气候统计图中,反映了上图中K城市气候特征的是( ),解

18、析:(1)该题关键是对四个季度和四季的区别,13月为第一季度,气温最低,图符合,46月为第二季度,气温第二高,图符合,79月为第三季度,气温最高,图符合,1012月为第四季度,图符合。 (2)图中K城市位于印度半岛上,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夏季多雨,D符合条件。 答案:(1)C (2)D,巩 固 落 实,1(2012广州一模卷)读我国区域产业CO2减排效果比较示意图,回答(1)(2)题。,(1)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是( ) A中部地区 B南部沿海地区 C京津地区 D北部沿海地区 (2)南部沿海地区减排压力较小,这是因为( ) A经济发达 B工业结构轻型 C气候变化不明显 D以清洁能源消

19、费为主,解析:(1)从图中信息分析可知,四个地区相比较,中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大,因此是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2)南部沿海地区主要以轻工业为主,CO2排放量相对较小,因此减排压力较小。 答案:(1)A (2)B,2.(2012山东卷基测)右图是某城市各月份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反映了该城市的典型气候特征,这个城市是( ) A罗马 B曼谷 C北京 D纽约,解析:根据气温与降水柱状图判断为地中海气候: 最低月温度在0以上、雨热不同期,冬雨型等,选A。 答案:A,3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会议于当地时间2010年11月29日在墨西哥的海滨城市坎昆

20、开幕。下面为墨西哥简图和城市气候资料统计表。,材料二 下图为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生产和消费的碳排放量示意图。,(1)有关材料一中甲国碳排放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消费的碳排放总量小于生产的碳排放总量 B消费本国的碳排放量小于消费他国的碳排放量 C消费他国的碳排放量是由进口产品所产生的 D生产的碳排放量有大部分通过产品出口到他国被消费掉 (2)结合材料一,分析墨西哥城和坎昆的气候特征差异及其原因。 (3)目前,生产的碳排放量居世界前两位的国家是_、_,其主要原因是_。 (4)试分析我国在控制CO2排放量、发展低碳经济方面采取的可行性措施。,解析:(1)材料一中甲国是美国,结合材料二可知,在其消

21、费的碳排放量中,大部分是消费本国的碳排放量,但也有一部分是通过进口产品消费他国的碳排放量。(2)分析比较材料一中两城市气温和降水的不同,找出气候特征的差异。两城市纬度相当,气候特征差异的原因可从海陆位置、地形等方面分析。(3)由材料二可知,美国、中国生产的碳排放量高居世界前两位,主要原因是两国生产规模大,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消费量大。(4)从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节约能源(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节能意识)等方面分析。,答案:(1)C (2)差异:墨西哥城的月均温比坎昆低;年降水量比坎昆少。原因:墨西哥城海拔较高;离海洋较远。 (3)美国 中国 常规能源消费量大 (4)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低能效工业;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绿色能源);发展科技,更新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大资源回收利用的力度,倡导循环经济;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感谢您的使用,退出请按ESC键,本小节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