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259233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5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变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变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变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pdf(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变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 :数学学习需要灵活的理性思维,需要学生具备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思维 能力,才能学好数学,才能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效率。传统教学法忽视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变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 的教学模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本文结合实践分析了小学数学变式教学实践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变式教学;有效实践 变式教学是一种科学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从诸多常见的习题现象中寻找一般的数学规律,进而总结出一类题型的 解答技巧规律,教师通过灵活地变换数学原理或题目中的非本质要求,变化问题提问方式、问题内容等等来帮助学生从 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更加深

2、入地理解问题,加深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与掌握,最终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灵活运用,以 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灵活变换知识结构,辅助理解 数 学本身是一门灵活的理性学科,而且不同知识、不同原理之间都是彼此相容、相通的,这就是数学这门学科最 显著的特点,也是其能够采用变式教学方法的依据,教师要抓住数学知识的灵活性特征,让数学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起 来,注重让学生把握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一方面感受到数学规律的奇妙,另一方面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例如:在学习“比例”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比”与“除法”的知识联系起来,将“比”的习题设计成如 下形式 : ():4=6:12=1/2

3、8:()=12 :1=12 6:8=():4=3/4 通过将比写出上面的形式,教师就能够很明确地向学生展示出,“比”是同除法相通的,也就是说计算比例,不 仅可以通过外项之积等于内项之积来运算,也可以通过将等号一段的已知比例按照分数化成除法,进而得出未知项的结 果。 通过变换知识结构,对比例知识进行举一反三的呈现,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知识,同时也能够创造积极的教学效果。 二、转换习题形式,由浅入深引导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一题目多问的形式,这就说明数学是一门灵活性学科,教师要抓住数学学科的 这一灵活性特点,善于采取灵活变换形式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引导,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

4、掌握 一些数学原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其中习题变问的方法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例如:甲乙两个书架上共有书60 本,其中甲书架书本数目占总书数的20% ,再次向书架上添加书本,此时,甲书 架上的书本数量占总书本数的25% 。 问题一:新添加的书本是多少? 待学生解答第一问题后,教师将题干部分条件保留,重新转换问题问法,进行变式。 问题二:甲乙两个书架上共有书60 本,其中甲书架书本数目占总书数的20% ,如果从甲书架向乙书架调来一些书, 此时,甲书架上的书本数占总书本数的30% ,那么,甲乙书架上面都各有多少本书? 以上两个问题就是变式的样例,第二道题是对第一道题的深化,需要学生在解答第一道题

5、基础上逐层深化理解, 这就体现出变式教学策略,知识点由浅入深地进行呈现,让学生亦步亦趋、一步一个脚印地回答解决问题,不仅能够有 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 三、科学设计题型,一题多解 变式教学法还体现在对同一数学原理的多层次分析、对于同一道数学题目的多种方法解答,是对学生数学发散思 维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师可以静心设计并布置一些数学题目,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答同一题目, 体现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也体现出对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相遇问题时,教师就可以采用一题多解教学法,来引导学生。 例题:小明和小红两人

6、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行走,步行3小时后,两人相遇,其中小明的速度是3 公里/ 小时,小 红的速度是 2 公里/ 小时,问: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给出这一问题后,教师要求尽量用多种方法解答,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计算与生活经验等等得出了多种解答方 法。 解法 1:先求出小明所走的路程:3x3=9 千米 再求出小红所走的路程: 2x3=6 千米 将两人所走路程加起来就是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得出:9+6=15千米。 解法 2:先求出两个人单位时间内,也就是在一小时内一共行走的路程: 3+2=5千米, 再求出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3+2)x3=15千米。 解法 3:假设 : 甲乙两地之间距离为x,x

7、/3=3+2 解答关于 x 的方程,得出 x 的值为: 15 千米 通过一题多解式训练,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彻底地了解并掌握速度、时间、距离之间的数学关系,从而更加高效 地解答并解决问题。 四、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变式教学法实质上就蕴含着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教学思想,教师也要善于通过变式教学法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 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等面积公式时,教师不应该直接向学生呈现所有这些图形 的面积公式,而是要以变式推导的方式来加强引导。 学生最先得知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长x 宽。 得出了长方形的面积求法也就很容易得出正方形的面积求法那就是:边长x 边长,因为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 形。 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为: 通过割补法,能够将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 的面积公式:底 x 高,如下图: 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连接对角线都能变成一个三角形,进而得出:三角形面积公式为平行四边形一半,公式 为:底 x 高/2 小学数学变式教学法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改革创新变式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气氛,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创造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