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文言文二则.doc

上传人:有米之炊 文档编号:5276131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文言文二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文言文二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文言文二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文言文二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文言文二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文言文二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文言文二则.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5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由4篇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组成。课文包括文言文二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表里的生物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文言文二则分别是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篇。学弈讲述两个学弈的人,因为态度的差异导致了截然不同的学习效果,告诫我们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两小儿辩日讲的是两个小孩在辩论太阳离人远还是近的问题,但是孔子却不能判断谁对谁错,表明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了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的道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题目也就是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

2、,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的道理;表里的生物讲述了“我”小时候对爸爸的怀表充满了好奇,总是想打开看看里面究竟住着什么生物,文章表现了作者童年时期强烈的好奇心;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一篇科幻小说,作者奇特地畅想了150年后,同学们使用电子书,在机器人老师的辅导下在家上学的情景。“口语交际”的主题是“辩论”。“习作”的主题是“插上科学的翅膀飞”。“语文园地”由“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书写提示”“日积月累”4个栏目组成。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本组教材以“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为主题编排,既是中低年级科学故事、科普文章的承接,也是前面单元的发展。选编

3、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阐述了任何科学发现都需要好奇心的驱使,都少不了勤于思考的习惯的观点,并通过奇特的想象,给我们描述了未来社会可能的模样。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并能展开想象,尝试写一个奇特而又令人信服的科幻故事。目标导向知识与技能1. 掌握本单元会认、会写的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3. 能展开想象,写一个奇特而又令人信服的科幻故事。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是如何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能展开想象,写一个奇特而又令人信服的科幻故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明白“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的道

4、理。2. 鼓励学生保持好奇心,勤于思考,积极探究攀登科学的高峰,真理就在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法与学法课内引导学生以读促悟,抓住写作特点去体会、去理解;课外引导学生观看相关影视节目、查资料、了解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在反复品读的基础上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鼓励展开想象,尝试写科幻故事。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用11课时安排教学。(每篇精读课文2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1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第14课 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 会写“援、俱”等生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3. 明白求知路上应该专心致志,需要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

5、,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重点、难点重点 1. 识记本课生字,书写生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是如何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突破方法 (A案)1. 借助拼音识字。2. 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找出表达方法。(B案)1. 借助拼音、字典自主识字。2. 学生自主朗读,揣摩文章的内容及表达方法。难点 明白求知路上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的道理。突破方法 (A案)朗读并结合注释,合作探究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B案)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探究理解故事内容,并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教法与学法教法 (A案)对话法、点拨法。(B案)引导法、点拨法。学法 (A案)体验法、

6、自读自悟法。(B案)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A案)多媒体课件、布置预习。(B案)多媒体课件、布置预习。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A案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学弈。2.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 通过课文懂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一、谈话引入1. 师: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不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往往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2. 师:“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

7、们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上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3. 介绍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二、初读文言文学弈1. 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诵读兴趣。2. 读后学生讨论,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给学生朗读提供帮助。3. 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直到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8、4. 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指正。5. 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 学生对照课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到困难,及时向教师寻求帮助。2. 同桌之间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中的“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3. 学生对照注释,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文中语句进行翻译,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4. 同桌之间

9、互相讲讲故事内容。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1. 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善于下棋的弈秋。2. (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3. 学的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人)”。解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是什么原因导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10、”,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4. 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1. 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2. 师:你们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使其认识到不专心会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1. 同桌之间互相讲故事。2. 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板书设计14 学弈专心致志则成 态度决定一切三心二意则废课时作业一、说一说下列句子中“之”的意

11、思。1. 惟弈秋之为听之:无实在意思。2. 一人虽听之之:弈秋讲课。3. 思援弓缴而射之之:鸿鹄。4. 虽与之俱学之:另一个人。5. 弗若之矣之:另一个人。二、读课文填空。1.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通:全。这句话的意思: 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2. 学弈中弈秋的两个徒弟,一个专心致志;另一个三心二意。所以,学弈的结果不同。3. 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三、我会背诵学弈。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小儿辩日。2.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两小儿依据事实展开辩论的语言特色,继续感受文言文的特点。3. 从两小儿

12、的辩论中感受其善于思考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 请学生背诵学弈。2. 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 3. 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4. 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他们为什么争辩?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二、总结学

13、法,明确目标1. 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义。(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2. 明确方法,自主学习。(1)读准字词,读通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速要慢,要适当停顿,直到读通顺为止。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同桌之间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及时点拨。(译文如下: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

14、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却小得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3. 解疑释惑,体会道理。(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

15、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这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形状大小来判断的。另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这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们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提高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4. 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们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1)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

16、2)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学生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三、课外拓展,补充资料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1. 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大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作“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

17、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2. 近热远凉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四、复述故事,熟读成诵1. 分角色朗读课文。2. 学生分组表演故事。(学生自由选择使用普通话或使用文言文表演)3. 学生背诵课文。板书设计14 两小儿辩日日初出日中小儿甲: 近(大如车盖)远(小如盘盂)(以太阳大小判断离人远近)小儿乙:远(沧沧凉凉) 近(热如探汤)(以感觉冷热判断离人远近)结果:孔子不能决也。课时作业一、解释下列加点字。1.

18、见两小儿辩斗(争论 )2. 问其故(原因)二、翻译句子。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三、背诵两小儿辩日并说说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B案第一课时环节学案教案设计意图独立学习一、探究新知1. 我会认读。 y zhu zh学弈援弓缴专心致志hng h f 鸿 鹄将至弗若之矣 wi惟弈秋之为听 wi为是其智弗若与一、故事导入,激发情趣1. 师:我们班很多同学记忆好,又好读书,相信今天的故事一定难不倒大家。(出示故

19、事短文)请大家快速阅读这篇小故事,并熟记于心,一会看谁能用自己的话讲给大家听。2. 学生自由朗读故事短文。3. 师:谁愿意当一回“小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教师指名回答)4. 师:同学们,这个小故事是由古文学弈翻译而来,(出示课文)它出自孟子的孟子告子上。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朗诵1. 读古文,读准字音。学生自由练读古文,至少读3遍。读准字音,注意“鸿鹄、诲、弓缴、弗若与”等字词的读音。指名朗读。 2. 再读古文,要有节奏地读,不但要读正确,还要读出停顿,读出节奏,做到声断气连。 学生练读。 再指名读。3.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能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注释,

20、联系上下文疏通文义,并能在此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悟,最终能够达到背诵的目的。合作探究二、探究思考题一边读,一边思考:学弈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说说你的阅读体会吗?参考答案:学弈讲述的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诫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三、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1. 千姿百态读古文。出示繁体字的学弈,让学生读一读;带上动作读一读;去掉标点读一读。(了解古文是没有标点的)2. 学生分小组交流,集体讨论。(1)学弈讲了一件什么事,疏通课文,解疑释惑。(2)师:读完古诗,你们有什么体会?(3)复述故事,熟

21、读成诵。3. 小组展示(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讨论结果。(2)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并总结。鼓励学生尝试各种方式的朗读,并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疏通文义,最终读出自己的感悟。实践应用三、随堂练习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两个学下棋的人,学的结果怎么样?(2)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四、课堂基础过关训练完成“随堂练习”。左侧三题参考答案:(1)一人学得好,另一人学得不好。(2)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3)略。让学生学会主动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归纳和总结的能力。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的问题是:五、课堂小结师:这节

22、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学弈,同学们能把文言文读出韵味,并能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读出自己的感悟,很棒哦!下节课我们将会学习另一则文言故事,请同学们做好准备!第二课时环节学案教案设计意图独立学习一、探究新知1. 我会背诵学弈。2. 你知道孔子的哪些至理名言? 参考答案:1. 略。2. 示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言必信,行必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激趣导入,走近孔子师生一起做“听资料,猜人物”游戏: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办私塾,相传有三千多弟子,其中有七十二贤人。论语一书记录了他与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教育原则。我们学过

23、他的许多至理名言。二、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1. 学生熟读两小儿辩日,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课文大意。2. 了解两小儿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他们的事实依据又是什么。3. 小组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谈谈自己从文中读出了什么。4. 师:你们怎么看待两小儿辩论的问题?你们觉得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走近孔子,了解其人、其作品。合作探究二、探究思考题1.思考: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2.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参考答案:1.(1)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中午的时候离人

24、远一些。(2)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等到中午的时候,像个盘盂那么小,这不是离得远的小,离得近的大的道理吗?2. 略。三、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1. 学生自由读课文,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尝试找到问题的答案。2.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3. 教师补充资料,辅助学生分析。列子、孔子时代缺乏科学依据的背景。太阳距离我们远近的相关知识。4.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因为有了学弈的学习经验,所以这篇课文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合作探究,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相机点拨。实践应用三、随堂练习1. 背诵两小儿辩日。2. 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参考答案:1. 略

25、。2. 略。四、 课堂基础过关训练完成“随堂练习”。五、课堂延伸推荐阅读纪昌学射刻舟求剑。“课堂延伸”栏目的设置是为了引导学生延伸阅读,积累更多有趣的文言故事,感受文言文的魅力。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的问题是:六、课堂小结师:两小儿辩日不仅让我们认识了聪明可爱,勤于思考的两小儿,还了解了孔子实事求是的求实态度。像这样有趣的文言故事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课外能涉猎更多的文言作品,感受传统文化独有的魅力。资料链接纪昌学射甘蝇,古之善射者,彀(u)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

26、挺。二年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氂(mo)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n)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纪昌既尽卫之术,计天下之敌己者一人而已,乃谋杀飞卫。相遇于野,二人交射;中路矢锋相触,而坠于地,而尘不扬。飞卫之矢先穷。纪昌遗一矢,既发,飞卫以棘刺之端扞(hn)之,而无差焉。于是二子泣而投弓,相拜于涂,请为父子。尅臂以誓,不得告术于人。甘蝇:古代传说中善于射箭的人。彀弓:张弓,拉开弓。不瞬:不眨

27、眼。瞬,眨眼。偃卧:仰卧。牵挺:织布机上提综的踏脚板。因其上下动作,故可练目不瞬。锥末:锥尖。氂:牛尾毛。燕角之弧:用燕国出产的牛角做成的弓。朔蓬之簳:用楚国蓬梗做成的箭。拊:拍。膺:胸膛。教学反思小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教师应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关于如何朗读,第一是教师范读,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从而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第二是指导学生读通顺;第三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并能背诵。我在第一课时基本是按照这个思路来设计的,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理解学弈的大意及蕴含的道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教授学弈一课时,有学生说弈秋不理解学生,不懂学生,那个“思援弓缴而射之”的学生,应该让

28、他去学射箭,因为他对学下棋没有兴趣,而对射箭特别感兴趣。我没想到,鼓励学生说,居然让他们说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理来。我想,童言是率真的,无畏的,有想象力的,可见培养学生会读能说是多么重要!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在第二课时,我让同学们先归纳学学弈的学习方法, 然后按照这个方法继续学习两小儿辩日。在两小儿辩日的教学中,我着眼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重在使学生学有所“得”。一得,得到关于做人的启示:两小儿喜好探索,勇于争辩;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二得,得到关于科学的启示。其实,两小儿提出的疑问,也是列子提出的疑问。在无科学理论为依据的当时,谁也无法解决这个科学难题。那么,今天我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是延续这个古老的疑问,使学生在无知和求知中抉择,还是用科学的解释消除疑惑,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想答案应该是明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