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279550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29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下载)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推荐下载)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推荐下载)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推荐下载)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推荐下载)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下载)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下载)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pdf(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学会收集地理信息:查阅地理书籍咨询有关人士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综合地分析问题;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 1.2 ) 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表面积=5.1 亿平方公里

2、;平均半径=6371 千米;赤道周长=4 万千米 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 1.7 )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经、纬线的特点: 特殊的经、纬线

3、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 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 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特殊经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 表示,通过英国伦敦 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 W 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特点经线纬线 形状特征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 线组成经线圈,把地球 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 纬线圈 长度特征经线长度都相等 纬度相同,长度相 等,赤道最长,向两 极渐

4、短收缩成一点 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 2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 、160E。 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西经)(东经) 愈向西愈大愈向东愈大 赤道 4、利用经纬网定位 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P9中的图 1.15 ) 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天(约为24 小时) 。 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 2、地球的公转(P11 中的图 1.19 ) 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5、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约为365 天) 。 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 产生的现象: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0 1020180 1020 180 本 初 子 午 线 0 10 10 20 20 90 90 ( 北 纬 ) ( 南 纬 ) 愈 向 北 愈 大 愈 向 南 愈 大 3 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 二分二至:春分日(3 月 21 日前后)、夏至日( 6 月 22 日前后)、秋分日( 9 月 23 日前后)、冬至日( 12 月 22 日前 后) 四季的划分

6、(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 三个月是春季;6、7、8 三个月是夏季; 9、10、11 三个月是秋季;12、1、2 三个月是冬季。 3、地球的五带(P12 中的图 1.20 ) 三、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 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方向的判读: 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图例和注记 图例: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 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或用说明地理事物数量的数字,称

7、之为地图的“语言”。 常用图例: (P14 中的图 1.24 ) 铁路国界山峰 2、地形图的判读 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P16 中的图 1.27 ) 海拔(绝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 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 米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举例:旗杆高出地面15 米 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热 北 温 南温 北寒 南寒 有 极 昼 极 有 极 昼 有 阳 光 直射 无极昼极夜、 无极昼极夜、

8、90 90 (北极圈) (南极圈)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赤道) 4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P16 中的图 1.29 ) 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 凸出表示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 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分层设色地形 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地图常见种类:导游图、交

9、通图、政区图 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地球?水球? 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 ,海洋面积占71% ,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中国载人航天历程:2003.10.15 ,杨利伟, 神舟 5 号飞船; 2005.10.12 ,聂海胜、 费俊龙, 神舟 6 号飞船; 2008.9.25 ,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神舟7 号飞船。 2、七大洲和四大洋 关于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P28 中的图 2.5 ) 海陆分布大势: 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

10、大陆。 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P29 中的图 2.6 )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大洲分界线: (P30 中的图 2.7 ) 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北美:白令海峡。 亚洲是最大的洲;欧洲是最小的洲;太平洋是最大的洋;北冰洋是最小的洋。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北冰洋 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二、海陆的变迁 1、沧海桑田 现象: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迁的 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

11、因,此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表示范围的大或小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大比例尺小详细 小比例尺大简略 在图幅一样大的情况下,选取的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 小,反映的地理信息就越详细;反之亦然。 概念 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洋海洋的中心部分 海 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 面积较小,靠近大陆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5 举例:今天的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过去曾经是海洋。 2、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学说名称学说内容主要证据 大陆漂移学说 2 亿年前, 地球上各大洲是 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 周围是 一片汪洋。 后来,大陆分裂并缓慢漂移 分离

12、,形成今天七大洲、 四大 洋的分布状况。 大陆轮廓的吻合性 拼合大陆几种古地层的相 似性 拼合大陆几种生物的相近 性 板块构造学说 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 是整体一块, 而是由板块拼合 而成。 各大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 之中。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边缘交 界处比较活跃, 多火山、地震。 阿尔卑斯山脉, 喜马拉雅山 脉的形成。 东非大裂谷, 红海的形成与 变化。 大西洋的扩张。 注意: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目前最被普遍接受、相对完善的一个学说。 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 海洋。 (P3

13、7 中的图 2.19 ) 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两大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 、变化大(变化) 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 天气预报的内容: 卫星云图:蓝

14、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 特殊预报。 常用的天气符号(P46 中的图 3.6 )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 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 一级150 优 二级51100 良 三级100200 轻度污染 四级200300 中度污染 五级300 重度污染 6 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

15、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日变化 (P51 中的图 3.12 ) 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 点( 14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年变化 (P51 中的图 3.13 ) 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 月最高, 1 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 月最高, 2 月最低。 气温年较差

16、=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3、气温的分布 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分布规律: 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53 中的图 3.17 ) 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 米,气温约下降0.6。 等温线图的判读: 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

17、,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极”南极大陆。 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与生活 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测量: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单位一般为毫米。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影响交通、农业生产等。 (4)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2、降水的季节变化(P55 中的图 3.19 ) 通常用各月 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 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水、三柱形 3、降水的分布(P56 中的图 3.21 ) 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线

18、。 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不同,通常用等降水量图来表示。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分布特点: 赤道附近降水量较丰富,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降水较少;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7 四、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地区差异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例如,昆明四季如春等。 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气候与天气的差异: 世界气候的分布(P58 中的图 3.23 ) 分 布 地 区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19、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区分气候要素和气候因素: 气候要素:指组成气候的气温和降水。 气候因素:纬度、地形、海陆是影响气候的因素。 各气候因素对气温、降水的影响 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海陆因素:同一纬度,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降水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地形因素:同纬度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着人们的吃、穿、住、行及农业生产等方面,气候发生异常,常会带来危害。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20、人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 时间变化情况 天气短时间时刻在变 气候长时间相对稳定,一般变化不大 分 布 地 区气候类型 热带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风、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地中海、温带海洋性、 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寒带气候 8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金砖四国”之一) 一、辽阔的疆域 1、位置优越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位置优点 发展农业生产我国地域广大,南北、东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 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1、。 对外交往与合作东濒太平洋,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有利于同海外 各国友好往来;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多国接壤,使 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发展海洋事业东临太平洋,沿海多优良港湾,便于开发各种海洋资源。 其它造就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北国冰雪、 南国热带风光。 2、国土辽阔 陆地面积:约960 万 Km 2,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在世界各国中居第 3 位,是世界 上面积较大的国家。 领土四至: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 最西: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 ; 最南: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 最北

22、:黑龙江省漠河以北主航道的中心在线(53N) 。 东西相距约5000 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 千米。 陆上疆界: 2 万多千米;海岸线:1.8 万多千米。 陆上邻国:陆上邻国(14 个) :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 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的国家(6 个) :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 万平 方千米。渤海、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半岛、岛

23、屿:主要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主要岛屿台湾岛(我国第一大岛)、海南岛。 3、34 个省级行政( P7 中的图 1.7 ) 行政区划: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县级市) 、镇(乡) 三级。 我国共有34 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 个省、 5 个自治区、 4 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2 个特别行政区。 我国 34 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 特殊的省级行政区。 名称简称行政中心 北京市京北京 天津市津天津 河北省冀石家庄 山西省晋太原 跨纬度最广的是海南省。 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自治区。 地处纬度最高的是黑龙江省。 纬度最低的

24、是海南省。 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是云南省。 大陆海岸线最长的是广东省。 沿海岛屿最多的是浙江省。 全部处于热带的是海南省。 邻国最多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9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 辽宁省辽沈阳 吉林省吉长春 黑龙江省黑哈尔滨 上海市沪上海 江苏省苏南京 浙江省浙杭州 湖南省湘长沙 广东省粤广州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 海南省琼海口 重庆市渝重庆 四川省川或蜀成都 贵州省贵或黔贵阳 云南省云或滇昆明 西藏自治区藏拉萨 陕西省陕或秦西安 甘肃省甘或陇兰州 安徽省皖合肥 福建省闽福州 江西省赣南昌 山东省鲁济南 河南省豫郑州 湖北省鄂武汉 青海省青西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

25、鲁木齐 香港特别行政区港香港 澳门特别行政区澳澳门 台湾省台台北 二、众多的人口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据 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 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 以上。 2005 年 1 月 6 日,为中国的13 亿人口日。 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人口东多西少 人口密度: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4 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 倍。 人口分布特点:以黑河(黑龙江省)腾冲(云南省)为界,东多西少。 34 个省级行政区中,人口最多的是河南省,人口最少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澳门特别

26、行政区,人 口密度最小的是西藏自治区。23 个省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江苏省。 三、多民族的大家庭 1、56 个民族 人口数最多的是汉族,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 。 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最少是珞巴族,人口在400 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 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各民族有独特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如汉族的端午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维吾尔族的开斋节、彝族的火把节、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10 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2、民族的分布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主

27、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地势和地形 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三级阶梯概况 阶梯名称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4000 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 柴达木盆地 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梯10002000 米高原、盆地 内蒙古高原、云贵高 原、 黄土高原、四川盆 地、 塔里木盆地、 准噶 尔盆地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500 米以下 丘陵、山地、平 原、 盆地相间分布 东南丘陵、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 平原 我国地势西高东

28、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 沛的降水。 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 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 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 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2 、地形复杂多样(P24 中的图 2.4 ) 四大高原的特点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黄土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

29、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三大平原特点 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我国最完整的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著名的“鱼米之乡”。 四大盆地特点 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最大内流河 塔里木河。 准噶尔盆地:我国面积第二大盆地,相对湿润。 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也称“紫色盆地”,西部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主要山脉 (P26 中的图 2.6 )

30、东西走向的三列 北列:天山阴山中列:昆仑山秦岭南列: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 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11 中列:长白山武夷山东列: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的三列 北列:阿尔泰山中列:祁连山南列:巴颜喀拉山 南北走向的三列 北列 : 贺兰山中列:六盘山南列:横断山区 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 米,是世界第一高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 中国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 ,南岳衡山(湖南) ,北岳恒山(河北)中岳嵩山(河南)。 主要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3、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

31、的当2/3 。 山区的开发利用 有利条件: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森林、矿产、生物资源、山区水能丰富。 不利条件: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易发生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的发生。 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1、南北气温的差异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 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北方比南方获得的太阳热量少,气温低;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而南方由于山岭的 阻挡,受到的影响较小。 一月 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在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普遍

32、高温,大多数地方南北相差不大。 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南北获得的太阳热量差不多。 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新疆的吐鲁番。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依据: A、农业生产的实际 B 、将 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称为活动积温, 它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针。 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P33 中的图 2.15 ) 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 作物熟制一年一熟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到 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 到三熟 一年三熟一个一熟 2、东西干湿的差异 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最多地方是台湾省的火烧寮;最少地

33、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类型。(P36中的图 2.17 ) 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干湿状况降水量蒸发量降水量蒸发量降水量蒸发量降水量蒸发量 植被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多荒漠 3、我国气候特点 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变更风向的风。 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 季风气候的特征:冬季吹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其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P39 中的图 2.21 ) 季风区

34、和非季风区的区别:季风区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非季风区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 干旱。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的降水形式:锋面雨。 气候复杂多样( P42中的图 2.26 ) 东部: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12 西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西南部(青藏高原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4、我国气候的影响 气候复杂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济,使我国的农作物和各种动植资源极其丰富。 季风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降水量最多的时候,也是气温最高的时候,这时也正是农作物生长时期,雨 热搭配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容易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冬季风活动强烈,会爆发寒潮;夏

35、季风活动不稳定,也会导致水旱灾害的发生。 主要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旱灾、洪涝等。其中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 的一种气候灾害。 三、河流和湖泊 1、众多的河湖 外流河、外流区:最后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外流区。 内流河、内流区: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内流区。 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比较: 流域名称占全国总面积主要大河 外流区域2/3 流入太平洋: 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 (境 外称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 雅鲁藏布江 (境外称布拉马普 特拉河)、怒江(境外称萨尔温江)。 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流入 北冰洋的河流

36、) 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内流区域1/3 流入沙漠深处:塔里木河 外流河与内流河水文特征的比较: 外流河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内,受季风气候影响,河流水量大,河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河流汛期自南向北 越来越短,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内流河分布在西北内陆,水量较小,季节变化大,河水主要来源于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塔里木河。 2、京杭运河 京杭运河是世界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全长达1800 千米,自北向南经过京、津2 市和冀、鲁、苏、浙4 省,沟通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3、长江与黄河(P48 中的图 2.32 、P5

37、3 中的图 2.36 ) 长江黄河 长度6300 千米5500 千米 发源地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 特点 呈“V W ”字形, 是我国第一长 河,世界第三长河。 呈“几”字形,是我国第二长河, 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注入海洋东海渤海 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宜昌、湖口河口、孟津 流经省区 青、藏、川、云、渝、鄂、湘 、赣、皖、苏、沪(11 个) 青、川、甘、宁、内蒙古、陕、 晋、豫、鲁(9 个) 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 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 原、华北平原 主要支流嘉陵江、汉江、湘江、赣江湟水、汾河、渭河 开发 “水能宝库” ,水能资源主要 集中在上

38、游, 著名水电站: 三峡、 葛洲坝。 中上游利用水能发电。著名水 电站: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 引黄灌溉:塞外江南宁夏 13 “黄金水道”,干流横贯东西, 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 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重要 的引用水源。 忧患 长江上中游湖泊面积缩小,森 林和草地植被遭到破坏,自然生 态环境日益恶化。 宜昌以上的干支流, 洞庭湖和 鄱阳湖两大水系,北岸的汉江, 是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水的三个 主要来源。 川江滩多流急, 荆江河段河道 弯曲,水流缓慢,泥沙淤积。 上游: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 化、荒漠化严重。宁夏、内蒙古 境内初春时节易形成凌汛。 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 失严重,成为世界

39、含沙量最大的 河流。 下游:河道变宽,水流缓慢, 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抬高,成 为“地上河”,洪水威胁严重,水 污染加重。山东境内初春时节易 形成凌汛。 治理措施 兴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保持 水土; 兴建分洪、蓄洪工程。 (蓄) 整治河道,退耕还林。(导) 加固江防大堤。 (防) 上游:合理放牧,恢复林草植 被,改善生态环境。修建水库、 水电站。 中游: 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打坝 淤地,保持水土。 下游:加固加高黄河大堤,疏 浚河道,治理水污染。 4、主要的湖泊 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青海),是咸水湖。 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 、太湖(江苏

40、) 、洪泽湖(江苏) 、巢湖(安徽)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4 月 22 日世界地球日) 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分类: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就少一些,如矿产资源。 3、特点: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二、土地资源(6 月 25 日 世界土地日) 1、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各类土地构成比例不合理:耕地、林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的

41、特点: 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劣势:人均占有量少、 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4、分布地区 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这里土地利用程度高,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低缓的丘陵 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的山地。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 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这里难利用土地多,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低,牧业在 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占主要地位。 北方旱地与南方水田的差异: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 5、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等。 6、基本国

42、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三、水资源 (3 月 22 日 世界水日; 3 月 22-28 日 中国水周) 1、水是宝贵的资源 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 14 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 水危机的原因:用水量增加、水污染、水浪费。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季多、冬春季少且年际变化大。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均,为了合 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工程(如:引黄济青、南水北调)。 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

43、多西少。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我国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进一 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 措施: 解决季节分配不均兴修水库。 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如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计划线路 东线方案:在江苏扬州市把长江水抽进京杭运河,用闸控制,逐级提升,过黄河后,自北自流,沿途供水,直达天 津市。 中线方案:首先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到华北平原,第二步在三峡巨型水库建成后,利用高峡出平湖,筑渠输水自流进 汉江。 西线方案:计划提高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水位,再开凿一些巨大的隧洞,把长江水引入黄河上游,补充西北 的水源。 3、我国水资源

44、的特点: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一、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先行官” 1、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交通运输:指的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运输工具: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 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和管道。 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优点缺点 公路运输方便、机动灵活、速度快运费较贵、运量较小 铁路运输速度快、运费低、运量大、连续性好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 航空运输速度最快、舒适、安全运量最小、运费最高 水路运输运费最低、运量最大速度最慢、受天气影响较大 管道运输 方便、速度快运量大、 运费低、损耗小、 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

45、便 灵活性差 历史上的四大米市:无锡、九江、芜湖、长沙。 原因: 雨热同期的气候使得这里的农作物以稻米为主。 这里位于长江干流和许多支流以及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水运条件非常优越。 长江中下游自古就是人口聚集的地区,有很大的市场。 2、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 我国交通运输的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东部密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 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我国主要铁路线:“三横五纵”(P91 中的图 4.6 ) 南北向的铁路线(自东向西排列)1、京沪线 2、京九线 3、京哈京广线 15 4、焦柳线 5、宝成成昆线 东西向的铁路线(自北向南排列)6、京包包兰线 7、陇海兰新线 8、沪杭线浙赣线

46、湘黔线贵昆线 3、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 在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形成了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 重要的铁路运输枢纽 项目所在省(区)交汇的铁路 北京北京京哈、京沪、京九、京广、京包 成都四川宝成、成昆 徐州江苏京沪、陇海 株洲湖南京广、浙赣、湘黔 兰州甘肃包兰、兰新、陇海、兰青 杭州浙江沪杭、浙赣 郑州河南陇海、京广 4、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客运:根据旅客的出行目的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选择。 货运: 贵重或急需的货物且数量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 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 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

47、水运或铁路运输。 二、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基础产业 1、农业与我们 概念: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地位: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主要部门:依据劳动对象的不同,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个部门。 2、农业的地区分布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西、南北和垂直三个方面的差异。其中,大致以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把 我国分为东部农耕区和西部牧业区。 东部地区农业分布 种植业: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林业: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渔业: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

48、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西部地区农业分布 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源、河谷和绿洲。 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南北差异: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耕地类型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 北方地区旱地东北平原:一年一熟 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小麦、花生、大豆、 甜菜、棉花。 南方地区水田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 华南及海南岛:一年三熟 水稻、油菜、甘蔗、 棉花。 我国三大产棉区: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宜林则林: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但是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宜粮则粮: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的地方,适宜种粮。 16 宜牧则牧: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 宜渔则渔:河湖较多的地方和沿海地区,适宜发展渔业。 4、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问题: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对策: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