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国际货币制度第一节国际金本位制度.ppt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5286056 上传时间:2020-03-19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99.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国际货币制度第一节国际金本位制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第二章国际货币制度第一节国际金本位制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二章国际货币制度第一节国际金本位制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二章国际货币制度第一节国际金本位制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二章国际货币制度第一节国际金本位制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国际货币制度第一节国际金本位制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国际货币制度第一节国际金本位制度.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国际货币制度 第一节国际金本位制度 一、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基本原则 1、各国货币当局普遍地规定本国货币的黄金价值 2、各国允许金币和纸币按照官价自由地向货币当局兑换 黄金 3、本国货币的供给完全与黄金的流量相一致 4、黄金可以自由进出口 铸币平价(mint parity):两个国家货币含量之比. 1880-1914年是国际金本位制的全盛时期. 二、金本位制度的运行机制 货币数量说理论可清楚说明金本位制的运行机制: MV=PQ 1、休谟的“物价与黄金流动机制” 国际收支逆差 黄金流出 货币供给下降 价格水平下降 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国际收 支平衡 国际收支顺差 黄金流入 货币供给上升 价格水

2、平上升 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国际收 支平衡 2、国际金本位制内外均衡实现机制的局限性:各国政府 遵守特定“游戏规则”;当商品价格不具有完全弹性时 ,这一机制常常会破坏内部均衡;在国际金本位制下 ,内外均衡的实现有其物质基础,即世界黄金产量符 合经济发展对货币供给量的需求。 三、国际金本位制下的金融革命 (一)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创造 (二)黄金输出点和黄金输入点 一国黄金输出点等于金平价加上买卖黄金的手续费和 运费,它是该国通货汇率的最低点。黄金输入点为金平 价减去买卖黄金的手续费加运费。 设1英镑的含金量为2盎司黄金,1美元的含金量为1盎 司黄金,则美元对英镑的铸币平价为1美元=0.5英镑,

3、 买卖1盎司黄金的手续费加上运费为0.01英镑。这时英 国的黄金输出点为1美元=0.51英镑,这是英镑对美元 的最低汇率;其黄金输入点为1美元=0.49英镑,这是 英镑以美元的最高汇率。 画图说明黄金输出入点 $ P$ D0 S0 $=0.5D1 $=0.51 $=0.49 黄金输出点 S1 黄金输入点 黄金输出入点的经济含义 黄金输出入点说明一国通货对外汇率的最高和最低点 。 黄金输出入点说明用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手段 当国际收支失衡额度较小,汇率的升降在黄金输出入 点内时,国际收支失衡通过买卖外汇调整;当国际收 支失衡额度过大,汇率的升降有超过黄金输出入点之 势,通过黄金的流入或流出调节国

4、际收支。 (三)利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金融革命后,利率成为调节国际收支的手段之一。 逆差黄金外流国内货币供给减少国内利率提高 阻止本国资本流出及吸引外资注入外汇需求减少 且外汇供给增加改善国际收支 此外,逆差国利率提高会促使顺差国居民愿意接受逆 差国通货进行支付,并把这种收入作为债权存在逆差 国,从而阻止黄金外流,减轻通货贬值的压力 。 利率的提高仅是为国际收支逆差融资,而不是扭转国 际收支逆差。 金融革命使金本位的调节机制发生了变化。 四、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破坏了国际金本位制运行的政治 基础 各国越来越重视内部均衡目标 世界黄金存量绝对不足与相对不均的局面使金本位制 度

5、难以维持。战后恢复的金本位制与战前大不相同了 。 在国际金本位制的可信性下降的情况下,国际资金流 动由稳定性投机变成不稳定性投机。 (二)金汇兑本位制度和金块本位制度 金汇兑本位制指一国以另一个采用金本位制国家的货 币,主要是以英镑为发行准备,使该国的货币单位与 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货币单位相联系,并以法律规定 二者之间的比价,为了维持比价,政府以该比价自由 买卖外汇,以稳定该国货币价值。 金块本位制是指国家不铸造金币,人们也不准自由铸 造金币,而由中央银行以金块为准备而发行钞票在市 面上流通,并以官定的固定价格买卖黄金。(实行金 融本位制的国家只有美国、英国和法国) 1936年“三国货币协议”

6、 第二节布雷顿森林制度 一、布雷顿森森制度的建立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包含三个方面: 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IMF,以促进国 际间政策协调; 2、实行以黄金美元为基础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又 称“双挂钩制”; 3、取消对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但对国际资金流动 进行限制。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基金组织的职能:确立成员国在汇率政策、与经常项 目有关的支付以及货币的兑换性方面需要遵守的行为 准则,并实施监督;向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的成员国提 供必要的临时性资金融通;为成员国提供进行国际货 币合作与协商的场所。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及其作用

7、份额(quota)是指成员国参加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时向其认 缴的一定数额的款项。 对于一个成员国来讲,份额决定了它在IMF的投票权、借 款权和特别提款权分配权。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汇率监督 监督原则:宏观经济政策与汇率的关系问题;复汇率的 问题;货币兑换与稀缺货币问题。 实施汇率监督采用的三种办法:成员国提供有关资料; 与成员国磋商;对成员国及全球汇率和外汇管制情况 进行评价。 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及其条件性 二、运行机制和调节机制 (一)运行机制 P D0 S0 =$2.8 D1 =$2.82 D2 S1 Q1Q2 上限干预点 在英国外汇市场上,采用间接标价法。 英格兰银行买入美元

8、,卖出英镑(Q2-Q1) 下限干预点 P D0 S0 =$2.8 S1 =$2.78 S2 在英国外汇市场上,采用间接标价法。 英格兰银行卖出美元,买入英镑(Q2-Q1) D1 下限干预点 Q1Q2 布雷顿森林体制下的上限干预点和下限干预点与金本 位制的黄金输出点和输入点似乎相似,但有本质不同 。黄金输出入点是由输出入黄金的成本自发决定的, 是休谟的价格黄金流动机制自发贯彻实行,而干预点 则是由国家行政实施的,是根据国家之间人为的协议 进行的。所以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是自发地维持 的,布雷顿森林制度下的固定汇率是在政府干预下维 持的。 (二)调节机制 1、变动官方储备 2、变动国内流通手段和

9、利率 利率提高吸引资本流入弥补逆差 投资减少收入减少进口减少外部平衡 3、变动本国收入 4、变动国内价格 5、变动汇率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内外均衡实现机制的不对称性 1、对美国来说,它的外部均衡目标实际上体现为控制美 元向国外的输出总量。 2、国际收支盈余国与国际收支逆差国在国际收支调节上 的不对称性。 3、特里芬两难:美国的外部均衡目标体现为保证美元与 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和可兑换,这要求美国控制美元 向境外输出;而其他国家的外部均衡目标体现为尽可 能地积累美元储备,这就要求美元大量向增外输出。 显然,这两者之间是完全矛盾的。这种矛盾使美国处 于一种两难境地。为了

10、满足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需要 ,美元供应必须不断增长;而美元供应的不断增长, 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 (二)美元危机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过程,就是美元危机不断爆 发-拯救-再爆发直至崩溃的过程。 、美元危机就是在美元的对外价值下降的形势下,世 界上出现了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并在国际金融市 场上大量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浪潮,造成黄金价格上 涨和美元汇率下跌。 、悬突额(overhang)流出的美元超过美国黄金储备的 余额,它是衡量和预测美元危机的一个很好指标。 、美元的第一次贬值使黄金与美元脱钩 (1)1971年美国新经济政策 (2)1972年“史密森协议”:黄金的官价从每盎司35

11、美元 提高到38美元,美国取消进口附加税,但仍停止美元 兑换黄金;对货币的汇率进行调整;各国货币对美元 的波动幅度从过去的平价上下限各1%,扩大到2.25% 。史密森协议的基本精神仍是维持固定汇率制。 、美元第二次贬值使一些国家货币与美元脱钩。 第三节牙买加体系 一、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一一牙买加体系简介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金融形势动荡不安,国际 间为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进行了长期的讨论与 协商。在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建立新体系的过 程中,充满了各种矛盾和斗争,最终各方通过妥协就一些 基本问题达成共识,于1976年1月于牙买加首都金斯顿签 署了一个协议,称为“牙买加协议“。同年4

12、月,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的第二 次修订案,从此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一 牙买加体系。牙买加协议对布雷顿森林体系进行了扬 弃。一方面,它继承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并且,基金组织的作用还得到了加强;另一方面, 它放弃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双挂钩制度。 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是:第一,汇率安排多样化。 成员国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汇率制度,但必须事先取 得基金组织的同意。基金组织有权对成员国的汇率进 行监督,以确保有秩序的汇率安排和避免操纵汇率来谋 取不公平的竞争利益。第二,黄金非货币化。黄金与货 币彻底脱钩,它不再是平价的基础,也不能用它来履行对

1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义务,成员国货币不能与黄金挂钩; 基金组织将其持有的黄金总额的1/6(约2500盎司)按市 场价格出售,其超过官价的部分成立信托基金,用于对发 展中国家的援助,另外还有1/6按官价归还各成员国。 第三,扩大特别提款权的作用。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应 以特别提款权为主要储备资产,成员国可用特别提款权 来履行对基金组织的义务和接受基金组织的贷款,各成 员国相互之间也可用特别提款权来进行借贷。 第四,扩大基金组织的份额,从原有的290多亿特别提款 权扩大到390亿特别提款权,增加34.48%。另外,在增加 总份额的同时,各成员国的份额比例也有所调整,前联邦 德国、日本及某些发展中国家

14、的份额比例有所扩大,美 国的份额比例略有减少。 第五,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数量和限额,除用出 售黄金所得收益建立信托基金(trustfund)外,“协议“还扩 大了信用贷款(又称普通信用贷款,GRA)的限额,由占成 员国份额的100增加到145%,“出口波动补偿贷款 “(compensatory financing facility)的份额从50%扩大到 75%。 牙买加协议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改革集中在黄金、汇 率、特别提款权这三点上。事实上,牙买加协议在很大 程度上(尤其是在黄金和汇率问题上)是对事实的一种法 律追认,有许多问题在这一协议中并没有得到反映和解 决。并且,在协议签定后,国

15、际货币体系也没有完全按协 议勾勒的方向发展。 现行的牙买加体系具有如下特点:第一,黄金非货币化。 黄金不再是各国货币平价的基础,也不能用于官方间的 国际清算。第二,储备货币多样化。虽然“牙买加协议” 中曾规定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应以特别提款权为主要 储备资产,但事实上,特别提款权在世界各国国际储中的 比重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下降的趋势。基金组织在 1981年以后再没有分配过新的特别提款权。以前美元 一校独秀的局面被以美元为首的多种储备货币所取代 。 第三,汇率制度多样化。据基金组织统计,截至1997年3 月31日,国际币基金组织181个成员国实行了9种汇率安 排。这9种汇率安排可以归纳为下三大类

16、:(1)可调整的 钉住汇率安排(66种货币),分别钉住美元(21种币)、法国 法郎(14种货币)、其他货币(9种货币)、SDR(2种货币) 和货篮子(20种货币);(2)有限的浮动汇率安排(16种货币 ),其中包括随单一货币(美元)的浮动(4种货币)和欧洲货 币体系下的联合浮动(12种货币)两种形式:(3)更灵活的 浮动汇率安排(“种货币),分为管理浮动安排(48种货币 )和独立浮动安排(51种货币)两个子类。 二、牙买加体系下的内外均衡实现问题 1.牙买加体系下的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在牙买加体系下,内部均衡不仅是政府所密切关注的政 策目标,而且它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价格 稳定、充分

17、就业、经济增长这几个国内政策目标中,价 格稳定又因为七八十年代各国所遇到的严重通货膨胀 而居于突出位置。 牙买加体系下的外部均衡目标的含义也历经了变化,对 此,读者可以回忆第七章中的有关内容。总的来说,现在 各国都非常重视国际收支平衡的合事结构,并在实现这 一目标过程中尽可能地保持汇率的稳定。 牙买加体系是在国际资金流动迅速发展、汇率安排多 样化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这一历史条件的变化带 来了这一体系下内外均衡实现机制的深刻变化。与布 雷顿森林体系相比,牙买加体系的内外均衡实现机制具 有如下特点: 第一,在政府通过政策搭配实现内外均衡的同时,经济自 发调节机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布雷顿森林体

18、系下 主要通过一国的支出增减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的搭配 来实现内外均衡不同,牙买加体系下的资金流动与汇率 变动可以非常迅速地自发对内外均衡进行调整。以经 常账户逆差为例,这一逆差既可能因引起本国货币贬值 而通过货币一价格机制而得到自动调整,也可能因吸引 国外资金流入而得到融资。 第二,在内外均衡的关系上,内部均衡居于首要位置。在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内部均衡目标已经得到了相当的重 视,但是由于这一体系所实行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各国负有维持外部汇率稳定的义务,这就使得各国在实 现内部均衡中受到了很大的牵制,有的时候还不得不以 牺牲内部均衡为代价来实现外部均衡。在牙买加体系 下,各国基本上不存在

19、维持某一特定汇率的义务,因此可 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内部均衡的实现上。实际上,牙买 加体系在运行中(特别是在早期)表现出忽视外部均衡, 或者说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外部均衡 的倾向。 第三,在实现内外均衡过程中,国际问政策协调的地位有 所下降。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通过可调整的固定 汇率制联系起来,这就使各国必须进行协调才能维持汇 率稳定这一共同目标。在维持这一固定汇率的过程中, 各种形式的国际间政策协调是非常多见的,这在一定程 度上弥补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内外均衡实现机制上的 缺陷,延长了这一体系的寿命。而在牙买加体系下,各国 专注于实现内部均衡目标。尽管此时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作为在

20、国际间发挥协调作用的组织的作用得到加强, 国际间政策协调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仅限于危机管理等 较低层次。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为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牙买加体 系在内外均衡实现的制度安排上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有 很大不同己这一内外均衡实现机制的效率如何,需要对 牙买加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 三、牙买加体系的运行情况 牙买加体系在内外均衡实现问题上的制度安排是比较 灵活的,这使得它的适应性较强,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世界 经济动荡、多变和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因此,从整体上 说,牙买加体系的运行情况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这可以 从如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首先,在牙买加体系下,国际间的经济交往继续得到迅速 发展。以国际

21、贸易的发展为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的统计,自1973年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制后,世界出口贸易 从1972年的3900亿美元增加到1982年的17314亿美元,10 年共增加了344%;从1982年的17314亿美元增加到1992 年的37000亿美元,10年共增加了114%;相比之下,世界出 口贸易在1962-1972年的这10年中,共增加了201% 。 另外,据世界银行统计,70年代后半期(1975年-1979年)全 世界的年国际直接投资总额比60年代后半期增长了近 300%。牙买加体系下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所得到的迅 速发展,除了各国经济依存性的加深这一根本因素在起 作用外,这一体系灵活多样

22、的制度设计也发挥了很大的 推动作用。在全球范围的管理浮动汇率制下,存在着许 多汇率相对稳定的小区域,这就缩小了汇率浮动可能带 来的不利影响,另外,自70年代起,国际金融业防范风险的 技术有了长足的进展,这些新技术也在相当程度上减轻 了国际贸易中的汇率风险。换言之,世界经济从整体上 是可以接受现行的管理浮动汇率制的。 其次,在牙买加体系下,各国的政策自主性得到加强,各国 开放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得到了进一步保障。根据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世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在1979 年至1988年及1989年至1998年这两段时间都达到3.4% 。其中,发达国家在这两段时间内的相应数字为2.9%和 2.5

23、%,发展中国家在这两段时间内的相应数字为4.3%和 5.896。需要指出的是,在这段时期内世界各国所获得的 比较稳定的增长,是在不存在类似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成 立初期各国进行大规模经济重建之类剌激经济增长的 强有力的因素条件下取得的,因此 非常不容易。 从国际货币体系所发挥的作用讲,牙买加体系将内部均 衡置于较高位置,各国可以充分利用汇率调整与资金流 动等条件发展本国经济而很少因承担某种对外交往中 的义务而受到擎肘,这对各国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非 常之大。 再次,牙买加体系经受了多次各种因素带来的冲击,始终 显示了比较强的适应能力。牙买加体系是在世界经济 相对动荡的时期建立起来的,在它运行过程中

24、,更是经受 了各种冲击,这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整个70年代西方国家 通货膨胀居高不下;1974年和198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两 次大幅度提高油价,造成石油危机; 80年代初期爆发的 世界性债务危机; 90年代初期经互会货币区瓦解(在1990年苏联解体之 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它们 自己以经互会(经济互助委员会,CMEA)为范围,以转 账卢布为中心,形成一个独立的货币合作区)。1992年 爆发里拉和英镑危机、1994年爆发墨西哥货币与金融 危机、1997-1998年东南亚货币金融危机等。这些冲击 都严重影响了各国内外均衡目标的实现,在世界范围 内造成了剧烈的动荡。可以说,正

25、是牙买加体系这种 貌似“无体系”的体系安排,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各 种冲击的震荡,维持国际间的正常交往。牙买加体系 的强适应性从反面说明,在世界经济相对动荡的情况 下,选择相对灵活的制度安排是明智的。 当然,牙买加体系本身也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这导 致它在运行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突出体现 在以下方面: 首先,牙买加体系下汇率变动剧烈,与布雷顿森林体 系下汇率变动被限制在相对狭小的范围相比,牙买加 体系下的汇率调整有时会“过度波动”。近年来,随着 国际资金流动的飞速发展,汇率的剧烈变动现象更加 严重,在很多情况下甚至演变成货币危机。20世纪90 年代以来,已爆发了了上述的一系列危机。汇率

26、过度 波动,尤其是货币危机的发生,对各国实现内外均衡 目标是非常不利的。 其次,牙买加体系下各国国际收支状况并没有得到很 好的调节。牙买加体系对国际收支调节有汇率调整与 资金流动弥补两种方式 ,这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互相 替代性。因此,尽管浮动汇率制下可以对国际收支进行 调节,但调节结果未必符合外部均衡的要求。我们在前 面已多次指出,衡量国际收支状况最重要指标是经常账 户余额。一些国家的经常账户不平衡状况比较严重。 如果对利用国际资金流动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不加以 合理控制,则可能酿成债务危机等问题。牙买加体系在 运行中并没有很好解决这一问题,80年代初期爆发的国 际债务危机就说明了这一点。 再次

27、,牙买加体系下内外均衡的冲突依然存在,并且由于 大规模国际资金流动的存在而表现得日益复杂,政府对 开放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困难加大了。牙买加体系实 行的初期,有人认为可以通过浮动汇率制自发实现外部 均衡,政府可以只考虑内部的均衡问题,内外均衡之间的 冲突不存在了。这种看法显然已被实践所否定。在牙 买加体系下,一方面政府仍要通过使用支出增减政策对 国际收支进行管理,从而面临着与固定汇率制相类似的 内外均衡冲突;另一方面,在利用汇率进行调整的过程中 ,汇率的变动会对开放经济各个方面都产生影响,因此这 种新的内外均衡冲突又出现了,并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比 原有的内外均衡冲突更加复杂,对经济的影响更为深刻 。 从对牙买加体系运行分析中可以看出,作为实现内外均 衡的一种制度安排,牙买加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历 史条件的需要。但是,随着形势的进一步发展,牙买加体 系的种种缺陷也进一步暴露出来,而造成这些缺陷的深 层次原因在于:在国际资金流动问题非常突出的条件下, 各国实现内外均衡的难度加大了,而这一体系总的来说 还缺乏国际间政策协调。应当说,这是牙买加体系在运 行中所要弥补的问题,也是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所要改 革的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