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20课 西学东渐.ppt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5287027 上传时间:2020-03-19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38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20课 西学东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20课 西学东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20课 西学东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20课 西学东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20课 西学东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20课 西学东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20课 西学东渐.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1课 西学东渐 22课 新文化运动 23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24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5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近代中国人 向西方学习 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 的发展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 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 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西学东渐”简析】 西学:泛指当时西方的科技、文化、思想; 东渐:指向东方逐渐传入、渗透。 西学东渐: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 程。一般特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 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在这段时期中,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最初 的排

2、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 它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 过重大影响。 两个阶段: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末清初,耶稣会 传教士的到来;鸦片战争期间直到五四运动前 后。 时间 明末清初鸦鸦片战战争后 背景不同 双方地位 不同 传播媒体 不同 传播内容 不同 作用不同 西方资本主义初期 中国封建社会晚期 平等近代中国是被动 传教士是惟一媒介 传播渠道和媒介 多样化 教义、科技 内容更广泛, 层次更丰富 对中国影响甚微客观上促进中国 的近代化 明清时期及鸦片战争后的两次“西学东渐”比较 世 界 中 国 19C40- -60S 19C70- -90S 20世纪 初 世 界 中 国

3、 19C40- -60S 英法美等国完成 工业革命;资本 主义世界体系初 步形成。 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 国运动;洋务运动;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C70- -90S 20世纪 初 世 界 中 国 19C40- -60S 英法美等国完成 工业革命;资本 主义世界体系初 步形成。 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 国运动;洋务运动;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C70- -90S 20世纪 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 体系最终形成。 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 争;帝国主义掀起瓜分 中国狂潮,民族危机加 深;义和团运动;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维新变法运动。 世 界 中 国 19C40- -6

4、0S 英法美等国完成 工业革命;资本 主义世界体系初 步形成。 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 国运动;洋务运动;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C70- -90S 20世纪 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 体系最终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月革命;巴 黎和会。 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 争;帝国主义掀起瓜分 中国狂潮,民族危机加 深;义和团运动;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维新变法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 亥革命;民族工业进一 步发展;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在鸦片战争之后,力主学习西方的社会政治派别及其代表 人物: 1.近代放眼世界的先行者(抵抗派) 代表:林、魏 2.洋务派(对抗顽固派)洋

5、务运动(19C6090S) 代表:曾、李、张 3.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代表:王、郑 4.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运动(19末) 代表:康、梁、谭、严 5.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1911) 代表:孙中山 6、激进民主主义者(激进派)新文化运动(1915 1923)代表:陈、李、鲁、胡 一、开眼看世界 (19世纪40、50年代) 3.对新思想的评价(特点和影响) 1.开眼看世界的背景: 2.开眼看世界的倡导者 林则徐、魏源 【原因总结】 3.先进的中国人积极探寻抵御外侮、强国富 民之路。 1.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崛起,加紧对中国侵略; 2.腐朽的清王朝被迫向世界开放,加强了同 世界的联系; “开眼看

6、世界”的背景 比较项目 人物 林则徐魏源 活动 代表书籍 主要观点 影响 主持禁烟,设译馆、翻 译或编译外国书报 编写书籍 各国律例 四洲志 海国图志 了解、研究世界情况 提出“师夷长 技以制夷” 公开号召“开眼看世界”,使介绍与研 究世界知识在知识界蔚然成风, 林则徐、魏源情况表 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 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 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 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 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 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 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 天演论 D资政新编 (11全国)徐

7、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 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 !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 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 ,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 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 者 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 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 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 3、对新思想的评价(特点和影响) (1)新思想的最主要功绩在于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2)使人们开始关注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 (3)形成了社会思潮;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积 极 局 限 性 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虽然提出学习西方,但 又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特点

8、是维持封 建统治,因而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强盛起来。 (1)介绍的知识以军事为主,也有介绍政治和经济 ,但不深入。 (2)思想一方面带有鲜明时代变化的印记,另一方 面,又保留着浓厚的封建纲常色彩。 特 点 1、称林则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A、认识到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B、主张学习西方,研究西方文化 C、认识到列强侵略中国的必然性 D、认识到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2、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开眼看世界”的实质是 A、了解西方 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自强”“求富”,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 二、中体西用 (19世纪6090年代) 1、背景、含义、

9、目的 (1)背景: (2)含义、实质 2、“体”“用”之争: “中体西用”的背景: (1)清朝政局内忧外患(外国经济侵略加 剧,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 (2)19世纪6090年代,西学在较为广 泛的层面传进来(西学东渐),对中国以 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文化产生了猛烈冲击。 “中体西用”的含义及实质 (2)“西学”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 学技术。“西学为用”即是用西方先进的技术 来维护中国固有的制度. (1)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 常名教;“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传统文 化为立国的根本; 实质: 在不触动清王朝君主制度的前提下,学 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 朝统治目的 体:

10、体:主体、本质;主体、本质; 用:用:由主体派生由主体派生, ,为主体服务的表现形式。为主体服务的表现形式。 请思考: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张各是怎样 的?有没有共同之处? 如何正确认识这场争论? 争论结果如何? 思考:洋务派与顽固派主张的异同。 同:根本上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 封建统治。 异:洋务派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实用 科技,实现国家富强;顽固派主张 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 局,反对任何变革。 如何正确认识这场争论?( 洋务派与顽固派之争) (2)但毕竟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 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 的舆论环境。 (1)体用之争,大体上局限于要不要 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

11、层面 思考:洋务派与抵抗派的异同。 1.同:都是封建地主阶级内部的政治 派别;都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都有抵抗外来侵略的目的;根本目的 都是要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2.异:抵抗派学习西方主要是要抵御 外来侵略,洋务派则主要是镇压国内 人民起义;抵抗派的思想在当时起了 开风气的作用,实践很少,洋务派则 掀起了一场持续30年的洋务运动。 主张发展工商业,与外国人进 行商战。 早期维新思想的主张 主张变革政治制度,设立议会 制度; 局限性: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 有付诸实践。 (13天津)“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 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 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 A顽

12、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 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D 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三、维新思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维新思潮 (1)早期维新派思想(19世纪80年代起) (2)维新思潮形成原因: (3)代表人物及主张: 2.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3.维新变法 1.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3.西学知识的广泛传播和维新思想的发展。 4.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 社会历史背景是什么? 维新思潮形成的原因? 维维新代表人物 主要活动动 及主张张 代表论论著影响 康有为为 梁启超 谭谭嗣同 严严复 维新派代表人物及活动 康有为 梁启超

13、谭嗣同 严复 办学堂研究维 新理论,借中 学外衣来宣传 维新变法思想 宣传民主思想 和君主立宪 抨击纲常礼教, 批判专制君权、 宗法等级制度, 倡导男女平等 翻译西方书籍, 人民享有自由权 利、“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 进化论观点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变法通议 仁学 天演论 代表人物 主要活动及 主张 代表论著影响 为维新变法思 想提供了合乎 传统文化的理 论依据 维新派的宣传家 批判纲常 礼教最为 激烈 系统介绍西 方近代文化 的第一人 (09广东)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 ,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 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 字最可能是( ) A君主 B民权

14、 C西学 D科学 (09天津)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 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 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11上海)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 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 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 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 思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 作 康有为为什么要请出2000多年前的 孔子,以孔子之口说出维新变法的要求 呢? 1、策略的考虑:借孔子

15、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 理论的合理性,减少阻力。 2、思想根源: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 自幼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奉孔子为圣贤。因 此康有为不敢也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绝裂。 3、阶级局限性: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 (09浙江)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 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10江苏)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 ,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 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内容 论战的

16、问题 要不要维新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 实行君主立宪制 要不要提倡西学 ,改革教育制度 两派论战的主要内容 顽固派 维新派 祖宗之法不可变, 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变者天下之公理 反对兴民权,设议 院,反对君主立宪 实行君民共主的 君主立宪政体 坚持科举取士 ,反对西学 变法之本,在育人; 人才之兴,在开学; 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促进维新思想传播,形成思想解 放,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 一条新的道路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内容:P85 性质:这是资本主义维新思想同封建主 义思想的一次论战。 影响: (09广东)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 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 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

17、由,且不可得也。” 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11安徽)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 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 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 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 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 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 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 也” (08海南题)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 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 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他( ) 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

18、于保守 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 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 (08广东)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 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 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胡适 (12海南) 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 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顶 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 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 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 ,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 (13四川)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

19、9世纪 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 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 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作笔记) 在鸦片战争之后,力主学习西方的 社会政治派别及其代表人物: 1.近代放眼世界的先行者 代表:林、魏 2.洋务派(对抗顽固派) 代表:曾、李、张 3.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代表:王、郑 4.资产阶级维新派 代表:康、梁、谭、严 主张器物变革主张政治变革 思想传播 社会实践 思想传播 社会实践 1、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

20、新思潮的基本特点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习西方科技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2、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3、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 但采鉴日本”,主张要在政治上实行 A.君主专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4、“企图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和经济方式 来挽救封建专制统治”说的是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思考:思考: 试从背景、领导力量、内容、实践影试从背景、领导力量、内容、实践影 响比较响比较1919世

21、纪世纪60906090年代与年代与1919世纪末的世纪末的 “西学东渐西学东渐”有何不同?有何不同? 比较 (实质:比较“中体西用”和“维新思潮”) 背景背景 领导领导 内容内容 实践影响实践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列强经济侵略加剧列强经济侵略加剧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民族危机加重民族危机加重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地主阶级洋务派地主阶级洋务派 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 中学为体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西学为用 倡西学,兴民权,定宪法,倡西学,兴民权,定宪法, 实行君主立宪实行君主立宪 掀起洋务运动掀起洋务运动掀起维新变法掀起维新

22、变法 比较比较6090 6090 年代与年代与1919世纪末的西学东渐有何不同世纪末的西学东渐有何不同 从19世纪的中国看主流思想的演变 阶阶段清政府地主阶阶 级级 抵抗派 地主阶阶段 洋务务派 早期资资 阶维阶维 新 派 资阶资阶 维维 新派 阶阶段 鸦鸦片战战 争前 战战后60年代80年代左 右 90年代 儒学 西学 绝对主流 极力维护 维护次要地位 作为手段 全盘否定利用 积极利用 上升为 主流 主流 1.1.西学东渐经历了技术(器物)西学东渐经历了技术(器物)制度制度 思想三个层次的变化思想三个层次的变化 2.2.西学东渐且不断深入的因素有:民族危机西学东渐且不断深入的因素有:民族危机

23、 的加重、经济结构的变化、西方文化的不断的加重、经济结构的变化、西方文化的不断 传入传入 3.3.文化具有继承性文化具有继承性 认识 课堂小结 思潮 停留在技术层面上 提高到学习运用的阶 段,但不改变中国传 统的政治制度、纲常 伦理。 对西学的认识由技术 深入到制度层面和民 主制度上。 特点 代表人物 主要活动 开眼看世界 中体西用维新思想 地主阶级开明 分子代表林则 徐、魏源 洋务派代表冯 桂芬、李鸿章 、曾国藩 早期维新派王韬、郑 观应,90年代维新派 康、梁、谭、严 师夷长技以制 夷,学习西方 技术,著书立 说,从理论上 宣传 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体西用,办 军事、民用企业 ,维护清朝统治 著书立说,宣传西 方的民主思想、政 治制度,同顽固派 进行思想论战,开 展维新变法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