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答案),推荐文档.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291726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答案),推荐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完整word版)《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答案),推荐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完整word版)《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答案),推荐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完整word版)《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答案),推荐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完整word版)《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答案),推荐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答案),推荐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答案),推荐文档.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鸿门宴知识巩固一 考点、热点回顾通假字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7.不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8. 坐座:因击沛公于坐 置之坐上。古今异义1.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省份名。2.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3.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今:省份名。4.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今:省份名。5.婚姻 古:儿女亲家今:男女结为夫妻关系6.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述

2、。7.于是 古:在这件事上(这种情况下) 今:表顺承8.再 古:两次 今:第二次重点实虚词1.谢 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2.辞 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3.故 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4. 幸 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5. 去 距离:相去四十里。离去,离开:脱身独去。6. 若 若入前为寿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讵能若是乎7. 然 沛公默然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不然,籍何以至此8.于 向,对:贪于财货比:长于臣。在:复得见将军

3、于此。9.因 就此:不如因而善遇之。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依靠、凭借:因人之力而敝之10.为 任,做:使子婴为相。替,给:为击破沛公军!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制定: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处理对付:为之奈何作为:军中无以为乐。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句末语气词:何辞为?11.之 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代词,这:为之奈何?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12.且 将:若属皆且为所虏尚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况且:且焉置土石?词类活用1.名词用如动词: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沛

4、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籍(登记,动词)吏民。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道(取道,动词)芷阳间行。2.形容词用如动词: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3.意动、使动: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之为王,称王,意动)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沛公旦日从(使跟从即带领)百余骑来见项王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不内。4.名词作状语: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项伯乃夜(在夜里)驰之沛公军。头发上(向上)指。道芷阳间(抄小路)行,间至军中。 文言句式1.

5、 判断句:此天子气也。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亚父者,范增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2. 省略句:沛公军霸上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毋从俱死也。奉厄酒为寿。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加彘肩上。置之坐上。竖子,不足与谋3. 被动句:珍宝尽有之(被占有)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4. 介宾短语后置:具告以事贪于财货长于臣得复见将军于此5宾语前置: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籍何以至此?客何为者?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固定结构无所:没有的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奈何:奈,动词。何,疑问代词。译为“如何”、“怎样”。 如“为之奈何?”孰与:与相

6、比,怎么样(谁更)?表示比较。 如“孰与君少长?”所以:“的原因”或“的方法”。 如“所以遣将守关者”。为所:被表被动。 如“若属皆且为所虏”。无以(无以)没有用来的。 如“军中无以为乐”。有以:有用来的。 如“项王未有以应”。何为:表反问。 如“何辞为?”偏义复词:出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成语1.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斗酒彘肩) 解释形容英雄豪壮之气。 2.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解释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3.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解

7、释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4.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解释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 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解释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二 典型例题【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飨士卒()犒劳()鲰生() 卮酒() 有郤() 玉玦()樊哙() 目眦() 参乘() 彘肩() 刀俎() 杯杓()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距关,毋内诸侯 ( ) (2)张良出,要项伯( )(3)愿

8、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4) 令将军与臣有郤( )(5)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素善留侯张良() (2)籍吏民 ()(3)范增数目项王() (4)因击沛公于坐() (5)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6)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7)沛公起如厕( ) (8)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4名句填空。(1)今者项庄拔剑舞,_。(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_,天下皆叛之。(3)_,大礼不辞小让。 【第二部分】一、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卮酒(zh)刀俎(z)杯杓(sho)B参乘(shn) 瞋目(zhn) 美姬 (j)C

9、鲰生(zu) 左尹(y) 戮力(l)D玉玦(ju) 隔阂(h) 披帷(wi)2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距关,毋内诸侯 因击沛公于坐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范增数目项王令将军与臣有郤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皆为龙虎,成五采 张良出,要项伯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毫毛不敢有所近 AB C D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旦日飨士卒 B夫秦王有虎狼之心C此其志不在小 D常以身翼蔽沛公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旦日飨士卒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则置车骑/置之坐上 B乃

10、令张良留谢/则与斗卮酒,哙拜谢C樊哙从良坐/因击沛公于坐 D毋内诸侯/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6下列句子的句式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A大王来何操 B亚父者,范增也C得复见将军于此 D若属皆且为所虏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

11、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

12、齐王,汉王怨。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

13、王 葬:埋葬。B愿沛公且留壁 壁:营垒,军营。C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啖:吃,这里是以利引诱的意思。D不如因其解击之 解:通“懈”,松懈。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沛公之从洛阳南出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C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D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 扣舷而歌之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良运筹帷幄的一组是()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良引兵从沛公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AB C D

14、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B张良为人精明。在峣山下的秦将上当想要反叛秦王朝的情况下,考虑到士卒会不听从,让沛公带兵攻击秦军,取得大胜。C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促诸侯之会,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D张良知道激流勇退。高帝对他的才能极为赏识,让他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委婉地拒绝了,于是被封为留侯。11翻译下面的句子。(1)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2)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3)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

15、与共功者?三 课后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

16、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让:谦让。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督过:责备。C大王来何操 操:拿,携带。D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再拜:第二次拜。8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相去四十里/沛公已去 B沛公不胜杯杓/不胜枚举C沛公安在/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D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9.下列各

17、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乃令张良留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B公为我献之/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C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杀之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何辞为 10选出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A沛公安在B大王来何操 C为之奈何 D何辞为鸿门宴答案【第一部分】1xinkozuzhxjukuiz shnzhzsho2(1)距拒把守内纳接纳(2)要 邀邀请(3)倍背违背(4)蚤早与“晚”相对(5)郤隙隔阂,嫌怨3(1)形容词用作动词,与友善(2)名词作动词,登记造册(3)名词用作动词,以目示意(4)趁机(5)儿女亲家(6)意外的变故(7)往 (8)放弃,丢下4(1)其意常在沛公也(

18、2)刑人如恐不胜(3)大行不顾细谨【第二部分】一、1.D解析:A项,“卮”应读“zh”;B项,“瞋”应读“chn”;C项,“尹”应读“yn”。2D解析:“距”通“拒”,“内”通“纳”;“坐”通“座”;“倍”通“背”;“郤”通“隙”;“采”通“彩”;“要”通“邀”;“蚤”通“早”。3B4D解析:A项,“河北”“河南”古义分别为“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为”河北省”“河南省”。B项,“婚姻”古义为“儿女亲家”;今义为“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C项,“非常”古义为“意外的变故”;今义为“程度副词”。D项,古今都为“士兵”。5D解析:D项,均为“接纳”。A项前者为“放弃”,后者为“放置

19、”;B项前者为“辞谢”,后者为“感谢”;C项前者为“坐下”,后者为“座位”。6A解析:B项为判断句;C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D项为被动句。二、7.A解析:A项,“葬”这里指厚葬。8C解析:A项“之”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B项均为介词,表示对象,译为“率领、带领”。C项“与”前者是介词,表示对象,译为“和、同”;后者是连词,表示并列,也译为“和、同”。D项“而”均表示修饰,不译。9C解析:是说在沛公出NF199辕的时候,张良所采取的行动,是说张良平时的做法。10B解析:“让沛公带兵攻击”不对,张良没有这样特别安排。只是提出了“趁敌方松懈而攻打”的建议。11(1)我听说他们

20、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2)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告示天下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住项王的心。(3)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地区捐送给别人,不知谁可以与我共建功业呢?参考译文: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的弟弟死后没有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他祖父、父亲历任韩国五代国君之相的缘故。沛公从雒阳向南穿过NF199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峣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驻留营垒,派一部分人

21、先出发,给五万人准备粮饷,在周围的山上多张挂旗帜,作为疑兵之计,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接受他们。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了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派人请领汉中地区。项王就答应了。张良趁机劝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告示天下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住项王的心。”于是派张良回去。他一边走,一边烧断了栈道。项王因此消除了西面对汉王的忧心,而向北发兵去攻打齐国

22、。张良逃跑了,从小路偷偷归依汉王。到了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地区捐送给别人,不知谁可以和我共建功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猛将,他和项王有隔阂;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马上就可以使用。而汉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当一面。如果打算捐弃关东之地,就送给这三个人,楚军就可以打败了。”最后击败楚军的,正是靠了这三个人的力量。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劝说汉王,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这年秋天,汉王追击楚军到了阳夏的南面,因战斗失利而坚守固陵,诸侯

23、们到了约定的时间还没到。张良劝说汉王,汉王采用了他的计谋,诸侯们才都来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运筹谋划于帷帐之中,决战取胜在千里之外,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留侯身体多病,便施行道引之术,不食谷物,闭门不出一年多。恰逢高帝驾崩,吕后感激留侯的恩德,就强让他吃饭,说:“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那样短促,何必自找苦吃到如此地步啊!”留侯不得已,勉强听从吕后的话而进食。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侯。课后练习:7D解析:“再拜”为“拜两次”之意,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8D解析:D项,两个“间”都是名词作状语,从小路。A项,句中的“去”为“距离”;句中的“去”为“离开”。B项,句中的 “胜”为“能承受”;句中的“胜”为“尽”。C项,句中的“安”为疑问代词,哪里;“安”为“养”。9C解析:C项,两个“因”均为副词,趁机。A项,句中的“乃”为副词,于是,就;句中的“乃”为副词,才。B项,句中的“之”为代词,它们,指白璧和玉斗;句中的“之”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不译。D项,句中的“为”是介词,替;句中的“为”是句末语气词,呢。10C解析:A、B、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