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文档】人事心理学概述.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296802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90.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文档】人事心理学概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优质文档】人事心理学概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优质文档】人事心理学概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优质文档】人事心理学概述.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优质文档】人事心理学概述.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质文档】人事心理学概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文档】人事心理学概述.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人事心理学概述 教学重点:心理的实质 教学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二、人事心理学理论基础 了解现代心理的三大学派 人事心理学学科定位 普通心理学 1、社会心理学 2、管理心理学3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 人的头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即关于人的思想、情感活动的规律 心理学: 对人的心理、行为的科学研究 (二)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2、心理的源泉是连续的 人类社会的生活和实践活动 (二)心理的特点 人的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仁者游山、智者游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铲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二人事心理学理论基础 (一)现代心理的三大学派 精神分析心理

2、学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奥地利的心理学家 代表作释梦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 主要观点: 人心理的病态是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的 结果,主张通过分析被译梦的含义 去寻求治疗方法 2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华生,美国心理学家 代表作: 行为:比较心理学引论 行为主义 主要观点: 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 研究行为。机能、物理化学变化 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 关系 3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 代表作: 科学心理学 动机与个性 主要观点: (一)人性是善良的 (二)障碍人发展和完善的是外部环境因素 (三)若想使人正常发展,需要良好的关爱的环境 (三)普通心理学 以一般正常人的心理

3、现象及其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 心理现象的四个方面: 心理动力:动机 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 心理状态:睡眠、觉醒、注意 心理特征:气质、性格 (四)社会心理学 研究人的社会化的一门科学 人事心理学研究在旅游环境、社会环境的特殊交往 研究内容: 社会化:角色 社会认知:认知偏差 社会沟通:语言,非语言 (五)管理心理学 研究企业中人的心理规律,目的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研究的内容: 个体心理:成就需要、双因素需要,公平理论 群体心理:从众,凝聚力 领导心理:激励 造成“少见多怪” 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 避免 ? 第二章行为公式 教学重点: 行为公式的内容以及影响因素 影响他人行为的途径

4、 教学内容: 一、行为公式1 二、影响他人行为的途径 2 三、暗示 3 一、行为公式 (一)相关概念 1刺激环境对人的作用 2反应人对环境的反作用 (二)黑匣理论 西藏游决策 结论 : 我们看到的是环境刺激物和人的反应行为, 心理活动是未知的 同一刺激,不同人不同反应 同一刺激,同一人不同反应 (三)行为公式 B = F (PE) B Behavior P Personal E Environment 二、影响他人行为的途径 ( 一) 内因、外因关系及启示 (二)对他人施加影响的路径 1驱动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2导向 3制动力心理防御# 调控 心理防御 1启动的原因 人们面临困难冲突、挫折时

5、候的过分痛苦和不安, 人的意识无法应对,会产生消极情绪,人就会在不知 不觉中启动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 2启动方式 通过对现实的歪曲、篡改、或采用变向的躲避和攻 击行为使自己的意识受到蒙蔽,不再焦虑,使心理平 衡。“自欺” 否认、固执、合理化、潜抑 三、暗示 (一)意识、潜意识 案例:冷飕飕的火 1、意识是个集合名词,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考、 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身心状态(内在的)与环境 中人、事、物变化(外部)的综合觉察与认识。 2、潜意识指潜隐在意识层面下的感情、欲望等复杂经 验,因受到意识的控制与压抑,致使个人不自觉知的 意识。 (二)意识、潜意识、前意识的关系 1人的意识具有批判

6、功能、潜意识不具有批判功能, 不能回到意识中 前意识具有稽查判断能力,能回到意识中 2潜意识中内容并未完全消失,积极活动,追求满足。 做梦 ,肥胖 3前意识进入意识的条件 带有强烈的情绪烙印 认知者的实际环境规定了哪些经验的提取 (三)暗示 1、定义 人不加怀疑、不加批判、不加抵制地受外界影响, 是 信息输入潜意识的一种方式。 2、心理暗示测试 催眠 老鼠 来 2、暗示的种类 1)自暗示 2)他暗示:望梅止渴 3、暗示的作用 1)积极作用:工厂的黄布条 2)消极作用:学医的学生 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 1把内心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 2每天给自己一点好暗示(植物的生命) 预热式 先把自己迷住,才能迷

7、住 3不要总想负面的东西 比如朋友 梅兰芳先生在训练戏剧学员只要学好某一个角色 佛教中有一种修持方法叫做“求闻持法”,要求佛 教修持者每天将一句毫无关联的经文重复背诵10,000 遍。他们超常的智慧就是来自于这种超然的重复。 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利用强度和频率的运行规 律,用经典的英语作品反复背诵,不断地操练,语感 是潜伏在人的灵魂深处的语言天赋. 知觉 (第3章) 教学重点: 知觉的特性 第一印象与晕轮现象 教学内容: 知觉概述 知觉的特性 错觉 3.1 知觉概述 3.1 知觉概述的结论 人们所认识的世界与真实世界之间存在着距离. 人所认识的世界是人们以自己的看法构成的. 知觉的定义 1、

8、感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 的反应 2、知觉: 个体加工从五官获得信息的过程。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 性的反应 知觉定义的理解 必须以各种形式感官的感觉为前提 知觉是刺激物的整体形象 3. 知觉的特性 教学目标 认识知觉的特征 理解影响知觉特征的因素 认识知觉特征的意义 知觉的基本特征一知觉的 选择性 (一) 涵义 : 在 知觉过程中, 主体优先、清晰 地反映部分对象的 特征 。 知 觉 的选择性基本特征 选择 的过程就是区 分对象和背景的 关系,对象和背景 可以 相互转换 选择的原因: 丰富 的外界事物和人 类有限的认知能力 实质: 人们按 照自

9、己的需要 的目的,主动地有意 识地 选择 部分事物作为 知觉对象或者无 意识地被某一事物 吸引 (二)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1、客观因素: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2、主观因素: 稳定:职业,专长,知识经验,个性人格; 不稳定:需要,兴趣,心理状态; 3、文化因素: 知觉的基本特征二 知觉 的理解性 与照相机的区别 (一) 涵义: 知觉过程中, 主体根据过去的经验去解释知觉对象, 并且用语言把它们表示出来。 知觉的 (二)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 1语言作用提醒 2以往对此事物的经验 知觉的基本特征三 知 觉的恒常性 (一)涵义 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知觉映像保持不 变。 (二)知觉 恒常性的种类

10、 亮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三)影响知觉恒常性因素 1 ,客观因素:后天习得 2 ,主观因素:个体的知识经验 知觉的基本特征四 知觉的 整体性 (一)涵义 : 知觉过程中 ,主体总是倾向 于把对象作为 一个整体来 认识。 知觉的整体性 (一)涵义 : 知觉过程中 ,主体总是倾向 于把对象作为 一个整体来 认识。 (一)特点 : 知觉整体性依赖于客观事物的特点 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 合成整体的功能 3.3 .1 错觉 (一)涵义 : 错觉是歪曲的知觉,也就是 把实际存在的 事物被歪曲 地感知为与 实际事物完全不 相符的事物。 (二)错觉 产

11、生的原因 当 刺激摸棱两可时 候, 知 觉倾向于更多受 到个体解释 基础(态度 ,兴趣,背景) 的影响,而不 是刺激本身 3.3 .2 第一 印象 (一)涵义 : 人们首次 接触时所留下的 印象 第一印象 (二)影响 因素 人的体态、姿势、谈吐等 表面层次的认知 形成的 他人 给的间接信息 ,也会影响其形 成 第一印象 (三)特点 不全面 会不断 变化,只是对 人认知的起点, 不是终点 会随交 往时间的延长 而弱化 (四)作用 人际交往中的定向和动力作用 (五)本质 思维定势,是社会认知的 误区 (六)启示 注意自己给别人的第一印 象 ( 注意自己的言谈 举止) 不要对他人只凭借第一印象就作出

12、判断是什么样 的人 (七)留下 美好第一印象的 因素 仪表:不同场合注意仪表 得体 谈吐:说话最 容易看出人的 才华,幽默风趣 的谈 吐给人听觉 的享受和心灵的 美感 3.3.3 晕轮效应 (一 )涵义: 由对象的某种特 征推及对象的总 体特征 (二 )形成 由于其某一特别 突出特征,而泛 化成全部印象 (三 )特点 以偏概全 (四 )本质 思维定势 是社会认知中的误区 (五 )与第一印象 的区别 从时间上来说 的 特征上来说的 (六 )两者的联系 都是思维定势 都是认知中的 误区 3.4.1 入职印象理论 初入职者给单位留下印象受三方面影响 1老员工自居作用 2初入职者的心理预期与行为表现

13、3第一印象 魏冰为何被孤立 魏冰名牌高校毕业,入职民企。她专业能力强,个 性强。老板喜欢她这样的人,刚入职就得到重用。这 引起公司资格老的员工嫉妒 魏冰观念前卫,她结婚几年,决定不要孩子 但同事在老板面前说她为了往上爬,不要孩子 同事看她眼神怪怪的,一道无形屏障隔在了她和同 事之间。 她很委屈,她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功利 1老员工自居作用 老员工会以主人自居,并无意识地履行考核新成员 胜任能力的责任。 新职员会受到各个老员工的关注,如果行为不符合 老员工的期望,则新职员难以被接纳 2初入职者的心理预期与行为表现新员工受自身素质 和心理预期影响,会做出不同的行为表现 有些人因为对工作角色定位不准

14、,对工作不熟悉, 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就会出现适应问题,甚至发展为 抑郁问题。 3第一印象 社会心理学表明,90% 的人在最初几分钟就彼此做 出判断 人类视觉占主导 外表在印象中占50% ,说话 38% ,工作质量和责任感 只占 10% 魏冰为何被孤立 魏冰名牌高校毕业,入职民企。她专业能力强,个 性强。老板喜欢她这样的人,刚入职就得到重用。这 引起公司资格老的员工嫉妒 魏冰观念前卫,她结婚几年,决定不要孩子 但同事在老板面前说她为了往上爬,不要孩子 同事看她眼神怪怪的,一道无形屏障隔在了她和同 事之间。 她很委屈,她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功利 3.4.2 如何帮助新职员形成好印象 仔细了解企业文

15、化了解规章制度,初来乍到, 想改变企业文化只能给自己带来麻烦 快速熟悉每个同事打造企业组织社交圈,避免 钻入某个狭隘的小团体 少说话,多做事 适度表现,不要过火过犹不及 谦虚好学你不把自己当回事,别人才能把你当 回事 严守劳动纪律 不为失败找借口 “我希望下属有承担错误的勇气,我不会因为犯了小 错就改变对他的看法,但我看重一个人面对错误的态 度” 第四章旅游动机 教学重点: 需要和动机的关系 教学内容: 动机的产生过程 一、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发动和维持人的活动, 并使活动指向一定目 的的心理倾向. 动机是在人希望其需要得到满足时被激发产生的, 二动机的产生过程 三旅游者的动机 三求心理 : 求

16、补偿 求解脱 求平衡 个性与行为 (第5章) 教学重点: 个性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个性结构对行为的影响 教学内容: 了解个性与气质、性格的关系 掌握气质的四种类型及各自的特征 掌握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掌握个性结构及其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5.1 个性概述 你的个性是什么? 你的个性是天生的还是后天习得的? 能否训练自己的个性使它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5.1.2 个性的定义 简单的说,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 个性就是个性心理的简称,在西方又称人格 个性是指个人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 环境中,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 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个人在先天素质基础 上,在一定的

17、社会环境中,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 形成和发展起来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5.2 气质 5.2.1 气质的定义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典型的, 稳定的动力特征 动力特征是指心理过程发生的速度,强度 , 稳定性以 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 5.2.2 气质的特点 气质具有天赋性, 稳定性和可变性. 只是这种改变较 为缓慢 , 困难 , 不易觉察 . 气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素质决定的. 5.2.3 气质的分类及各自特点 多血质 胆汁质 粘液质 抑郁质 多血质特点 多血质又称活泼型 , 属于敏捷好动的类型 易于适应环境的变化. 这种气质的人善于交际,平易 近人 , 善于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他们从事

18、多变和多样化的工作时成绩卓著, 要求反应敏捷并均衡的工作对他最合适. 黏液质 粘液质又称稳重型 , 缄默而沉静的类型 反应比较缓慢. 但不论环境如何, 都能保持平衡 . 行 动缓慢而沉着 情感上不易波动, 不易发脾气 , 不易流露情感 , 不常 常显露自己的才能. 要求有条理的, 冷静的和持久的工作, 对于粘液质的 人最为合适 . 胆汁质 胆汁质又称不可遏止型, 属于兴奋而热烈的类型, 暴躁 敏捷性 , 可塑性均强 , 兴奋比抑制占优势 在克服困难上有坚韧不拔的劲头 抑郁质 抑制质又称忧郁, 属呆板而羞涩的类型 耐受性 , 可塑性 , 兴奋性也都很弱,容易疲劳,孤 僻 ,多愁善感 内心体验深刻

19、 思辩 气质的两重性 不同气质类型的神经系统特性 5.4 性格 5.4.1性格定义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 的, 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5.4.2 性格特点 性格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 在与客观环境相互作 用的过程中形成的。 性格总是表现出一个人独特的, 稳定的个性特征 5.4.3 性格分类 表现在对现实方面的性格特征 对社会、 对集体、对其他人的态度:关心集体或自私 自利 对劳动:勤奋或懒惰 对自己的态度:自尊心自信心或自卑 性格的情绪特征:情绪起伏、乐观与悲观 性格的意志特征:勇敢还是忧柔寡断、胆小怯懦、 坚韧不拔 , 还是半途而废 性格的理智特征:深刻或肤浅

20、、粗略型或精确型 5.5 性格与气质关系 性格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形成的, 气质有先天性质。 (不同生活环境) 气质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 难于改变 ; 性格虽然也具 有稳定性 , 但在社会生活的影响下, 通过个体的主观努 力, 较易发生变化 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而性格则有好坏优劣之别。 性格与气质的联系 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速度。自制力的 形成,果敢的形成 气质使性格带有某种独特的色彩。勤劳 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而性格则有好坏优劣之别。 性格对气质也产生一定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 改造气质 ,使之服务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5.6 个性的影响因素 遗传 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家

21、庭环境) 学习 成熟 遗传与环境的产物 5.7 人格结构与行为 5.7.1 人格结构分析理论 又称为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交互作用分析、人际关系 心理分析, PAC 理论。 5.7.2 人格结构分析理论的内容 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心理状态构成的, “父母”心态( Parent )权威和优越感 “成人”心态( Adult )客观和理智为标志 “儿童”心态( Child )无知和冲动 整个理论也简称为PAC 理论。 5.7.3 人格结构与旅游行为1 人格结构把人格分成了三个独立的部分 每个部分都分别支配着不同类型的行为 人们的快乐源泉主要存在于儿童自我状态中 5.7.3 人格结构与行为2 说服 先激发其

22、快乐情感,使跃跃欲试 _C_打动 然后理性说服 , 让其得出还可以_A_合理化 最后提出一个高尚的或者有意义的理由 _P_意义化 作业 作为一名人力资源工作者, 请你对自己的个性作一 个评价 控制点 马基雅维里主义 只要行的通 , 我就采用它 讲究实用 , 对人保持着情感的距离, 相信 结果能够为手段辩护 工作 : 谈判技能的工作和由于工作的成功能带来实质效益的 工作 工作绩效缺乏绝对标准的工作就不适合 自尊 人们喜爱或者不喜爱自己的程度 自尊与成功的预期成正比, 他们选择冒险而非传统 性的工作 低自尊者比高自尊者对外界影响更为敏感, 他们需 要从别人那里得到积极评估, 因此更乐于赞同他人的

23、意见 自我监控 根据外界情境调整自己行为的个体能力, 权变能力 低自我监控者倾向于各种情境下表现出自己真实的 性格和态度 , 因此他们是谁以及他们做什么之间保持 高度的一致性 高自我监控者在管理岗位上更能够成功 在不同的观众面前呈现不同的面孔 冒险性 接受或者回避风险的倾向性 高冒险性的人比低冒险性的人决策更为迅速, 在作 出选择时候使用的信息量也更少 但两者决策的准确性是相当的 工种不同则风险的多少性不同 A型人格、 B型人格 A型人格不断驱动自己在最短时间里干最多的事情, 总在焦虑状态 B型人格很少因为要从事不断增多的工作或无休止 地提高工作效率而感到焦虑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自我评估

24、 组织与社会环境分析 生涯机会的评估 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 制定行动方案 评估与反馈 从心理学角度看社会交往 (第6章) 教学重点: 社会交往两个层面的内容与关系 社会角色的理解 教学内容: 掌握社会交往两层面的内容及关系 了解矛盾的产生 掌握社会交往的两重性 掌握社会角色的含义 了解社会交往的因果环 5.1 社会交往的两重性 ? 人们常说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充满矛盾的社会,矛盾是 什么? ? 为什么人们总感觉不顺心? 5.1 .1社会交往概述 个人与个人 个人与群体 群体与群体 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发生 相互作用的过程 完整社会交往涉及的环节 社会交往的主体:角色与角色、人与人 社会交往的内容:利益

25、、人际 社会交往的过程:因果环 5.1.2 社会交往的内容 社会交往内容的两层面 利益交换人际交流 利益交换的五种行为 物品交换 价值交换 行为交换 信息交换 观念交换 人际交流的内容 在社会交往中的相互认知、相互评价、相互影响 社会交往两层面的关系 两者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同时存在 利益层面:用什么交换 人际交流:对他人的动机作出评价卖鞋 即:人做的事情和做事情的人联系起来 利益交换会赋予一定的人际内容 旅游: 利益交换 人际交流 两个人评价第三个人: 利益交换 人际交流 5.1.3 矛盾的产生 认知偏差 人们根据一定表面的现象或虚假的信息而对他人作出 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

26、对象的真 实情况不相符合。 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 社会交往两方面出现问题都有可能产生矛盾 大量的矛盾不是利益之争,而是气之争 许多矛盾不一定有利之争,但一定有气之争。即大 量的矛盾是认知偏差造成的 5.2 社交中的角色 戏台小天地,天地大舞 请问同学们你们扮演哪些角色 社会交往的两重性 人和人的交往角色和角色的交往 社会角色的产生和变化 ? 社会需要才有社会角色 ?角色的行为模式随社会发展而变化,而且必须符合 社会的需要 ? 一个人多个角色时候,要根据实际所处的社会关系 即使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 ? 社会角色处在社会关系的两端位置,无关系就无角色 ? 经理 ? 社会角色是非个性的,但每个人的个性不同,扮 演的同一角色又会有差异 ? 社会角色的行为模式是由 社会规定的 角色变换 ? 多角色 ? 不同场合应随社会关系的不同而及时变换自 己的角色 ? 顺利进行社会交往的条件 人与人平等的表现 ? 不同的社会角色是不能平起平坐的 ? 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来体现 5.3 社会交往的过程因果环 5.3.1 交往的因果环 ? 社交中存在一个互为因果关系的因果环 ? 有“良性”因果环和“恶性”因果环 ? 人们之间有矛盾时候,应注意因果环 5.3.2 影响因果环的因素 ? 从行为公式分析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