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乡村教师事迹.docx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529830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秀乡村教师事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优秀乡村教师事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秀乡村教师事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乡村教师事迹.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优秀乡村教师事迹 特征码 qEJvHmsqFhgivLsdSrmH 优秀乡村教师事迹 很多人一辈子难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周老师却放手 做着想做的事,他是幸福的。他愉快地奔波在小凉山深山老林 中,这个山东“老工人” ,最时髦的装备就是一台笔记本电脑。 通过这个宝贝,他在川滇黔交界处一个幅员面积达 190 平方公 里的山乡, “遥控”来自天南海北的关注,让 600 多个孩子得到 资助,10 多所乡村教学点得以重建。而他,还常年奔波在 xq、 甘肃、广西等 10 多个省区以及川内多个资助“据点” 周忠民老师又来了。几个月前,暴雨中,他也沿着这条路 爬到花椒坪教学点,破木门、朽窗户,眼

2、前一座 40 多“岁”的 学校危房在铺天盖地的雨雾下,静静诉说着自己的无助。在他 牵线下,一个民间助学团队募集到资金,使这所学校得以重修。 第 2 页 7 月 21 日,新学校竣工,周老师又兴致勃勃地开始爬山。 半山腰,全身湿透的我们停下来喘气。周老师弯下腰来紧鞋带。 黄胶鞋里的脚修长瘦削,还有两个水泡,那是前一天从早上 7 点走到晚上 8 点的印记。 苗寨的老老少少身着盛装迎了上来这一刻,是花椒 坪小学新校舍落成典礼。为庆祝这一喜事,村民自排自演了 16 个苗家节目以苗家最高礼遇来欢迎他们喜欢的“周老师” 。 孩子们眼里,是感激,还有期待每次到小凉山的村寨, 周老师最不敢面对的是孩子们清澈的

3、眼神。 独立志愿者:身后有多个团队 “我就喜欢在山沟里跑,愉快得很。 ”周老师哈哈大笑。周 忠民,58 岁,山东聊城人,戴着如今已不常见的鸭舌帽,身着 旧衣服,一双黄胶鞋,典型的上世纪 60 年代工人形象。他还有 个身份:民间助学志愿者。 1996 年,周老师从甘肃省金昌市金川集团公司退休,从此 开始了他在贫困山区的行走。1998 年,他第一次以志愿者身份 到甘肃古浪支教,掏出积蓄购买了 9 台电脑,建起当地第一个 免费电脑培训教室。20XX 年,他“转战”广西田阳,和同去的 第 3 页 志愿者一起建起助学网站,随后成为“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 等多个民间助学团队的义工,在广西、甘肃、贵州等 1

4、0 多个省 区的贫困山区寻找贫困学生并给予资助,寻找破烂的校舍,再 寻求资金去改建办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白天搜集资料, 晚上制作成帖子,通过多个助学网站发送出去。 20XX 年,周老师在为“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做监察的行 程中,到了田阳县,走访基金会在这里资助的一批孩子,从此 与小凉山结下不解之缘。在田阳县玉凤中心小学,一个穿着朴 素的学生起他的注意:“带我去你家看看吧。 ”小男孩点点头, 带他出校门,爬山,过沟,再爬山,再过沟让他没想到的 是,整整翻了四座山,步行 4 小时后,才到孩子家。 这个叫牛屎沟的地方住着 70 多户人家,竟然只有这一个小 孩在读书。原因是苦涩的:距离太远了!能不能就

5、近办一个教 学点,让孩子们少翻几座山读书?半年后,这里真的建起一座 看上去很简陋的学校,但就是这所学校,结束了这座大山顶上 从来没有学校的历史。随后,这里的大山上开始出现多所民间 助学团队帮助建设的村校。 或许是节奏太快,本身就有教学任务的中心小学老师有些 吃不消,很少有时间去家访,周老师有时就独自去走访。一次, 第 4 页 在小凉山漫天大雨中,他很快迷了路,上到一个陌生的山顶, 山顶上有多条小道,伸往各个方向。连走了好几次,下着下着 就到了悬崖边上。折腾 4 小时后,被迫从原路返回。回到学校 已是晚上 8 点多,不停“工作”了 13 个小时的的脚板被磨出大 大的血泡。第二天,周老师又早早出发

6、了。 旁人看来惊险的经历,周老师说来平淡无奇。他曾三次摔 下山崖。一次,从一个山崖上的学校出来,已是晚上 8 点,4 个人只有一支手电筒。走着走着,一脚落空,他骨碌碌地滚了 下去,幸好被两棵树挡住。爬起来一看,乱石滩在几百米深的 悬崖下隐约可见。 “好了伤疤忘了痛” ,前不久,他又花了半个 月,对该县 30 多所村小挨个调查了一遍。 有了周老师牵线,民主乡 11 所村小重建得到大山外的支持, 另 3 所最近也有了捐建协议。至此,民主乡危房村校的历史结 束了。花椒坪村小的泥房变成了砖木结构的青瓦房。巍巍青山 怀抱,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周老师的脸笑得如这里的地貌,沟壑纵

7、横。 性格志愿者:七跤摔来 7 万元 民主乡丰产村, “一天下雨九天稀,大人穿胶鞋小孩穿筒靴” 第 5 页 。因不通公路,需步行 5 个小时才能到乡上。周老师第一次到 丰产村小时,带着一位特意从上海赶来进行实地调查的陈先生。 城里长大的陈先生不会走山路,一身泥一身水,跌跌撞撞 地摔了 8 次,7 次摔倒在泥浆里,一次被同行的老师扶住了。 爱开玩笑的周忠民概括为“七跤半” 。为了让陈先生不致太尴尬, 周老师也有意摔了一跤,还同他打趣说:“马边的土地是公平 的,同你上海来的亲近,同我山东来的也亲近啊。 ” 看到破旧的校舍、可爱的孩子们和热情的村民,陈先生二 话没说,当场决定捐资 7 万元。 “你摔

8、了七个半跟头才捐 7 万, 以一个跟斗一万计算,还欠 5 千呢。 ”周老师又打趣道。 “把孩子和学校的情况通过网络发出去,引来捐助者,你 这样的身份用我们四川话来说,有点像串串啰。 ”同行的人 也和他开玩笑。 “为山里的孩子,我愿意当这个串串 。 ”他说 自己成功赢得许多人信任靠的是“诚实” ,一户一户实地走访, 无论多远、多险,这也是他这么多年坚持行走在大山深处的动 力。 这几年来周老师已为民主乡联系到 50 多万元资金,目前到 第 6 页 位 25 万元。看到堆积如山的建材,他孩子似地笑了。看完水洪 小学,大家来到村支书家准备吃饭。一到支书家门口,周老师 便找了块木板躺上去睡了起来。看他睡

9、得香甜,大家都不忍心 叫醒他这样的记忆,不知以前有多少次。 看着熟睡的周老师,村民说:“周老师不远万里来到我们 山区,为我们修学校,可他连一口热汤也没喝过。 ” 另类志愿者:大山里发现自己存在的快乐 在民主乡的村民看来,周老师这个老头似乎有些奇怪:做 事不拿一分钱,电话费、上网费、交通费还要拿出退休工资贴, 为的什么呀? 在周老师裤带上系着的鼓鼓囊囊的小口袋里,插着山里常 用的雨伞,还有矿泉水、纸和笔。另一个秘密“装备”是馒头。 和村民谈话时,冷不防拿出来大嚼,算是解决了一顿“行走午 餐” 。心细的村民发现,他吃晚饭时总要剩一些,第二天去看却 不见了,原来故意剩下来当早餐。 “看他天天睡在两张

10、办公桌上, 动员他搬到自己家或其他村民家,老周死活不干。 ”两人还为此 吵过架。 “我去干什么?我首先需要的是有上网的条件,无法工 作住得再好有什么用?我不吃辣椒,同别人一起吃饭,要影响 第 7 页 别人。 ” 他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合常理” 。20XX 年,他独自在广西 进行万里单车助学行时,晚上就睡在马路上。 “不担心有车或是 野兽吗?” “山里的路夜晚哪有车,野兽来了我比它更野。 ” 这种“怪”来自于他对生活的简单要求。 “很多人一辈子都 难得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我现在可以放手做,这也是一种 福分啊。 ” 就是这种愉快的心境,让他在为孩子奔波的过程中,连和 老鼠“斗争”也充满快乐的心态。

11、 “刚一睡下,鼠辈们就来捣乱。 吱吱叫着,连蚊帐上居然也要去看一看。我恼了,只要它 们一活动,就用木棍直捣发出动静的地方。它不让我安宁,我 也不让它安宁!” 这只是周老师单调生活中的一个插曲。他最开心的是,孩 子们能得到及时帮助。大田村的彭游琦今年夏天考上乐山一所 中学,一贫如洗的家里拿不出学费,甚至连去学校的路费也难 办,好事变成了愁事,只好把口粮背出去卖。 “耳朵好使”的周老师头天得到这个消息,第二天起了个 第 8 页 大早赶到彭游琦家,回乡后在网上为他发出了求助的帖子。效 果马上显现。 “清晨 5 点,我迷迷糊糊接到一个美国打来的越洋 电话,只说了一句:彭游琦的上学费用,我包了。 ”彭游琦父亲 很惊奇,以前常接到国内的类似电话,国外还是第一次呢,也 太快了! 喜之外,也有悲。周老师常年奔波在外,很少时间同家人 团聚。这两年,他家里发生很多事,母亲病危,周老师是坐飞 机赶回去的。父亲随后出了车祸,现在仍卧病在床。端午节, 他赶回去尽了孝心。尽管如此,几天后,他戴着鸭舌帽的身影 又出现在进乡的山路上 这就是我可爱的周老师-一个质朴而开朗充满爱心的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