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文档】培训与开发复习内容.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298817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文档】培训与开发复习内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优质文档】培训与开发复习内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优质文档】培训与开发复习内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优质文档】培训与开发复习内容.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优质文档】培训与开发复习内容.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质文档】培训与开发复习内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文档】培训与开发复习内容.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要点内容 第一章:现代培训与开发导论 1、培训与开发 ,在本书中是指针对组织主要是企业 中各类人员工 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理念、素养或素质,乃至岗位规范、职 业发展的一系列学习、提升、发展活动的总称。 2、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 HRM 的内容“ 老 3P”即岗位分析、绩效 考评、薪酬支付 相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新 3P”即人力 资源规划、人员的胜任能力、员工参与更加强调战略目标下的规划 和“以人为本”。 3、1911年,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就十分精辟的把管理 的基本原理归纳为 五个方面,即作业标准化科学制定劳动金额与操 作标准 、培训与甄选 按标准化作业培训工人并选拔合格者、

2、奖惩 与晋级淘汰 以倍进的工资激励来刺激那些超额者并使之升级,淘汰 那些完不成定额又不愿意合作的操作人员、管理人员以操作人员的 合作与均分责任 不要把完不成任务的责任全部推给操作人员、 管理 的政策性 管理对象是人而不是物,要考虑人的特点。 4、 心理学家 梅奥于 19271933年对以前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霍桑电 话机工厂进行的照明环境试验进行了研究,证明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 影响、价值观、士气态度比客观条件 照明度 对组织的生产绩效具有 更直接的作用,从而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 ” 。 5、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 麦格雷戈 教授在 1950 年提出的 X 理论、 Y 理论,使人力资源这种具有巨大潜力

3、的、不同于一般实物资源的实质 从原来 X 理论、Y 理论的阴影下解脱出来。接着,舒尔茨 在 20 世纪 60 年代发表并深化了“ 人力资本”系统理论 ;麦克里兰 在 70 年代提 出了“胜任力”理论与模型 ,进一步让实际工作者认识了“人力资源 管理”的现实意义, 同时把培训这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推进到现代 领域“开发”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 6、现代培训与开发和传统的区别? 其一, 现代培训更关注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长远发展,以企业战略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为依据制定的培训与开发计划把培训目标与公司的长 远目标、战略、愿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以系统思考。 其二,现代培训已经不是对于单个个人

4、的独立的培训。虽然每个人都 有特定的岗位, 但是解决复杂问题更需要合作与团队精神,组织目标 的达成更需要每个员工的合作与协调。 其三,现代培训更组合中激发员工的的学习动机,强调员工有自我发 展的主观能动性与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极大积极性。 其四,现代培训更关注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强调以人为本,不仅要 使培训这一需要学习者花费体力、脑力、时间的任务更为有效,而且 要把培训演绎成学习者喜闻乐见、感到身心愉悦的一种活动, 乃至一 种享受,一种公司对员工贡献的回报与激励措施。 其五,现代培训已大大突破了岗位技能的范围,更注重提高人的胜任 能力。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讲,这一点特别具有挑战性。 7、学习型组织

5、的五个要素 建立共同愿 (building shared vision)、团队 学习(team learning)、改变心智模型 (improve mental models)、自我超 越(personal mastery) 、系统思考 (system thinking) 8、现代培训对培训师的要求: 1 讲解或口头表达能力 2 沟通与交流能力 3、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能力 4、创新能力 5、计算机与多媒体应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9、对现代培训师的终极要求“四全”1 全天候 2 全身心 3 全武艺 4 全方位 10、培训组织的多样性体现在哪? 1 企业大学进一步发展 2 产学合作 3 培训职能部分

6、外包 11、现代培训的发展趋势在哪些方面?; 1 培训组织的多样性 2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培训 3 从战略高度进行领导力的开发 4 以学习型组织为导向的持续学习和JIT 培训 5 培训的技术只是手段更加先进 6 培训内容注重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 第二章:战略性培训与开发 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操作性的定义是:“运用战略的观念 去管理组织的人力资源” 。其主要含义是: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与组织 战略紧密结合;充分意识到外部环境、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注重长期 目标和决策制定;考虑组织内部所有的员工。 2、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与公司战略整合在一起之外,它还 应具有以下特点: 1 明确意识到外部

7、环境的影响2 明确意识到外部劳 动力市场的竞争和动态变化3注重长期发展 4 考虑多种可选方案 5 整 合其他资源和部门; 3、影响培训与开发的组织因素有哪些? 1 组织战略 2 组织结构 3 技术因素 4 对培训与开发的态度 4、与公司战略相匹配的培训战略有哪几种类型:1 差异化 战略下的 培训战略 2成本领先 战略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3集中化 战略下的人 力资源管理战略 5、采用差异化战略的企业中,要求更多的关注员工的技能提高和掌 握关键技术的员工的稳定性, 所以培训的重点在于: 1,加强培训。2, 为员工创新提供支持3,给员工更大的自主权; 6、实施战略性员工培训有三个阶段:宏观组织阶段,

8、 微观组织阶段, 实施、反馈和评价阶段。 7、实施战略性培训与开发的要点:在实施战略性培训与开发时,应 注意一下几点: 1,与组织只能略的联结与整合2,具有前瞻性和主 动性 3,战略性培训与开发是一个系通过程4,整合组织中的各种资 源 5,战略性培训与开发是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 8、培训与开发专业人员的胜任力特征美国学者戴维乌尔里克提出将 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定义为建立和维护基础设施、担当员工代言人、 管理变革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 第三章:培训中的基本学习原理 1、学习 是指相对长久且不属于自然成长过程结果的人的能力的变化 2、学习成果 :1、言语信息 2、智力技能 3、运动技能 4、态度

9、5、认 知策略 3、主要的学习理论: 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 认知主体学习理论3 建 构主义学习理论 4社会学习理论及自我效能理论5期望理论 6成人学 习理论 7 动机与归因理论 4、认知主体心理学派式主要观点:1、在研究可观察行为的同时,也 研究思维过程; 2、行为是由认知思维过程决定的;3 我们学习认知 结构及达到目标的方式; 4问题的解决涉及一个人的洞察力和理解力;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者传授的,而是学 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 利用必要 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6、建构主义学习的环境中四大要素:情境、协作、会话、意义

10、建构 7、建构主义关于 学习的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学习。 8、教师要成为 学习者建构意义的 帮助者 : 1 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帮助学习者形成学习动机。 2 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 索,帮助学习者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3 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 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9、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们认为值得依赖的且知识渊博 的人(示范)的行为而进行学习。学习新的技能或行为需要通过:1 直接获得使用某种行为或技能的成果2 观察别人的行为及行为成果 的过程 10、

11、自我效能感是 个人对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估。评估 的结果如何,将直接一个人的行为动机。针对培训而言,它是一个人 对自己能否学会知识或技能的判断,是培训准备的一个决定因素。 11、一个人的自我效能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提高:口头说服;逻辑 证明;对他人进行观察;对过去绩效回顾 12、期望理论认为一个的行为基于三个因素:行为预期;实现手段; 效价 13、戈特的 16 条成人学习原理 :成人是通过干来学的运用实例 成人是通过与原有知识的联系、比较来学习的。 在非正式的环境 氛围中进行培训增加多样性消除恐惧心理做一个推动学习的 促进者明确学习目标反复实践、熟能生巧引导启发式的学习 给予信息反馈

12、循序渐进、 交叉训练培训活动应紧扣学习目标良 好的初始印象能吸引学员的注意力要有激情重复学习,加深记忆 14、在企业培训中, 学员的学习主要分为三类: 知识学习;技能学习、 态度学习 15、常用的培训原则 :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发动学员参与;注意个 体差异,因材施教;强化原则;实践原则 16、体验式学习 ,又称“ 发现式学习 ” 、“ 经验学习 ” 、“ 行动学习 ” 或“ 互 动学习 ” ,先由学员自愿参与一连串活动,然后分析他们所经历的体 验。 17、体验式培训的主要形式:户外拓展训练;行动学习;沙盘模拟; 教练 18、行动学习 是一种以完成预定工作任务为目的,在团队成同支持帮 助下持续不

13、断地反思实际中遇到的情景问题,以帮助人们形成积极的 生活和工作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 19、学习高原现象 是指在培训学习的初期, 学员会因掌握并运用新的 知识与技能表现出明显进步, 但随之而来的一段时间常常是学员的表 现停滞不前, 学习的绩效不提升, 对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带来一定的影 响。 20、克服学习高原现象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一方是培训方,包括培 训组织、设计者和培训师;另一方是学员自身 21、在学员参与、 互动学习方式中要经历: 接触期、反应期、交战期、 归纳期、行动期五个阶段。 = 第四章 培训需求分析 1、培训需求分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涉及人员、工作、组织

14、及组 织所处的环境 。 2、组织层面 的培训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组织目 标 2、组织资源(对组织资金、时间、人力等)3、组织特征(系统 结构特征、文化特征、信息传播特征)4、组织所处的环境:新市场、 新业务、新产品及新法规 3、培训需求的工作分析 是通过查阅工作说明书或具体分析完成某一 项工作需要哪些技能, 了解员工完成该项工作必须具备的条件,找出 差距,确定培训需求,弥补不足。培训需求的工作目的在于了解与绩 效问题有关的工作的详细内容、标准,以及达成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 和技能。 4、培训需求的 工作分析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 工作的复杂程度; 2 工作的饱和程度; 3

15、工作内容和形式的变化 5、人员分析 是从培训对象的角度分析培训的需求,通过人员分析确 定那些人需要培训以及需要何种培训。培训对象一般分为三种 :担任 某一职务的组织成员、 以后将担任某一职务的组织成员、以后将担任 某一特定职务的肺组织成员(如公司的见习人员等) 。 6、员工培训需求分析主要是对员工的工作背景、学识、资历、年龄 工作能力和个性等进行分析。1 员工的知识; 2 员工的专业; 3 员工 年龄结构; 4 员工个性; 5 员工能力分析 7、传统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主要有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 关键事件法、绩效分析法和经验预计法等。 8、 访谈法 是通过与被访谈人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来获取

16、培训需求信息。 问卷调查法 是以标准化的问卷形式列出一组问题,要求调查对象就问 题进行打分或是非选择。 观察法 是通过到工作现场, 观察员工工作表 现,发现问题, 获取信息数据。 关键事件法 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整理记 录法相似,用以考察生产过程和企业活动情况一发现潜在的培训需 求。关键事件是指那些对组织目标起关键性积极或消极作用的事件。 9、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有其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 培训需求更准确。(2)有助于培训有效性的评估。 (3)可是有能力的 人得到正式认可。 10、 新兴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一) 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法; (二)任务和技能分析; (三)缺口分析

17、11、企业中的 培训目标 可以分为三大类: 1 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角色 意识; 2 获得知识,提高技能; 3 态度动机的转变 12、培训活动计划中 的注意事项:1、注意投入与效益产出的分析; 2、 寻求获得高级管理层对培训的支持;3、直线管理层对培训计划制定 的参与 13、培训计划的类别 :长期培训计划;年度培训计划;课程计划 第一章:现代培训与开发导论 要点内容 1、培训与开发 ,在本书中是指针对组织 主要是企业 中各类人员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理念、素 养或素质,乃至岗位规范、职业发展的一系列学习、提升、发展活动的总称。 2、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HRM 的内容“ 老 3P”即岗位分析、

18、绩效考评、薪酬支付 相比,现代人力资源 管理的内容“ 新 3P”即人力资源规划、人员的胜任能力、员工参与更加强调战略目标下的规划和“以人 为本” 。 3、1911 年, 泰勒 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就十分精辟的把管理的基本原理归纳为五个方面,即作业 标准化 科学制定劳动金额与操作标准、培训与甄选 按标准化作业培训工人并选拔合格者 、奖惩与晋级 淘汰 以倍进的工资激励来刺激那些超额者并使之升级,淘汰那些完不成定额又不愿意合作的操作人员 、 管理人员以操作人员的合作与均分责任 不要把完不成任务的责任全部推给操作人员 、 管理的政策性 管理 对象是人而不是物,要考虑人的特点。 4、心理学家 梅奥 于

19、 19271933 年对以前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霍桑 电话机工厂进行的照明环境试验进行了 研究,证明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影响、价值观、士气态度比客观条件 照明度 对组织的生产绩效具有更直 接的作用,从而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 ” 。 5、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麦格雷戈 教授在 1950 年提出的 X 理论、Y 理论 ,使人力资源这种具有巨大潜力的、 不同于一般实物资源的实质从原来X 理论、 Y 理论的阴影下解脱出来。接着,舒尔茨 在 20 世纪 60 年代发 表并深化了“ 人力资本”系统理论;麦克里兰 在 70 年代提出了“ 胜任力”理论与模型,进一步让实际工作 者认识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意义,同时

20、把培训这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推进到现代领域“开发” 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 6、现代培训与开发和传统的区别?其一 ,现代培训更关注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长远发展,以企业战略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为依据制定的培训与开发计划把培训目标与公司的长远目标、战略、愿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加以系统思考。其二 ,现代培训已经不是对于单个个人的独立的培训。虽然每个人都有特定的岗位,但是 解决复杂问题更需要合作与团队精神,组织目标的达成更需要每个员工的合作与协调。其三 ,现代培训更 组合中激发员工的的学习动机,强调员工有自我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与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极大积极性。 其四 ,现代培训更关注人的生理和心

21、理特点,强调以人为本,不仅要使培训这一需要学习者花费体力、脑 力、时间的任务更为有效,而且要把培训演绎成学习者喜闻乐见、感到身心愉悦的一种活动,乃至一种享 受,一种公司对员工贡献的回报与激励措施。其五 ,现代培训已大大突破了岗位技能的范围,更注重提高 人的胜任能力。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讲,这一点特别具有挑战性。 7、学习型组织的五个要素 建立共同愿 (building shared vision)、团队学习 (team learning) 、改变心智模型 (improve mental models) 、自我超越 (personal mastery)、系统思考 (system thinking)

22、8、现代培训对培训师的要求:1 讲解或口头表达能力2 沟通与交流能力3、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能力4、创 新能力5、计算机与多媒体应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9、对现代培训师的终极要求“四全 ”1 全天候 2 全身心 3 全武艺 4 全方位 10、培训组织的多样性体现在哪?1 企业大学进一步发展2 产学合作 3 培训职能部分外包 11、现代培训的发展趋势在哪些方面?; 1 培训组织的多样性2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培训3 从战略高度进行 领导力的开发4 以学习型组织为导向的持续学习和JIT 培训 5 培训的技术只是手段更加先进6 培训内容注 重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 第二章:战略性培训与开发 1、战略性人力资源

23、管理的概念:操作性的定义是: “运用战略的观念去管理组织的人力资源”。其主要含义 是: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与组织战略紧密结合;充分意识到外部环境、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注重长期目标和 决策制定;考虑组织内部所有的员工。 2、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与公司战略整合在一起之外,它还应具有以下特点:1 明确意识到外部环 境的影响 2 明确意识到外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和动态变化3 注重长期发展4 考虑多种可选方案5 整合其他 资源和部门; 3、影响培训与开发的组织因素有哪些?1 组织战略 2 组织结构 3 技术因素 4 对培训与开发的态度 4、与公司战略相匹配的培训战略有哪几种类型:1 差异化 战略下的培训战

24、略2 成本领先 战略下的人力资源 管理战略 3 集中化 战略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5、采用差异化战略的企业中,要求更多的关注员工的技能提高和掌握关键技术的员工的稳定性,所以培训 的重点在于: 1,加强培训。 2,为员工创新提供支持3,给员工更大的自主权; 6、实施战略性员工培训有三个阶段:宏观组织阶段,微观组织阶段,实施、反馈和评价阶段。 7、实施战略性培训与开发的要点:在实施战略性培训与开发时,应注意一下几点:1,与组织只能略的联 结与整合 2,具有前瞻性和主动性3,战略性培训与开发是一个系通过程4,整合组织中的各种资源5,战 略性培训与开发是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 8、 培训与开发专业人员的胜

25、任力特征美国学者戴维乌尔里克提出将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定义为建立和维护 基础设施、担当员工代言人、管理变革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章:培训中的基本学习原理 1、学习 是指相对长久且不属于自然成长过程结果的人的能力的变化 2、学习成果 :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运动技能4、态度 5、认知策略 3、主要的学习理论: 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 认知主体学习理论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4 社会学习理论及自我 效能理论 5 期望理论 6 成人学习理论7 动机与归因理论 4、认知主体心理学派式主要观点:1、在研究可观察行为的同时,也研究思维过程;2、行为是由认知思维 过程决定的; 3 我们学习认知结构及达

26、到目标的方式;4 问题的解决涉及一个人的洞察力和理解力;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者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6、建构主义学习的环境中四大要素: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 7、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8、教师要成为 学习者建构意义的帮助者 :1 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帮助学习者形成学习动机。2 通过创 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习者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3 为 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

27、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 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9、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们认为值得依赖的且知识渊博的人(示范)的行为而进行学习。学 习新的技能或行为需要通过:1 直接获得使用某种行为或技能的成果2 观察别人的行为及行为成果的过程 10、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估。评估的结果如何,将直接一个人的行为动 机。针对培训而言,它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否学会知识或技能的判断,是培训准备的一个决定因素。 11、一个人的自我效能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提高:口头说服;逻辑证明;对他人进行观察;对过去绩效 回顾 12、期望理论认为一个的行为基于三个因素:行为预期;实

28、现手段;效价 13、戈特的 16 条成人学习原理:成人是通过干来学的运用实例成人是通过与原有知识的联系、比较 来学习的。在非正式的环境氛围中进行培训增加多样性消除恐惧心理做一个推动学习的促进者 明确学习目标反复实践、熟能生巧引导启发式的学习给予信息反馈循序渐进、交叉训练培训活 动应紧扣学习目标良好的初始印象能吸引学员的注意力要有激情重复学习,加深记忆 14、在企业培训中,学员的学习主要分为三类:知识学习;技能学习、态度学习 15、常用的培训原则: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发动学员参与;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强化原则;实践 原则 16、 体验式学习 ,又称 “ 发现式学习 ” 、“ 经验学习 ” 、

29、“ 行动学习 ” 或“ 互动学习 ” ,先由学员自愿参与一连串 活动,然后分析他们所经历的体验。 17、体验式培训的主要形式:户外拓展训练;行动学习;沙盘模拟;教练 18、行动学习 是一种以完成预定工作任务为目的,在团队成同支持帮助下持续不断地反思实际中遇到的情 景问题,以帮助人们形成积极的生活和工作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 19、学习高原现象 是指在培训学习的初期,学员会因掌握并运用新的知识与技能表现出明显进步,但随之 而来的一段时间常常是学员的表现停滞不前,学习的绩效不提升,对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带来一定的影响。 20、克服学习高原现象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一方是培训方,

30、包括培训组织、设计者和培训师;另一方是 学员自身 21、在学员参与、互动学习方式中要经历:接触期、反应期、交战期、归纳期、行动期五个阶段。 第四章培训需求分析 1、培训需求分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涉及人员、工作、组织及组织所处的环境。 2、组织层面 的培训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组织目标2、组织资源(对组织资金、时间、 人力等) 3、组织特征(系统结构特征、文化特征、信息传播特征)4、组织所处的环境:新市场、新业务、 新产品及新法规 3、培训需求的工作分析是通过查阅工作说明书或具体分析完成某一项工作需要哪些技能,了解员工完成 该项工作必须具备的条件,找出差距,确定培训需求,弥补不足

31、。培训需求的工作目的在于了解与绩效问 题有关的工作的详细内容、标准,以及达成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4、培训需求的 工作分析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 工作的复杂程度;2 工作的饱和程度;3 工作内容和形 式的变化 5、人员分析 是从培训对象的角度分析培训的需求,通过人员分析确定那些人需要培训以及需要何种培训。 培训对象一般分为三种:担任某一职务的组织成员、以后将担任某一职务的组织成员、以后将担任某一特 定职务的肺组织成员(如公司的见习人员等) 。 6、员工培训需求分析主要是对员工的工作背景、学识、资历、年龄工作能力和个性等进行分析。1 员工的 知识; 2 员工的专业; 3 员工年龄结构;

32、4 员工个性; 5 员工能力分析 7、传统 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主要有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关键事件法、绩效分析法和经验预计法 等。 8、访谈法 是通过与被访谈人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来获取培训需求信息。问卷调查法 是以标准化的问卷形式 列出一组问题, 要求调查对象就问题进行打分或是非选择。观察法 是通过到工作现场, 观察员工工作表现, 发现问题,获取信息数据。关键事件法 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整理记录法相似,用以考察生产过程和企业活动 情况一发现潜在的培训需求。关键事件是指那些对组织目标起关键性积极或消极作用的事件。 9、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有其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培训需求更准确。 (2)有助于培训有 效性的评估。(3)可是有能力的人得到正式认可。 10、新兴 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 (一)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法;(二)任务和技能分析; (三)缺口 分析 11、企业中的 培训目标 可以分为三大类:1 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角色意识;2 获得知识,提高技能;3 态度 动机的转变 12、培训活动计划中 的注意事项: 1、注意投入与效益产出的分析;2、寻求获得高级管理层对培训的支持; 3、直线管理层对培训计划制定的参与 13、培训 计划的类别 :长期培训计划;年度培训计划;课程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