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问题调查报告.docx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530065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收入问题调查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报告 特征码 dQqKIYuYiONvtsybjxKB 、农民收入问题的现状和困难 由于农民的收入本来就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 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 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的收入相当低,增收非常 困难我们调查显示: ()农民绝对收入水平较低。20XX 年,全国的农民人均 纯收入只有 2622 元,折合为 320 美元,平均每天不足 1 美元。 更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其收入水平比 全国平均值还要低得多。按照人均 635 元的贫困线标准,20XX 年年底全国尚有 2900 万绝对贫困人口。如果按照人

2、均 825 元 (100 美元)的标准,则全国有 9000 万左右的人口低于此标准, 而这个数量大于欧洲任一国家的人口总数。20XX 年公布的绝对 贫困人口数字,同 20XX 年相比,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80 万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虽然 不属于统计中的贫困人口,但是收入水平很低,仅仅略高于贫 困线,只要气候等生产条件稍有不利变化,就会陷入到贫困人 第 2 页 口的行列中去。这部分贫困人口和准贫困人口的收入提高,将 受到自然和经济基础条件的约束,难度非常大。近年来,减贫 速度不断减慢。 ()增收速度缓慢。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表现 在两个方面。一是同过去的情况

3、比速度大大降低。改革开放的 前 6 年,农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长按可比口径计算在 1420 之间。而 1997 年以来平均只有 4。二是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要求比差距很大。2000 年我国农业劳动力人均 GDP 为 4460 元,大约相当于 540 美元,按农业人口折合为人均 300 美元左 右。到 2020 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均 GDP 要达到 3000 美元。 农村人均要实现这个目标,每年的增长率要达到 12.2。即使 考虑到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将农村人均 GDP 的目标确定 为社会平均水平的一半即 1500 美元,每年的增长率也要达到 84。同这个要求相比,实际发展速度要低得多。

4、()城乡差距加大。改革开放以来的 25 年中,城乡收入 差距扩大的年份有 16 年,而城乡差距缩小的年份只有 9 年,缩 小年份主要集中在 19781983 年和 19951997 年的两个阶段。 其中的主要原因,在前一个阶段是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价格的 大幅度提高,而在后一个阶段则主要是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城 乡收入比例在改革开放之初的 1978 年为 2.56:1,1983 年缩小 第 3 页 到最低,为 182:1;然后不断扩大,到 1994 年达到了一个 新高,为 2.86:1;然后降低到 1997 年的 247:1;从 1998 年开始,逐年显著扩大,20XX 年扩大到 323:1。近几

5、年来, 尽管诸多因素都很有利,农民增收速度可以超过 5,但是仍 可能落后于城镇居民,使城乡差距继续扩大。 ()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 距较大,并且这种差距没有缩小的趋势。总的说来,呈现出明 显的东高西低、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地区递减的趋势。上海、 北京和浙江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是西部云南、贵州、甘肃和 陕西等省的 34 倍。由于城市居民在不同地区之间相对差异较 小,因此,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呈现出明显的由东向西的递 增趋势。即东部沿海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别较小,而西部地区 城乡差别更大一些 、造成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原因 ()农民整体素质还不高,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 济发

6、展的要求。突出表现:一是文化素质较低。据调查分析, 农民劳动力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 6%左右,初中 文化程度的约占 20%左右,高中文化程度的约占 20%左右。二是 思想僵化,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结构调整上,思路狭窄,不 第 4 页 敢主动出击,存在等靠思想和过份依赖政府心理,瞻前顾后, 怕担风险,不敢大胆地调整产品结构,不具备适应市场经济的 应变能力。三是绝大多数农民对市场把握不准。从调查情况看, 多数农民不了解和掌握市场行情,对市场需要什么,既不去研 究,也不会去搞深入细致的调查,捕捉不到有价值的市场信息, 在组织农业生产时,不是先看市场后抓生产,而是今年的生产 看去年,对市场

7、判断不准把握不准,造成的结果是“什么赚钱 种什么,种出什么就赔钱” 。 ()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还跟不上形势 要求。总体看,一是特色主导产业总量小,覆盖农户少。农业 产业化经营率还不高,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力弱,农村经济 组织化程度低,大部分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 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还是单纯的买卖关系,产业 化经营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低,初级原料生产比重大, 大部分农产品基本上是从农田到市场,缺乏深加工、高附加值 的产品,高科技含量产品少,加工增值率低。二是结构调整还 只是停留在规模扩张上,缺乏在内在质量提高上下功夫。以蔬 菜为例,近两年来,有的地区蔬

8、菜种植特别是设施蔬菜种植, 面积连年快速增长,为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种植结构 雷同,品种特色不明显,科技含量不高,大路菜多,贮藏、保 鲜、深加工及包装、运输等严重滞后,如不抓紧研究对策,将 第 5 页 有可能出现新一轮的结构过剩,应引起高度重视。 ()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引导、协调、服务功能滞后,不 能有效地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诸多困难。一是信息服务滞 后,手段缺乏,不能及时给农民提供各种市场信息和致富信息, 使农民无所适从,组织生产难,进入市场难。二是技术服务跟 不上。原因是部门管理制度不完善,科技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 不健全,使科技人员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主动上门服务意识 差,其结果是科

9、技人员得不到实践,农民得不到产前、产中、 产后的技术服务。特别是高新技术应用上,技术与生产严重脱 切,导致农民增收难。三是信贷部门缺乏有效的资金扶持措施, 一家一户贷款困难。调查发现,多数农民都有强烈的增收意识, 并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项目,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而难以上马。 ()农民的负担比较重据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大部分 农民家庭都有两个孩子,孩子要上学会需要一笔很大的投资, 现在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上大学,不一辈子像他们一样只 是个农民,供一个子女上大学几乎要花掉农民家庭三分之二的 开支;家庭长辈的供养也需要一笔的开支除此之外,还有农 作物每年的成本开支家庭生活费,子女教育费,农业成本费, 三

10、个最基本的方面的开支累加起来,对与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 第 6 页 来说,生活就难上加难了 三、体会 我国农民数量如此之多,要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要带领 农民奔小康,要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增加农民的收 入,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有: 、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 于农民自身的素质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这就要求政府 部门下乡组织农民技能培训,打破思想僵化的局面,让农民大 胆尝试,自主创新,随机应变,让农民更多更早的了解市场的 最新信息和动态收入来自与农民,农民必须从自身做好 、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这是 农民增收的基础。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发

11、挥比较优势,推 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是在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发 展优质农产品生产的同时,切实抓好质量安全管理。二是推进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产业 带。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 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四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 产业和农村服务业,提高乡镇企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对农民 第 7 页 增收的带动作用。 、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把农 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可以增加农民的资源占有量,扩大农 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同 时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一是加快农村

12、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小城镇,壮大县域经济,为农民提供更 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和管理,把农 民进城务工当成一项产业来抓,促进农民工跨区域流动,加快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强 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帮助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降低农 村经济发展成本,促进农民增收。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新增基本建设资金应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每年新增教育、 卫生、文化事业经费应向农村倾斜,以逐步缩小城乡经济社会 事业发展方面的差距。二是对农业、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尤其 是要配合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对农业 和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方式,逐步建立对种粮农民生产直 接补贴机制。 第 8 页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体制环 境。一是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坚持依法征税,加快乡镇机 构改革,尽快取消农业特产税。二是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 革。加快培育和规范粮食市场,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积极 探索对农民的补贴机制。三是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和卫生体制改 革,积极探索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 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 而出现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