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文档】高三诗歌鉴赏学案五.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303581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文档】高三诗歌鉴赏学案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优质文档】高三诗歌鉴赏学案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优质文档】高三诗歌鉴赏学案五.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优质文档】高三诗歌鉴赏学案五.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优质文档】高三诗歌鉴赏学案五.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质文档】高三诗歌鉴赏学案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文档】高三诗歌鉴赏学案五.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高三诗歌鉴赏学案五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2、了解诗歌鉴赏中修辞手法的命题特点和解题策略 3、鉴赏诗歌修辞手法解题和拟题训练 二、教学过程 一)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双关、夸张、比拟、对偶、反复、互文、反问、 设问、通感等。 1、比喻。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 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如:“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 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 “ 螺” 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 山水浑然一体。再如:

2、“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把春风比 作剪刀,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送暖、杨柳垂绿的美景; 作者又暗喻自己是识拔人才的春风, 把万柳绿丝绦比作人才,表达作者识人用人之乐。 请你再举一例:诗句题目作者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借代。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 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借代在诗词表 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如:“ 住近

3、湓江地低湿,终岁 不闻丝竹声。 ”“丝竹 ” 代音乐(白居易琵琶行);“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朱门 ” 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宅 府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 请你再举一例:诗句题目作者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 如梦令 )诗中用 “ 绿 ” 和“ 红” 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 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绝句) 3、双关。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 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如:“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 有

4、晴。 ”“晴” 谐“ 情” (刘禹锡竹枝词);再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 商隐无题)“ 丝” 谐“ 思” 。 请你再举一例:诗句题目作者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毛泽东蝶恋花 答李淑一 ) “ 杨柳 “表面上指的是 杨花、柳絮 ,实际上指的是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 4、夸张。夸张就是把事物夸大或缩小,它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更鲜明,更能感染读 者。如: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 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了对爱情的热 读书破万

5、卷下笔如有神 烈坚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明。 “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 (李白秋浦歌 ); 再如: “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琵琶行) 请你再举一例:诗句题目作者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比拟。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物当作人来写,从而使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 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例如:“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灵性,饶有情趣。“ 槛菊愁烟 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

6、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 上阕) 将菊、兰、明月人格化, 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事物,表现了女主人公难以排遣的离愁。 请你再举一例:诗句题目作者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 阴先生壁)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张孝祥西江月 阻风 三峰下) 6、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语言简 练,整齐对称,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 “无 边落木 ” 对“ 不尽长江 ” 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 萧萧 ” 的落叶声对 “ 滚滚

7、” 的水势更使人觉 得气象万千,令人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请你再举一例:诗句题目作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7、反复。指某些词句多次出现,达到强调事件,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的效果。如“ 而今识尽 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 ? 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再 如“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 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 莫。 ” (钗头凤? 陆游) 请你再举一

8、例:诗句题目作者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西江月) 8、 互文。就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 “ 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 , 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如“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上逢李龟年)其 中“ 见” 与“ 闻” 互补见义。 “ 东西植松柏, 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 叶叶相交通。 ” (孔 雀东南飞)这里左右、东西都种上了松柏、梧桐,枝枝、叶叶都相互覆盖、交通。 请你再举一例:诗句题目作者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9、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9、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如“ 百战疲劳壮 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 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请你再举一例:诗句题目作者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0、设问。就是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开篇设问,可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 可以承上启下;结尾设问,可以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 森。 ” (杜甫蜀相)再如:“ 今宵酒醒何处?杨

10、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请你再举一例:诗句题目作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1、通感。就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 一种感觉写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手法。如“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 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郎士元听邻家吹笙)首句“ 隔彩霞 ” 渲染了奏乐的环境,烘托 出笙乐的明丽新鲜;第四句以花为意象描写音乐。以上两句用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别具一 格。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 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11、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二)真题展示 1、( 20XX 年重庆卷) 1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 分) 【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 坏槛当潮, 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 何处笙箫 ? 罢灯船端阳不闹, 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 分) 答案:( 1)借代、反问。 2、2008(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双调 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

12、入种桑园。 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趱: 赶快。苫:用草覆盖。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案】( 2)( 4 分)对偶,如“ 秋月 ” 句对 “ 春花 ” 句等;比喻,如将“ 人情 ” 比作 “ 云” , “ 风景 ” 比为 “ 箭” 等;夸张,将“ 风景 ” 比为 “ 箭” 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3、2007(重庆卷) 1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海棠(宋)苏轼惜牡丹花(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

13、雾空蒙月转廊。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 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 分) 【答案】( 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早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 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4、2006 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 分)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注:艭 :小船。海幢,即海幢寺。 简析诗中 “ 带” 字的妙处。 答: “ 带” 采用

14、了拟人手法,赋予“ 老鹤 ” 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 使画面具有动感。 5、2006(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 分) 薛宝钗咏白海棠林黛玉咏白海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 年 12 月第 2 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 白

15、” ,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 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 洗 ”“招 二字,运 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 秋阶 ”“露砌 ” 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 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一联, 。 答案: 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 “ 白” ,较之 “ 洗出 ” 句,更侧重于表现 “ 白” 的鲜艳洁净, 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 偷来 ”“借得 ” ,巧用了拟人手法;而“

16、 偷 来” 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三)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 1、命题方式 1)本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试分析这首诗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3)结合炼字来考。 2、解答策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确定修辞手法。2)结合诗句解说。3)分析修辞表情达意的作用。 四)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试分析这首诗主要艺术手法。 答:采用了拟人和主客移位的手法。不直言自己的感情,而是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 感情,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2)阅读下面这

17、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问: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效果? 答:诗中的 “ 三万里 ”“五千仞 ”“上摩天 ”“泪尽 ” 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 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 表现得淋漓尽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问:试分析最后两句诗中意象的作用。 答:最后两句以小草比喻游子,以春天三月的阳光来比喻慈母

18、的恩惠,说明慈母的厚爱, 儿女是无法报答的。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设问。用三个设问,铺陈内容,抒发了对天下兴亡的感慨、对孙权的敬慕和对现实的讽 喻。 五)我来拟题 新 晴刘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问题:试分析这首诗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答案:用拟人的手法,将“ 南风 ” 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 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 恶作剧 ” 的亲切喜爱之情。 六)教学小结,有一两句话来概括本课主要内容。可以让学生来讲。 三、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